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教學教案(精選3篇)
環保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環境現狀,能分辨什么樣的行為是保護環境,什么樣的行為是破壞環境.
2、掌握一定的自然環境知識,懂得一定的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3、培養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教學重難點:
對學生進行熱愛環境科學的教育和使學生懂得家庭與自己應該怎樣把環保工作落實到行動上.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像媽媽一樣,精心養育著我們。可是,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地球媽媽病了,滿身傷痛,原本綠色的土地被黃沙吞沒,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藍的天空不再藍,原本清新的空氣不再清是什么原因使我們的母親得這么重的病,是環境污染。同學們,看!地球母親來了。
(一個學生身披著世界地圖,飾演成地球媽媽,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場)
“地球”:環境污染對我的傷害實在是太嚴重了。現在我全身是病,
再不給我治病,我快沒命了。醫生!醫生!(另一個學生裝扮成醫生上)
“醫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覺得難受極了。皮膚發癢,透不過氣,海灣一帶穩穩作痛,請你幫我檢查一下吧!
(醫生為地球仔細診斷)
“醫生”:咦,怎么是你!過去你不是這個樣子的。那時你的肌膚不是藍色,就是綠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斷地搖頭作無奈狀)
“地球”:(哭喪著臉)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醫生”:你的綠色的皮膚——森林,受到了沙漠的進攻,得了“脫落癥”;你的藍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魚兒的家了;你的身體保護膜——大氣層已開始變得渾濁,漸漸失去了保護功能,將使你的肌肉大片壞死
“地球”:那可怎么辦呢?請救救我吧!
“醫生”:你的病是由于人類不注意環境保護,過多采伐樹木,隨意排放廢氣造成的。對這樣的病,醫生是無能為力的,唯一的辦法,只能請人類不再加重你的病癥,并努力保護環境,逐步恢復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面對大家,作哀求狀)人類啊,請你們保護環境,救救我吧?
小結:同學們,保護環境對于人類來說太重要了。作為地球上的少年兒童,從小培養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環保的責任感。
(板書:拯救地球媽媽)
(二) 聯系實際,學習討論《拯救地球媽媽》。
(1)討論:1994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什么?
(2)顯示(說明地球與家庭關系)圖例:指導學生觀察并說說這個主題反映了地球與家庭的什么關系?
(3)顯示課文插圖(即環境污染圖,同時配有各種噪音聲響。 a.討論:說說圖中存在哪些環境問題?如果住在附近,這樣的環境會對你的生活學習造成哪些影響?
b.小結:地球環境的好壞與每一個家庭息息相關
(4)指導閱讀“讀一讀”材料:《環境污染不受國界限制》。 a.討論:這段文字告訴了我們什么?
b.調查報告交流:家庭污染造成社會周邊環境的惡化的事實。
c.小結:家庭環境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全球環境。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內容,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環境和地球與家庭的關系。
(5)顯示課文家庭環保圖例,學生觀察思考。
a.討論:我們的家庭可以用哪些實際行動保護好家庭的環境?
b.分組討論:我們的家具體是怎樣做的?相互介紹經驗,然后交流。進一步強調環保要從家庭中的每一件事做起,知道保護好家庭環境也
為全球環境作出貢獻。
c.小結:讓學生說說對“一個地球一個家庭”的新的認識。
(三) 討論明理,指導行為
(1)播放優美環境片的片斷。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天藍地綠水長清的環境,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感,爭當環保小衛士。
(2)討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哪些行為是不愛護環境的行為?(同學們思考后,舉手發言)
(3)看到破壞環境的行為,該怎么做?
(四人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有的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積極宣傳,使每個人都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有的表示要勤奮學習,長大以后為保護環境,美化祖國作貢獻;還有的表示,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4)顯示:個人環保的圖例。討論:結合自己的行動,說說我應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身邊的環境?
(5)結合課文閱讀材料《爭做環保小衛士》說說班級集體應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身邊的環境?結合實際,讓學生從個人、班集體方面談談做好環保的具體行動,做到文道相互滲透,體現了社會科的教學特點,適時地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指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環保知識小競賽
主持一:綠娃娃,現在就讓我們來考考大家,看大家的環保知識學得
怎么樣?
主持二:這個主意不錯,我來給大家做裁判,優勝者還會得到我給大家的獎品呢!
(競賽開始,分組搶答)
1、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
2、海洋占地球上多大面積?
3、野生動物有哪些瀕滅臨絕?
4、酸雨、臭氧層是怎么回事?
院5、我們應該怎樣從我做起,保護環境?
(五)小品表演
1.主持人一:亂砍濫伐的后果確實是可怕的,我們有幾位同學創作了一部反映這方面情況的小品,請大家欣賞。
學生模擬動物(鳥類、走獸等)形象,對大片森林的消失和大面積人工林的培育形成的不同生活情況和態度,運用擬人、夸張等手法,對照比較,反映主題。
主持人二:剛才同學們的表演確實引人發笑,我們在歡笑之余,要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主人,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
(六)延伸教育,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環保教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幼兒認識到小鳥家的各種形態。
2、通過聽、看、想、說、做等不同的活動形式,使幼兒能夠較成功的表現出自己對小鳥的家的真實感受。
3、通過小鳥的家的綜合活動教學,加強幼兒的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幼兒對小鳥家的認識了解,也是對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理解。
教學難點:組織好幼兒的各種表現活動。
二、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彩紙、剪刀、掛圖等。(我是一只小小鳥|感恩的心)二只曲子。
2、家長自備制作鳥巢的材料。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欣賞:小鳥在森林里歡聲歌唱。} 引出小鳥的家在美麗的樹林里 。
小朋友你們看到、聽到了什么?小鳥家在哪?(在美麗的樹林里,小鳥自由自在、開開心心地歌唱。)
二、新授過程:融入角色,啟迪想象。
1、教師播放《愛歡笑的小鳥》課件,讓幼兒觀看小鳥在樹林里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幼兒感受小鳥的歡樂)
2、我們來看看小鳥為什么會這么快樂?(有家:美麗的樹林、溫暖的窩;有爸爸、媽媽所以幸福、快樂)
3、教師插入被砍得光禿禿的森林課件。
討論:"呀!小鳥的家到哪兒去了呢?"(轉折,引出小鳥失去了家)
4、思考:"小鳥為什么會沒有家?你,能為小鳥做點什么?"結論:出示遭到破壞的樹林。(引導幼兒找到幫小鳥解決痛苦的辦法:重建美麗的家園。)
5、看課件小鳥的家,知道鳥類各喜歡什么樣的窩。
三、提出創作要求
1、老師為鳥兒設計這樣一間小窩,"你們想為小鳥設計一個什么樣子的家?
