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精選14篇)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知道分角色朗讀。
三、作業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進一步了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分組討論。
4、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5、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三、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
五、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
負荊請罪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過去的事別提了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扔在一邊避讓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63
《負荊請罪》教研課
作者:朱斌
《負荊請罪》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后表演做好準備。
2、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教學重難點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教學準備
1、練讀第二幕。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課前板書:21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劇本——《負荊請罪》,這個劇本主要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廉頗:小肚雞腸、心胸狹窄、傲慢無禮、自私自利、爭名奪利、居功自傲、盛氣凌人、耀武揚威
藺相如:忍辱負重、心胸寬廣、顧全大局、大公無私、寬容大度、一心為國
二、初讀劇本
1、過渡:讀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來到了劇本的第二幕,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發展,廉頗和藺相如還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劇本的第二幕,一邊讀一邊體會。
2、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初讀了劇本的第二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書:知錯能改,寬容大度
三、角色品讀
1、過渡:像這樣的廉頗和藺相如,他們的臺詞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呢?從他們的臺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樣才能通過他們的臺詞把這兩個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呢?這堂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啟。幾天以后。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韓勃匆匆走上。〕
韓 勃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么事?
韓 勃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將軍來找我?
韓 勃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呢。
藺相如 快請廉將軍進來!
韓 勃 是!
教學思路:
(1)這是劇本開始的一個片段,說的是韓勃和藺相如之間的事情。我想請同學們迅速地瀏覽一下這個片段,根據你學習第一幕的體會,想一想要讀好韓勃和藺相如的臺詞,應該要注意什么?
(2)下面請大家根據剛才的討論試著自由地讀一讀這個片段的臺詞,直接讀韓勃和藺相如的臺詞。
(3)請兩位同學分角色讀一讀這個片段的臺詞,其他同學注意聽,你覺得他哪兒讀得好,你覺得哪句臺詞還可以怎樣讀?
(4)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點撥:
面對韓勃的緊張,藺相如緊張嗎?藺相如聽說廉頗找上門來了,很奇怪,大家聽我讀一遍,像我這樣讀行不行?他會大驚失色、驚慌失措嗎?即使心里緊張也不會表現出來,僅僅只是表現出一點奇怪。
藺相如又聽說堂堂的趙國的大將軍廉頗光著個身子,還背著個荊條站在門外站在大街上,藺相如這時又會想到什么?
3、男女生分角色讀開始片段。
4、總結讀書要領。
5、運用讀法學讀劇本其他內容
讀書貴在得法,下面請大家拿出筆來,運用我們剛才所學到的方法,讀讀劇本第二幕剩下的內容,一邊讀一邊動筆給沒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添上小括號和提示語。(即使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你也可以寫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學生讀后提醒學生動筆,留一些時間給學生動筆)
教學思路:
(1)運用讀法,自主試讀,
(2)交流品評,隨機點撥,感悟人物,練讀句子。
引導語:你覺得讀哪句話時要注意什么?可以給大家提提建議;剛才你寫了些什么,可以說給大家聽一聽。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點撥要點:
①哎呀,廉將軍,您這是——
破折號表示語氣的延長,表現吃驚。
②藺大人,請你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吧。
一、讀好這句臺詞要注意什么?請你……地讀,
二是體會真誠,
廉頗說這句話的動作是怎樣的?(提示看背景介紹)廉頗的這種真誠的認錯行為不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還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成語?是什么?現在我們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誠地向藺相如請罪,一起說——
廉頗的真誠還表現在接下來藺相如一再地請他起來他都不肯起來。廉頗不肯起來,他怎么說的?
還有一句臺詞,也是說廉頗在向藺相如自責、悔過的,是哪一句?你們寫了什么?
③藺大人,請你寬恕我這個老邁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別人面前侮辱你。現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過錯。
一、讀好這句臺詞要注意什么?指名讀
二、讀好討論:你覺得廉頗這是在干什么?(自責、悔過)我覺得他還是在罵人?從哪些詞中可以感受到廉頗是在罵自己?老邁昏庸是廉頗在罵自己怎么樣?他是低著頭還是抬著頭說的?為什么?那就請同學們慚愧地低下頭來,自己痛罵自己吧。自由讀
三、廉頗對藺相如說這句話,還是在向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樣做?
