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課文解讀
火車眨眼間就無影無蹤了。姑娘們圍住香雪,當她們知道她追火車的原因后,便覺得好笑起來。
“傻丫頭!”
“值不當的!”
她們像長者那樣拍著她的肩膀。
“就怪我磨蹭,問慢了。”香雪可不認為這是一件值不當的事,她只是埋怨自己沒抓緊時間。
“咳,你問什么不行呀!”鳳嬌替香雪挎起籃子說。
“誰叫咱們香雪是學生呢。”也有人替香雪分辯。
也許就因為香雪是學生吧,是臺兒溝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因為香雪是她們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識和追求使她與其他姑娘們的問題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樣,也正是這樣,原本膽小的她才能成為第一個登上火車,第一個走出這個山村,第一個對山外的世界有了認識的姑娘。文化知識和文化追求使她與別人不同,比別人的追求更高,顯得比別人更勇敢、更突出。]
臺兒溝沒有學校,香雪每天上學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盡管不愛說話是她的天性,但和臺兒溝的姐妹們總是有話可說的。公社中學可就沒那么多姐妹了,雖然女同學不少,但她們的言談舉止(說話的內容、姿態與風度),一個眼神,一聲輕輕的笑,好像都是為了叫香雪意識到,她是小地方來的,窮地方來的。她們故意一遍又一遍地問她:“你們那兒一天吃幾頓飯?”她不明白她們的用意,每次都認真地回答:“兩頓。”然后又友好地瞧著她們反問道:“你們呢?”
“三頓!”她們每次都理直氣壯(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地回答。之后,又對香雪在這方面的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敏)感到說不出的憐憫和氣惱。
“你上學怎么不帶鉛筆盒呀?”她們又問。
“那不是嗎。”香雪指指桌角。
其實,她們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鉛筆盒,但她們還是做出吃驚的樣子。每到這時,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寬大的泡沫塑料鉛筆盒擺弄得噠噠亂響。這是一只可以自動合上的鉛筆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動合上,是因為鉛筆盒里包藏著一塊不大不小的吸鐵石。香雪的小木盒呢,盡管那是當木匠的父親為她考上中學特意制作的,它在臺兒溝還是獨一無二的呢。可在這兒,和同桌的鉛筆盒一比,為什么顯得那樣笨拙、陳舊?它在一陣噠噠聲中有幾分羞澀地畏縮在桌角上。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學們對于她的再三盤問,明白了臺兒溝是多么貧窮。她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不光彩的,因為貧窮,同學們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盤問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鉛筆盒,猜測它來自遙遠的大城市,猜測它的價值肯定非同尋常。三十個雞蛋換得來嗎?還是四十個、五十個?這時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這些了?娘攢下雞蛋,不是為了叫她亂打主意啊!可是,為什么那誘人的噠噠聲老是在耳邊響個沒完?[她對鉛筆盒的執著追求,表現了她想獲得與別人同樣平等的權利,想獲得尊嚴。]
發展:香雪渴望有鉛筆盒,渴望脫貧。她的鎮上的同桌總是把自己那只寬大的塑料泡沫鉛筆盒擺弄得噠噠亂響,而且她們總喜歡問她一天吃幾頓飯。香雪后來明白,自己的木制鉛筆盒在她們眼里成了貧窮、落后、封閉的代名詞,她們瞧不起她的貧窮,蔑視她和她的小山村。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她想擁有和鎮上同學一樣的鉛筆盒,也想學著同桌那樣,把鉛筆盒“啪”地合得嚴嚴實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