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學設計(精選12篇)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鑒賞并領悟此“詩體小說”的詩情畫意之美,特別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創作風格。
教學方法:教師點撥置疑與學生討論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任務:整體把握小說的內容和特色。
教學步驟:
導入:今天,我們學習小說〈荷花淀〉。(板書課題)小說與詩歌是兩種不同的文學體裁,而〈荷花淀〉卻有“詩體小說”之稱。此該作何解?
答:雖為小說卻具有詩情畫意之美。本節課的任務就是鑒賞本文是怎樣表現這種詩情畫意之美的。
一、整體把握內容
1、解題:荷花淀長滿或生長著荷花的湖。聽到這個名字讓我們想起了什么?
答: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o扣月色寫菏塘。
2、本文是怎樣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
月夜:“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菏葉荷花香,
晌午:“萬里無云”“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薄傲饨沁很嫩很小,乳白色”“不知幾畝大小”“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菏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水面有野鴨,水下有大魚(秋天)蘆花飄飛葦葉黃運用簡練、優美、生動、像散文詩一樣的語言來描繪,顯得詩意盎然。
3、讓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
4、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面臨著什么?日本鬼子來侵犯
5、當地的人們是怎樣做的?
水生(男人):報名參軍,保家為國。
女人:承擔家務,勤勞能干,我不攔你,深明大義。
父親(老人):我不攔你,支持革命。
四個青年婦女:藕斷絲連,冒險探夫溫柔多情。
“假如敵人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
“打仗有什么出奇?”堅貞勇敢
怕丈夫小看不甘落后
成立隊伍,學會了射擊,來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戰提高覺悟,迅速成長
6、他們為什么能這樣?
答:抗日根據地人民在黨的教育下思想覺悟高,深明有國才有家的道理
二、重點研討:
1、主要人物寫誰?女人。
2、怎樣描寫的?有點有面。
點水生女人(典型)
面四個青年婦女
3、她們長得怎樣?沒有寫。
4、抓住什么來描寫的?人物的語言。
5、集中表現在何處?表現了什么?
水生夫妻話別在愛情與家國情之間犧牲小家的幸福,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事業中
女人們探夫未遇途中依戀丈夫,堅貞勇敢
伏擊戰勝利之后不怕打仗,不甘落后,為反抗鬼子入侵享有和平的生活,而成立隊伍,在戰爭中迅速成長,由依戀丈夫的農婦成長為配合子弟兵作戰的女戰士。
6、同是勞動婦女,從語言描寫中可看出她們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重點鑒賞34頁到35頁的人物對話:
或聰明婉曲或憨樸率直或沉穩持重或忸怩羞澀。
7、為什么重點寫女人?在舊社會,勞動婦女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她們解放到什麼程度,常常是我們衡量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種尺度和標準,因此,著重描寫婦女的生活和思想行為,描寫她們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革命和社會斗爭,對于反映解放區人民的斗爭生活,反映革命戰爭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變化,都是很有意義的。連最沒有地位、最受壓迫、覺悟較低的婦女也起來了,那么,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難道還會遠嗎?
三、布置作業:
將祥林嫂與水生嫂的性格命運做比較寫篇文學評論。
教學目的:鑒賞其語言藝術及創作特色
教學方法:以訓練為主
教學步驟:
1、檢查作業(請一位同學口頭發言。)
同:同是中國農村普通的勞動婦女,都樸實善良勤勞能干,都愛家愛丈夫愛孩子。
異:祥林嫂:生活于封建社會末期偏僻閉塞保守愚昧迷信落后的魯鎮。
受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毒害,屢遭不幸打擊,命運極其悲慘。
喪夫喪子后想當奴隸而不得,無家可歸淪為乞丐,因再嫁的寡婦身份被封建禮教迫害,最后慘死雪夜。
水生嫂:生活于抗戰時期黨領導下的解放區,有深明事理的公公,有積極參加革命又深愛著自己和家庭的丈夫“水生”,還有可愛的兒子“小華”,家庭幸福。
思想開明,深明大義,由積極支持革命到勇敢參加革命,由普通農婦成為巾幗戰士
2、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描寫?細節描寫。
重點鑒賞33頁的夫妻惜別:寫出水生妻細膩復雜的情感活動。
2、本文寫了一次荷花淀伏擊戰,可謂戰爭題材的小說,但對戰爭場景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使人感受不到通常那種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慘烈景象。為什么這樣寫?
因為本篇小說的主題不在表現戰爭的殘酷而在表現解放區普通勞動婦女的成長。這樣處理也是為了更加集中地去表現被戰爭本身的殘酷所忽略的原本的生活之美。
3,本文不僅淡化了戰爭,而且淡化了生活中的一切矛盾沖突,又是為什么?
戰爭的發生使得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矛盾成為當前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而和平時期人與人之間的復雜微妙的矛盾糾葛也就很容易被暫時擱置,這時的親情關系、鄰里關系乃至階級關系等大都會自然或自覺地服從于戰爭所劃定的陣線!逗苫ǖ怼芬舱腔谶@樣的一種對戰爭現實的把握和感受,才大膽地把人的情感沖突、心理沖突、日常生活沖突高度淡化,表現了一種高度純凈與寧靜的生活之美,留給讀者的是那如同新鮮的“荷花菏葉香”的一片溫情?梢哉f《荷花淀》是純美的詩化小說,它在一種純粹美的極致中,蘊涵著一種健旺明凈的人的精神,一種民族精神。由此也形成了“荷花淀”派素淡朦朧的詩情畫意與濃郁的生活氣息有機結合的創作風格。
4、課堂練習:
鑒析修辭
1、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借喻。以“潔白的雪地“潔白的云彩”喻席子。
3、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明喻)
4、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明喻)
5、她們—駛(小船)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明喻)
6、大菏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明喻)
7、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暗喻)
8、那肥大的菏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擬物)
9、“祥林嫂?怎麼了?”“老了。”(諱飾)
鑒賞用詞
1、水面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籠)
2、小船進了荷花淀。(竄)
3、忽然從她們的船底下出一個人。(冒)
4、幾個青年婦女把掉在水里又撈出來的小包裹給了他們。(丟)
三,布置作業:課外閱讀《現當代小說鑒賞》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2
一. 了解孫犁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成就。二. 體會文章景物描寫、人物對話的特色及其對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作用。三. 領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教學設想:一. 安排兩教時。二. 精選文段進行誦讀、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語言輕柔、清麗的風格和人物微妙的內心世界。三. 著重讓學生改寫夫妻對話、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運產生的原因。四. 利用多媒體音像帶,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寫出故事梗概。 第一教時教學重點:解題;講析景物描寫和情節結構特色。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中秋節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藥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飄,就在她離月宮還差一步的時候,隨身佩戴的寶鏡卻掉了下來,這塊寶鏡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個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個水淀。(板書課題《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個淀泊,它屬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屬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陽、雄縣、容光煥發城5縣(市)所轄。這是一片面積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環繞,淀內地形復雜,縱橫交織著3700條溝壕,把淀面分割成43個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內有淀、淀間大小溝壕相通的水網澤國景觀!逗苫ǖ怼房梢哉f是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一提起戰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硝煙彌漫、血肉橫飛,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樣一副截然不同的戰爭場面呢? 本文寫于1945年春天,是孫犁“在延安的窯洞里一盞油燈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紙寫成”的,最初發表在《解放日報》副刊上,反響很大。孫犁自己還說“這篇小說引起延安讀者的注意,我想是因為同志們長年在西北高原工作,習慣于那里的大風沙的氣候,忽然見到關于白洋淀水鄉的描寫,刮來的是帶有荷花香味的風,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鮮吧。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是獻身于抗日的戰士們,看到我們的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群眾的抗日決心日益堅決,而婦女們的抗日情緒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對這篇小說發生了喜愛之心!倍.作家作品: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年輕時就讀于保定育德中學,中學畢業后流浪北京,當過店員。1936年在白洋淀邊的安新縣同口鎮做小學教員。抗日戰爭爆發后,在晉察冀根據地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報》工作,注重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并堅持寫作。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淀”派。三. 分析景物描寫特色:1. 提問:這篇文章沒有驚險的戰斗故事,也沒有纏綿的愛情情節,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藝術感染力呢?它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學生討論回答。明確: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滿生機、充滿活力、象征著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葉組成的美麗坦蕩的荷花淀。這是一副純美的畫面,荷花荷葉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只是融入畫面并融入荷花荷葉的精魂,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藝術化、審美化的結晶。2.提問:作者為故事情節的展開提供了一個什么樣的典型環境呢?讓學生找出描寫段落: 明確:首先,描寫月色下的水鄉景色。第1段和第3段。