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導學
10、很多評論者說:"'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請問"極致"表現在哪里?請簡析。
(七)第七節:寫呼應開頭,寫詩人只身悄悄離開康橋。
11、詩末一節呼應開頭,在呼應中有變化:"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云彩"本來就帶不走的,詩人卻說"不帶走",表現詩人怎樣的心情?
《再別康橋》導學參考答案 二、古詩閱讀。 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問題。 * 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以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三、課文閱讀。 (一)第一節:寫詩人只身悄悄離開康橋。 2、詩中連用三個"輕輕的"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生怕打擾了康橋的靜謐,表現作者對康橋的依戀。 (二)第二節:寫岸邊倒映在劍河里柳樹。 3、詩人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這里通過"金柳"的意象表現的是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詩人對美麗、柔情的康橋眷念之情。 (三)第三節:寫劍河里的水草。 4、"招搖"一詞表現是什么? 表現康河對詩人的友好的熱情。 5、"甘心"一詞表現是什么? 表現對康橋的永久戀情。 (四)第四節:寫康橋邊的潭。 6、"那榆蔭下的一潭"是清泉,可作者卻說"不是清泉",是"虹","是天上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這個"夢"當指什么? 是作者在這里學習與生活的依稀記憶,從而表現對康橋深沉的戀情。 (五)第五節:寫詩人駕船尋夢。 7、這一節的駕船尋夢與第二、三、四節所寫的"金柳"、"青荇"和"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一樣的,但其表現有所不同,請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簡析。 內容分析:第二、三、四節所表現的對康橋的依戀之情較為平靜,而這里較為激昂。 形式分析:如果說,以上"金柳"、"青荇"和"潭"是實寫,那么這一節是虛寫了。 8、"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兩個詩句從哪兩個方面寫尋夢,目的是表現什么?請簡析。 第一方面:時間,寫尋夢之晚,表現詩人的執著; 第二方面:心情,寫尋夢情緒,表現詩人的愉悅。 (六)第六節: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一節寫詩人從夢幻中回到現實。 9、"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有人這樣解釋這兩個詩句:詩人"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別離的笙簫,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 不夠準確。這一節寫的詩境復歸寂然。詩中的"悄悄"與"笙簫"、"夏蟲"與"沉默"無法調和的事物連接在一起,旨在表明詩人的情感在這寂靜的環境中的難以遏制,從另外一個角度表現詩人對康橋的依戀。如果解釋為"只能悄悄地吹奏別離的笙簫",那這寂靜的環境就不寂靜了。 10、很多評論者說:"'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請請問"極致"在哪里?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