(痛改前非、棄舊圖新、洗心革面、浪子回頭、迷途知返、改頭換面、改過自新)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啊,再讀。
還有一句臺詞,也是說廉頗真誠地向藺相如認錯的,是哪一句?你們寫了什么?
④哈哈哈,廉將軍,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實在太高興了!韓 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為誰而高興?(提示聯系后面方括號背景的提示想)讀
藺相如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興,為廉頗知錯能改而高興,更多的是為了國家而感到高興。讀
范讀練讀: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⑤(忙迎上去)廉將軍!
(連忙取下荊條扔在一邊,伸手去扶廉頗)廉將軍,別這樣,快請起,快請起。
(雙手扶起廉頗)請起來,廉將軍,請起來吧。
迎——笑,扔——急切,雙手——真誠
學生說到哪一句,引出另外兩句。
這三句話都在小括號里都提示了藺相如的動作,從這些動作中,你能體會到什么?藺相如做這些事情有沒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都是什么?(他想到的就是要維護將相的和好,保證國家的安危)像藺相如這樣的行為,我們就可以說是……像這樣全然不顧個人利益的得失,一心只為大局著想,就叫做深明大義。
另外隨機點撥:別提——原諒,明白——由衷贊美等。
7、三人小組分角色朗讀第二幕。
要讀好劇本說好臺詞,劇本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詞語都值得細細地推敲。雖然課堂上,我們沒有這么多的時間,但是我相信,現在大家再來讀劇本,一定能讀得更好,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現在請前后座位的同學三人一組,分角色完整地說一說第二幕的臺詞。
8、推薦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別做廉頗和藺相如,一位學生做韓勃,老師讀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頗的一起讀,愿意做藺相如的一起讀,愿意做韓勃的一起讀,其他欣賞)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內容(機動)
師:讀了劇本的第二幕,說了劇本第二幕的臺詞,相信同學們心里一定會有很多的話要說?能不能請你選用下面的關聯詞語來說說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選用其他的關聯詞語。
不僅……還……,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如果……就……,無論……都……,寧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現在,廉頗和藺相如留給你的印象除了知錯能改,除了寬容大度,還有什么?點撥并板書:兩個省略號,一心為國。
(2)對于這樣的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我們可以用這樣一組成語來形容他們,一起讀讀。
廉頗:知錯能改,迷途知返;負荊請罪,痛改前非。
藺相如:顧全大局,寬容大度;深明大義,一心為國。
(3)自從廉頗負荊請罪后,兩個人就團結合作,共同保衛趙國。趙國也因為有了他們兩個人,國勢大增,成為當時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像他們的這種親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讀:親密無間,志同道合;同心協力,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四、拓展延伸
1、編寫對聯(機動)
當時趙國的國都就是現在的河北省的邯鄲市,在邯鄲市古城中有一個回車巷,回車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寬2.3米。碑文記載就是藺相如和廉頗的歷史故事。如果現在要重新整修這個碑亭,我想建議在碑亭的兩個高高的石柱上寫上一幅對聯。我已經寫了個上聯,下聯還沒想好。如果請你來對下聯,你準備對什么樣的下聯?
