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結》教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如何賞析優秀散文;
2、通過賞析加深對對故鄉的理解,培養熱愛故鄉的情操。
重點難點:
1、梳理課文結構層次;
2、通過賞析把握作者的情感。
課時課型:講讀課(新授)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幾個世紀以來,那些當年被迫得走投無路的破產的中國農民,漂流到海外去謀生的當兒,身上就常常懷著一撮家鄉的泥土。那時,閩粵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用白粉髹(xiu)腹,用朱砂油頭,頭部兩旁畫上兩個魚眼睛似的小圈的紅頭船,乘著信風,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農民送到海外各地。當時離鄉別井的人們,都習慣在遠行之前,從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邊。他們把這撮泥土叫做“鄉井土”。直到現在,海外華僑的床頭箱里,還有人藏著這樣的鄉井土!試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們多少豐富深厚的感情!——秦牧《土地》
(板書課文標題——鄉土情結,其中用紅色粉筆標注“情結”)
【我在黑板上已經用紅色粉筆把鄉土情結的“情結”標注出來,我們這節課程主要將圍繞這個“情結”展開。】
二、進入文本,解題:
1、什么是鄉土情結,作者列舉了哪幾種情況?(研讀第1節)
(1)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為什么反認他鄉是故鄉?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詩詞分析——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鄉咸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前二句寫久客并州的感觸。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所積累起來的鄉愁,對一個異鄉客居的人來說,是煎熬得夠難受的,“歸心日夜憶咸陽”,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日夜思鄉的愁苦心情。可是,命運好象與詩人作對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陽,反而又踏上更遙遠的征程。后二句接著寫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表達對家鄉深切的思念
(2)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此詩關鍵在哪兩個字?表達什么心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明確:比較“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貶居嶺外,一方面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時間越長,思念和擔心越濃越重,既盼音書又怕音書。在逃歸途中,接近家鄉,原先的擔心憂慮似乎要變成殘酷的現實,與家人團聚的夢想將會粉碎。所以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結合《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歸途中擔心故鄉的變化及個人遭遇。)
(3)他鄉遇故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一個女子因長久離鄉,漂泊在外,聽到鄉音,不顧嬌羞與男女有別的大防,主動和陌生男子搭訕,更表現其思鄉之切,不能回鄉,哪怕聽一聽鄉音,能見到陌生的同鄉也是好的。如此看來,船家女的舉動不合理卻合情。對故鄉的思念,不論于何人,不論在何地,身處何種境遇,都讓人無法忘懷,愁腸百結。
2、為什么是鄉土情結而非情感?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明確:【“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