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雪為主題的教案(精選6篇)
以雪為主題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初步理解文學評論的寫法。
2、引導學生理解四位作家、學者談魯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其間的異同。
過程與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最好讓學生自行閱讀和歸納,老師作若干訂正、補充和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話的內涵,從而知道不同的文學作品有不同的理解,這是每個人個性不同所致。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學習本文精練通俗、思想內涵豐富的語言。
難點:
文學評論的寫法
教學突破
文學評論的教學,教者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總結出寫作文學評論的一般方法,掌握鑒賞文學作品思想內容、藝術手法及語言特色等原則與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寫一些簡單的文學評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作家的簡介。
學生準備:
課前充分閱讀這四篇課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自學文學評論《讀〈雪〉需要聯想(節選)》
1、教師導入:我們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理解。對于《雪》這篇文章,四個作家有四種不同的理解與感受。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四種看法與觀點。
學生聽老師導入。
2、教師范讀第一篇文學評論:讀《雪》需要聯想(節選)——王蒙。
學生聽老師范讀。
3、請學生花10分鐘思考討論:這篇文學評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交流:本文章強調指出,魯迅先生的《雪》本來就是聯想的產物,因此讀者不能滿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簡單化的比附,而應當從作品提供的形象出發,通過活潑敏捷的聯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4、教師啟:本文說《雪》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
學生思考后明確:文章中認為《雪》主要是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興就是聯想。
5、小結:不錯,聯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現手法,那么聯想有怎樣的表達作用呢?
教師點撥: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關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種思維活動。好文章離不開聯想。有了聯想,就可以把世間萬物聯系起來,從而使思維更活躍,眼界更開闊,文章的內容更充實,構思更精巧,語言更生動。思想情感是文章的靈魂,思想情感來源于生活與作者心靈的碰撞,而使生活與作者心靈連通的橋梁正是聯想,所以,缺乏聯想,就很難產生思想情感;聯想豐富,思想情感就豐富。聯想是思想情感的引發器。
聯想豐富,語言就豐富,就生動,就富于表現力。我們的作文離不開聯想,但聯想是建立在豐富積累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必須重視積累,積累生活,積累情感,積累認識,積累知識,積累語言,這樣聯想的翅膀才能飛得高,飛得遠,才能寫出動人的文章。
學生思考后討論、交流,聽老師點撥和總結。
二、引導學生自學文學評論《簡潔清純的〈雪〉》
1、請同學范讀課文。
其他學生聽范讀。
2、請學生花10分鐘討論:作者認為《雪》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討論,明確:作者認為《雪》最主要的特點是層次豐富,視角獨特,在寫景的文章中滲進了某種強烈的情緒。
3、組織課堂討論:說說下面的一句話的含義——寫江南的雪景,寫孩子們的嬉鬧時,作家輕松而愉快,甚至想象蜜蜂們在田野中采冬化,嗡嗡地鬧著;寫北國的雪、北國的曠野時,作家滿腔的悲壯與沉郁,如同在書寫一闋敬奠的詩篇,甚至孩子們群體的快樂與雪羅漢孤獨的悲哀,也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認為《雪》中有著鮮明的對比,寫江南的雪景時情緒歡快,而寫朔方的雪,則相當悲壯。
4、請學生自由朗讀這篇文章,注意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特別掌握一些常用的術語。
學生朗讀這篇文章,注意老師提示的問題。
三、組織學生自讀黃蓓佳的文學評論《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1、教師請學生自讀這篇文章,思考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自由看書思考,明確: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通過雪表現出魯迅先生性格的雙重性——既有溫柔與溫情的一面,也有頑強和堅硬的一面。他的溫柔與溫情主要表現在他對童年世界的回味,對少年閏土的思念,對少年學習場所的留戀,對自己的故鄉與親人的關心與懷念,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憶,令人掛念,使他感到情趣盎然,心情愉悅;但另一方面,文中所寫的雪花又是那么的激情與瘋狂,他的心志和做事之原則,無一契合著北方大雪的本質,咄咄逼人的閃爍,以壓倒一切的氣勢來塑造一個潔凈而純美的輝煌。
2、老師啟:這篇文學評論的語言有何特點?
