大班健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好玩的紙球》(精選2篇)
大班健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好玩的紙球》 篇1
活動目的:
1、發展幼兒手臂的肌肉力量。
2、鍛煉幼兒手指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
地墊若干、廢報紙、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運動,做紙棒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在做操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把紙棒打開,并搓成紙球。
2、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進行嘗試玩紙球。
3、幼兒探索各種玩紙球的動作,教師巡回指導。
4、擲紙球。在鋪好的地墊面前把紙球投擲到另一端。
三、游戲部分:打雪仗
1、教師講解打雪仗游戲的玩法:互投紙球,將"雪球"用力向任何一名同伴投去,看誰投的準、投中的多次數。
2、幼兒進行游戲,教師指導。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玩法。如:男女對投、分組對投等。
四、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此次活動,放音樂進行放松活動。
2、結束活動,組織幼兒回課室。
2、大班體育游戲雙腳玩紙球教案反思
游戲目標:
1、結合器材進行跳躍的練習,提高兒童用腳控制物品的能力。
2、增強兒童下肢力量及協調能力。
3、學習游戲的玩法及規則。
4、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游戲準備:
用紙裹成的球若干。
游戲過程:
第一步游戲:小朋友們分成若干組,成縱隊站立,每個小朋友發放一個紙球。游戲開始,排頭雙腳夾一紙球,向前連續跳躍,到達終點后,用雙腳把紙球向前拋入指定的區域內,跑回起點,如此反復,最快一組為勝。
第二步游戲:每組一個紙球。排頭雙腳夾一紙球站于起點,游戲開始,排頭盡力用雙腳把紙球拋出,跑到紙球停滯處,用雙腳把紙球夾住再次向前拋出,如此反復,到達終點后,再從終點把紙球拋回起點;第二名小朋友接到紙球后才能出發,依次輪換,最先完成組為勝。
規則:
1、第二步游戲,在整個拋運紙球的'過程中,不允許用手拿球。
2、回到起點,允許下一個小朋友用手把球夾好,再開始。
建議:
雙腳夾拋紙球,用手接住的游戲方法,可用于幼兒平時獨自進行的各種自由活動之中,此方法在基本動作之上,可不斷增大難度,例如:拋起的高度;紙球由后向身前拋起;轉體次數等。
教學反思
1、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孩子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生活經驗,在游戲活動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在活動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與他人配合著玩,合作得比較好,但也有個別孩子動作協調能力差些,需要教師給予個別的指導。
2、在練習夾包跳、投擲動作中,有一部分孩子的動作完成得不怎么好,特別是夾包跳,幼兒的雙腿既要夾著包,又要往前跳起來,有的孩子跳起來時,雙腿就自然地打開了,包就掉下來了,大部分幼兒練習一兩次后,就能領會了要領,很好地完成了動作。
3、在玩炒豆豆游戲時,剛開始幼兒在抖動大圓布時,有的用力太大,有的幼兒還沒抓穩布角,球在大圓布里蹦不起來,有的球一下子就掉下來了,經過兩三次的摸索、配合,幼兒找到了要領,球很快地在大圓滿布里蹦跳起來了,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也持續了很久球都沒有掉下來。
4、我認為在設計和完成這個活動是成功的,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活動中教師沒有過多地干涉,讓幼兒在自己探索、摸索和實踐中成長起來,找到玩中的竅門,以及同伴之間的協作能力,我認為是對孩子來說是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大班健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好玩的紙球》 篇2
活動目標:
1.積極開動腦筋,想出紙球的各種玩法;練習夾包跳和擲動作。
2.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活動準備:
彩色紙球人手一個,大圓布一塊,塑料筐一個,自選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幼兒聽音樂做頂球走、繞球跳、滾球等動作,活動身體各部位。
2.創意玩紙球
(1)請幼兒自由探索紙球的各種玩法。
(2)教師觀察幼兒活動,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玩法。
(3)互相欣賞各自的玩法,師幼一起玩一玩。
(4)引導幼兒重點練習夾包跳、投擲等動作。
3.合作玩紙球
(1)教師收起一部分球。幼兒自由結伴,嘗試合作玩紙球,對不會合作玩紙球的幼兒。教師給予一些暗示和幫助。
(2)再次減少球數,師幼合作玩球。
4.游戲:炒豆豆全班幼兒每人抓住大圓布的一角,互相配合抖動圓布,讓紙球在布上蹦跳彈起,感受紙球蹦跳的特點。引導幼兒注意動作的一致性。
5.活動結束集體做吹氣球游戲,調整呼吸,放松身體各部位肌肉。
推薦理由:
1.選材恰當、有趣、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整個活動輕松、愉快、有趣。首先選材非常好,紙球是一件具有很多可變性的體育器械,他的可變性可激發起幼兒很多的奇思妙想。同時它也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利用廢舊報紙制作成彩色小球,非常吸引孩子。用材恰當,真正從孩子興趣出發。
2.設置開放、自主地活動流程,促進幼兒表現欲。
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動靜交替。環節設計也非常用心。活動開始,選擇了孩子們非常熟悉、親切的韻律音樂,使活動過渡非常自然;同時啟發幼兒想象,讓幼兒探索各種各樣的玩法。中間讓幼兒,集體共同投球,能放開讓幼兒自主探索,孩子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標。活動結束部分,一般教師的結束語比較格式化,通常都是“好了,我們放松一下,深呼吸——放松——”,而這個活動中,老師卻用了“好了,我們來吹氣球”的結束語,并帶領孩子們走一步吹一下氣球來做整理動作,孩子們覺得很有意思,很舒服,享受到美的餓感覺。原來放松也可以這樣做呀!
3.教師靈活、巧妙地教學機智,激勵幼兒的表現欲。
在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愉快、親切的氛圍,讓幼兒大膽、自主地表達和實施自己的`想法,并給與相應的信息反饋。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放得開,放開讓孩子玩,讓孩子自主探索,在觀察到一些現象后給與特別的指點,并和全班幼兒共同欣賞幼兒的新經驗,活動中的隨機教育,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通過一步步分享新經驗,層層遞進,自然地達到了教學目標。孩子們在玩中學,智力得到了提升,身體得到了鍛煉,情感得到了升華,達到了健康教育的目標。
自始至終,幼兒都是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適當的參與,使幼兒的創造得以提升、鞏固。幼兒在輕松、自由中獲取了成長,體驗了開心、快樂!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