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學案及隨堂自測
小路(第 2 節)——荷塘(第 4 節)——月色(第 5 節)——荷塘周圍的樹(第 6 節) 漫步——思索(線索)(板書) (二)講讀第 2 節: 文章先寫去荷塘必經的小路。提問:這條小路有些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抓住了小路的曲折、幽僻,多樹的特點(板書),這三者中,幽僻是主要的特點。曲折與多樹是構成幽僻的重要條件。小路沿荷池而筑,隨荷池彎曲,呈曲折之態。多樹則蓊蓊郁郁,更顯幽深僻靜。 文章用了對比的方式,襯托出月下小路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樣進行對比的? 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沒有月光的晚上(陰森森的)和今天的淡月比,寫出景色朦朧,富有詩意,第一次把“月色”點了出來。 (三)講讀第 3 節: 提問:這一節寫作者去荷塘時的感受,請你說說這種感受的具體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請學生把“象今晚上,……現在都可不理”這段話劃出來。這是作者感受的具體內容。作者感到在這種幽僻的壞境之中,自己成了一個自由的人。在這種環境里,可以不做違心的事,不說違心的話,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拋棄塵世間的喧囂和煩惱。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可以理解這種感受,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進一步點明了夜游的原因。 (四)講讀第 4 節: 背誦課文第四段,討論以下問題。 (1)作者寫月下的荷塘景物順序是如何安排的? 有何特點? 先總寫荷塘,再寫葉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點觀察,由近及遠,由上到下,先靜態后動態。 (2)鑒賞景物特色及語言技巧 荷塘 曲曲折折 用疊詞,突出廣度 荷葉 田田 用疊詞,突出密度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動寫靜,寫出了高而圓的風姿 荷花 裊娜,擬人,飽滿的花朵姿態柔美 羞澀,擬人,含苞欲放的嬌美情態 明珠,比喻,晶瑩剔透地閃光,暗寫月光柔和 星星,比喻,忽明忽暗地閃光,暗寫月光柔和 美人,比喻,纖塵不染的美質 荷香 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通感,將嗅覺形象訴諸聽覺形象,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擴大意境,烘托環境優雅、寧靜,這是月夜獨處的獨特感受 荷波 閃電,比喻,突出快速 凝碧,以靜寫動 流水 脈脈,擬人,默而有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