學生思考后明確:這篇文學評論語言精練,一針見血,語言很富有感染力量,飽含著情感。同時,作者的分析一分為二,很客觀,角度較新,很有說服力量。
3、請學生再次閱讀本文。
學生閱讀本文,再次感悟。
4、老師范讀本文。
學生聽老師范讀。
四、自讀《〈雪〉是一篇藝術魅力很強的散文詩(節選)》
1、教師范讀本文。
學生聽老師范讀本文。
2、提示學生閱讀研究:本文主要指出《雪》有怎樣的藝術成就?
同學們閱讀后討論,明確作者主要指出了三點:獨特的謀篇,豐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
3、老師啟:從本文看,這三點哪兩點聯系更為緊密一些?為什么?
學生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4、課文運用了夾引夾評的方法,你也能用這種方法對你喜愛的一篇作品作評論嗎?
學生討論后交流,準備課后進行嘗試。
五、總結全文
1、教師引:《雪》這篇課文選自魯迅先生的《野草》。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天才。這些差不多是八十年前寫就的短文,即使拿到今天來看,仍然是深奧的超前之作。這也就難怪先生生前是多么寂寞,多么缺乏交流與回應。反反復復地揣摸魯迅先生的文字,更深感傳統文化“吃人”的本質。龐然大物是決不會放過天才的,搏斗尤其慘烈。“不生喬木,只生野草”的根源即在此,作品中也難免留下了某些痕跡。然而盡管少數篇章中“文以載道”的陰影遮蔽了文學本身的光芒,但從整體上來看,《野草》仍然是中國文學的里程碑。它是千年黑暗中射出的第一線曙光,是這個國度里第一次誕生的“人學”意義上的文學。同時也就誕生了文學藝術的自覺性。這本小小的集子是一個奇跡(很多讀者都隱隱約約感到了這一點),要是沒有這個奇跡,整個中國現代文學是要下降一個檔次的;而有了它,中國現代文學便在時間一流純文學行列之中有了自己的代表。可惜的是,我們自己的人民并不能完全認識我們的藝術,這種常規性的誤解在這個國度里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嚴重。回顧這幾十年來國人對于魯迅先生的藝術的評價,我甚至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先生性格中的不徹底性,如果不是傳統文化對他的至深毒害使他只能在創造時保留了可悲的妥協,恐怕到今天,他的文學已經被人民所忘記了。這是一件古怪的事,但戲劇性的真相就是如此殘酷。
2、總結:今后大家要知道,我們對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一種固定的眼光來看,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要合情合理。文學評論其實就是把自己的認識寫出來。
學生聽老師總結。
六、布置作業
1、做《學習與評價》的有關習題。
2、學習這四篇文章的寫法,給《阿長與〈山海經〉》寫一個評論。
板書設計
第20課《雪》四人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教學后記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同學們認識到對于同一對象,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從而克服單一的、片面僵化的思維模式;同時使同學們初步了解了文學評論的寫法。
以雪為主題的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生字詞,了解魯迅的生平和代表作,
2.品味兩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蘊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3.深入體會作者作為思想斗士的性格,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不畏艱難,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4.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通過關鍵詞句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對“暖國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不同態度及原因。
2.聯系具體語境解讀疑難句段。
3.品味兩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蘊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一想到雪,你們會怎么來形容它,自古以來,有許多的文人墨客也歌詠過白雪,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中階段所學的詠雪的詩.
(二)研習課文
(1)積累生字詞
(A)粘:粘結nián;粘連zhānb.旋轉xuán;旋風xuànc.褪:褪色tuì;褪下袖子tùn脂粉奩(Iian2)
(B)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見識廣博。凜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靈,魂靈。消釋:消溶。
升騰:(火焰、氣體等)向上升起。
(2)全班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幾個地方的雪?找出表示轉折關系的詞(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
(3)分別是那幾個自然段?
引導:“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用了什么手法(對比)(暖國的)
雨雪
質地溫暖冰冷
氣質柔潤堅硬
—→南國無雪
(3作者是如何描繪江南的雪,
特征:滋潤、美艷(引導:潤和艷都有“水”)
比喻:青春的消息;處子的皮膚;(寫出了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孕育著生命)
—→“……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4)提問:上面這句話中共包含了哪幾種顏色?