第1段開頭3句點明了時間、空間和勞動對象,語言簡練、動聽 、優美,不僅寫了環境,還反襯出環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第3段通過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內院外的基本色調:潔白、銀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編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潔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這兩個充滿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勞動場面詩化了。這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①。描寫了蘆葦、荷花,這與后文的荷花淀伏擊戰的環境有密切關系。②。正因為白洋淀如此美麗可愛,所以人民熱愛她,決不容許日寇來侵犯。這都為以后小說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 其次,描寫日光下的水鄉風光。第61段。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詩意地描寫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象“銅墻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嚴陣以待,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出在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將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而且寫出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里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到此,全部畫面融為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前后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縱深而高遠。概括起來說,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怎么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會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四. 分析情節結構:提問:作者淡化了傳統的小說模式,以抒情見長,不以情節取勝,他精選三個生活片斷來抒寫對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婦女的贊美之情。請快速概括這三個生活片段的內容。夫妻話別 探夫遇險 助夫殺敵五. 布置作業 :文中對話描寫的特點。
第二教時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歸結主題。教學步驟 :一.分析人物形象:1. 分角色朗讀6――30段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領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體會人物對話所包含的細膩復雜的感情。問:“今天回來得這么晚”,這句話對描寫人物、展開情節有什么作用?明:它承應上文:“大門還沒有關,丈夫還沒有回來!薄昂芡碚煞虿呕貋怼薄_表現了水生嫂久候親人心焦的心理。同時又暗寫了水生以工作為重的品質。這句話又可說是情節的開端,說明“今天”非同往常,回來得晚是事出有因。問:水生嫂既然十分關心水生,為什么不直接問明情況,卻問“他們幾個呢”?明:水生沒有說明晚歸的原因,只是說吃過飯了。但是,他異常的神情(臉上紅脹,說話氣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覺到了。她并沒有直接追問,因為她知道水生是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有些事是不便細問的。于是,她機敏地轉換話題,問“他們幾個呢?”水生回答她:“還在區上!彼冻隽艘稽c口風之后,又把話語岔開,反問她:“爹哩?”、“小華哩?”這樣寫,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員以及水生對他們的關心,另一方面寫出了水生對參軍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讓妻子知道的心理。問:“怎么了,你?”這是什么句式,水生為什么會這樣說?明:這是主謂倒裝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這短促的問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對丈夫的關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細。表現了中國女性傳統的溫柔、賢淑、羞怯、質樸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對話:女人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你走,我不攔你”“囑咐囑咐我吧”。行動:女人“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單衣、新毛巾、新鞋子,這種“送郎上戰場”的言行,證明水生嫂并非一心當好妻子,她知道自己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人。 這樣就可以解釋水生嫂豐富的內心世界了。她愛丈夫,愛家鄉,愛祖國。丈夫參軍看似使她陷入了優先愛丈夫還是優先愛祖國的矛盾,也許她真的為此困惑過,但是,很快她就明白這并不矛盾。她必須愛一個“值得”愛的丈夫,而愛不愛家鄉和祖國是衡量他“值得”愛與否的主要指標。如果丈夫為了他臨陣退縮,她會因失望最終失去丈夫,相反,丈夫“總是積極”的決定才贏得她的敬重和愛慕。所以,她愈是有個心愛的丈夫,就愈是會支持他報國殺敵。 為了更好地認識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導學生做改寫練習,有意改變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寫一段臨別對話。
2. 幾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對話也寫得個性鮮明,生動有趣,分別展示了她們怎樣不同的個性呢?明:“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里寓有真情。短短幾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于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建議讓學生仿寫改寫這段對話,如添加一個人的對話,使之與前文一致,或者改寫這幾個人的對話,改變他們的性格特征。二.歸結主題: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能不愛!怎么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孫犁就是這樣用他獨特的筆法,構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畫卷,表達了他對美麗的中華河山、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禮贊。三.做“思考與練習三”(湖南衡陽縣一中 劉衛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一、認識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設想
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難點:以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為突破口,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課內自讀課,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環境描寫、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
三、本文確定為“文學鑒賞課”,采用“引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進行師生雙向交流。
四、因教學時間限制,僅就“夫妻話別”前的景物描寫和“夫妻話別”時的對話描寫進行鑒賞討論。其他景物描寫和對話描寫,只能靠以練代講,“舉一反三”。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全文已空行標明是三部分,用簡潔、含蓄、連貫的語言給各部分加個恰當的小標題。
2.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百字左右)。
3.小說的故事情節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篇小說的三個部分各屬于哪個階段?
二、上課開始時提示本課主要教學目標 :
1.認識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生活和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2.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4.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檢查預習。
1.全文三部分的標題:
。1)夫妻話別(2)探夫遇敵(3)助夫殺敵
2.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
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造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士。
3.夫妻話別(開端)
探夫遇敵(發展)
助夫殺敵(高潮、結局、尾聲)
四、重點探討。
1.鑒賞景物描寫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寫是整個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小說三要素之一。怎樣鑒賞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首先應領會寫的是什么樣的景,必須聯系時代背景和上下文來理解它為人物創設的活動背景。其次,明確“一切景語皆情語”,領會畫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蘊含著有關人物的豐富感情,體味它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寫,畫面情景的轉換,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在閱讀和鑒賞時,還必須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聯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進入美好的藝術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學作品中蘊含著的豐富的內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讀錄音或范讀課文部分內容:從“月亮升起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2)問:這幾段描寫了哪些景物?由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討論明確:月色皎潔,潔白的葦席遍地,銀白的淀水,薄霧,清風,荷花飄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問:這段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第一,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這段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水生嫂就在這樣的背景里生活,勞動,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著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們的眼里,家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這樣美好的家鄉豈能容忍外國強盜來侵犯?因此必須拿起槍,為保衛可愛的家鄉而戰,對戰爭滿懷著必勝的信念。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
第三,為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寫,不僅為“話別”提供了時間、地點和諧和的氛圍,而且也為下文荷花淀伏擊戰的環境作了鋪墊。
2.鑒賞人物對話的作用:
提示:人物對話要根據上下文和語言環境,考慮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應等因素,充分運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整體上去體味,進而理解其對刻畫人物性格和發展故事情節的作用。
(1)分角色朗讀“夫妻話別”一節(敘述人的語言由一人讀),朗讀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達人物感情。
(2)鑒賞討論:
問:這一節對話可分幾層?
明確:可分追問真情、贊同丈夫參軍、應承丈夫的囑咐等三層。
問:請運用聯想和想象,結合上下文和語境,認真分析水生嫂的對話,說說這些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有什么作用?
