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精選8篇)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選材要個性化,通過記事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
2.記事的內容要具體,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3.學會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通過敘事寫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表達童年的美好回憶,圍繞“趣”字,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往事,尤其是有趣的情節要進行真實、具體、細致地描寫。
教學準備:
1.準備一篇例文和相關的課件。
2.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出示例文:《童年趣事》
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隨著時間流逝了,一去不復返,可想起那一件件充滿稚氣的小事,卻常常使我“重返”童年。其中有一件事我記憶猶新──
那是三年前的一件事。我閑來無事,便坐在沙發上打發時間。我無聊地看著正在我身旁呼呼大睡的貓咪,突發奇想:外面那些小姑娘扎著辮子真好看,如果給貓咪扎上小辮那會是什么樣呢?一定會很漂亮!對,不如試試看!我翻箱倒柜的找來一些小卡子、小皮筋……來打扮貓咪。我首先輕輕的撫摸著貓咪,見它沒有反應,就用小梳子在貓咪身上梳了又梳。貓咪看起來很舒服的樣子,伸了伸懶腰,睡起大覺來。我便借機在貓咪的左邊扎了幾個小辮子,又卡了幾個小卡子。我將貓咪翻了個身,貓咪睡得很熟并沒察覺。又在右面照著剛才的樣子扎上幾個小辮子。我本想多扎幾個小辮子,可毛太少了。不管怎樣努力就是扎不住。沒辦法,我只好卡了幾個漂亮的小卡子。還缺點什么呢?我望著滿身小辮的貓咪思索著。對了!我連忙找來了一根漂亮的粉紅色的發帶,將它輕輕系在貓咪的尾巴上
“哈哈,大功告成了!”我得意洋洋的望著自己偉大的杰作不禁叫出了聲。正在睡午覺的媽媽聞聲出來,看了看滿身小辮的貓咪,又看了看滿臉興奮的我,頓時明白了。故作嚴肅地問道:“這是你干的好事吧?你這丫頭,這么大了,怎么還那么不懂事!”可隨即又忍不住“噗哧”一聲笑了起來。“哈哈哈……”笑聲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屋。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可我每次一想到貓咪滿身小辮的樣子,都會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1.請用“_____”劃出短文中“我”的語言,用“﹏﹏”劃出“我”神態、用“△”劃出“我”的動作、用雙橫線劃出“我”的心理活動。說說從這些語言、動作、神態中,你體會到什么?(在評語欄寫出。)
[設計意圖:通過對例文進行分析,悟出本次習作要點,指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把事情寫生動、有趣。]
2.請列舉出帶有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語言的精彩段落。(可課外摘抄、可以自己寫。)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范文,拓展學生思維,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之中。]
3.請用喜歡的符號劃出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析,學習如何圍繞文章中心寫好文章的開頭與結尾。]
4.小結寫法:怎樣把一件事情寫得有趣?
[設計意圖:通過范文引路,小結寫法,從而掌握要把一件有趣的事寫具體、生動,可以加上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學生在習作課前完成此練習,為完成本次習作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撥動情趣之弦
(多媒體出示:一組童年趣事抓拍的照片)同學們,大家看這個小朋友可愛嗎?這是我們班*同學小時候在玩耍時被抓拍到的鏡頭,是他童年珍貴的記憶,有趣嗎?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會飛的夢,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蘆”上的笑聲,是刨根問底的稚氣……今天,我們就一起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怕寫作文,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調動課堂氣氛,自然而然地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細心讀一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多媒體出示習作要求
①寫看圖作文。②如果你不想寫看圖作文,也可以寫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④寫完后把作文念給他人聽,根據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
3.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童年趣事》
[設計意圖:揭示本次習作的內容以及要求,使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目的。]
4.指導理解“趣”。
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些事是趣事?
生:小時候玩泥巴,把自己弄成了小泥猴是趣事。
生:幫媽媽干活,結果好心辦壞事,是趣事。
生:和哥哥姐姐們去捉蝌蚪是趣事。
……
師:其實啊,這個“趣”字,我們還可以從多種角度去理解它?
老師友情提示:(多媒體出示)
意趣:童年時的探索、發現、刨根問底,雖然稚氣可愛,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奧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種“意趣”。
情趣:童年時的你,天真可愛的,極富情感,對父母的親情、對伙伴的友情,同樣很有趣,是一種“情趣”。
樂趣:童年與歡樂應該連在一起。愛玩、探險、尋開心是你的特點,所以常會有許多尋開心的“樂趣”。
傻趣:你常會做傻事、蠢事,鬧出種種笑話,這種“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純真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趣事”的概念,開課伊始幫助學生明白生活中曾經發生過許多趣事,作文的難度降低了,也幫助學生打開了寫作思路。]
三、小組討論,交流“趣”
1.我們正處于童年這個五彩繽紛的時代,誰沒有趣事呢?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的東西,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想想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拓寬思路,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講述自己童年故事,旨在大概了解學生所說事例是否突出“趣”字。再作相機指導,難忘的事并不一定是趣事,要注意選擇材料時,重點考慮事情是否有趣。]
四、抓住特點,從讀學寫
1.用一句主題句概述自己選擇的是哪一件童年趣事。
[設計意圖:通過用主題句概述,進一步幫助學生選擇典型的材料進行習作。]
2.師:回顧一下課前我們曾經做過的閱讀小練習,你認為怎樣才能把有趣部分說具體?