血紅、白、青、深黃、冷綠展現出一幅五彩繽紛的美麗的雪景
(5)再往下看,作者展開了有關蜜蜂的想象“蜜蜂們忙碌地飛”,“嗡嗡地鬧”
提問:蜜蜂忙碌的是什么季節,你看到這句話是什么感受?
歸納得出:這是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機的雪景圖。
(6)面對如此美麗的雪景,最吸引誰?你們會怎么做?接下來是寫“雪羅漢”,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再仔細閱讀這一段,讀的過程中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寫雪羅漢。你們可以從作者對雪羅漢的描述出發,也可以從堆雪羅漢的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師:對雪羅漢描繪的角度——作者是怎樣描繪堆好了的雪羅漢的,找到句子來“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引導:滲透了水)“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明艷至極,也可愛至極)從孩子們在雪地里快樂的游戲,也襯托出江南的雪的美好。
(7)提問:但是,“雪羅漢”的命運最終怎樣?用原文回答。
生:“但他終于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適明的水晶模樣;邊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師:引導——“獨坐了”“消釋了”“凍結了”“冰化了”——風采褪盡——如水般美麗柔弱的生命的消亡——惆悵
(8)提問:作者用了大部分的篇幅來寫“江南的雪”,但是第四段作者筆鋒一轉到了“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樣描繪朔方的雪的,它和江南的雪有什么不同?
“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引導:……粉……沙……地……枯草……有沒有“水”的特性?全是“土”的氣息。而且還有火:有“屋里人的火的溫熱”,更有“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
“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9)通過上面的描寫寫出了北方的雪具有什么樣的特質?
在冷酷的嚴冬里獨立不羈,不屈不撓,奮發向上,氣勢磅礴。
(10)寫作背景,揭示課文的思想意義
《雪》寫于1925年1月。當時正處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兩黨結成統一戰線,革命形勢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魯迅當時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反動勢力猖獗,斗爭極其激烈。
(11)作者魯迅更喜歡哪里的雪,從哪里看出來?
作者更喜歡北方的雪的那種獨立,堅強不屈,奮發向上的精神,因為在魯迅所生活的嚴酷社會里,北方的雪的精神正是魯迅的人格的真實寫照,他不屈服于社會的黑暗污濁,高舉思想的旗幟奮斗在那冷酷的社會環境中。
(12)自主閱讀:說說你喜歡哪兒的雪,為什么?
四.拓展訓練
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20__年中國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二段文字描述出來。學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師加以評價。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補充課外作業
以雪為主題的教案 篇3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要有語文味。堅持以“讀”為課堂的主線,注重對語言的品味和涵詠,讓學生學會身臨其境體驗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文敏感。
二、教材分析:
《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寫于1925年,當時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而北方還被封建軍閥盤踞,處于一片寒凍之中。居住在北京的魯迅在黑暗的現實和酷冷的季節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頑強的斗爭著,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雪》的構思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我們學習本文,就是引領學生去感悟這種感情,理解這種匠心。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所描繪的兩地雪的特點及作者的感情。
2、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品味優美的語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3、學習本文借景抒情的寫法。
四、教學方法: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精靈寒中飛,雨落橫山漫天揚。”猜一猜,這指的是哪一種自然現象?(雪)同學們還學過哪些寫雪的詩句呀?同樣是寫雪,但詩人抒發的感情卻不盡相同。那么對于魯迅先生收錄在散文詩集《野草》中的雪,我們會讀出怎樣的情感,怎樣的內涵呢?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文學常識:
(2)積累生字詞
(3)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伴隨著課文的配樂朗讀,一起去聆聽這位文學大師的內心獨白吧!聽完了朗讀,誰能告訴大家文章描繪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
(板書:江南的雪景朔方的雪景)
(三)合作探究,賞析美文
(1)、反復研讀課文,體會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點的深切涵義分別是什么?