明確:“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表現了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她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怎么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重的性格。
“你總是很積極的!薄谄拮拥谋茊栂,水生終于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贊揚。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經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里,而且能體諒家里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系,統一對丈夫和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薄榱俗屨煞蚍判,自覺承擔任務。
“嗯!薄膭钇拮诱紊稀⑺枷肷、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斗的精神。
小結:“夫妻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村婦女形象,為后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發展成為抗日游擊戰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同時,“話別”也刻畫了水生熱愛祖國,處處以民族利益為重,事事爭先,也愛家庭、妻子、孩子,體貼理解妻子,鼓勵妻子進步這樣一個革命戰士的形象。
3.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也是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試舉一例進行討論。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請理解“震動”和“吮”這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討論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后出現的一個細節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復雜的:幾年的夫妻恩愛,家中生產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4.概括“荷花淀派”的創作特色。
(l)介紹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斗爭生活為題材,在延安窯洞里的一盞油燈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紙寫成這篇小說。他的小說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并對當代文學產生極大的影響,造成了一個作家群,被當代文壇譽為“荷花淀派”!栋籽蟮砑o事》是他的小說散文集。
(2)學生回答“思考與練習”一。
明確:作者為了表現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雖然反映的是殘酷的戰爭年代,但是他不是通過渲染戰爭的殘酷來表現人物的革命英雄主義,去歌頌愛國主義精神,而是通過展現人物對家鄉的愛,對生活的愛,來刻畫人物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而歌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殘墻斷垣,看不到硝煙烈火,看不到血污淚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風,荷香,銀白的湖水,碧綠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麗。
。3)概括“荷花淀派”的藝術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語言,濃郁的詩情畫意,在細膩的描寫中開拓詩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業 :
1.課后完成“思考與練習”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對話的個性化。試圍繞談理想或其他話題寫一段對話。
板書:
課文檢測題
一、認真閱讀景物描寫片段,體味詞語隱含的意義及其作用:
1.“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
這是“女人們”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寫,襯托水生嫂們的心情開始由憂變喜。同時,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2.“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象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葉象銅墻鐵壁——暗寓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象銅墻鐵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婦女們成長為抗日游擊戰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對話的描寫:
A.“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C.“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E.“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
1.這段對話描寫出自五個青年婦女之口,她們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顯示不同個性特點。請按以上所標的順序簡要說明各自個性特點:
A.機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穩重謹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這五個人的對話描寫,從全文表達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選出正確的一項:(B)
A.起補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發生原因,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C.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動。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題。
三、指出以下各句帶點詞的表達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準確地表達由吃驚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2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形容勞動的歡快心情。)
3.幾個青年婦女把掉進水里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
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渲染戰斗勝利后的歡樂氣氛,表現親愛帶戲諺的感情。)
4小船竄進了荷花淀。(形容在強敵面前的敏捷行動。)
注:以上練習中括號里和橫線的文字是參考答案。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4
【課程分析】 《荷花淀》以殘酷的年代為背景,通篇卻看不到殘垣斷壁,硝煙烈火,看到的是明月、清風,銀白的湖水與粉色的荷花。一切是那么清新、明朗、美麗。 除了展示自然環境的美之外,這篇小說還塑造了一群美麗的婦女的形象:她們既有陰柔之美,更有剛性的壯美──情操美。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低能”的問題。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不高,知識面狹窄;二,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思維易模式化,因而閱讀文章僅停留在感性或理性的較低層面上;三,學生用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做背景,因而就陷入了理解不透、偏頗,甚至無法理解的誤區。 【設計理念】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理念,也是“探究式學習方式”實驗研究的要求,是倡導和諧發展的教育,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自主學習,從而使教學在“教師為引導和學生為主體的和諧關系”中輕松、愉悅地進行。 【學習目標】 通過閱讀、思考,品味文章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美,探究人物高尚的人格美;學習景物描寫的作用;通過寫作練習,學習用景物描寫來表達某種情感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整體感知 。ㄒ唬┎殚嗁Y料,做好預習。 。ǘ┣榫硨,營造氛圍。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中秋節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藥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飄,就在她離月宮還差一步的時候,隨身佩戴的寶鏡卻掉了下來,這塊寶鏡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個碎片,于是便有了大大小小99個水淀,這就是白洋淀。這是一片面積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內地形復雜,形成淀中有淀、淀間大小溝壕相通的水網澤國景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個淀泊。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 [多媒體展示]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 。ㄔO計意圖:老師用抒情的語言講述了美麗的神話傳說,給荷花淀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增添了學生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ㄈ┙Y合背景,細讀文章 [多媒體展示]本文創作于1945年,就是以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廣大人民群眾斗爭生活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表達了根據地軍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精神。 (設計意圖:學生結合背景,可以拉近與作品中人物的距離,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二、探究分析 圍繞“美”字,探究賞析。 [多媒體展示]《荷花淀》這篇文章寫的非常美,同學們感覺文章哪些方面寫的比較美呢? (設計意圖:從不同方面欣賞文章的“美”,可以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師引導:本文取得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成功地運用了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找出文章的幾處景物描寫,加以品味。 。ㄔO計意圖:找出具體的景物描寫,并且分析其作用,可以提高小說閱讀的能力。) 。ê喴獙嶄洠河蓄A習與閱讀的基礎,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兩處景物描寫。) 第一處 第一段:皎潔的月光、勤勞的婦女、潔白的葦子、涼爽的院子 [多媒體展示]這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麗、寧靜。這里,把具體的物與人組合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可以起一個什么題目呢? (簡要實錄:學生各抒己見,最后統一為“月下編葦圖”。) 教師引導:同學們設想一下這幅圖畫的畫面。 。ㄔO計意圖:讓學生去設想畫面,可以培養學生聯想與想象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引導:我們知道,“一切景語皆情語”,散文、小說皆如此。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里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ê喴獙嶄洠涸诶蠋煹囊龑,學生總結如下:①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這段景物描寫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的形象。②為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提供了時間、地點和諧的氛圍。) 第二處 [多媒體展示]探夫未遇,歸途中:“現在已快到晌午……水銀。” 教師引導:同學們討論一下這處景物描寫的美。 。ê喴獙嶄洠簩W生很容易就答出了涼風拂面、湖面明凈廣闊,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女人們忘記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不久又說笑起來了。) 教師引導:同學們設想一下這幅圖畫的畫面。 。ê喴獙嶄洠簩W生設想“在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飄蕩,水聲悅耳,笑聲清脆,充溢天地間,流淌荷花淀。這樣的景,這樣的人,組合在一起是那么的美,是一幅美麗的淀上風光圖”。) [多媒體展示]月下編葦圖、淀上風光圖融為一體,展示了荷花淀的美麗,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 教師引導:這么美的家園,誰人不愛!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怎會讓美麗的家園被日寇蹂躪?他們美麗的身心也不容玷污,相反,會綻放更璀璨的光芒。下面,同學們從人物的角度挖掘他們身心的美。 。ㄔO計意圖:從景物描寫到人物描寫的分析,是從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的認識,是鑒賞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做出更高層面的思索。) (簡要實錄:學生分組討論,有的以水生嫂為例,挖掘出了她的人格美: 王圓圓:她織的席子又快又好,可能看出她的能干與勤快,丈夫是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勞動得由她承擔。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養育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王文翠:丈夫工作晚歸,她首先“站起來要端飯”,賢惠體貼;丈夫說要參軍,她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依戀與關心。丈夫參軍沒幾天,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伙伴去看望丈夫。 有的同學以其他婦女為例,抓住了她們人格上的閃光點: 馮菲:探夫歸途遇到鬼子,但她們沒有被嚇倒、退縮、投降,而是勇敢地面對,憑借熟練的劃船技術甩掉敵人。頭腦清醒,手腳麻利。 侯丹丹:當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時,她們不甘示弱,商量著回去成立隊伍,參加戰斗,展示了她們希望保衛祖國、保衛家園的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現出了她們的高尚情操。) 師生共同小結:文章展示了荷花淀美麗的自然風光,表現了純樸的人情美、高尚的人格美,仿佛白洋淀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其實,在日寇的鐵蹄恣意踐踏我們國土的時候,無數個像水生嫂、水生這樣平凡的百姓,舍小家,為大家,識大體,明大義,積極地投身到抗戰中來,我們的抗日戰爭才取得了徹底的勝利。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兒女,他們的愛國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后來人學習。 三、遷移深化 。ㄒ唬┳叱鑫谋荆x寫結合 通過這節課較細致的品讀,我們進一步體會到景與人二者完美的結合,是文章幻化光芒、散發魅力的主要原因。 [多媒體展示]描寫一段景物,要求蘊含人的某種情感。 。ㄔO計意圖:將文章中所學的景物描寫的作用遷移到課外,融入自己的生活,談個人真實感受和認識,可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會生活的習慣;抓住美的畫面,可以澆灌學生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思想之花。) 。ê喴獙嶄洠 高鵬飛:風猛烈地抽打著門窗,發出陣陣呻吟;雨,肆虐地下著,壓迫著柔弱的枝葉;那一聲聲呻吟,回蕩在我的心中。和我心中的委屈一起回響。 吳明雪:在那長滿青草、翠色欲滴、線條柔美的小山丘上,緩緩移動著的羊群像是綠毛毯上鑲著的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那是綻放在牧羊女心頭的美麗的花朵。 劉德龍:黃昏,海風輕輕地撫過我的臉龐,在昏暗的夜色中四處游竄,好像一個頑皮的孩子。 劉保江:暖風輕輕拂過,指引我前行;樹也整齊地列隊兩旁,迎接我得勝歸來;杏花也按捺不住激動,飄灑而下,為我祝福。) (二)課外閱讀,文化積淀 [多媒體展示]閱讀孫犁的其他作品,體味其“詩體小說”的特點。 (設計意圖:既自由而又有方向性地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可以熟悉作家的創作風格,便于理性的思索。) 【課后反思】 學習這篇文章,我采用了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給同學們一個思維自由馳騁的空間。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有這樣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是傳統的設疑——解疑的模式運用得太多,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因而才會出現放開手腳仍不會行動的狀況。我們要將學生的思維化為手中的風箏,而不是棋子,給他們思維馳騁的空間,還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必定會書寫語文教學的輝煌篇章。(李晶瑩)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寫法。 2.了解白洋淀地區人民抗日斗爭中的生活,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水生女人等婦女形象的分析。 2.難點: 通過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感情。三、教學時數 課內自讀課文 兩課時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詞語補釋 *惦記----對人或事物心里老想著,放不下心。 *藕斷絲連-----藕已折斷,絲還連著。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
