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起來跳起來教案(精選4篇)
唱起來跳起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欣賞并了解各種舞蹈人物的'動態特點,學習我們的祖先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設計剪貼出美麗的舞蹈人物圖案,表達自己的愉悅心情并以此裝飾美化自己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舞蹈人物圖案的設計與剪貼。
教學難點
噴霧手法的熟練掌握。
教學準備
彩紙、剪子、噴霧器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檢查工具攜帶的情況。
二、導入新課:
1.我國民間美術的圖案形式和題材多種多樣,它們色彩鮮艷、構圖飽滿,人們常常借用一些唱歌跳舞等圖案形式與其相關事物的諧音,寓意對幸福的向往與追求。以前我們學習制作過小花飾等手工藝術品,今天我們學習用噴霧手法來制作各種舞蹈人物圖案,來表達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導學生欣賞書上的各種舞蹈人物圖案,談談自己的愉悅心情以及對舞蹈人物動態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板書課題:唱起來跳起來
三、講授新課:
1.復習剪紙時的幾種基本花紋:
板書設計:
毛毛紋、月牙紋、柳葉紋、圓點、羽毛紋、飛燕紋、瓜子點、三角。
2.舞蹈人物剪紙的過程:(板書)
(1)先將紙剪成正方形。
(2)將正方形對折。再對折。
(3)再進行對角折。
(4)在折好的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舞蹈人物花紋。
(5)用剪子沿著花紋剪下。
(6)展開就成了一個漂亮的舞蹈人物。
四、布置作業要求:今天先用剪紙的形式剪出舞蹈人物。
五、學生制作,巡視指導。
六、課堂小結:讓學生進行展示,學生欣賞,教師總結。
第二節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穩定學生情緒。
二、講授新課:
1.出示上節課的舞蹈人物圖案作業,請大家欣賞評述。
2.看書第34頁和第35頁,欣賞書上的舞蹈人物圖案作業,思考是用什么方法設計制作的
3.啟發思考:
怎樣用噴霧方法設計制作舞蹈人物圖案
鼓勵學生談談對畫面的設想,教師小結..
4.演示噴霧方法,重點指導學生噴霧均勻的方法
5.布置作業要求:本節課繼續設計制作噴霧舞蹈人物圖案作業,每人設計兩組。
三、學生制作,巡視指導。
指導要點:
1.紙張的折疊方法。
2.舞蹈人物花紋的設計。
3.噴霧技巧的掌握。
四、課堂小結:展示講評學生的噴霧舞蹈人物圖案作業,互相欣賞評論。鼓勵學生將噴霧圖案貼在合適的位置上。
五、布置下節課的用具。
唱起來跳起來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發幼兒對物體平衡豎立現象產生興趣。
2、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探索,培養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探索的過程并大膽表述,提高語言表述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
a)教學試驗材料: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如:盒、瓶、筆、紙、羽毛、書、管子、手套等。
b)科學術語及詞匯:豎立
c)可能的難點:相同的物體有多種的豎立方法。
d)學生的課前準備:每人帶各種物品。
e)實驗記錄:繪畫形式。
f)時間安排:45分鐘左右。
教學過程
a)觀察預測:看一看,桌上有什么?這些物品哪些能豎起來?
b)動手探索:把能豎起來的物體豎起來,放到展示臺上。
c)討論問題:用什么辦法使不能豎立的物體豎起來?(自由討論后再集體匯報)
d)個人試驗:自由選擇不同的輔助材料嘗試使物體豎起來。
e)提出問題:使各種吸管也能豎起來,有多少種辦法?
