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管班干部
主持人: | 大家打開電視機就看到我們今天《實話實說》請來的客人特別多,這么多客人我來給大家介紹。先介紹這邊的一家人,坐得非常親密,中間是他們的寶貝女兒,她的名字叫文致遠,歡迎文致遠。她的父親叫文彬,歡迎文先生。母親叫翟靜宜,歡迎她。這個事是從文致遠的經歷開始的,文致遠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學習特別好,還會畫畫,就是心里有個遺憾,老當不上班里的干部,這件事讓她挺發愁。你什么時候開始想這件事的,就是想當班里的干部? |
文致遠: 主持人: 文彬: 主持人: 主持人: 主持人: 主持人: 翟靜宜:
| 小學時候,現在不想了。 |
文彬: | 哎,個小,歲數也小。我是小學上一年級是五歲。 |
主持人: | 那您覺得您沒當上主要的班干部對您后來有什么影響,除了現在看上去比您愛人稍微有一點靦腆這一點? |
文彬: | 還有什么影響,這一點我覺得就很,就已經很重要了。可能在其它方面,比如說我在長相方面,我就覺得沒你那么自信,其中就有這個原因。 |
主持人: | 老不被人家喜歡就跟這個不被老師重視有關系對吧? |
文彬: | 對。 |
主持人: | 翟女士您當了班干部,這么多年以后除了練得比較自信,表達比較好,還得到了什么好處? |
翟靜宜: | 責任心。我走了好幾個單位,基本上的評價就是敬業。肯負責任,能負重。還有就是呢,能鍛煉組織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別人溝通的能力。 |
主持人: | 文致遠,你有沒有問過父母這個問題—我為什么當不上班干部? |
翟靜宜: | 沒有問過。 |
主持人: | 我替你問問,為什么文致遠當不上班干部? |
文彬:我 | 覺得跟我的沒當上其中有一個原因相同,就是比較小,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可能,在性格上比較文靜一些,也有一定的,我想應該也有一定的這種因素。 |
主持人: | 母親怎么看?怎么回答這個問題—我為什么當不上班干部? |
翟靜宜: | 確實解釋不清楚,我覺得作為家長我說不清楚。我只能夠引導她淡化這件事情。 |
主持人: | 怎么淡化呀?具體怎么跟她說的呢? |
翟靜宜: | 我們引導她腳踏實地去做事。首先把成績,最基本成績要能夠上來。為什么老師選有些同學當班干部呢?他可能在很多時候他能夠很公正的去處理一些事情,把自己個人的感情放開,有的時候呢很可能這些孩子會比別人多付出,為了集體的事情,為了為別的同學服務吧,為班里做些事情。 |
主持人: | 就是這樣的說法嗎。 |
翟靜宜: | 大致是這樣。 |
主持人: | 如果我要是學生,這樣的說法我聽不進去,我覺得太枯燥了,還不足以說服我,還應該有別的方法。 |
文彬: | 我說的可能是比較偏激一些吧。我說你爸爸小時候沒當班干部,那么但是現在回頭看看,小學也好,初中也好,甚至包括高中,就是說跟我在一個班的那些班干部,現在沒有,我混得不怎么樣,但是他們比我混得更差。 |
主持人: | 這種幸災樂禍的說法可能比較好,可能更能聽進去,像個家常話,是吧? |
文彬: | 不當也沒關系,就是說當不當不一定比他差,當不當沒那么重要。應該把這個眼光放在更有價值的東西上。 |
主持人:
| 現在我要正式給大家介紹我們請來的專家了。一位從南京趕來大學的教授,他的名字叫吳康寧,歡迎吳先生;另一位是北京師范大學的陳會昌先生,歡迎。先問陳先生,您上學的時候當過班干部沒有。 |
陳會昌: | 一樣,中國的老師都是這么看問題。很多人都這么看問題,就是第一成績好,第二聽話守紀律,比如學習好、聽話。 |
主持人: | 這樣選干部行不行呢? |
陳會昌: | 這當然是有他的道理了,也表明我們中國家長吧,老師們把這個學習成績看得價值很高。另外就是,聽話、守紀律這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關系。咱們傳統文化重視中庸,不大鼓勵那種愛冒頭的,太淘氣的,所以聽話守紀律當然是,也是有比較高的價值吧。 |
主持人: | 那既然您說它有價值,挺好的為什么還要打破它呢?為什么還要改變它呢? |
陳會昌: | 這個價值是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 |