解題 白洋淀地區屬于冀中抗日根據地,蘆構橋事跡后不久,國民黨放棄這一帶土地,倉皇南逃,當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蹂躪。在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入了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該地軍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出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
新穎 1.淀:淺淺的湖泊美麗 2.荷花淀: 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提挈 3.殲滅鬼子的伏擊戰在這里發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輕可愛的抗日戰士(銅墻鐵壁、哨兵、荷花變成了人),象征年輕美麗的寓意 抗日婦女深刻 5.荷花是美的,預示了作品輕松、優美的基調,對抗日群眾寓有贊頌之意作者簡介 孫犁,河北省安平縣人,“七·七”事跡前夕,曾在白洋淀當過小學教師?箲鹨院髤⒓訒x察冀邊區的革命工作,這時還只有二十多歲。他的《白洋淀紀事》是在延安寫的,其中許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兒女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從事編輯工作,他的作品有: 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散文集《文學短論》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這個結集顯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 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統一。這一獨特風格對當代文學發生極大的影響,造成一個數量相當可觀的河北作家群,被當代文壇譽為“白洋淀派”,與“山藥蛋派”(趙樹理風格)齊名。由于他這一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小說又被稱為“詩體小說”。 孫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作者寫《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戰爭和革命改變了人民的生活,也改變了民族的精神氣質!鼻楣澖Y構 注意: 隔行是小說分段的方法之一。第一部分: 水生參軍,夫妻話別。(開端 1.月夜編席(1─4自然段 2.夫妻話別(5─29自然段 3.水生離家(30─31自然段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歸途遇敵。(發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撲空歸來(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險(48─61自然段第三部分: 伏擊殲敵,戰斗中成長(高潮、結局、尾聲 1.伏擊殲敵(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見(66─84自然段 3.組織起來(85自然段本文線索 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安排情節 1.月亮升起來──很晚──雞叫的時候──第二天──過了兩天──快到晌午──正午──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線暗線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線──幾個婦女的活動: 送夫、探夫、遇夫、學夫 暗線──地區隊的活動水生嫂等幾個青年勞動婦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選材新穎,沒有集中、細致地寫水生等七個青年參軍和第一次參加戰斗的情景,而是著重寫水生嫂等迅速成長的過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勞、勇敢、質樸的品質,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婦女 的特點。她們守著自己的家庭,憧憬著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 不要離開。當大敵當前,國難當前頭時卻能把對丈夫的愛和對祖國的 愛統一起來,積極支持丈夫參軍,參加抗日戰爭。在經歷了荷花淀的伏擊戰之后,她們受到了教育、鼓舞,她們認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婦女也能做到。當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時,她們更不甘示弱,商量著回去成立隊伍,參加戰斗。這種抗擊敵人的侵略,保衛祖國、保衛家園的熱望所激發的向上的要求,在斗爭中對自己力量的堅信和具有的雄心壯志,是她們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的思想基礎,展示了她們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現出她們高尚的情操,同時揭示她們迅速成長的根本原因。 結尾,形象說明她們熱望參加戰斗的愿望得到了實現,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戰斗力量和作用使她們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發展和結尾,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主題: 表明了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地迅速發展壯大,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戰爭的勝利前景,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憙拑 第二課時總結寫作特點 一、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通過寫景表現人物的感情,充滿詩情畫意。 第一部分第一層,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生活美: 勤勞的雙手,熟練的技藝,富饒的出產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熱愛勞動,熱愛親人 特別是兩個充滿想象的貼切的比喻,把勞動的場面詩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景物牽動著情思──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回家。 這一景物為后面的情節展開作了鋪墊,因為水生嫂正出于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熱愛,才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毅然送夫參軍,毅然組織隊伍,參加戰斗。 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淀上風光的描寫 幾個女人探望丈夫的歸途上,有點失望,有點傷心,這種遼闊而靜寂的環境烘托了這種情緒,但淀上萬里無云的開闊、明朗的風光,使她們受到感染,增強排遣憂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歡笑起來──以景寫人,情景相生。 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淀,又對淀上風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寫(第二部分第三層): 作者馳騁想象,幾筆勾畫,把景物寫得逼真、傳神、充滿寓意。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著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將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寫出了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制勝的信念,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對照下文荷葉下認出她們丈夫的情景,更會驚嘆小說構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當。 二、生動的細節描寫 把緊張的戰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細節揉合起來,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 如: 一場激烈的伏擊戰,發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鮮艷的荷花淀里,發生在婦女們探望丈夫的歸途中,這種戰爭環境充滿詩情畫意。當戰斗打響以后,幾個婦女“漸漸聽清楚槍聲是向著外面,她們才趴著船幫露出頭來”尋找自己的丈夫。這一細節描寫十分生動,丈夫在瞄準敵人射擊,沒看妻子一眼(聚精會神),妻子卻在緊張戰斗中尋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會神),為下文議論戰士們“橫樣子”伏筆。這個細節,使緊張戰斗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重寫奇襲、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撈戰利品,也有許多細節描寫。 如: “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的拿手戲!边@里,把打撈戰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魚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船上”,幾個青年婦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這一丟過去,又丟過來,渲染了勝利后的歡樂氣氛,表現出了夫妻之間相親相愛,相互戲謔的情感。 三、簡潔而傳神的對話 很好地表現了人物性格,發展了故事情節。 水生和妻子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動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他們幾個呢?”──側面打聽 “他們幾個為什么還不回來?”──流露出她的溫情和憂慮,表明了她對丈夫的關心、體貼,也表現了她細心、穩重的性格。 當她得知淀里的斗爭形勢變了,丈夫報名參軍后,她低著頭說: “你總是很積極的。”這一句包含著復雜的思想感情,本來“你總是”這種口氣多半用于責難,可這里卻用于對丈夫的稱贊,寫出了她對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寫出了她識大局、明大義,積極支持丈夫參軍的崇高品格。 從水生嫂的言語中流露出依戀丈夫的感情,為下文伏擊埋下一筆,是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礎。 幾個婦女商量去馬莊探望丈夫的一段對話可以看出 巧: 來得不巧,巧遇敵人,巧逢親人,無巧不成書。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 這段對話,把她們羞澀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現出來了!澳睦锞团龅媚敲辞桑狈从吵鰞e幸心理,促成她們歸途遇敵,躲進荷花淀,無意把敵人引進埋伏圈,為殲滅敵人創造了條件,這段對話對情節發展起作用。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勞動者成長為機智勇敢的抗日游擊戰士的過程,表現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思考和練習]第三題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6
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
由憂變喜。同時,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象銅墻鐵壁。
白洋淀的婦女們成長為抗日游擊戰士。
機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穩重謹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震動了一下。(準確地表達由吃驚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跳躍著。(形容勞動的歡快心情。)
丟給了他們。
丟在女人們船上。(渲染戰斗勝利后的歡樂氣氛,表現親愛帶戲諺的感情。)
竄進了荷花淀。(形容在強敵面前的敏捷行動。)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寫法。
2.了解白洋淀地區人民抗日斗爭中的生活,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水生女人等婦女形象的分析。
2.難點: 通過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感情。
三、教學時數:
課內自讀課文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詞語補釋:
*惦記----對人或事物心里老想著,放不下心。
*藕斷絲連-----藕已折斷,絲還連著。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
解題:
白洋淀地區屬于冀中抗日根據地,蘆構橋事跡后不久,國民黨放棄這一帶土地,倉皇南逃,當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蹂躪。在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入了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該地軍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出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
新穎 1.淀:淺淺的湖泊
美麗 2.荷花淀: 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 3.殲滅鬼子的伏擊戰在這里發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輕可愛的抗日戰士(銅墻鐵壁、哨兵、荷花變成了人),象征年輕美麗的
寓意 抗日婦女
深刻 5.荷花是美的,預示了作品輕松、優美的基調,對抗日群眾寓有贊頌之意
作者簡介:
孫犁,河北省安平縣人,“七·七”事跡前夕,曾在白洋淀當過小學教師。抗戰以后參加晉察冀邊區的革命工作,這時還只有二十多歲。他的《白洋淀紀事》是在延安寫的,其中許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兒女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逗苫ǖ怼肥撬拇碜髌分。解放后,在天津從事編輯工作,他的作品有: 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散文集《文學短論》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這個結集顯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 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統一。這一獨特風格對當代文學發生極大的影響,造成一個數量相當可觀的河北作家群,被當代文壇譽為“白洋淀派”,與“山藥蛋派”(趙樹理風格)齊名。由于他這一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小說又被稱為“詩體小說”。
孫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作者寫《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戰爭和革命改變了人民的生活,也改變了民族的精神氣質!
