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學案
明確: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內容:復信是要為自己無法“推賢進士”“略陳固陋”。
2.研習第2段:此段在內容上有幾個層次?與無法“推賢進士”有何關系?
明確:兩個層次。一是說自己史官地位低微,“為流俗之所輕”,與“螻蟻”無異;一是說自己身受極辱,如虎陷“檻阱”,“積威約之漸也”。下獄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慘痛的打擊,側面說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賤的地位,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賢進士”的任務的原因。
3.研習第3、4段:兩段文字上的聯系是什么?內容上似與“推賢進士”無關,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第3段寫古代“倜儻非常之人”受辱處困,退而著書,“思垂空文以自見”。第4段寫仿效古之賢人,“就極刑而無慍色”,著《史記》以“償前辱之責”。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樣和力量,兩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負重的原因。這似與回復內容無關,實際上有著合理的邏輯關系:一者,上段已經敘述了自己所受的極辱,自然會讓人想到他何以能“茍活”,在第4段對此作了回答,是因為《史記》“草創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對好友(也只能對好友)傾吐個人情懷是極為正常的,所以作者說“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4.研習第5段:此段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明確:此段在內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慘處境上,描寫自己“腸一日而九,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的無限痛苦和寂寞,從而回應第1段,結構十分嚴密。
小結:全文呈現出總分總的結構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賢進士”數語,圍繞一個“辱”字,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難以形容的苦痛,表現了自己發憤著書、雪恥傳名的頑強意志。
四、欣賞品味。
1.自選語段來閱讀,體會作者的憂憤情感,然后討論交流。
明確(以第2段為例):
第2段:作者著力表現了自己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寫自己的地位,先以“固主上所戲弄”幾句來表現其低下,進而使用一組假設關系的句子(“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來突出其低賤。寫自己遭受的屈辱,列舉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不辱”和“受辱”對比,更顯“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淺入深依次排開,恥辱感逐次加強,最后點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這樣寫來,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慘處境和由此產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感人至深。
2欣賞品味。
主要通過品讀課文來領會其文辭流暢優美,與思想感情的表達配合無間的特點。比如,作者特別善于運用排比和對偶手法來抒情,課文第2段寫“四不辱”和“六受辱”,第3段寫古代賢人被辱著書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對偶手法,表達情感一氣貫下,酣暢淋漓。
《報任安書》課內演練
一.選擇題(每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