主持人: | 因為從現代文化來看已經不太適應現在的社會,現在學校的需要了。 |
陳會昌: | 是啊。 |
主持人: | 因為現在有個性的孩子多了。 |
陳會昌: | 對,而且世界不是就中國一個國家嘛,有很多國家,也實行不同這方面的辦法,好多國家根本沒有班干部這么一說,也沒有少先隊,也沒有班干部,但是我看他們小孩也長的挺好的,成長得挺好的,干嗎非要實行這個班干部呢? |
主持人: | 吳先生怎么樣看? |
吳康寧: | 過去老師的評價標準—聽話、學習好,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首先弄清楚一點,那么我覺得班級首先它是我們這個社會當中最特殊的一個組織,它是專門為了學生發展的需要而特地組織起來的一種社會群體,班級的存在本身它的根本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個里面包括發展他的各種能力,包括發展他的各種意識,包括他需要學會在一個群體當中怎么來生活,怎么跟人家交往,他怎么樣管理別人,同時,要服從別人。我覺得小文在小學整個階段是被剝奪了,她被剝奪了一種權利。剝奪了群體生活管理的權利,因為她沒有那樣,六年當中她一直沒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所以她現在沒有這個,恰恰她現在需要給她機會,需要讓她實踐,需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我們可能不能責怪文同學的小學老師,因為他使用的標準是社會通行的標準,各種學校基本上都采用這樣的標準。 |
主持人: | 陳先生你要是班主任會選文致遠當班干部嗎? |
陳會昌: | 假如我過去的話我不會選她,因為她能力不行,她沒有這個經驗。確實她媽媽說得很對,就是領導別人的經驗,管理別人的經驗它是在管理的過程當中積累起來的,不是生而有之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生而有之的去積累什么經驗,必須鍛煉,所以我就主張改變。但是這個改革有很多阻力,首先這阻力就來自老師。我說你搞抓鬮行嗎,他說不行不行,最多我先來一個競選制。我說競選不是還得選嗎,這是改良不是改革,你還得去抓鬮,抓鬮最好。班主任不行,他有他的私心。原來班干部能力特別強,結果你抓鬮了,抓了烏七八糟的一個組合,他還得費好多心思,花好多功夫給你去重新布置工作呀培養這些孩子呀,所以他工作就比較累。 |
主持人: | 問題為什么您那么傾向抓鬮?你上澳門去了一趟? |
陳會昌: | 當然你也可以不抓鬮,怎么機會均等就采取什么辦法。 |
主持人: | 比如咱們這一行就當,下禮拜這一行這一行。 |
陳會昌: | 這也可以,就是隨機的,隨機的原則。 |
主持人: | 大家可以想象啊,比如有一天早晨上課的時候老師抱著課本進來了,進來以后說,這一行都是班干部了,學生肯定覺得老師病了。 |
陳會昌: | 對,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阻力,第二個阻力來自學生。你說老師腦子里有傳統觀念吧,這孩子們腦子里也有傳統觀念,有的學生抓鬮沒抓著下了臺了他就過兩天跑到老師那里去報告去說,老師,這新班長啊又干什么壞事了,天天去報告。后來老師一調查,他報告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假的。你看,這學生他能上不能下,所以心理學有一個原理,就是說一個人不管是小孩也好大人也好,他必須得有積累領導別人的經驗,還得積累被別人領導的經驗,如果這兩個經驗有一個方面沒有被積累,這個人的心理是不完整的。現在文致遠光積累被別人領導的經驗這顯然她就不公平。 |
主持人: | 但是我覺得你看今天我們坐在這兒講,其實教育界呢早動起來了,他們想了很多的辦法。文致遠啊,你現在集中精力看看后面的大電視,兩種新方式出臺了,你看看怎么樣。 |
記者: | 去年秋天,北京機械學院附中初一四班出了件新鮮事,全班輪流抓鬮當班干部,抓著了,一人干兩個星期,這下子,一學期下來,班里的每個學生,都能當兩回班干部。 |
學生1: | 我呀,我當過班長和生活委員。 |
記者: | 你覺得哪個好? |
學生1: | 班長好。 |
記者: | 當班長累嗎? |