上聯:廉頗知錯負荊請罪 下聯:( )
這是我出的上聯,同學們也可以自己出上聯,對下聯。課后可以繼續進行編寫碑亭對聯的比賽。
2、自由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課本劇《負荊請罪》
劇本是為了表演而寫的,這堂課,我們已經學會了說好臺詞,表演那是不在話下了。課后先自由組合演練演練,然后請老師給個時間展示一下,再評出“將相杯”最佳主角獎和最佳配角獎。預祝同學們演出成功。
評課情況:
1、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文本、教師、學生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在教學中,處處體現了她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讓學生自由讀文,告訴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還學生自主權。
2、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參與閱讀實踐,引導他們從讀中質疑,讀中釋疑,既為學生創造了閱讀實踐的環境和空間,又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
3、訓練了孩子的多種能力,朗讀,概括,思維,感悟,說話,表演,學生充分得到了訓練。
評課人:__崔霞 華麗 鄭洪俞霞___________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請罪)本文轉載
教學反思:
首先是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個實踐活動將理解、積累、運用巧妙的整合在一起。要想編好對聯必須深入地讀課文,揣摩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感悟人物的個性特征。其間,咬文嚼字,思辯推敲,學生大大錘煉了遣詞造句的能力。“唇槍舌戰”、“寬容大度”、“深明大意”、“負荊請罪”等等詞語推敲選用的背后往往是復雜的思維活動,這不僅積累了語言,積淀了語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學生感受了對聯的魄力,提高了文化品味。
其次是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學習內容,自主選擇:詳讀什么,選讀什么,品味什么,個體決定。默讀,朗讀,瀏覽……讀書方式,不加限制。思維方式,開放自由:多角度評述藺相如、廉頗,可以總體概括,可以細節描繪,可褒揚可貶抑。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一種交互主題關系,誰都可以認同,誰都可以提出異議,自由評定,思維飛揚,呈現出價值的多元化。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濃濃氛圍(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請罪)本文轉載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對劇本臺詞的閱讀品味,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題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標
三、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四、先學(比讀書、比寫字)
學生展開充分自學,讀、說、想,教師巡視。
五、后教(更正比說話)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課小結(比歸納)
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當堂訓練(比完成作業)
(1)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板書設計: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避讓要是……
寬恕我過去的事別提了
背荊條扔在一邊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4
一、基礎積累
(1)字音
( ) lián pō hán jù chún qíng
趙 國 ( )( ) ( )國 ( )怕 嘴( ) 上( )
(2)詞義
1.針鋒相對: 2.唇槍舌劍:
3.府邸: 4.門客:
5.寸步不讓: 6.侮辱:
7.著想: 8.上卿:
9.負荊請罪: 10.懼怕:
二、填空
1.《負荊請罪》出自( )[誰]寫的《 》[著作]。
2.劇本的一般特點是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 )、( )和劇本的任務,句始和句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待( )及人物活動情況,句中小括號內主要交待人物說話時的( )、( )、( )等。
三、能力遷移
1.概括廉頗和藺相如兩人的性格特點。
2.結合本文,說說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3.本文的中心思想。
4.如果藺相如跟廉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5.再第二幕中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有什么作用?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負荊請罪”這個詞語的意思和來源。
2、學會閱讀劇本第一幕,能分角色朗讀劇本第一幕,能夠把劇本第一幕編排成小話劇。
3、通過對劇本語言的新工藝閱讀口味,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第一幕,感受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關于演戲的話題。
由學校的藝術教育談到學生看過的文藝節目,由文藝節目談到小品《彩排》,(讓學生過把癮),然后讓學生簡單評價一下小品中的演員,印象最深的是誰,為什么?
老師順勢再談談如何才能演好小品,出示:一、走進劇本:認真讀劇本,吃透劇本情節;二、走進人物:認真揣摩劇本的人物,劇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自己不再是現實中的自己,而是劇本的人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不想向老師那樣在舞臺上東西走一回?(想)那好,就讓我們今天就過把戲癮。在看劇本之前,老師首先為同學們帶來非常好看的動畫片,看完后,老師要考考你們,看你們能不能把故事情節復述出來。
一、導入課題
1、讓學生觀看成語故事片《負荊請罪》,看完后讓學生說說故事情節。
2、猜一猜,今天老師打算讓演員們演什么戲?(負荊請罪)
3、對了,想不想演?敢不敢演?下面我們進入演戲第一關:走進劇本。首先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把劇本名子寫下來。(指名板書:負荊請罪),順勢請學生教大家讀詞語(讀準“荊”字音)
4、過渡: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廉頗為什么要向藺相如請罪呢?下面我們首先閱讀劇本第二幕。
二、初讀劇本第二幕。
1、學生默讀劇本第二幕,并且用筆劃出能回答這兩個問題的語句。
2、分組討論剛才提出的兩個問題。
3、小組派代表發言。
(1)回答第一個問題出示投影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說。
(2)回答第二個問題。
4、搶答:通過剛才的討論,你明白了“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藺相如是怎樣的一個人,請在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請學生將“深明大義”、“寬容大度”板書在黑板上。
5、過渡:為什么說藺相如是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劇本第一幕。
三、精讀劇本第一幕。
1、指導劇本朗讀方法。
(1)默讀劇本第一幕,注意括號里的詞語。
(2)搶答提問:括號里的詞語在劇本中起什么作用?