情節結構:
注意: 隔行是小說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 水生參軍,夫妻話別。(開端)
1.月夜編席(1─4自然段)
2.夫妻話別(5─29自然段)
3.水生離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歸途遇敵。(發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撲空歸來(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險(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擊殲敵,戰斗中成長(高潮、結局、尾聲)
1.伏擊殲敵(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見(66─84自然段)
3.組織起來(85自然段)
本文線索:
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安排情節:
1.月亮升起來──很晚──雞叫的時候──第二天──過了兩天──快到晌午──正午──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線暗線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線──幾個婦女的活動: 送夫、探夫、遇夫、學夫
暗線──地區隊的活動
水生嫂等幾個青年勞動婦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選材新穎,沒有集中、細致地寫水生等七個青年參軍和第一次參加戰斗的情景,而是著重寫水生嫂等迅速成長的過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勞、勇敢、質樸的品質,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婦女 的特點。她們守著自己的家庭,憧憬著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 不要離開。當大敵當前,國難當前頭時卻能把對丈夫的愛和對祖國的 愛統一起來,積極支持丈夫參軍,參加抗日戰爭。在經歷了荷花淀的伏擊戰之后,她們受到了教育、鼓舞,她們認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婦女也能做到。當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時,她們更不甘示弱,商量著回去成立隊伍,參加戰斗。這種抗擊敵人的侵略,保衛祖國、保衛家園的熱望所激發的向上的要求,在斗爭中對自己力量的堅信和具有的雄心壯志,是她們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的思想基礎,展示了她們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現出她們高尚的情操,同時揭示她們迅速成長的根本原因。
結尾,形象說明她們熱望參加戰斗的愿望得到了實現,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戰斗力量和作用使她們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發展和結尾,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主題: 表明了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地迅速發展壯大,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戰爭的勝利前景,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憙拑
第二課時
總結寫作特點:
一、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通過寫景表現人物的感情,充滿詩情畫意。
第一部分第一層,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生活美: 勤勞的雙手,熟練的技藝,富饒的出產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熱愛勞動,熱愛親人
特別是兩個充滿想象的貼切的比喻,把勞動的場面詩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景物牽動著情思──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回家。
這一景物為后面的情節展開作了鋪墊,因為水生嫂正出于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熱愛,才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毅然送夫參軍,毅然組織隊伍,參加戰斗。 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淀上風光的描寫:
幾個女人探望丈夫的歸途上,有點失望,有點傷心,這種遼闊而靜寂的環境烘托了這種情緒,但淀上萬里無云的開闊、明朗的風光,使她們受到感染,增強排遣憂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歡笑起來──以景寫人,情景相生。
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淀,又對淀上風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寫(第二部分第三層): 作者馳騁想象,幾筆勾畫,把景物寫得逼真、傳神、充滿寓意。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著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將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寫出了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制勝的信念,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對照下文荷葉下認出她們丈夫的情景,更會驚嘆小說構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當。
二、生動的細節描寫
把緊張的戰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細節揉合起來,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
如: 一場激烈的伏擊戰,發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鮮艷的荷花淀里,發生在婦女們探望丈夫的歸途中,這種戰爭環境充滿詩情畫意。當戰斗打響以后,幾個婦女“漸漸聽清楚槍聲是向著外面,她們才趴著船幫露出頭來”尋找自己的丈夫。這一細節描寫十分生動,丈夫在瞄準敵人射擊,沒看妻子一眼(聚精會神),妻子卻在緊張戰斗中尋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會神),為下文議論戰士們“橫樣子”伏筆。這個細節,使緊張戰斗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重寫奇襲、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撈戰利品,也有許多細節描寫。
如: “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的拿手戲。”這里,把打撈戰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魚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船上”,幾個青年婦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這一丟過去,又丟過來,渲染了勝利后的歡樂氣氛,表現出了夫妻之間相親相愛,相互戲謔的情感。
三、簡潔而傳神的對話
很好地表現了人物性格,發展了故事情節。
水生和妻子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動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他們幾個呢?”──側面打聽
“他們幾個為什么還不回來?”──流露出她的溫情和憂慮,表明了她對丈夫的關心、體貼,也表現了她細心、穩重的性格。
當她得知淀里的斗爭形勢變了,丈夫報名參軍后,她低著頭說: “你總是很積極的。”這一句包含著復雜的思想感情,本來“你總是”這種口氣多半用于責難,可這里卻用于對丈夫的稱贊,寫出了她對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寫出了她識大局、明大義,積極支持丈夫參軍的崇高品格。
從水生嫂的言語中流露出依戀丈夫的感情,為下文伏擊埋下一筆,是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礎。
幾個婦女商量去馬莊探望丈夫的一段對話可以看出:
巧: 來得不巧,巧遇敵人,巧逢親人,無巧不成書。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
這段對話,把她們羞澀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現出來了!澳睦锞团龅媚敲辞,”反映出僥幸心理,促成她們歸途遇敵,躲進荷花淀,無意把敵人引進埋伏圈,為殲滅敵人創造了條件,這段對話對情節發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勞動者成長為機智勇敢的抗日游擊戰士的過程,表現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作業 :
[思考和練習]第三題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對話描寫和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領會小說質樸簡明卻又內涵豐富的語言特色,從而提高學生文學欣賞和寫作能力。
二、感受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透過小說人物對話描寫和細節描寫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賞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在分析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小說人物形象的再創造。
[教學設想]
高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對本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背景知識的了解,故事情節的把握,他們可以在課前自學完成,在課堂上不必占用很多時間。本堂課的目的是要在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通過摹擬、比較等賞析方法,利用“分析——綜合——分析”的思維方式,借助小說人物對話和細節描寫來引導學生深入品味小說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賞析人物形象,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生欣賞能力和激發學生創作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愛國情感的教學目標。
[教學媒體]
利用校園網搜集教學資源,利用電腦平臺編輯并展示教學內容,播放相關內容的音像。
[新課導入]
一提起戰爭,我們的腦海便不覺浮現出炮聲隆隆,硝煙四起,刀光閃閃,鮮血淋漓的悲壯場面;一提起戰爭,我們便不覺聯想起那些馳騁疆場,奮勇殺敵,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雄領袖。然而,這不是戰爭的全部,孫犁的小說《荷花淀》為我們展示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人民戰斗生活的另一面,在這里同樣不泛緊張的戰斗場面,卻充滿了細膩的情感交流,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這節課,就讓我們進入他們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他們的真情。(在優雅的音樂聲中,伴隨教師激情洋溢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新課。)
[預習檢查]
課前,相信每位同學都預習了課文,了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小說基本故事情節,接下來,讓我先檢查一下大家預習的效果。
一、根據小說情節的基本要素,簡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節。
。ㄏ入娔X展示問題,兩位學生回答完后,再展示參考答案,以便讓每位同學都有獨立思考的機會。)
。ㄒ唬┓蚱拊拕e(開端)
(二)探夫遇敵(發展)
。ㄈ┲驓常ǜ叱敝薪Y局)
二、正字正音(選出字形字音全對的一項)
(將選項展示在電腦屏幕上,讓一二位學生給出正確答案。)
A、掂(diàn)記吆喝穿唆掠(lüě)水面
B、膝(qī)蓋竄進休長橫(héng)樣子
C、吮(shǔn)手隱蔽囑咐荷花淀(diàn)
D、鳧(hú)水噘嘴圍繅撲楞(lèng)楞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總的思路:朗讀——摹擬——分析——品味——創作)
。ㄒ唬┙巧首x
第一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從“但是大門還沒有關,丈夫還沒有回來”至“你總是很積極的”(請三位同學,分別充當水生、水生嫂和解說者三個角色朗讀課文,其余同學認真品味人物對話及細節描寫)
第二步:分角色朗讀改編仿寫后的文段(另叫一位性格較開朗的女同學代替剛才水生嫂的角色,其余兩角色不變,讓三位同學朗讀改編后的一段對話,其他同學認真品味人物對話和細節描寫的同時,重點分析該段中水生嫂的性格及心理與上段中水生嫂的異同)
。ㄕ埧创蛴〔牧匣蚩措娔X屏幕)
請朗讀改寫后的對話:
(很晚丈夫才回來……)
女人抬頭瞪著他說:“死到哪里去了,這么晚才回來!沒你的飯了。”說著,拍拍手站起來要往灶間走。
水生坐在臺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說:“有事快說。我知道,回來晚了一準沒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盡瞎猜!彼南吕锟纯从终f“爹呢?”
“你還有爹呀?早睡了!
“小華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給我痛快點!