學生1: | 挺累的吧,反正每天中午我都得就是老這么管著大家。我原來膽特小,我就自從當了班長膽就變大了。 |
學生2: | 我當過班長、副班長、還有生活委員。班委輪換制挺好的,比競選好,就是讓好多那個,可以說才能得不到發揮的同學吧,那些才能得到發揮。競選吧,有的人其實挺好的,他就是不敢選。 |
記者: | 這里頭有沒有不愿意當班干部的。 |
學生3: | 這當干部吧,一是同學都不服你,原來沒有當班干部,原來有同學比我學習好,就是說他就不服我,我要管他吧,他說你學習還沒我好呢還沒我守紀律呢,你沒權力管我。 |
記者: | 還有更新鮮的呢,成都市二十中有個創新實驗班,來了一次班干部競選,結果每個同學都得到一個職務,除了班長、班委、小組長外還新設了會計、出納、管班里的錢、還有公關經理組織活動,總策劃、總導演安排班里的晚會,居然還有個花盆長,這花盆長是干什么的呢? |
學生4: | 讓教室的清潔更好嘛,學習環境更好了,當然學習成績(就)上去了。 |
學生5: | 我就覺得這個廣告公司,它的開展第一個是培養我們的創新思維,因為可以更好地接觸社會,第二個就有利于我們那個口才的訓練。 |
學生6: 主持人: | 這個我覺得這是很民主,很開放。就是不像有些老師管得很嚴,給學生像要拿著鞭子跟在后面走才學習一樣。 |
主持人: | 我特別喜歡這幅,這幅特別有想象力,畫的羊,你看,活靈活現,多好看。 |
翟靜宜: | 她在班上是,她在哪個班畫畫都一直公認最好,但是美術課代表從來沒有當過。 |
主持人: | 你怎么評價這兩種方式? |
吳康寧: | 我覺得這兩種方式都很好,尤其成都這個實驗我特別欣賞,為什么呢?光想到讓大家輪流有機會去當班干部還是遠遠不夠,孩子當班干部讓他鍛煉什么能力這非常重要。 |
主持人: | 陳先生您欣賞哪種做法? |
陳會昌: | 實話實說,我當然非常同意北京的做法,機院附中這是我們在全國七十多所學校調查...... |
主持人: | 因為北京做法你提出來。 |
陳會昌: | 對,是我提出來的,我是始作俑者。 |
主持人: | 那我們就重點談談成都的做法。 |
陳會昌: | 成都的作法,我們現在中國的家長絕大多數成才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學知識長本事有能力到社會上不被淘汰,所以他希望孩子從小的時候學會各種各樣的能力,特長,一技之長,專長,成都的這個就是符合這種教育思想。成人教育,它的思想是什么樣的,就是讓他成長為一個人,他原來他的天性什么樣,他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老師加以最恰當的引導,就是使他沿著什么道路去順其自然的發展,像小樹自己長直了,如果看長得不合適,啪啪,給幾剪子,這就是咱們教育起的作用。 |
主持人: | 我特別喜歡《實話實說》來到現場的這些觀眾,他們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不隨聲附和,即便我都介紹這是專家,他們依然還敢和他們辯論。為什么到這兒的觀眾膽子這么大,我一直想不明白。今天又來了這么多,陳先生有沒有可能聽聽他們和您不同的意見,或者他們直接反對,陳先生您在意嗎? |
陳會昌: | 不在意,非常高興。 |
主持人: | 吳先生在意嗎? |
吳康寧: | 非常歡迎。 |
主持人: | 我們先聽聽小朋友的。 |
觀眾1: | 我可能不是小朋友,我今年上大學二年級。我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一,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班干部,但是我在高一時候有個機會,我們全校校學生會進行競選,然后我一下子越級到校學生會工作,然后我覺得那個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吧。 |
主持人: | 連升三級那種感覺。 |
觀眾1: | 哎,對對對,真的叫連升三級,就好像中了大獎一樣。自從當了干部以后第一次有了在全校那種升旗儀式上面對一千多人做演講的機會,我第一次上去的時候我覺得我腿一直在哆嗦,當時真的特別特別緊張。可是有了這樣的經歷以后 ,我到大學以后,剛一進大學校門—我現在在清華讀書—然后剛一進去的時候,也是一千多人的演講比賽,我覺得那種躍躍欲試的心情,而不是膽怯。 |
