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病梅館記 同步達綱練習
a.②⑤ b.①④ c.③④ d.④⑤6.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b.縱之順之 c.必復之全之 d.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創新能力訓練】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題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 贄人皆以孔子為大圣,吾亦以為大圣;皆以老、佛為異端,吾亦以為異端。人人非真知大圣與異端也,以所聞于父師之教者熟也;父師非真知大圣與異端也,以所聞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與異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則吾不能①”,是居謙也。其曰“攻乎異端②”,是必為老與佛也。儒先億度③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誦之,小子矇聾④而聽之。萬口一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誦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強不知以為知”,而曰“知之為知之⑤”。至今日,雖有目,無所用矣。余何人也,敢謂有目?亦從眾耳。既從眾而圣之,亦從眾而事之,是故吾從眾事孔子于芝佛之院。注:①圣則吾不能:見《孟子·公孫丑上》:“昔者子貢問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②攻乎異端:出《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關于“異端”,楊伯峻說:“孔子之時,自然還沒有諸子百家,因之很難譯為‘不同的學說’,但和孔子相異的主張、言論未必沒有,所以譯為‘不正確的議論’。”(《論語譯注》)③億度(duó):主觀猜測。億,通常寫作“臆”。④矇聾:目不明曰矇,耳不聰曰聾。這里指道學后輩小子們只知聽信儒先父師之言而不會獨立思考,如同瞎子、聾子。⑤知之為知之:《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里指出道學家們只取孔子原話的上半句,裝得一切都“知”,實則是“強不知以為知”。1.下列句中加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孔子有是言也 是:此 b.是居謙也 居:處于、表示c.儒先億度而言之 億:通“臆”、臆斷 d.強不知以為知 強:有余、略多2.下列句中加線的詞,與“夭其稚枝”中的“夭”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亦從眾而事之 b.既從眾而圣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3.翻譯下面兩句話①其曰“攻乎異端”,是必為老與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