學生:要想把有趣的部分寫具體,我們可以在最有趣的地方可以加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
3.師:剛才我們回顧了如何寫的方法,同學們也都交流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要是把大家剛才交流的內容寫下來,一定是一篇精彩的習作。那么你認為你想寫的事情什么地方最有趣,趣在哪里?先給自己的作文起一個恰當的題目,然后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將趣事寫下來。
[設計意圖: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是他們的天性,通過閱讀學習,了解寫作方法,再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去,實現讀寫對接。]
4.學生自主習作,完成重點段落的描寫。(教師巡視,不僅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還要了解學生中的典型片段,為講評指導做準備)
五、佳作共賞,體驗成功
1.師:我們首先來交流一下同學們的題目,誰想先來?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廁所奇遇記”》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哈哈!想起來我就想笑”》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留在我記憶深處的》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我給小雞扎小辮》
……
[設計意圖:欣賞寫得好的題目,在賞析中體會起好題目的重要。]
2.指名讀典型片段(中等水平3篇,優等水平一篇),師生評議。
師:人們都說,文章是寫出來,而好文章則是改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幾位同學的文章,除了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外,還要幫助他們修改一下。
評議重點
(1)事情是否敘述清楚(“寫具體”方面的要求);(2)是否有趣(“寫生動”方面的要求)。
(中等水平的習作在敘述清楚方面的問題不會很大,在是否寫得生動方面要作重點指導,這也是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所以指導的著力點就在此。)
3.針對估計學生習作片段中的問題及實情相機指導
(1)寫得好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我們應該學習什么?
(2)事情的過程敘述不清楚、不具體;(引導學生回憶事情的經過,多問幾個“怎么樣”)
(3)人物的言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沒抓住;(引導回憶課前閱讀的小短文,人物的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使學生體會到人物的言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的刻畫對推動事情的發展的作用。)
4.出示教師的下水問,師生共同評議教師的作文。
(1)你從老師的作文中可以學到什么?
(2)你認為老師的文章還有哪些不足,怎樣修改可以使文章更精彩。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給學生一個交流的平臺,通過互相欣賞別人的習作,使每個孩子都能從自己的習作中挖掘出閃光點,在與老師、同學的共同賞析中樹立習作信心;同時也通過師生間的相互評價,完善學生的習作。]
六、再次改習作片段,交流評議
1.自主修改片段,力求使其具體生動些,有時間可以給片段加上開頭和結尾。
(師巡視,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再指名交流,評議。以表揚為主,重點看在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和自己的感受等方面是否取得進步。
3.展示修改成果,體驗寫作樂趣。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修改,使學生將修改習作的心得用于修改實踐,體驗習作在修改后的提高,從中獲得寫作的樂趣。]
七、全課總結
1.這堂課我們寫了童年趣事的精彩片斷,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繼續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加上精彩的開頭和耐人尋味的結尾,完成整篇習作。
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本、多媒體引路等多種形式,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于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通過寫作方法的指導,降低學生習作的難度,幫助學生樹立能寫好作文的信心。
3.創設寬松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5.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高年級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積累了豐富的詞語,有著一定的生活閱歷。所以本次作文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激發習作興趣,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
2、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突出“趣”字,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突出。
明確4、4000字以上。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理解題意,明確《童年趣事》的選材范圍。
教學難點:
把所選擇的材料加工整理,按一定的順序表達出來,做到言之有序,內容要具體,中心要突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同學們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老師是聽著這首歌長大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盡管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經歷,人的童年是不盡相同的,但有一點是一樣的,童年的故事都讓人難以忘懷的,因為童真,因為有趣,因為幼稚,故事就多了幾分色彩。生活中的每一天,你們身上都發生著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明讀作文提示,思考,這次習作有什么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前前后后法身了那些有趣的事,有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3、教師指導解題
《童年趣事》這個題目,選取什么材料,怎樣寫法? 讓學生討論后總結出:
(1)、要寫出童年時代的生活。
(2)、要寫出“趣”來。
(3)、要寫出童年的特點。
(4)、從題目看,不限寫一件事。但《童年趣事》老師要求寫一件事。
三、出示范文,啟發點撥,指導選材。
出示《童年趣事》與《童年記事》兩篇范文,進行比較,他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共同點。根據學生的回答,
教師小結:相同點是都寫童年時代回憶的事,都是既可寫一件事,也可寫幾件事,的題目。不同的是《童年趣事》突出一個“趣”字,不應該是有意的,難忘的事或值得回憶的事,《童年記事》不應是有趣的,應該是有意的,難忘的或值得回憶的事。
教師出示討論題:
1、《童年趣事》文章給人的感覺是真實的嗎?有意思的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
3、你能把這篇文章換個題目嗎?
