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
(2003-01-02 10:51:14) | |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都立了傳,而對信陵君特別推重。明朝人茅坤說:“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傳亦太史公得意文。”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信陵君結交侯嬴的情形和竊符救趙的始末。想一想,從中表現了信陵君的什么精神?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題目是編者加的。魏公子無忌,封信陵君。信陵,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寧陵縣西北。 〔魏安(xī)王異母弟也〕是魏國安王同父不同母的弟弟。安王,名圉(yǔ)。,也寫作“僖”。 〔薨(hōng)〕諸侯死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仁而下士〕心腸仁愛而且能夠謙遜地對待士人。士,有才能的人。 〔士無賢不肖〕無論才能高的或是差的士。 〔歸之〕歸附他。 〔致〕招來。 〔不敢加兵謀魏〕不敢用兵侵犯魏國。謀,作侵犯的打算。 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市人皆觀公子執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 于是罷酒,侯生遂為上客。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 〔大梁夷門監者〕大梁夷門的守門人。夷門,魏國都城大梁的東門。大梁,現在河南省開封市。 〔往請〕去問候。 〔欲厚遺之〕想多送他一些禮物。 〔置酒〕擺酒席。 〔從車騎,虛左〕帶著車馬,空著自己車上左邊的座位。從,(車騎)隨從,這里是使動用法。左,左邊的位子,是上位。 〔攝〕整理。 〔直上載公子上坐〕一直登上公子的車,坐在上位。坐,通“座”。 〔觀公子〕看公子的態度。 〔執轡〕拉著馬韁駕車。 〔市屠中〕肉市里。 〔愿枉車騎過之〕希望委屈您的車馬,去訪他。過,訪問。 〔俾倪(pìnì)〕同“睥睨”,斜著眼睛看(表示旁若無人的高傲態度)。 〔故久立〕故意停留多時。 〔微察〕暗暗地觀察。 〔宗室〕和國王同一個祖宗的貴族。 〔乃謝客就車〕才辭別客人(朱亥),坐上車子。謝,告別。 〔遍贊賓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紹客人。贊,引見、介紹。 〔酣〕飲酒盡興。 〔為壽侯生前〕到侯生面前,舉酒杯為他祝壽。 〔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今天我侯嬴為公子盡力也夠了。 〔抱關者〕守門人。 〔不宜有所過〕不宜再訪問誰。 〔故過之〕特意地(同我)去訪問朋友。 〔就〕成就,動詞。 〔長者〕有德行的人。 〔邯鄲〕趙國都城。 〔平原君〕原名趙勝。戰國趙武靈王子,惠文王弟,封于東武城,號平原君。三任趙相。相傳有食客三千人。 〔壁〕駐扎。 〔讓〕責備。 〔說王萬端〕用各種理由勸說魏王。 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于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公子行數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 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復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還也。”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兵符與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于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與公子俱。公子過謝侯生。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得之于王〕從魏王那里得到幫助。 〔欲以客往赴秦軍〕想帶著門客同秦軍拼命。赴,舍身投入。 〔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把自己要同秦軍拼命的情況都告訴他。具,備、全。所以,表示原因。狀,情況。 〔辭決〕辭別。決,通“訣”,離別。 〔勉之矣〕好好努力吧。 〔備矣〕夠周到了。 〔莫不聞〕無人不知。莫,指代詞,沒有人。 〔曾無一言半辭〕連一句半句也沒有。曾,竟。 〔失〕過失,錯誤。 〔曰〕這里還是侯生說。 〔無他端〕沒有別的辦法。 〔餒(něi)虎〕餓虎。 〔何功之有哉〕有什么用處呢?功,功用、用處。 〔尚安事客〕還要門客做什么呢?安事,何用。 〔遇〕待。 〔屏(bǐng)人間語〕叫旁人走開,悄悄地說。屏,使人退。 〔兵符〕調動軍隊所用的符,用銅、玉或木石等制成,作虎形,又稱虎符,剖成兩半,國君和統帥各掌握一半,以便必要時對證。 〔臥內〕臥室。 〔如姬最幸〕如姬(魏王的妃子)最受寵愛。 〔力能竊之〕(她)有能力偷到。 〔如姬資之三年〕意思是如姬想為父親報仇的念頭存在心里已三年了。資,蓄積。 〔為公子泣〕對公子哭泣。 〔進〕獻。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如姬愿意替公子出死力,這沒有什么可說的。 〔顧〕只是。 〔誠〕副詞,果真。 〔奪晉鄙軍〕把晉鄙的軍隊奪到手里。 〔卻〕打退。 〔五霸之伐也〕五霸一般的功業。伐,功業。 〔以便〕以求便利于。 〔即〕假使。 〔復請之〕(晉鄙)再向國王請示。 〔俱〕一同去。 〔唶(huòzè)宿將〕很有威勢的老將。唶,本來是大笑大呼的意思。〔市井鼓刀屠者〕在市上宰殺牲畜的屠夫。鼓刀,動刀宰殺。 〔親數(shuò)存之〕屢次親自來慰問我。存,看問。 〔效命之秋〕出死力的時候。 〔數〕計算。 〔北鄉自剄〕面向北方自殺。鄉,通“向”。 〔屯〕駐扎。 〔單車來代之,何如哉〕你單車(匹馬)來代替我,怎么回事呢? 〔欲無聽〕打算不聽從。 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負矢為公子先引。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 〔勒兵〕檢閱軍隊。 〔歸養〕回家奉養父母。 〔解去〕解圍而去。 〔存趙〕保存了趙國。 〔負(lán)矢〕背著箭筒和弓箭。,盛箭的器具,形狀像竹筒。 〔先引〕先導,前面引路。這是隆重的禮節。 〔矯〕假托國王命令。 練習 一 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 找出課文中描寫信陵君與侯生各自言行的句子,說說兩人的性格特點,并略作評價。 三 區別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 就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乃謝客就車 獨 計不獨生而令趙亡 獨不憐公子姊邪 下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 吾攻趙,旦暮且下 辭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無 士無賢不肖 獨子無兄弟,歸養 存 而公子親數存之 遂救邯鄲,存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