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學案及隨堂自測
課型:新授
學習札記〖學習目標及要求〗:1、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探究能(2)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 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4)教師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引導學生體味、感悟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關注自然、體悟人生。2、重點難點:(1) 結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感悟景語和情語渾然一體的妙處。 (2)理解文章主旨,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體悟人生。3、高考要求:能夠進行重點詞語的積累,同時能夠掌握閱讀的技巧與方法。4、體現的思想方法: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5、知識體系的建構:現代文知識體系的建構。〖講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二、探究精講:一、解題:荷塘月色(加點部分板書,下同)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 朱自清在青年時代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向往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來也投身過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1927 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悶之中。他既對現實不滿,又不敢投入火熱的革命斗爭中去,因而借賞景來排遣苦悶。本文中所反映出來的憎惡現實,想找一個安寧的所在而不得的苦悶心情,在當時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二、學生默讀課文,參照“練習”一,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教師先讀課文、正音并解釋詞語。 四、理清全文的段落。教師歸納:全文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即第 1 自然段),寫作者夜深人靜時去荷塘觀賞月色的緣由。第二大段,(2—6 自然段)是全文的主體,細致地描繪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靜,抒發作者淡淡的喜悅和哀愁。第三大段(末兩個自然段),寫江南采蓮習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文結構完整,銜接自然緊密,寫景與抒情有機地揉合在一起。 五、講讀第一段。 (一)指名朗讀。 (二)提問:作者為什么惦念起荷塘來了?作者寫自己離開沉浸在寂靜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師生共同談話,注意“忽然”兩字。 月亮升高了,馬路上孩子們的嬉笑聲聽不見了,妻子拍著閏兒也漸入睡。周圍已經沉靜下來了,本來可以好好想一些問題,但是,許多的事縈繞在自己頭腦中,無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惱,找尋片刻的心靈的寧靜而去荷塘邊的。 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樂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蕩。 六、講讀第二段: (一)提問,這一段是按照什么線索來寫的?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這一段是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過程來寫的。按照作者的活動、視線的轉移,有層次地展現荷塘月夜的美麗景色,抒發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