(3)老師小結過渡:括號里的詞語除了提示劇本人物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氣外,能不能從中揣摩出說話人的心理呢?
2、輕聲讀劇本第一幕,如果你能通過括號里的詞語體會出說話人的動作、表情、說話語氣、心理等,你就用五角星來表示。
3、指名把括號里體會得最透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氣憤地 不滿地 不解地 若有所悟地
笑笑 依然笑笑 ( )
4、以劇本與上面的詞語為線師生配合表演,邊演邊指導。
5、以“若有所悟” 重點突出人物性格:
(1)黑板上“若有所悟”這個詞語是誰寫的?
(2)讓老師考考你,看你是否真的悟出了什么。
(3)學生集體表演藺相如,該學生表演韓勃。
(4)你真的悟出來了,還有誰悟出來了?請沒有悟出來的學生站起來。悟出來的學生再次表演藺相如,沒有悟出的學生表演韓勃。然后請學生說說,明白了什么?
(5)出示藺相如說的話:韓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廉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么樣?這一點你想過沒有?
a:這句話前面沒有括號,假如請你為劇本加個括號以提示說話人的動作、表情或語氣等,你會加什么詞語?(指名說)(認真地)
b:請學生根據所加的提示語表演。
c:在這段話中有“要是我跟廉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么樣?”,你認后果會怎么樣呢?(指名說)
d:你能用恰當的詞語的詞語來形容藺相如的精神品格嗎?(指名說)
e:請學生走進藺相如的內心世界再次表演這段話。
6、小結過渡:剛才我們走進了人物內心世界表演了劇本,下面請演員自選搭檔表演劇本第一幕,等會兒我們將來一個最后大比拼,正式表演劇本。
四、排演話劇,總結課文。
1、學生自由選擇搭檔排演。
2、指名表演,師生評點。
(1)請學生談談談怎樣體會藺相如這個物的。
(2)請學生切身體會說說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3、教師小結過渡:是啊,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確是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
五、劇本拓展。
其實這種精神無處不在,我們同學整天生活在一起,也難免會有點小摩擦,這些小摩擦如果處理不好,同樣會影響班級整體利益。假如你和同學遇到了小摩擦、小誤會,你會怎么做呢?(指名說,教師表揚鼓勵)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6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光明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說明。下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作業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2
ggh2926 發表
第一課時的教學一直是一線教師所困惑的難題,在大大小小的公開教學中,也鮮有教師敢輕易嘗試。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么?筆者認為是教學目標的定位發生了偏差,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大多定位在掌握生字詞、讀通課文,至于課文內容則應劃歸第二課時,如此嚴格的界限無情的隔離了學生與文本的親密對話,阻止了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被迫緊跟教師步伐,學習枯燥無味的生字詞,一遍又一遍的朗讀課文,讀書的感受得不到自由的表達,因此課堂陷入沉悶的境地。前不久,筆者有心觀看聆特級教師孫雙金教師執行的《天游峰掃路人》第一課時的教學錄相,孫老師打破常規的教法,引領學生充分解讀文本,盡情地質疑,并且讓學生將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為第二課時作準備,聽后,筆者深有感觸,故大膽嘗試,在教學《負荊請罪》一文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認識劇本
課堂回放: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與一般課文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快速流瀏覽一下。(學生自由瀏覽課文)
生:我發現在課文的一開頭便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而其它的課文不是。
師:平時我們學習某篇敘事的文章,這些要素在什么地方出現?
生:有的在開頭,有的在中間,也有的在結尾。
生:在一篇課文中,這些要素中的一個或幾個也可以不出現。
師:那在一般的課文中,這些要素在什么時候出現?