師:在坐的父母和孩子們都有一雙十分靈巧能干的手,能將廢物變成漂亮有用的東西。現在小鳥有了困難(沒有了家),相信大家一定愿意幫助它們對嗎?好!我們一起到后面桌子上為鳥兒做窩吧。
四、自由結伴進行制作。 老師參與其中,給予指導。放音樂《感恩的心》。
五、欣賞,交流作品 。
教師隨機采訪:你想把小鳥的窩安在哪兒?小鳥最喜歡住哪兒呀?(引出喜歡住綠綠的樹上)那我們怎么樣才能讓小鳥住在樹上呢?(幼兒說出種樹、保護樹、給小鳥造一個樹的家園等)
六、小結:綠綠的大樹上小鳥們有了新家可高興了,小朋友你們喜歡樹嗎?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師:聽大家說了那么多的好處,看來我們人類不但不能亂砍樹,而且應該多種樹,既讓小鳥有舒服的家,也讓我們大家有一個美麗的生活環境。
環保教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2、通過寫垃圾處理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說說環境的變化,并了解當今社會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2、教師收集有關的圖片、數據、文字資料和錄象帶。
三、課前準備:
1、教師用的展板一塊,照片、文字材料(粘貼好)。
2、錄象帶。
3、實物投影儀所用文字(三彩二白 一空)。
4、地球圖片、文字、雙面膠帶、鋼筆。
5、學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傳稿。
活動過程:
1、分小組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垃圾產生和處理情況的調查的方案。
2、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向全班同學匯報本小組交流方案。
3、評比哪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為合理、簡潔、有效。
4、同學發言交流心得體會。
5、老師總結發言。
第一課時
一、計算導入: (算一算)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課。在上課前,老師想出道題目考考大家,怎么樣?
1、出示題目:
某市約有180000戶家庭,如果每戶家庭每天產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內,海寧市會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計算,每個月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計算,海寧市每年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
2、學生計算,教師板書。
日180000千克 180噸
月 5400000千克5400噸
年 65700000千克 65700噸
3、“看了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4、“我們剛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內家庭產生的垃圾量,這個是不是最終的數據呢?為什么?(加上賓館、飯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廠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這個數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圖片,講述全球垃圾現狀,貼上垃圾覆蓋的效果。“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有關垃圾的問題。這個問題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你們有沒有信心挑戰這個難題?”
二、觀看錄象 : (看一看)
“我們就從自己熟悉的某市來開展研究。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錄象中去看看某市產生的垃圾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1、學生觀看錄象。
2、“看了剛才的錄象,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某市正在爭創省級文明城市,難道我們能任由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響某的形象嗎?你們能不能為環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幫他們想想如何處理這些已經產生的垃圾?能接受嗎?”
三、研究方案: (寫一寫)
1、學生研究,教師巡回指導。
2、全班交流,教師提要求。
交流建議:
(1)、其他小組在匯報方案時,所有的同學都要做個文明的小聽眾。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同一小組的成員要補充的話,請等這位同學匯報完再發言。
(2)、如果你們組的方案和前面小組的方案相同或類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復。
3、隨機補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垃圾分成三類:
一、有機垃圾:又稱濕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廢棄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變質食品、剩飯菜等。
二、無機垃圾:又稱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廢棄物。包括: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織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稱危險廢棄物。包括:廢電池、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等。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近日向社會公布了處理城市垃圾的國家行動方案。這個方案規定:今后中國的城市垃圾將進行填埋處理,并把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發電。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辦法:連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開發環保產品,以取代傳統的紙杯、紙碟、飯盒。前不久,波蘭一家面粉廠的廠主維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環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麥剩下的麩子壓制成各種大小杯碟和碗具,適合旅行野餐或開生日會。人們可以在餐后將這些環保杯碟吃掉。
四、聯系實際: (說一說)
“讓我們為同學們這些創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國際上還沒有采用的話,你還可以申請專利!那作為長沙市的小市民,除了為環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這些處理垃圾的辦法外,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些什么呢?”
1、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評價。
五、活動延伸: (試一試)
“剛才我們的同學都表明了自己的決心。但是光靠我們班的同學,畢竟力量有限。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辦法能使全校的同學,全社會的公民都參與到保護環境、減少垃圾的行動中去?(宣傳)你們想怎么宣傳?(指名說)接下來,老師請大家發揮集體的智慧,把想宣傳的內容寫下來,好嗎?”
六、活動小結
通過討論觀看,同學們有的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積極宣傳,使每個人都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有的表示要勤奮學習,長大以后為保護環境,美化祖國作貢獻;還有的表示,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