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教案
款款之愚:誠懇的忠心。絕甘分少:好吃的東西自己不要,分財物時自己要最少的。彼觀其意:即“觀彼其意”。暴:顯露。
推言:闡述。睚眥:怒目而視。沮:敗壞,中傷。貳師:指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廣利是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武帝為提拔他,派他征匈奴,李陵協助。李陵被圍,李廣利坐視不救。司馬遷替李陵說話,所以武帝認為他有意中傷貳師將軍。理:即大理,古代的司法官。拳拳:忠誠恭謹的樣子。卒從吏議:指武帝最后同意法吏的判決。漢朝規定,被判刑的罪犯可以用財物贖罪。貨賂,財物。左右親近:指皇帝身邊的近臣。幽:囚禁。囹圄:監獄。告訴:訴說。:毀壞,敗壞。佴:相次。蠶室:養蠶的房屋,這里指受了宮刑的人居住的房屋。因受宮刑后不可受風寒,要住進像蠶室那樣溫暖密封的房屋,因而叫做蠶室。一二:逐一。
二、對《史記》及《報任安書》評價的有關內容
1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司馬遷《太史公自序》)
2夫遷以救李陵得罪,遷但欲護陵耳,非有沮貳師意也。帝怒其欲沮貳師而為陵游說,則遷罪更不容誅。以武帝用法之嚴,而吏傅帝意以置遷于法,遷之死尚得免乎?……遷惜《史記》未成,請減死一等就刑,以繼父談所為史;帝亦惜其才而不忍致誅,然則遷之下蠶室,出于自請無疑也。(清•趙銘《琴鶴山房遺稿》卷五)
3遷著書最大目的乃在發表司馬氏一家之言,與荀子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質正同,不過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發表之耳,故僅以近代史和觀念讀《史記》非能知《史記》者也。(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4粗粗鹵鹵,任意寫去,而矯健磊落,筆力真如走蛟龍,挾風雨。且峭句險字往往不乏,讀之但覺其奇肆,而不得其構造鍛煉處。古圣賢規矩準繩文字至此一大變,卓為百代偉作。(明•孫月峰《評注〈昭明文選〉》)
5遷一腔抑郁,發之此書。識得此書,便識得一部《史記》,蓋一生心畫,盡泄于此也。縱橫排宕,真是絕代大文章。(明•孫執升《評注〈昭明文選〉》)
三、拓展閱讀材料
苦難的精神價值
周國平維克多•弗蘭克是意義治療法的創立者,他的理論已成為繼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的第三學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受盡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僥幸地活下來,在《活出意義來》這本小說中,他回顧了當時的經歷。作為一名心理學家,尤能細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內心體驗以及其他受難者的心理現象,為研究受難心理學提供了極為生動的材料。不過,我在這里想著重談的是這本書的另一個精彩之處,便是對苦難的哲學思考。
對意義的尋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當這種需要找不到明確的指向時,人就會感到精神空虛。弗蘭克稱之為“存在的空虛”,這種情形普遍地存在于當今西方的“富裕社會”。當這種需要有明確的指向卻不可能實現時,人就會有受挫之感,弗蘭克稱之為“存在的挫折”。這種情形發生在人生的各種逆境或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