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教案
[教學目的]一、知識點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的有關背景資料,特別是對他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刻影響的事件,以便比較準確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曲折豐富的思想情感和他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巨大動力。
2積累文言知識:重點掌握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和通假字。
二、能力點
1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文中注釋讀懂文言文的能力。
2評價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賞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三、德育滲透
1認識不幸對人生的意義。
2認識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人一生的重要影響。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借助工具書和課本中的注釋讀懂文章的內容,結合上下文準確把握文言詞語的意義。
2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曲折豐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觀、價值觀。
二、難點
課文篇幅較長,文章內容涉及的作者家世、古代刑罰、古代王侯將相受辱事件,以及至賢們在逆境中發憤著書、名傳千古的事例等,學生不太熟悉;且司馬遷生活的時代與學生距離太遠,學生人生閱歷尚淺,對司馬遷在文中表達的豐富情感、深刻的感受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
三、解決辦法
1印發司馬遷的有關資料及歷代學者對司馬遷和《史記》的評價,使學生對司馬遷有感性的認識和較為完整的了解,為閱讀作些鋪墊。
2閱讀課本中的“相關鏈接”,讓學生對司馬遷創作《史記》的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從而理解他受宮刑后為何依然發憤著書。
3課前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本中的注釋自讀課文,發現問題,為課堂討論作準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師生互動設計]
一、第一課時,師生、學生之間互動答疑,解決疏通大意、讀懂基本內容的問題。
二、利用網絡或圖書館搜集有關資料或課下閱讀《太史公自序》等篇章,進一步理解課文,第二節課評價司馬遷的生死觀、價值觀,賞析文章的藝術特色。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重點
1了解影響司馬遷生死觀、價值觀及《史記》創作的主要資料。
2疏通文意,理解每段內容,整體把握課文。
二、導入
投影兩幅關于司馬遷的對聯:
剛直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
思考:從這兩幅對聯中,我們讀出了有關司馬遷的哪些信息?
三、新課
(一)介紹司馬遷的有關資料
讀《史記》就要了解司馬遷。從印發的有關材料看,對司馬遷一生產生深刻影響,并成為他創作《史記》重大動力的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