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聯(lián)軍遠(yuǎn)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優(yōu)化測控卷
一、積累與運(yùn)用
1.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填字。
琺瑯( ) 朱lù( ) 晨xī( ) 瞥( )見 箱篋( ) 驚hài( )
2.寫出反義詞。
文明( ) 干凈( ) 樸素( ) 贊譽(yù)( )
3.解釋下列詞語。
①獨(dú)一無二:
②眼花繚亂:
③不可名狀:
④蕩然無存:
⑤富麗堂皇:
⑥豐功偉績:
4.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行徑是什么態(tài)度?表達(dá)他怎樣的感情?
二、閱讀
比較比較閱讀
(甲)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shè)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chuàng)建圓明園,曾經(jīng)耗費(fèi)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jié)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yàn)椋瑲q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乙)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shè)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yuǎn)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lán)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四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胄,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住,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cè))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xiàn)在石“碗”依舊,我當(dāng)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yàn)槲业淖兓瑹o非是自然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節(jié)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筆下的圓明園,可謂富麗堂皇,作者為什么將它寫得這樣美?
6.乙文這一帶廢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調(diào)、語言風(fēng)格有何不同?
8.怎樣理解“凝固的歷史”“我”為什么“悵然凝望 ”?
9.體會文中畫“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談點(diǎn)看法。
三、寫作
10.《給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1.fà lánɡ 鷺 曦 piē qiè 駭
2.野蠻 骯臟 華麗 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