1 、江南的雪:“滋潤美艷”——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塑雪羅漢。
女生齊讀課文1——3段,用深情歡樂優美和緩的語調來讀,反復讀,讀出童年的歡樂,讀出作者對
故鄉的懷念,讀出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
2、朔方的雪:如粉如沙,絕不粘連蓬勃地奮飛
男生齊讀4——6段。讀出氣勢,在讀中領會作者壓抑不住的戰斗激情。
(2)、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感情:
1、作者對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態度是什么樣的,然后結合課文中具體語句說說。
師生討論后明確:作者對美麗多彩的江南的雪懷有一種眷戀、渴望、快樂、童真童趣而對獨立、有活力、有精神的朔方的雪懷有一種贊頌、敬仰之情。
分析總結:作者寫江南雪的滋潤美艷,表現對美好快樂生活的眷戀和渴望;寫在凜冽的天宇下奮飛的雪,表現對寒冷的環境的反抗,對不懼孤獨、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的贊頌。
2、歸結主題:本文通過過江南與朔方不同雪景的對比烘托,表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緬懷和對冷酷環境的抗爭。
(四)關鍵詞語的品味
(研討課后練習二)學生結組交流,暢所欲言。明確:
1、“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
2、“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著的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華,作者用肯定的語氣贊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對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贊頌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說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潑的精神。
五、作業布置:
描繪一下你童年的雪景與現在的雪景,體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六、教學反思:
學習《雪》,我首先注重了學生對本文讀的訓練。是該讀得深情歡快還是要氣勢磅礴,讓學生們先弄明白。其次我注重讓學生在讀中、在合作中賞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適時地進行了改寫了練習,讓學生感受到由文到詩的美感,情感、領悟能力都得到進一步升華。
附:板書
以雪為主題的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巧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掌握其音、形、義。
(2)了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同學通過誦讀感知內容,感受本文語言的清新美與含蘊美。
(2)在比較中,體味兩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繪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幾個含蘊深刻的語句,進而掌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和感悟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玩強斗志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培養同學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全文,比較兩幅雪景的不同特點來體味蘊含其中的情感。
難點:理解本文精練、優美、內蘊豐厚的語言。
教學時數:
二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
2、搜集回顧魯迅先生生平。
3、結合課文,借助工具書完成下列詞語。
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①磬口
②塑羅漢
③脂粉奩
④灼灼
⑤朔方
⑥凜冽
2、解釋下列詞語:
①博識
②美艷
③灼灼
④蓬勃
⑤凜冽
⑥天宇
⑦精魂
⑧升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提示同學背誦有關“雪”的古詩詞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孤舟蓑苙翁,獨釣寒江雪”),教師簡評入課:“雪”,潔白的自然之物,是純真與剛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競相吟詠的對象。今天我們來欣賞著名作家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
二、正課
(一)文學常識了解
同學根據課前預習簡介魯迅和其作品。教師適當補充。
(二)文體知識簡介散文詩(借助多媒體字幕)
散文詩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詩,它在抒情手法上相當隨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詩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內在的韻律,寬廣的抒情層面以和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邏輯思維等,但它又終究是詩(只是一種形式特別的詩),較為短小,具有詩的文筆等。
(三)初讀感知
1、聽讀。聽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散文詩更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閉上眼用心聽讀課文一遍,邊聽邊展現畫面,同時感受散文詩這種文體獨具特點(放朗讀錄音,或教師配樂朗讀一遍)。
2、展示聽讀收獲。
①聽讀中感受到的畫面(生自由談)。
明確:滋潤美艷生機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奮飛的朔方雪……
②聽讀中感受到的語言特點。
明確:語言清麗流暢,撲實真切,灑脫靈活,又不失嚴謹……
3、感讀。
感讀是一種文字與心靈初撞的.過程,需視之以目,感之以心,動之以情,發之于口,請同學們在剛才聽讀感悟的基礎上,直面課文,通過直觀的文字去查找同學初讀感知的畫面,同時注意預習時了解的字詞在文中的運用。
(四)層次疏理內容概括
1、根據聽讀和感讀到的畫面,給文章分層,并簡括層意。
明確:全文分兩個局部,第一局部(1~3)段,寫江南的雪,第二局部(4~6)段,寫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兩幅圖的特點。
明確:江南雪,滋潤美艷,生機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奮飛。
(五)美讀品味
精力專注,走入散文詩的意境,體悟詩中良好的情韻,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這時,我們的心靈深處便會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2、進入情境,讀出特點。
同學自由地大聲動情朗誦。
(六)展讀評價
找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師生評價。
評價參照:
①發音準確,節奏合理。
②讀出詩意,感情充分。
③“江南雪”語調要溫潤,贊美的,充溢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獨不屈充溢戰斗性的語調。
三、小結
在這篇優美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兩幅各具特點的圖景,江南雪的滋潤美艷,朔方雪的蓬勃奮飛,讓我們領略雪這一純真自然之物的獨特風采,另外散文詩靈活的形式,優美的語言,也讓我們陶醉。所以同學們課下加強朗誦,將自身喜歡的段落摘抄下來,并有感情地背誦。
第二課時
一、文本探究
(一)內容、語言
1、作者怎樣描寫江南雪的?
