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農》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獲取信息,了解本文寫作背景和作者的創作心態,做到在具體的環境下理解作品中的人物。
二、過程與方法:利用預習中的典型問題,熟讀文本,在具體的閱讀活動中品味語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圍繞范愛農之死這一話題,展開課堂討論,引發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探究范愛農的悲劇意義,增加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寫了一位怎樣的人,怎么寫的,為什么
教學難點:圍繞范愛農之死,探究其悲劇意義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階段。
1、布置預習作業
通讀全文,積累詞語,并按照字音、字形等分類進行梳理。
2、閱讀思考
(1) 文中寫了關于范愛農的幾件事?
(2) 通過這幾件事可以看出范愛農是怎樣的人?
(3) 你認為作者對范愛農懷有怎樣的感情?
(以上三個思考問題是在學生熟讀文本的基礎上來思考的,雖然在初中我們學過了魯迅的不少文章,但是初中的學生人生經歷相對簡單,再加上他們對于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及其語言風格存在一定的隔膜,所以理解本作品必須要先讀懂課文。)
二、課堂教學。
1、評點學生作業。
(1) 呈現學生積累字詞部分,請學生互評,教師提示學生按類梳理字詞,進行有效積累。
(2) 請學生就思考的三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從而達到對范愛農這個人物形象的初步認識。
2、課堂研討:
(1)對人物的刻畫,魯迅一向主張“畫眼睛,勾靈魂”,在《范愛農》中作者是怎樣來描繪范愛農這個人物的,通過這些極節省的文字,范愛農外表之下又有著怎樣的靈魂呢?
(2)相傳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常作青白眼,友人至則以青眼,俗人至則以白眼。那么范愛農和阮籍的白眼有何共同之處?
(3) 都說男子的愛喝酒大多是有些原因的,范愛農是怎樣變的愛喝酒的,結合當時的背景及文中的描述談談你的看法。
(4) 在當時昏昏噩噩的國度里,范愛農到底是怎樣死的還重要嗎?那么魯迅刻畫這個人物的意義何在?
課外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思考
2、以“范愛農其人”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題目自擬。
板書設計:
東京初識---------缺乏理解
故鄉重逢---------前嫌盡釋
范愛農 抱館案風波--------并肩戰斗
別后聞變--------落魄沉水---------悼念范愛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