主持人: | 我覺得我們確實能聽出你做了班干部以后給你帶來的影響。謝謝你,小朋友。 |
觀眾2: 主持人: | 不太贊成那個抓鬮的,我覺得贊成第二種。第二種你可以選擇自己有特長你自己適合班干部,而第一種你抓鬮,抓著自己說不適合班干部,這樣對于自己能力有一種就是說。 |
觀眾3: | 其實這樣的,我覺得我非常同意陳先生的提議。因為我在九三年念中師的時候,我們班級從我們念一年級時候開始班級一共四十人,分成四組,每一組人輪流做一個月的班級干部,這樣的話整整一個學期下來,在第二學期的時候我們同學去選舉班級干部,選出來所謂領導班子,是應該是同學們所有人都非常認可的。其實這樣的,在給予每一個人一個公平鍛煉的機會的同時,同時讓他們每個人認識到我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優勢,和哪些方面的不足之處,這樣的話無論他將來做不做班級干部他都會知道,我應該怎么去做,其實我覺得這有道理。 |
觀眾4: | 我想陳教授吧,咱們能不能商量一下,這個抓鬮這個詞咱改一下。咱這個形式或者這個觀點,我覺著能夠運用到班級管理當中,但是詞,咱們不叫抓鬮。 |
主持人: | 叫試手氣。 |
陳會昌: | 機會均等。 |
觀眾4: | 我過去當班主任的時候,就是小學的班干部從一年級一直當到六年級,有這種情況,但是這種孩子他們一直都很順,但是現在,從我跟他們接觸,有上大學,有工作,但我有些接觸當中,我感覺他一直走得很順的學生,他心里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比較差。相反從小非常淘氣,我經常批評他,經常指出他的毛病,非常嚴厲教育他,這樣的孩子,他到社會上以后表現得非常好,而且和老師的感情也特別好。 |
主持人: | 這個事讓你反思嗎? |
觀眾4: | 有一些反思。可能是他太順了,都對他太好了,他沒有受到挫折。 |
主持人: | 文致遠呀,你坐在那兒不要沒事干,我現在交給你一個任務,你呢注意觀察一下我們的這個景,《實話實說》的這個景,你看看怎么樣,待會節目結束的時候我要聽聽你的意見。 |
觀眾5: | 我同意,就是那個抓鬮的建議,因為我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老當一個委員,覺得沒意思。 |
主持人: | 當什么委員呢? |
觀眾5: | 宣傳委員。 |
主持人: | 當膩了,是吧? |
觀眾5: | 嗯,然后想換換別的,也試試自己手氣。 |
主持人: | 你看我說有問題吧,陳先生還是我給引到溝里去的。你為什么宣傳委員不愿意當,你想當什么委員? |
觀眾5: | 我想挨個當當。 |
主持人: | 那也太過分了吧,所以你說抓鬮比較好。 |
觀眾5: | 那我告訴你,有可能你抓三個月,你這上都是普通學生,連那宣傳委員都沒有了,你會承受嗎? |
觀眾5: | 不就不當個官嘛,沒事。 |
主持人: | 要都像他這樣想就好了。聽這位女同學的。 |
觀眾6: | 我不同意剛才那位專家說的,抓鬮的那個,我也不太同意剛才,成都的第二種方法,也不同意。我就同意我們班那個無記名投票,因為他投了以后吧你能選上就等于你有人緣,你有人緣等工作起來就好辦了,別人就不跟你也不跟你打架,就幫助你。 |
主持人: | 你現在人緣怎么樣? |
觀眾6: | 我人緣挺好。 |
主持人: | 所以你同意這種方式. |
觀眾7: | 我呢就是想說一下我自己的經歷。我從小到大就沒有那個當官的欲望,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第一次英語考試我就不及格,那么全班有四十多個同學大概就有極少數人不及格,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我心里特難受。但是,我所沒有想到的是我們那個班主任李老師,她就給了我一個英語課代表的那個職務當,當時我就覺得壓力也挺大也不能服眾,因為我是不及格其中的一個,為什么讓我當英語課代表呢。完了我這個人韌勁就上來了,每天,一年四季每天早上,四點多鐘就爬起來讀英語,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后期末考試的時候我考了前三名。 |
主持人: | 你現在明白你們老師的良苦用心嗎?為什么她要讓你做這個英語課代表呢? |
觀眾7: | 我想大概她不想讓我拉全班英語成績的后腿吧。 |
主持人: | 是這樣的啊。 |