4、回顧生活,啟發選材。
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的趣事就如同一顆顆珍珠,你能采一顆與大家分享嗎?把你的趣事用一兩句話告訴大家。學生交流,師生評價是否符合寫作要求。若學生談了`有趣的并積極向上的,應該給予表揚,如果說得有趣、但卻是低級的、庸俗的、沒有積極意義的事,不值得去寫。拿出你的筆,把你經歷的趣事寫出來吧。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再次明確寫作范圍,要求在二十分鐘內完成450字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少數寫作文有困難的同學適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選擇兩篇習作讀一讀,簡單評
教師總結:
《童年趣事》與《童年記事》兩篇范文
板書 童年趣事
(1)、要寫出童年時代的生活。
(2)、要寫出“趣”來。
(3)、要寫出童年的特點。
(4)、從題目看,不限寫一件事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3
[人教版(修訂本)第11冊第五單元作文指導]
江蘇省吳江市八都鎮中心小學 錢金明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以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小學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為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 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 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 “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郵編:215233 聯系電話0512——63877152
聯系地址:江蘇省吳江市八都鎮中心小學教科室 聯系人:錢金明
e-mail: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4
設計意圖:一、分享習作快樂 二、集體評議,樹起修改范例 三、多形式評價,促進交流。
教學流程:
一、總評習作情況,分享習作的快樂。
1、宣布“火眼金睛”獎(好題目)
①課件出示好題目
②請相關作者站起來,同學們給予掌聲鼓勵
③說說你對哪個題目最感興趣,為什么
2、宣布“鳳頭獎”(好開頭)
①課件出示寫好開頭的獲獎同學名單
②同學們推薦個別寫好開頭的同學展示作品,并請該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開頭的。 3、宣布“豹尾獎”(好結尾)
①課件出示寫好結尾的獲獎同學名單
②同學們推薦個別寫好結尾的同學展示作品,大家評一評該結尾。
4、宣布“豬肚獎”(好重點)
課件出示把趣事寫好的同學名單,同學們給予掌聲鼓勵
二、 引導評議,為自我修改樹起范例
1、同學們推薦一位獲“豬肚獎”的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朗讀自己的作品。
要求:①傾聽的同學找出優點(這件事情是否說得清楚,有細節描寫和真情實感嗎?找一找好詞好句)
②發現不足(錯別字、毛病句、描寫不具體的地方)
③還可以給建議 2、作者組織同學評議,教師根據評議用紅筆在稿子上批閱(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強調修改符號的運用)
3、小結修改文章的方法
三、自我修改,有所提高
要求用紅筆自改,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四、小組內交換修改,促進交流
五、總結修改方法。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以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小學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為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二、引導寫法,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 三、遵循由說到寫的習作規律。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flash《童年》
2、教師談童年中的一件趣事:騎紙馬
二、拓展習作思路,勾起學生對童年的回憶。
1、 課件播放童年趣事的相片,背景音樂為《童年的回憶》
2、學生說說觀看相片后談對童年的感受。
三、引導選材,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1、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兩件事。(背景音樂:《童年的回憶》)
要求:說者要把童年趣事中最有趣的地方說清楚
傾聽的同學要注意評出小組內講得最有趣的同學
2、各小組長代表小組總結本小組交流情況,評出本小組講得最有趣的同學。
3、請小組推薦本小組講得最有趣的同學上臺講述童年趣事。
要求傾聽的同學說說你覺得什么地方最有趣
四、引導寫法,解決“怎么寫”的問題。
1、小組交流說說如何把趣事寫好
2、小組推薦代表匯報。
3、小結寫法:
①起一個有意思的題目
②寫好開頭(回憶式、引用式、開門見山式、修辭式等)
③重點部分(把過程說清楚,注意細節描寫,要有真情實感)
④寫好結尾(總結式、啟發式、引用式、首尾照應式、自然收尾等)
五、擬提綱,開始寫作。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7
習作1《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1、“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讓我們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
2、老師拿出自己的童年照片,給同學講自己的童年趣事,激發大家談話的興致。
二、 學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1、 誰愿意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或物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讓我們聽聽你動情或有趣的講述?
教師簡要提示:
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2、先同桌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讓我們看看大作家錢鐘書的女兒在身患絕癥后躺在床上寫下的《爸爸逗我》。學生自由閱讀例文。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的趣事能體現你的個性嗎?
3、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學生寫草稿。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六年級語文《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篇8
之一
江蘇省吳江市八都鎮中心小學 錢金明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以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小學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為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