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病梅館記 同步達綱練習
a.“曲”和“直”是反義詞,“欹”和“正”是反義詞,“疏”和“密”也是反義詞。b.“姿”、“景”、“態”的意思是“景致”的意思c.“以……為”是“把……當作”的意思,“則”是“就”的意思d.作者用兩兩對比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某些人對梅的審美標準。2.“業”字有下面“幾”種義項,①職業,②功業,③從事某種職業,④學業、業務知識。在下面的句子后填上“業”的義項(只填序號)。a.以夭梅病梅為業( )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c.吾業是有年矣( ) d.指揮若定,不世之業也( )3.下列句中加線的詞,與現代漢語表意相同的一項是( )a.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b.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c.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d.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4.對下列兩個句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a.“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指統治者幫兇奴才,根據主子意圖,奔走效勞的卑劣行徑。b.斫、刪、夭、鋤、遏,寫出了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惡劣手段;“江浙之梅皆病”說明后果的嚴重,人才受害之慘。c.這幾句用詞精當,“斫、鋤”表現其對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殘,“刪”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殺,“遏”字意味著不讓發揚蓬勃朝氣。而“養”字形象點出了他們豢養奸佞小人的險惡用心。d.“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一句滿懷義憤的議論,無情地痛斥了統治者的罪行。句中兩個“之”字的用法相同。5.對這一段文字內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這一段話,除開頭一句介紹論述的對象外,其他的文字均為揭示產生病梅的根源。b.病梅產生的社會原因是“文人畫士”斫正、刪密,夭其稚枝。c.“或曰”中的“或”指那些“文人畫士”和那些鬻梅者。d.要使梅成為“欹”、“疏”、“曲”的姿態,那些求錢之民就可以做到。6.對這段文字的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一段中的梅,比喻人才,作者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b.文段用了不少整齊的句子,使文章氣勢充沛,感情強烈c.作者用語言描寫的手法,引出了批駁的對象。d.對比手法的運用,動詞、形容詞的運用,強化了作者對最高統治者對人才摧殘的憤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