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兒,怔了一下,站起來,并不看水生的臉!安痪褪沁@么點事嘛,還又是問爹又是問小華的,婆婆媽媽不直說。我給你弄點飯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過了。今天在縣里開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閃光:“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兒子。你要是不積極,爹和我都不依你。”
。ǘ┠M分析
1、請比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寫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異同。
。▋山M對話朗讀完后,先在電腦屏幕上提供一個空的比較表,讓學生思考討論完成,可以叫兩三個學生回答,然后將分析結果逐一顯示)
不同相同
原文中的女人溫順、體貼,對丈夫極為依戀,甚至有些纏綿,雖然她同時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氣有準備承擔丈夫交給她的任何責任的。(水)對丈夫的舉動都很敏感,都很愛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國心。
改寫后的女人變得潑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飾內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說得輕描淡寫好讓丈夫放心。(火)
2、請比較下列三段對話,選出最適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為什么其它兩段不適合?(一邊播放歌曲〈〈說句心理話〉〉片斷,一邊讓學生比較三段對話,一邊是教師深情的旁別:是!在這戰亂紛飛的年月里,一個年輕婦女,上有老,下有小,還得日夜在田里操勞,丈夫在這時離開,難。∵@都是鬼子惹的禍,逼我們的水生嫂這樣活?墒,沒有國,哪有家,丈夫不參軍,誰來保衛家,保衛咱媽媽。為了咱們的國,為了咱們的家,為了咱媽媽,妻子我再苦再累也要把所有問題扛,支持丈夫去衛國保家。學生在這過程中,感受小說體現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選出正確的選項。)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攔你,小華和爹你也帶走!啊澳阕撸也粩r你。家里怎么辦?”“你走我不攔你,我跟你一塊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親戚!啊凹依锏氖轮挥锌磕懔!薄拔沂侨ゴ蛘,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還要干農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古有花木蘭,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謝你。”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謝你!
女人:“哼,說的輕巧!薄安宦。”(嗲聲)
畢竟,藕斷絲連的婦女們,對丈夫的不辭而別心存依戀,或許她們還有許多悄悄話還未來得及向自己心愛的丈夫表白;或許她們為丈夫的安全茶飯不思;或許她們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因此,幾個青年婦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請聽探夫一段對話錄音,分析她們的性格特征!犕赇浺艉,各位是否有一種只聞其聲,卻見其人之感呢?的確……
。ㄈ┢肺秳撟鳎
第一步:細細品讀(錄音朗讀)四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話,分析她們的個性特點。(先放一遍錄音,學生整體把握。再逐個逐段放,逐個展示概括參考答案)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睓C敏多智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毙闹碧孤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心細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毙约眱e幸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害羞忸怩
第二步:請添加第五個婦女,用一兩段話展示她與原作人物不同的個性特點。
(課堂上完成)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如何借助小說的人物對話描寫和細節描寫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賞析小說人物形象。從中我們認識了孫犁小說質樸簡明卻又內涵豐富的語言特色及其洋溢的濃郁的生活戰斗氣息,認識了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斗爭生活。
[拓展練習]
。ㄒ韵聝深}任選一題在課后完成)
一、根據你所理解的文中婦女的形象特征,擴寫婦女們遇敵逃跑的場景,要求分別寫二到三名婦女的外表、言行和心理活動,通過具體描寫表現她們的性格特征。
二、片段練習:要求圍繞一個主題,寫一段人物對話,要突出人物個性。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9
《荷花淀》是孫犁的代表作之一。選自孫犁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里,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教學目的:
1、了解孫犁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成就。
2、體會文章景物描寫、人物對話的特色及其對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作用。
3、領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第一教時
教學重點:
解題;講析景物描寫和情節結構特色。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中秋節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藥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飄,就在她離月宮還差一步的時候,隨身佩戴的寶鏡卻掉了下來,這塊寶鏡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個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個水淀。(板書課題《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個淀泊,它屬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屬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陽、雄縣、容光煥發城5縣(市)所轄。這是一片面積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環繞,淀內地形復雜,縱橫交織著3700條溝壕,把淀面分割成43個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內有淀、淀間大小溝壕相通的水網澤國景觀。
《荷花淀》可以說是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一提起戰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硝煙彌漫、血肉橫飛,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樣一副截然不同的戰爭場面呢?
本文寫于1945年春天,是孫犁“在延安的窯洞里一盞油燈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紙寫成”的,最初發表在《解放日報》副刊上,反響很大。孫犁自己還說“這篇小說引起延安讀者的注意,我想是因為同志們長年在西北高原工作,習慣于那里的大風沙的氣候,忽然見到關于白洋淀水鄉的描寫,刮來的是帶有荷花香味的風,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鮮吧。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是獻身于抗日的戰士們,看到我們的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群眾的抗日決心日益堅決,而婦女們的抗日情緒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對這篇小說發生了喜愛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年輕時就讀于保定育德中學,中學畢業后流浪北京,當過店員。1936年在白洋淀邊的安新縣同口鎮做小學教員?谷諔馉幈l后,在晉察冀根據地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報》工作,注重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并堅持寫作。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寫特色:
1、提問:這篇文章沒有驚險的戰斗故事,也沒有纏綿的愛情情節,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藝術感染力呢?它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滿生機、充滿活力、象征著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葉組成的美麗坦蕩的荷花淀。這是一副純美的畫面,荷花荷葉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只是融入畫面并融入荷花荷葉的精魂,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藝術化、審美化的結晶。
2、提問:作者為故事情節的展開提供了一個什么樣的典型環境呢?
讓學生找出描寫段落:
明確:首先,描寫月色下的水鄉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開頭3句點明了時間、空間和勞動對象,語言簡練、動聽、優美,不僅寫了環境,還反襯出環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過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內院外的基本色調:潔白、銀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編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潔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這兩個充滿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勞動場面詩化了。
這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①描寫了蘆葦、荷花,這與后文的荷花淀伏擊戰的環境有密切關系。②正因為白洋淀如此美麗可愛,所以人民熱愛她,決不容許日寇來侵犯。這都為以后小說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
其次,描寫日光下的水鄉風光。第61段。
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詩意地描寫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象“銅墻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嚴陣以待,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出在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將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而且寫出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里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畫面融為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前后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縱深而高遠。概括起來說,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怎么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會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四、分析情節結構:
提問:作者淡化了傳統的小說模式,以抒情見長,不以情節取勝,他精選三個生活片斷來抒寫對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婦女的贊美之情。請快速概括這三個生活片段的內容。
夫妻話別探夫遇險助夫殺敵
五、布置作業:
文中對話描寫的特點。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基本要求
一、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育點
◇ 了解以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淀派
◇ 體會小說的語言藝術特點
(2)能力訓練點
◇分角色精彩地朗讀對話
◇分析、體會幾處極富表現力的細節描寫
◇欣賞優美的景物描寫
(3)德育滲透點
◇整體領略小說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領會小說體現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樸素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 重點與難點
體味孫犁“詩體小說”的特點。
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戰爭是一個讓人思考、讓人感悟的名詞,它演繹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見證了人性中的正義與邪惡。
◇列舉有關描寫戰爭場面的詞語(提問):血肉橫飛、血污淚痕、槍林彈雨、硝煙烈火、斷壁殘垣……
◇本文記敘的是抗日戰爭中發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場伏擊戰。
◇由課文描寫戰爭的特點——不以情節取勝,而以抒情見長,(即小說詩化)引出“白洋淀派”。
二、 整體閱讀指導
◇ 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詩體小說”的特點,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寫的三個片段內容:
夫妻話別、探夫遇敵、助夫殺敵
◇ 從小說三要素看,本文是虛化的人物,淡化的情節,特定的環境。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誰:水生?水生嫂?明確: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農村青年婦女,描寫的是“群像”。
◇ 刻畫人物方法?對話描寫、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
三、 語段賞析
◇簡潔樸素的對話描寫
1、當水生告訴第一個舉手報名參軍,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平和的語氣中透出她的溫和、順從、賢惠,其中有一絲嗔怪,更有一份理解與支持,不滿意的口氣表達了滿意的心情。)
2、當水生說家里的事靠她多做些了,她鼻子有些酸,但并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沒有豪言壯語,卻深明大義,家里的重擔自己挑,全力支持丈夫參軍殺敵,同時對水生的理解、體貼感到心慰。)
3、分角色研讀以下對話,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體味含蓄而又委婉的生活化的人物語言。
“聽說她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
1、當水生說明天就要到大部隊上去,作品描寫“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因為關心丈夫,全神貫注聽著,才不留心而被劃破;參軍去部隊,本是意料之中,“明天”就走,又在意料之外,手指的“震動”正是心靈“震動”的反射,她克制依戀之情,堅強自若。細膩、豐富的感情全由這一個簡單的細節而顯露。)
2、學生分析下面細節描寫作用,并比較與一般戰爭小說的區別。
“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葉變成了人?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
在打撈戰利品時,戰士們“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鉆出來。?