觀眾7: | 所以我挺感激她的,所以我現在一直到參加工作以后,我覺得我沒有什么困難可以難倒我。我老是會想起我那個班主任老師讓我當英語課代表這件事,我就想著什么困難我都不怕。 |
主持人: | 她姓什么? |
觀眾7: | 姓李。李文秀老師。 |
主持人: | 我們現在對著鏡頭說,謝謝李文秀老師,謝謝,她可能正在看。 |
觀眾8: | 我有一些觀點,有些看法。我覺得現在大家討論的啊,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把班干部官本位化了。 |
主持人: | 就是太當回事了。 |
觀眾8: | 太當一回事了,大家從意識里面把當班長考慮的都是鍛煉培養競爭能力啦,培養領導協調能力啦,以后好當什么大官,當領導,所以這是一個誤區。再還有一個誤區,就是說咱們把這個形式,把機會均等,也是絕對化了。為了根治這個弊端,我倒是主張不設班干部,很有意識地避免與這個官本位聯系起來。我覺得現在是官多為患啊,官滿為患,不需要培養那么多當官的,但是也還是要培養一些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干工作的。 |
主持人: | 一種新的方法誕生了,新的班級管理方法誕生了,謝謝您,謝謝您的貢獻。 |
主持人: | 您好,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你。 |
郭慧: | 我是機械學院附中初二四班的班主任。 |
主持人: | 不是文致遠的班主任,是那個實驗班的班主任。我們剛才看那個采訪的時候,你們班里那些學生好像挺活躍的。 |
郭慧: | 特別活躍。 |
主持人: | 在鏡頭前一點都不緊張。 |
郭慧: | 哪個孩子都可以在臺前隨便發言,非常大膽。 |
主持人: | 你確實發現用這種方式他們每個人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
郭慧 : | 對。 |
主持人: |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是吧? |
郭慧: | 對。這一點我覺得感觸特別深。你比如我們班很多孩子過去一個是性格比較靦腆,另外呢就像咱們在座很多同學一樣的經歷,就是從來沒被重視過。那么通過他當班干部,他得到鍛煉,同時培養了他的責任心。 |
主持人: | 家長們怎么說這種做法? |
郭慧: | 那么我們做了一個統計,我們全班四十個家長,其中三十八個家長都認可這樣的輪換制。 |
主持人: | 那兩個家長呢? |
郭慧: | 他們認為可能有時候孩子是不是不珍惜這個機會,另外呢他們沒有能力是不是會造成班級的混亂。 |
主持人: | 有沒有可能下個學期你們班級改用成都這種做法呢? |
郭慧: | 現在還沒有太,因為我剛剛接觸這種形式,還沒有考慮到。但是我覺得,有些東西是可以借鑒的。 |
主持人: | 我們聽聽成都老師,給你細細講講他們的做法。您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 |
林校長: | 我是成都二十中的校長。 |
主持人: | 剛才我們拍的就是您的這個學校。 |
林校長: | 對,是我們學校。是初二的一個班,我們搞創新意識培養的一個實驗。那么我們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班干部這個概念,我希望把它拿開。學生到學校應該培養的是一種責任感,通過一個事情的做,包括他的學習,他的生活都應該為今后踏入社會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把集體的發展,自己的發展融合在一起。 |
主持人: | 現在該是文致遠施展自己本領的時候了。評價一下我們這個景,從美術的角度來講。 |
文致遠: | 這個景,我覺得比較適合這個節目,因為《實話實說》,在家里,有一個家庭的感覺,有門,還有一些畫什么的,但是我覺得好像綠色植物,冷色應該再多一點,全是暖色太熱了。 |
主持人: | 全是暖色調。有什么不好呢 |
文致遠: | 都是暖色調,一個是拍攝現場比較熱,全都是暖色調容易比較浮躁。 |
主持人: | 我現在正式宣布,聘請文致遠同學作為《實話實說》的美術顧問,從今天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