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詞二首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惆悵而已。
“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傷感如歌曰:“長離別,離別就會在眼前;說再見,再見可是太遙遠……”相見時難別亦難,這些句子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五、品味意境——我評《雨霖鈴》
我們來回顧一下全詞的內容。全詞從離別前的氛圍入手,營造了凄涼悲苦的離別氛圍,然后通過對離別情景的描述,敘述了離別時難分難舍的過程;詞的下片,詞人通過想象,設想了孤清寂寞的別后景象。全詞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㈠名家評點
教師引導:其實,柳永的詞不僅是《雨霖鈴》情景交融,真切動人,他的大部分詞都有此特點,請看詞評家對柳詞的評點:
⑴馮煦、夏敬觀等詞評家對柳詞的評述。
“耆卿詞,(能)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皆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馮煦《宋元六十一家詞例言》
“耆卿詞,善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寫景無不工,造句不事雕琢,而敘事多平鋪直敘。”——夏敬觀《手評樂章集》
⑵王國維對意境的表述:
再引:柳詞符合意境優美的要求嗎?我們來看著名詞評家王國維先生對意境的表述:
王國維說:“何以謂之意境?曰:寫情則必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口出是也。”——《宋元戲曲史》
㈡意境描述
師:下面請同學們參照王國維先生對意境的表述,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雨霖鈴》這首詞的意境。
示范:我也寫了一段描述這首詞意境的文字,現在我把它讀出來,以供同學們參考:
[板書]:
離別前:凄涼悲苦的離別氛圍
離別時:難舍難分的離別過程
離別后:孤清冷落的別后情景 ⊙[學生活動](理解思考這些評述,不懂之處提出詢問。)
⊙[學生活動](理解思考,并與本課內容結合起來探討。)
⊙[學生活動]口頭描述(學生在理解了詞的內容和情感之后,運用聯想的手段,將自我的情感融入到詞的意境中去,加入自己的情感體驗,描述別離時的情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有自己的發揮。有點新意應給予充分的鼓勵。) 都門外,長亭旁,清秋冷落,離別難。
不忍聽,舟子聲聲催,秋風陣陣涼,寒蟬凄切斷人腸。千言萬語,化作淚水淌。不忍看,千里夕陽,暮藹鎖楚江;望前程,路茫茫,蘭舟一葉,四方飄蕩。不忍想,今宵與你別,明朝在何方?楊柳江岸處處是,物是人非倍凄涼。曉風殘月我相伴,良辰美景無人賞。
忍不住一聲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別后身孤單,前途兩茫茫。對我來說都已不復存在!沒有你的日子,我的生活將最沒有滋味!六、嘗試背誦
師:這首詞意境哀婉,真切動人。請同學們一起來嘗試背誦這首詞,在背誦中深入領會詞的意境。
七、鑒賞本詞的藝術特色
師:剛才我們是通過誦讀來意會全詞,那么下面我們要以討論的形式來言傳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體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