同學交流討論反饋。
明確:
(1)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然后對比著引出江南的雪。
(2)接寫雪的質地、顏色。
(3)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充溢生機的雪野圖,烘托江南雪獨具的風格。
(4)寫小朋友們塑雪羅漢,將雪與小朋友們的快樂聯系起來。
語言:提示同學找出描寫小朋友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談談怎樣體現快樂的。
明確:呵、拍手、點頭、喜笑等。
2、用自身的語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點。
明確: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孕育著生命。
3、作者又是怎樣描寫朔方雪的?感覺朔方的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同學交流討論反饋。)
明確:作者用一個“但是”巧妙轉折,先交待朔方雪與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遠如粉、如砂,決不粘連”寫出塑方雪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
在“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一個斗士,它“蓬勃地奮飛,彌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豪放的挑戰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對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態度是什么樣的?
同學討論交流反饋。
明確:作者對滋潤美艷的南方雪,對充溢生機的南方雪景充溢懷念和喜愛之情,對如粉如砂,旋轉升騰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熱情謳歌。
2、作者為什么有這樣的情感,其寫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資料(多媒體)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可謂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于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實際與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態度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他不只以小說雜文進行戰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2)生結合背景資料計論,回答問題歸納主旨。
明確:滋潤美艷的南方雪,寄托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火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藏了魯迅反抗冷酷的實際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衣著一個一起的哲理:要用戰斗來發明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關鍵詞語的品味
(研討課后練習二)同學結組交流,暢所欲言。
明確:
1、“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絢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
2、“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著的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華,作者用肯定的語氣贊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對它倒霉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贊頌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說它仍然堅持了雨的自由活潑的精神。
三、遷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靜的美讓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贊美北方雪的孤獨與剛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的精神。好,讓我們閉上眼來傾聽殷秀梅演唱的《我愛你塞北的雪》走進雪的世界,去領略它那獨特美韻。(放錄音)
2、學了這篇文章,聽了這優美的歌曲,你對“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請拿出筆來寫一篇簡短的讀后感,字數不限可描寫,可議論,可抒情。(同學寫作,完成后交流評價)
四、小結
同學們,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著純真,雪象征著剛毅,雪是奉獻者的化身,雪是挑戰冷酷的斗士。心靈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會純真滋潤,你的心音定會鏗鏘悅耳,你的心房定會寬闊坦蕩。
以雪為主題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掌握其音、形、義。
(2)了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知文章內容,感受語言的美。
(2)理解本文含蘊深刻的語句,進而把握文章的象征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和感悟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頑強斗志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及方法
重點:掌握并運用虛實相映、側面烘托、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難點:理解江南雪和朔方雪的象征意義教學方法:誦讀法、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法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雪,以它素潔的靈魂、動人的姿色、神奇的變幻不知博得多少文人騷客的鐘愛,留下多少千古絕唱。同學們能否用古人的詩句來詠雪呢?PPT展示雪景圖片PPT。當飛揚的雪花飄落到魯迅先生的筆下時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致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的散文詩《雪》PPT,了解散文詩PPT以及作者和他的作品(生回答)