◇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1、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
(這哪里是寫戰爭?分明是詩的語言,抒情濃郁,詩意盎然,引人入勝,作者把勞動場面完全詩化了、美化了。是的,作者把一場戰爭完全詩化了!這正是小說的魅力所在。)
2、學生尋找類似景物描寫的語段,品味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培養鑒賞能力。
3、討論文中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鋪墊情節展開,增添文章詩意。)
四、 人物與主題
討論并分析
◇一群農村青年婦女形象的代表——水生嫂形象(勤勞、純樸、溫順、善良,深明大義,勇敢自強。)
◇小說表現的主題: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人性的純美、品格的崇高。
五、 總結與引申
◇情節不離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無姓名、無肖像——虛化
寫作視角獨特,意境詩化純美
◇孫犁作品的風格: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統一(白洋淀派代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調,追求詩歌般意境,讓人感受到一種濃郁的詩意和浪漫氣息,正如茅盾所說:“用談笑風生態度去描摹時代的風云變幻。”
六、 作業布置
課外閱讀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體味其戰爭小說的視角與《荷花淀》的區別。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11
從學生寫的續文看,有關水生參軍的,學生寫得較拘謹,展不開,而有關歸途遇敵的,則一般寫得生動有趣,有的還揮灑自如,出奇見新,這說明前一個猜讀點不如第二個選得好。學生們對青年夫婦間的感情關系體驗和了解不深,寫起來自然受到限制。這說明猜讀續寫點必須選擇恰當,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
第四步對照原文,尋找差距。續文完成后還要拿來和原文對照,總結成績,尋找差距。原文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典范文章,學生寫的續文自然和它存在著種種差距,找出這些差距,在以后作文時加以改進,這樣就可使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學生說這種對照,標準具體,目的明確,效果好。通過對照有的學生認識到把水生嫂一開始就寫得很完美或很落后都不合乎作品實際,不能顯現水生嫂由普通農村婦女到游擊戰士的成長過程;有的學生則發現自己有關歸途遇敵續文的種種漏洞和破綻。總之通過對照,學生看到原作的精妙之處,作者的良苦用心。從閱讀的角度說,這對照閱讀已具鑒賞的性質了。當然在對照中學生也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自己的寫作實力,增強了寫好作文的信心。
猜讀續寫的優點是:
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緊密結合。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讀和寫不易結合緊密,讀是讀,寫是寫,形成兩張皮。而在猜讀續寫活動中,讀的目的是寫,讀孕育寫,帶動寫;寫是讀的繼續和深化,寫促進了讀,二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讀始,以寫續,又以讀(對照)結,讀寫讀就是猜讀續寫的全過程。從思維訓練的角度說,讀,是感受別人的形象思維成果(局部),又是自己形象思維的觸發點以及進一步展開的起點,而寫則是自己形象思維成果的外化。
二、提高自學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都能達到這樣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體會,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要教了嗎?葉老在這里強調了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而猜讀續寫正有助于這種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能引導學生進入葉老所說的那種境界。
整個猜讀續寫活動都是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進行的,他們認真深入地自讀課文片斷,既理解其字面意,明示信息,又把握其言外意、隱含信息。他們還理出頭緒,抓住線索,構思續文,還對照原文,加工修改。他們自歷其力,自致其知,堅持下去,便自有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了。
三、激活思維,開發智力。
由于在猜讀續寫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創造愿望能得到滿足,他們的形象思維被激活。依靠形象思維,他們篩選積累在頭腦里的素材;依靠形象思維,他們續接曲折生動的故事;依靠形象思維,他們塑造、修改人物形象總之,在形象思維的參與下,各種猜測,構思方案紛至沓來,難以自己;各種創造性的情節、對話以及細節不時閃現,出奇見新。學生感到續寫了一次作文,思維似乎活多了,腦子似乎聰明多了,續寫鍛煉了形象思維,形象思維產生了精美的續文。
當然,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是不可截然分開的,猜讀續寫雖然主要依靠形象思維,但并不排斥邏輯思維,相反地,它還需要邏輯思維的參與,而就事說理式文章的續寫則主要靠邏輯思維的作用。
續寫要受到原文內容的限制,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任何語言的任何一句話,它的意義決不等于一個一個字的總和,而是還多點什么。(呂叔湘)語言這種增值現象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學生完全可以根據對原文的不同理解,發揮想象,調動自己直接、間接的經驗,構思出各具特色的續文來。
猜讀續寫和仿寫不同,仿寫側重在仿,用的是求同思維,讓學生在求同中增長寫作才干。
猜讀續寫和改寫也不同,改寫側重在改,用的是求異思維,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寫作能力。
而猜讀續寫側重在猜,既用求同思維,又用求異思維,思路和原文可能接近,也可能大相徑庭。
猜讀續寫的方法還適用于課外閱讀和寫作。
【附錄】學生續寫文章兩篇
《荷花淀》猜讀續寫練習
一
女人沉默了,盡管她不停地忙著編席子,而編出的席子卻糙得不像出自她的手。
我知道,水生打破了僵局,這下可苦了你了?墒俏易鳛殛犻L,理當帶個頭。如果誰都不去打鬼子,那鄉親們可怎么活呀!
聽著丈夫的話,女人心里亂成了一團麻。這些道理,她都懂;可真要是讓他走了,年事已高的老人,乳臭未干的孩子,一切只有她一個人承擔了。再說,這兵荒馬亂的,真有個三長兩短她不敢再想下去,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水生忙解釋道:別擔心,過不了多久,打走了鬼子,我就回來了。你不想見到我戴著大紅花勝利歸來嗎?
又是一陣沉默,女人漸漸清醒了許多,她深知丈夫此舉的必要。于是,她擦了擦淚水,抬起頭堅定地說:你去吧,家里一切有我。你去打鬼子,別為我們擔心。
水生會心地笑了,他知道她會同意的。
二
小船拼命向前搖。可奇怪的是日本大船并沒追趕他們,而是徑直向東去了。小船停下來,女人們都在納悶。水生嫂似乎想起了什么,怔了怔,慢慢地說:我看見船頭上那個穿日本服的怎么竟有些像水生。妹子,這怎么可能。是你太想水生兄弟了吧?張猛子的女人說。船上的人都笑了。水生嫂沉默了一會兒,臉繃得緊緊的:一定是他,我不會看錯的,莫非他嫂子你可別這么想,水生哥不是那種人。不行,我一定要弄明白!
小船又搖了起來,向東,順著大船去的方向。不一會兒,大船的輪廓漸漸現了出來。它正停泊在一個小碼頭上,是同口。水生嫂心里咯噔一下。最近,這里鬼子活動頻繁,一隊偽兵正在巖上修筑崗樓。日本人想在這兒建據點。
小船鉆進了蘆葦,借著蘆葦的掩護,女人們上了巖。水生嫂對大家說:小心,這里偽兵多,咱們可別讓他們撞著。大伙兒都點了點頭。于是她們沿著草叢向前走。閃過一棵大楊樹,就望見了敵人的崗樓,已經快修好了,周圍約三十多個偽兵正忙忙碌碌,旁邊還停著五輛運土石的馬車,十幾名老鄉正在卸車。哎,看,那幾個日本兵在那兒!馬林的女人用手一指。只見那幾個日本兵正在和一名偽軍官說話。那軍官又是點頭,又是哈腰。走,我們過去看看。水生嫂招呼大家。她們順著樹叢爬了過去。
呀,真是水生。水生嫂只覺得腦袋嗡的一下子。咦,那不是猛子嗎?還有馬林、二虎子。女人們一下子糊涂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這時候,水生他們幾個已經在偽軍軍官的陪同下進了崗樓,又過了一會兒,突然,砰,砰!崗樓里響起了槍聲。說時遲,那時快,正在卸車的老鄉扔下磚石,從車上拿出槍,立刻槍聲大作。周圍的偽軍還不知道怎么回事,不過逃命要緊,抱著腦袋四處逃散。
正亂間,水生幾個從崗樓里沖了出來,一邊跑,一邊把日本帽抓了下來,狠狠地甩在地上,并沖著那幾個老鄉模樣的人喊:臥倒!只聽轟的一聲,崗樓被炸塌了。水生興奮地一邊揮著拳頭,一邊領著其他人向后撤,女人們終于明白了。水生嫂忍不住沖出去,抱住了水生。水生愣了一下,但立刻抓起她的手,快走!
水生已經為這事沖水生嫂吼過好幾次,水生嫂也自己檢討了。但水生嫂的心里卻想:我的水生真是好樣的。
一次成功地讓學生改編電影的嘗試
語文素質教育典型個案
蔣玉軍
《荷花淀》是中國現代作家孫犁的代表作,這部小說體現了孫犁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完美統一的風格,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白洋淀地區的一個令人喜悅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本。筆者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全面實施語文素質教育,同時也是為了教出自讀課文的特色,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試著將它改編成電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現實錄如下:
師:同學們,大家平時很喜歡看電影看電視,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把《荷花淀》改編成電影怎么樣?
學生(齊聲):好!(學生興奮,小聲議論,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師:要把課文改編成電影,我們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寫的幾個主要情節片斷和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我這兩個問題,我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了,現在請同學說說。
生(1):本文主要敘述了三個典型場景,一是夫妻話別,這是故事的開端,二是探夫遇敵,這是故事的發展,三是助夫殺敵,這是故事的高潮。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生活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勞純樸、真摯善良而又勇敢機智、積極向上的農村青年婦女形象,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和祖國勇敢戰斗的精神。
師:回答正確,F在我們就開始改編電影,哪位同學先說?
