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
本節課我們一起領略了湘江秋景的壯麗,感受了風華正茂的革命志士的昂揚斗志。在詩詞鑒賞過程中掌握了詩詞寫景的藝術手法,今后要牢記“一切景語皆情語”,抓住意象分析詩人的情感。
七、布置作業。
完成學案相應的鑒賞題目,默寫本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
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品讀下闋,分析形象。
1、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學生討論)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革命志士的形象。
2、這一形象對于我們有著怎樣的啟發呢?
學生積極做答,教師正面引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二、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根據學案提示,完成交流評價)
1、學生自主尋找富有表現力的詩句,進行分析,師生共同評價。
提示:注意一些詞語如動詞、形容詞、數量詞等,注意詞語體現的作者的感情。
師生合作探究:
萬山:寫出山之多; 層林:寫出林之密;
紅遍:寫出紅之廣;盡染:寫出染之透;
鷹擊:寫出鷹飛的矯健,用“擊”而不用“飛”,準確地形容出鷹的矯健飛騰;
魚翔:寫出魚游的輕快,用“翔”不用“游”,描繪出游魚在水中像鳥在空中一樣輕快自如;
萬類霜天:可見詩人視野的開闊; 競: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總結:這些富有表現力的詞句,為我們描繪出了廣闊萬里、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體現了壯闊的崇高美,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
2、鞏固訓練,選詞填入空格處。
虎_____深山,魚_____潭底,駝_____大漠,雁_____長空
奔 擊 行 嘯 翔 游 鳴 走 排 藏
三、鑒賞詩詞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藝術手法。(教師點撥總結)
《沁園春•長沙》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與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四、比較分析
1、學生背誦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
2、思考:《沁園春 •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沁園春 • 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么?由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相互評價。
教師總結點評,梳理歸納。
明確:《沁園春• 雪》中的“風流人物”是指才華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園春•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