f)分組試驗:按小組共同討論后選擇各種輔助材料進行嘗試。
g)試驗記錄:用繪畫記錄自己的試驗辦法。
h)表述結果:幼兒互相交流試驗結果并鼓勵幼兒大膽向聽課教師介紹試驗接結果。
活動評析
豎立現象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這個案例把它作為教學內容進行巧妙的安排,引導幼兒通過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動手探索,激發起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在討論問題、記錄過程、表達交流中培養幼兒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建議:在記錄形式和交流方式上進行改進。如:記錄紙上畫的格子,限制了幼兒的記錄。因為,有的幼兒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試驗后增加記錄的環節,并讓幼兒有自由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小組合作試驗后,可按小組進行記錄,并讓他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集體的交流和表述。
小百科:豎,shù,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豎立。豎井(一種垂直的礦井)。豎琴。豎起耳朵聽。
唱起來跳起來教案 篇3
活動內容:音樂游戲——小手小腳動一動
活動目標:1.在活動中感受快和慢的變化。
2.愿意參與活動中讓手腳動起來。
3.在活動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1.小動物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2.一只鼓,一個圓板。
活動流程:教師演示——幼兒模仿快慢拍手——幼兒模仿快慢踏
腳——快慢結合動起來。
活動過程:(一)引起興趣
1.教師說:我是小狗、小朋友說:我是小貓、我是小鳥……
2.師說:咱們小動物又聚會了,今天咱們做什么游戲呢?
對了咱們跟小狗圓舞板作拍手動作好不好?
(二)動動手
1、圓舞板、真好聽、有快有慢、真有趣、
小動物來拍手、來拍手呀來拍手。教師兩手各拿一個
圓物板,第一遍慢,第二遍快。
1.提問:小狗打兩遍圓舞板有什么不同?
誰能表演慢慢拍手呢?(我們給小動物鼓鼓掌)
鼓掌是不快快拍手呀?
2.說兒歌: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慢慢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快快拍。
(三)動動腳
小熊著急地說:該我敲鼓了,我要讓小動物們跟我踏腳呢?
小鼓
咚咚咚,小鼓咚咚咚,小動物們踏小腳,踏小腳呀踏小腳。
第一遍慢,第二遍快。
1、提問:兩遍踏腳有什么不一樣?
誰能模仿小動物慢慢的動作?
誰能模仿小動物快快的動作?
2、說兒歌:小腳小腳踏踏,我的小腳走起來,
小腳小腳踏踏,我的小腳跑起來。
(四)快慢結合動起來
小動物們邊說兒歌拍手邊踏腳。
天黑了,我們該回家了。
設計思路與反思
節奏的邊化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在托班年齡段會被一切可視可聽的媒體所吸引。有時會為之而動,這是一種樂感也是托班幼兒準確地把握節奏的通到。因此借新年這個主題我設置了讓幼兒正確認識節奏快慢的活動,這個主題活動融合了小動物世界的故事情境,游戲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感到快慢的變化來體驗活動的快樂。
唱起來跳起來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跳躍、歡快的情緒,產生跳起來的愿望。
2、區分音樂的快慢變化,跟隨節奏做動作。
教學重點:
用動作表現歌曲跳躍、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區分音樂的快慢變化,跟隨節奏做動作。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課件中出示月夜的景色,感受其夜空的美麗和寧靜,進入熱鬧的氛圍。
二、學唱《唱起來,跳起來》低聲部。
1、聽賞《唱起來,跳起來》
①初步感受樂曲的抒情優美。
②老師彈奏一遍,聽聽這段旋律是二拍子還是三拍子的,并且了解簡單旋律。
③用姿體語言表現歌曲。
④帶唱一遍歌譜。
2、導入歌詞,學唱《唱起來,跳起來》
①優美的旋律加入歌詞,同學們自己跟唱。
②唱完之后老師指出唱的稍微不足的地方,必要時可以單獨拿出來練練。
③跟琴演唱,再一次熟悉歌詞和旋律。
④配上優美的動作,以情帶聲。
三、學唱《唱起來,跳起來》高聲部。
1、初步感受二聲部。同學們用輕柔的聲音唱低聲部,老師來學學小星星唱歌,聽聽星星唱
了些什么?
2、了解二聲部歌唱特點。
3、老師唱低聲部,學生試著唱高聲部。
4、學生分組唱,邊唱邊聽聽對方的歌聲。
(老師指出不足的地方,可多練兩遍)
四、學習舞蹈動作。
1、同學們繼續用優美的聲音輕輕地演唱,老師演示舞蹈動作。
2、學生表演。
3、唱起來,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