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安全備課教案(通用2篇)
初中安全備課教案 篇1
課題:《認識Word》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Word是一種文字處理軟件,學會啟動和退出Word。
2、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3、會對Word窗口作一些簡單的調整。
教學重點: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教學難點: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教學關鍵:學會啟動和退出Word,知道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名稱與作用。
教學準備:硬件:多媒體電腦室
軟件:Word 20__廣播教學系統
教學思路、教路、學路(含教學分析、教學方法)
本節是讓學生在會用記事本進行簡單的文字輸入的基礎上,進行Word 20__的教學,著重介紹Word 20__各個組成部分和作用。讓學生知道Word 20__是一種功能強大,更適合我們日常工作需要的文字處理軟件,
根據教材的特點與小學生的認識規律,本課采用“設疑—嘗試—探索—講解—歸納—構建知識”的教學方法,限度地讓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量啟發學生“自己想”、“自己試”、“自己做”、“自己說”。培養學生的主體品質,發展學生分析、比較、遷移類推的獨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文檔1(只含有文字的)
師:“同學們,如果現在要你在電腦上輸入這篇文檔,你會調出什么軟件進行輸入呢?”學生:“記事本”師:“沒錯,這篇只有文字的文檔,我們可以用上學期學過的一個文字處理軟件來輸入。”
2、出示文檔2(含有文字、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表格)
師:“這篇文檔,我們又可以用什么來輸入呢?還可以用記事本輸入嗎?”學生:“不行”師:“對了,對于純文字的文檔,我們可以用記事本輸入,但像這樣含有文字、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表格的文檔用記事本就輸入了。那么到底什么軟件才能讓我們輸入這樣的文檔呢?這個學期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功能更強大,更適合我們日常需要的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__”。這節課我們就先認識一下Word 20__是長得怎么樣的。
二、新授
1、啟動Word20__
學生自學:看書1-2頁
讓學生示范:(廣播教學)(1)直接啟動(2)從菜單啟動
2、認識Word 20__窗口
(1)學生自學:看書2-3頁
(2)認識各部分名稱:教師用教鞭標出窗口各部分位置,學生說出其名稱。(廣播教學)
(3)學生練習:用以上兩種方法啟動Word20__
(4)認識各部分作用:教師對各部分作用做簡單示范及說明
標題欄:改變文件名,讓學生體會到它是用來顯示出當前的文名
菜單欄:點擊各菜單,讓學生看看各下拉菜單內有什么內容,并示范其中一兩項。
工具欄:點擊各工具欄,注意與菜單欄作比較。
標尺:調出標記,并用其對頁面作一些簡單調整。
紡織文章的頁面:在頁面上示范輸入幾個漢字。
滾動條:拖動滾動條,并提示學生與上學期學的畫圖軟件中的滾動條作比較。
狀態欄:改變當前光標位置,讓狀態欄上的數值發生變化,以說明其是用來顯示當前狀態的各種信息的。
(6)小技巧:學生看書嘗試,叫個別學生示范
3、調整Word20__窗口
將頁面改變,讓學生思考如何將窗口設回原來的樣子。
(1)學生看書本調整窗口部分,并自己作一下嘗試。
(2)教師引導,學生作示范。(重點講解工具欄中的常用、格式工具的擺放)
(3)小技巧:學生看書嘗試,叫個別學生示范
4、一試身手:
讓學生在已調整好的窗口中輸入自己的姓名、學校和班別。
5、退出Word20__
師:“大家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在學‘畫圖’時,是怎樣退出‘畫圖’窗口的嗎?現在你們有以前學過的方法,退出Word窗口,比較一下它與畫圖窗口的退出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己嘗試練習
個別學生示范操作(注意文章的保存)
鞏固與練習
讓學生在電腦上自由操作,進一步熟悉Word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基本作用。(教師巡視并指導)
總結
以后,我們進行文字處理時,都要用到這些菜單或工具。所以我們必須熟悉它們的位置和作用。以后才能更熟練地用Word來進行文字處理。
課后練習與知識擴展
1、在家試用Word 20__輸入一篇簡單文檔,并對其進行一些簡單設置。
2、試調出Word20__中的各種工具和菜單,記下它們的位置和名稱。
教學體會:
通過本節的學習,同學們初步認識了Word 20__,并知道它的功能比以前學的記事本強得多,認識到學會Word 20__才可以進行較復雜的文字處理工作,才能滿足我們日常工作需要。對Word 20__的學習有很大的興趣。
初中安全備課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學習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3、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父親的形象特點。
2、體會本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選材剪裁的寫法。
3、“臺階”在本文中的象征意義。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本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臺階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獲得社會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級臺階的新屋是文中父親最大的心愿。
2、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說《小學老師》、中篇小說《抒情年代》、長篇小說《傳世之鼓》、劇本《天下糧倉》、《臥薪嘗膽》等。
3、相關資料:
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他有著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作品中充滿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
自主學習:
一、結合工具書,掌握本課字詞。
1、給生字注音。
凹凼門檻
尷尬黏撬
涎水揩嘎嘰
晌午愣住很倔
硌籌劃過癮
唿嗒熬住憋住
2、解釋下列詞語。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本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最簡潔的語句概括出來嗎?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高臺階的新屋,于是終年辛勞,準備了大半輩子,終于造成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2、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渴望受人尊重。
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父親畢生的奮斗就是要贏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3、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磚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于蓋起了新屋。
4、新屋造好了,父親又怎么樣?
不對勁,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臺階低,意味著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三、問題探究
1、“父親坐在綠蔭里,……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2、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時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說明臺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么?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
4、結尾處,寫父親很少跨出家里的臺階,偶爾出去一趟,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5、說說你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看法。
一百字左右。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后,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父親是一個勤勞的人
父親是一個樸實的人
6、說說文中流露出“我”對父親的感情。
流露出對父親的熱愛,敬仰而又同情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談談你自己的父親。
2、學一首歌頌父親的歌。
討論交流:
各組成員討論交流自學收獲。
展示點撥:
小組代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老師點撥。
反饋檢測:
完成本課的相關練習。
課后反思:
這一課的學習目標你完成了嗎?請寫出:
1、我的收獲
2、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