二、把握文章內容,欣賞美的雪景,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讀(女生讀前三自然段,男生讀后三自然段)并且帶著問題朗讀:作者寫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別體現在哪些段落?師板書生容易寫錯的字形和易讀錯的字音并展示其他字音字形PPT
2、PPT展示劃分的層次
1-3:江南的雪景4-6:朔方的雪景
接下來,請一位男生朗讀第一段。其它同學勾畫出這段話的總寫句子以及描寫江南雪景色彩斑斕的句子(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PPT
2、師問:總寫的句子寫出了江南雪景的什么特點?師板書:滋潤美艷。師問:色彩斑斕的句子又寫出了江南雪景怎樣的特點?師板書:生機盎然。這五種色彩在潔白明艷的背景下使人感受到透露出的盎然生機,孕育著美好的生命。
3、這種盎然生機在前文也有體現,如: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理解品味:“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著生命。(著重分析“處子”)師問:這是魯迅實實在在見過的江南的雪景,所以我們說這是對江南雪景的實景描寫。在這一段不止寫了江南雪景的色彩,還寫了什么?生答。當時作者真正看見蜜蜂蝴蝶沒有?文中詞語“仿佛”可以得出答案——虛景。(虛實相映)師板書
4、剛才說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艷的,第一段就交代了,為何還要寫第
二、三段呢?到底寫了什么?(生同桌討論再回答,師引導)PPT作者通過寫塑雪羅漢來寫出江南雪景的美——這種手法我們以前學過。如:朱自清的《春》,為了顯示出春草的美麗,作者說:“坐著、躺著、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為什么要寫草地上的這些活動呢?——側面表現春草的美
文中寫塑雪羅漢的情景也是這樣,側面烘托江南雪景的美。師板書:側面烘托塑雪羅漢的活動畫面是作者從動態方面對江南雪景進行的描寫,那么第一段描寫江南雪景色彩斑斕的句子又是從哪方面進行的描寫呢?生答:靜態。師板書:動靜結合
5、老師朗讀第三段,請同學們用這一段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本段主要內容。(消釋)意思是消融
從這里你可以看出江南的雪又有怎樣的特點呢?明確:不能持久,師板書。
學完前面有關江南雪景的語段,我們知道江南的雪有滋潤美艷、生機盎然、不能持久的特點。你們覺得它美嗎?明確優美。作者通過寫這樣的美景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這種寫作手法稱之為借景抒情PPT,那么具體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情感呢?(小組討論)PPT展示(老師提示:江南是魯迅的故鄉,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的腦海里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如少年閏土神奇的生活世界,同小伙伴一起夜吃羅漢豆,還有無數的故事、趣味無窮的百草園。在作者筆下都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然而文章卻在第三段寫到如此滋潤美艷生機盎然的雪在晴天下逐漸消釋)
師明確:寄寓了作者對故鄉的贊美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的散文詩,跟以前我們所學的現代詩一樣都有象征的寫作手法,所謂象征就是指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意義。PPT文中雪是象征體,那被象征的本體是什么呢?PPT(同桌討論)明確:江南的雪象征: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小結
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先生眼中,這種美未經磨練,并不能保持長久。他更為贊賞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升華,這種精神正是他前行的動力。我們下節課再細細品味。
四、布置作業:
課文中寫了滋潤美艷、色彩明麗、生機盎然的江南的雪,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而且還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請你也試寫一段文字來描述你所見過的雪。
以雪為主題的教案 篇6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童話,感知雪的特征,體驗雪的樂趣。
活動難點:學會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
2、教具:多媒體教學軟件、泡沫碎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帶領幼兒到戶外看雪,觀察雪的顏色,形狀,感知雪的特性,并啟發幼兒發現和表達雪的特性(如:雪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形狀有粒狀的,片狀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樹上是一層層的,落到臉上冰冰的,涼涼的,放在手里很快會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時會發出咯吱的聲響。
二、新課部分
欣賞探索:出示多媒體課件《小雪花》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雪花從哪里來呀?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好不好?
1、學習兒歌《小雪花》
一片小雪花,兩片小雪花。
雪花你別化,跟我說說話。
你從哪里來,哪里是你家。
2、再引導孩子們觀看多媒體課件,說一說,雪花會飄到哪里去呢?會變成什么顏色呢?
學生自由發言:房頂上、樹上、大地上。飄到哪里哪里就會變成白色。
3、幼兒有表情的朗讀兒歌,并集體模仿雪花飄落的樣子
三、教師小結
(拋出泡沫碎)看,又下雪了,讓我們與雪花一起飛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