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結構圖解
主旨探討
這篇演講辭的中心是號召黑人為實現自由與平等,為爭取公民權利而共同斗爭。他首先肯定了林肯一百年前頒布《解放黑人宣言》的重大意義,而后揭示了一百年后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的事實,諷刺了統治者對民權的空頭許諾;抨擊政府摧殘黑人肉體和精神的罪惡,提醒美國政府“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最后演講者滿懷信心地描述了自己對未來在自由平等的綠洲上創建生活的夢想,表露了自己堅信有朝一日必將獲得自由的心聲。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美鑒賞
偏正式暗喻的妙用
偏正式暗喻在初中接觸過,只是沒有當成一種具體的格式。例如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的開頭寫道:“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思想感情的潮水”就是一個偏正式暗喻。所謂“偏正式暗喻”就是本體和喻體組成偏正短語,形成“本體+‘的’+喻體”的格式。為了檢驗某個偏正短語是不是偏正式暗喻,只要看能不能把它還原成典型的明喻格式就行了。例如上一句話,可以改寫為“我的思想感情像潮水一樣在放縱奔流”而意思不變,所以它確實是比喻的一種變形。
對課文中出現的第一個比喻(明喻) “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大家能夠很輕易地指出什么是本體,什么是喻體;而對于接下來一句“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中的比喻“不義之火”,就很難一下子正確指出本體和喻體。其實“不義之火”就是一個偏正式暗喻。其本體是 “不義”,喻體是“火”,用結構助詞“之”把本體和喻體聯結起來,組成偏正式暗喻。根據上下文,可以推知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種族歧視是一種“不義”,這種不義就像“火”一樣,可以摧殘生命,可以使黑奴在其中受煎熬,因此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就是:對人的生命(抽象地說,也包括人的尊嚴)的摧殘。由于使用了偏正式暗喻,本體和喻體的關系非常密切,比喻的結構非常緊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非常鮮明。這種比喻,或者使語言更簡潔,或者可以騰出篇幅來,在比喻的基礎上談論或敘述更復雜的內容。這就是說,通過使用偏正式暗喻,可以把原本是一個比喻句的內容,化為一個短語,而后把它作為一個“詞語”,重組一個新的句子。這樣,句子的內涵豐富了、結構復雜了、表意含蓄了、語言華美了。而且,對于偏正式暗喻,與一般的明喻相比較,人們似乎可以不必十分計較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尤其是在外形上的相似點),從而為人們在說寫活動中組合成更多、更新鮮的比喻,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課文中使用的偏正式暗喻還有:種族隔離的鐐銬、種族歧視的枷鎖、物質充裕的海洋、窮困的孤島、“資金不足”的戳子、正義的銀行、機會之庫、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種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誼的磐石、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義憤填膺的酷暑、叛亂的旋風、敵對和仇恨之杯、警察暴行的旋風、絕望之嶺、希望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