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教案1
●②“直面”,直接面對。面,動詞,面對!罢暋,正眼看,不回避!鞍凑摺,“以……為哀痛”的人;“幸福者”,“以……為幸福”的人。這是對烈士的熱情謳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嚴肅對待反動統治下的血腥屠殺,毫不回避,奮然而起,前仆后繼,為推翻黑暗的反動統治而英勇斗爭。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慘命運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奮斗、獻身為最大的幸福。這是何等的偉大,何等的崇高。
問2:分別提到了哪兩種人?
●怎樣理解“真的猛士”?
魯迅寫作此文時已經“出離憤怒”了,那么“出離憤怒”之后怎樣呢?做真的猛士。“猛士”性格正是魯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也確實以猛士的姿態出現,“敢于直面”,“敢于正視”。本來說“猛士”足已表達作者的意思,再加上“真的”來修飾,起強調作用。“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魯迅是要人們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來,“將更奮然而前行”,中國才有得救的希望。他們當然要承受超乎尋常的哀痛,但是為改變慘淡的人生,為創造幸福的人生,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
●庸人:不敢正視現實,渾渾噩噩,麻木健忘,茍安滿足,不奮起反抗、斗爭,客觀上使“這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維持。
問3:采用什么手法?
明確:對比
問4:“哀痛者”“幸福者”的含義?
哀痛者:為人民的深重災難而哀痛
幸福者:以勇往直前地斗爭,為人民謀福利為最大幸福。
問5:找出文中的三處“必要”
1“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2“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3“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這三處必要的含義?
三個“必要”(寫作緣起):(解決:第一節“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個“必要”說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劉和珍,奉獻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訴段政府的暴行和抨擊反動文人的陰險論調。 “也”和“早”二字說明作者要作文紀念的愿望由來已久。作文不僅是 應程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第二個“必要”在與喚醒庸人,要人們牢記血債。因此本段交代的寫作原由是悼念死者,揭露敵人,喚醒庸人。)
1紀念死者。
2要揭去“許多東西的人相”,讓人們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間”。
3為了使庸人勿忘,要人們牢記教訓。
問6.課文從第三部分才正式進入記念部分,那么一、二兩部分可否去掉?
不可去掉,因為這兩部分分別提到了這樣的內容:
(1)這兩部分分別提到了哪三種人?
(2)說明兩周以來三種不同的人的動態:
(3)表明自己悲憤的感情。
(二)分析第三部分:回憶認識過程
●讓一名同學讀第三部分,要求同學們考慮并回答記念了劉和珍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認識到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寫劉和珍的行事,按文章順序有:
① 生前愛看魯迅文章;② 毅然預定了全年的《莽原》;③ 成為學生自治會成員;④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⑤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⑥“欣然前往”參加請愿運動;⑦中彈犧牲。
●總之,劉和珍是一個進步學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新女性。文章對劉和珍的描寫不多,可以看出她熱心政治運動,追求進步;有組織能力,在同學中有威信;本性善良,為人謙和;勇赴國難,不惜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