。ńo兩分鐘時間讓學生思考)
生(2):影片一開始可這樣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鏡頭出現一農家小院,一個青年婦女在聚精會神地編席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忽然,鏡頭瞄準籠起的一層薄薄透明霧氣的水面,帶出了新鮮的荷花(停頓)下邊我改編不了啦。
。▽W生笑了)
師:這位同學開頭編得很好,想象力很豐富,誰接著說下去?
生(3):這時,應將鏡頭推近荷花荷葉,用特技將荷花開放的情景拍出來,這時屏幕上出現幾個行書大字:荷花淀。(學生鼓掌)
生(4):(自動站起)這幾個大字應是白色的。
師:為什么?
生(4):荷花是粉紅色的,荷葉是綠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師:這位同學還懂得色彩的搭配,很好。我們接著改編。
。ㄍ瑢W們更加活躍)
生(5):鏡頭一轉,院子門被打開了,很晚,一個男人叫水生的回家了。
師:他的服飾如何處理?
生(5):他頭戴著一頂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潔白小褂,黑單褲卷過了膝蓋,光著腳板。他輕手輕腳的踏進了家門。
(學生熱烈鼓掌)
師:大家的鼓掌是對這位同學的贊賞,他改編得很好,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電影藝術家。(學生笑)下面該改編哪個情節了?
生(齊聲):夫妻話別。
師:請同學們繼續往下改編。
生(7):(主動站起)這時應穿插幾句畫外音,不然的話,跟上面的鏡頭連起來讓人看不明白。
師:很好,你還知道畫外音這個詞,請你導導看?
生(7):就是將游擊組到區上開會的情況簡介一下,用敘述人語言處理。
師:這個畫外音實質上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緣起,很有必要。
生(8):水生嫂抬頭笑問: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應輕聲輕語,充滿關切。(學生笑)
師:你能模仿一下嗎?
生(8)模仿了一下,引起了熱烈的鼓掌。
生(9):這里應精選三位演員,一位扮演水生,一位扮演水生嫂,一位扮演水生的爹。
師:好,請你選出四位同學扮演一下好嗎?
注:生(9)選出了四位演員,分角色到講臺表演,引起了強烈反響。
生(10):剛才那個水生嫂扮演得不夠自然。
師:為什么?
生(10):她的手指被葦眉子劃破是心靈震動的外在的表現,這個動作很小,應很隱蔽,她想掩飾自己的心態,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女性,想借這一動作平息自己起伏的心緒。她不希望丈夫看到自己軟弱的表現,顯示了其堅強的性格,剛才她吮的動作太夸張,過于做作了,而且被水生發現了。
師:水生,你看見沒有?
扮演水生的學生:看見了。
。ㄍ瑢W大笑,課堂氣氛異常熱烈)
師:那位同學對于這一段故事情節理解得很透,好,請繼續。
學生(11):鏡頭一轉,轉到了幾個女人探夫遇敵這里。應重點刻畫五位女人探夫前的可愛的對話。應體現第一個女人的機智伶俐,第二個爽朗率真,第三個女人水生嫂的穩重與成熟,第四個女人的快人快語,第五個女人的忸怩含蓄的特點。要精心選擇演員。
師:好,就請你導一下這一情節,好嗎?
注:這位同學精選了五位女生,分別扮演這五個角色,非常成功。引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課堂氣氛這時達到高潮。
生(11):在遇敵這一場景中,應重點突出她們探夫未遇、掃興而歸、不料遇敵的緊張場景,拼命地跑,無意中將敵人引入了清香四溢、色彩鮮艷的荷花淀里戰士們的伏擊圈。當她的耳邊響起一排槍響后,婦女們齊翻身跳到水里。
生(12):應重點突出她的矯健勇敢的身姿。
師:為什么?
生(12):她們已經成長為革命的后備軍,這也是助夫殺敵這一情節的主要基礎。
。ㄍ瑢W們鼓掌)
師:下面戰斗結束后,他們開始撈戰利品,下面應重點描寫什么細節?
生(13):當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的船上后,女人也把掉在水里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這一丟過來,又丟過去的細節描寫,應把鏡頭拉近,重點刻畫。
師:為何?
生(13):因這能渲染勝利后歡樂的氣氛,表現了夫妻間相親相愛略帶幽默的情感。
師:不錯,這種緊張的戰斗場景與生活細節的揉合能使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和生活氣息。
師:拍電影常常把幾組在時間和空間上有跨度的鏡頭剪輯組合起來,使其前后連貫。例如前一鏡頭是一雙小鞋,后一鏡頭是一雙大鞋,表示孩子已長大。再如前一畫面是上海,后一畫面是北京,表示主人從上海到了北京,這種手法叫蒙太奇。
生(14):我認為用這一手法再敘述又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她們一個個在冰船上警戒,敵人圍剿大葦塘時,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于蘆葦里。
師:這位同學用了蒙太奇手法,很好。結尾怎樣改編呢?
生(15):老師,我看就安排水生的部隊勝利歸來的場景吧。
生(16):我反對。這樣的結尾太俗氣,太不含蓄了。
師:那你如何做?
生(16):我看應特寫荷花,那一排排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粉色的荷花高高挺出來,她們是哨兵,她們是銅墻鐵壁。
。▽W生鼓掌)
師:大家的掌聲贊許了這個高明的結尾設計。那你為什么這樣安排呢?
學生(16):這種結尾可以使影片首尾響應,結構渾然一體,二是隱喻抗日根據地人民已經成長起來,三是表現反戰主題,四是緊扣影片的名字荷花淀。
。ㄏ抡n鈴聲響起,學生們主動站起)
師:今天這節課上得很好,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下課。
《荷花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鑒賞并領悟此“詩體小說”的詩情畫意之美,特別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創作風格。
教學方法:
教師點撥置疑與學生討論相結合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任務:
整體把握小說的內容和特色
教學步驟:
導入:今天,我們學習小說〈荷花淀〉。(板書課題)小說與詩歌是兩種不同的文學體裁,而〈荷花淀〉卻有“詩體小說”之稱。此該作何解?
答:雖為小說卻具有詩情畫意之美。本節課的任務就是鑒賞本文是怎樣表現這種詩情畫意之美的。
一:整體把握內容
1、解題:荷花淀長滿或生長著荷花的湖。聽到這個名字讓我們想起了什么?
答: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o扣月色寫菏塘。
2、本文是怎樣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
月夜:“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菏葉荷花香,
晌午:“萬里無云”“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不知幾畝大小”“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菏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水面有野鴨,水下有大魚(秋天)蘆花飄飛葦葉黃運用簡練、優美、生動、像散文詩一樣的語言來描繪,顯得詩意盎然。
3、讓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
4、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面臨著什么?日本鬼子來侵犯
5、當地的人們是怎樣做的?
水生(男人):報名參軍,保家為國。
女人:承擔家務,勤勞能干,我不攔你,深明大義。
父親(老人):我不攔你,支持革命。
四個青年婦女:藕斷絲連,冒險探夫溫柔多情。
“假如敵人追上,就跳到水里去死”
“打仗有什么出奇?”堅貞勇敢
怕丈夫小看不甘落后
成立隊伍,學會了射擊,來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戰提高覺悟,迅速成長
6、他們為什么能這樣?
答:抗日根據地人民在黨的教育下思想覺悟高,深明有國才有家的道理
二、重點研討:
1、主要人物寫誰?女人。
2、怎樣描寫的?有點有面。
點水生女人(典型)
面四個青年婦女
3、她們長得怎樣?沒有寫。
4、抓住什么來描寫的?人物的'語言。
5、集中表現在何處?表現了什么?
水生夫妻話別在愛情與家國情之間犧牲小家的幸福,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事業中
女人們探夫未遇途中依戀丈夫,堅貞勇敢
伏擊戰勝利之后不怕打仗,不甘落后,為反抗鬼子入侵享有和平的生活,而成立隊伍,在戰爭中迅速成長,由依戀丈夫的農婦成長為配合子弟兵作戰的女戰士。
6、同是勞動婦女,從語言描寫中可看出她們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7、為什么重點寫女人?在舊社會,勞動婦女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她們解放到什麼程度,常常是我們衡量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種尺度和標準,因此,著重描寫婦女的生活和思想行為,描寫她們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革命和社會斗爭,對于反映解放區人民的斗爭生活,反映革命戰爭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變化,都是很有意義的。連最沒有地位、最受壓迫、覺悟較低的婦女也起來了,那么,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難道還會遠嗎?
三、布置作業:將祥林嫂與水生嫂的性格命運做比較寫篇文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