生:根據故事的發展。
生:根據情節的變化。
師:這是劇本與一般課文的一個根本區別。
教而有感:
劇本是學生很少接觸的一種文體形式,教學伊始,教師沒有直接引出教學內容,而是啟發學生比較劇本與一般課文的區別,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劇本內容的興趣。
二、有效拓展
課堂回放:
師:同學們,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與它相關聯的還有兩個歷史故事,你們知道嗎?
生:我知道《完璧歸趙》的故事,故事講的是……
(學生饒有興趣地講述故事,同學們津津有味地聽著)
師:除了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澠池之會》的故事,想聽嗎?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請罪)本文轉載
(教師講述故事,學生聽故事)
師:聽完了這兩個故事,你覺得藺相如是怎樣的人?
生:我知道了藺相如有勇有謀,如果我是趙王,一定會升他三級。
師:正如你所說,藺相如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趙王的賞識,升他做了上卿,職位比故事中的廉頗還要高,《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生的。
教而有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所學習的教材中只有短短的幾篇文章,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這要求教師應具有開發教材,多元解讀教材的意識,將教材越讀越厚,引導學生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更加廣闊的生活背景中。
本課所講述的《負荊請罪》的故事與《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有著直接的關聯,他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本課的學習,但是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卻了解甚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適時的將它們引入課堂,使得學生不僅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且為更好的體會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質作了鋪墊。
三、回歸主題
課堂回放:
師:通過剛才的兩個故事,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在課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解釋了課題的?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中。
(學生再次走進劇本中)
生:在第二幕中寫到了。
(請一名學生朗讀這部分內容)
師:你從廉頗的這樣請罪的方式中讀出什么?
生:我覺得廉頗是誠心誠意的向藺相如請罪的。
師: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一點呢?
生:從他的裝扮“沒有穿上衣,還背著一根荊條”可以體會到。
生:從他的話語“請你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我實在對不住你”中可以看出。
師:所以這個詞語在今天可以理解成很有誠意地道謙。
教而有感:
課文的題目是課文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窺及課文的主旨與作者的思想,第一課時的教學如果單純地學習字詞,梳理文章,不讓學生涉足課文內容,那么很難進入學習的狀態。在本課的教學中,在學生認識了劇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節之后,以課題為抓手,讓學生初涉課文,契入課文的中心,有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故事起因和結果的興趣,為第二課時的教學作好準備。
四、理清脈絡
課堂回放:
師:每一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都有前因后果,這個故事的前因后果是怎樣的呢?
(學生再次讀文)
生:故事的起因是廉頗不服氣藺相如的職位比他高,心中很妒忌,所以處處刁難藺相如。
師:起因主要是課文哪一幕寫到的內容?
生:(齊答)第一幕。
生:結果是廉頗負荊請罪,兩人和好如初,共同保衛趙國。
師:這是在課文第二幕介紹的內容。你覺得整個故事中,哪個情節寫得最為精彩呢?
生:我覺得是“負荊請罪”這個情節。
師:精彩在什么地方?
生:這一部分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動作等描寫,刻畫人物非常具體、生動。
師:那我們習慣性地把寫得最精彩、最感人的情節稱為“高潮”部分。
教而有感:
理清課文的脈絡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形象的前提準備。在本課中,教師不讓學生學概括兩幕的內容,而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故事的起因、結果,理清課文的線索,大大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用形象的手法告訴學生“高潮”的設置對于升華主題有著重要的作用。
回顧與反思:
如果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學生與文本的深層對話,親密接觸,那么第一課時的教學則應為對話創設一個自由的平臺、一個和諧的氛圍。許多老師抱怨第一課時沒什么可講,所以導至課堂氣氛沉悶,其實不然,可講的內容很多,在引導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教材向多個方向拓展延伸,有關課文的背景資料、有關人物的介紹、課文的寫作結構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所顧及,這樣才能讓第一課時的教學變得更加的充實、活潑。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束縛,大膽創新、改革,讓枯燥的文字變活,讓簡短的課文變長,讓沉悶的課堂煥發光彩。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請罪)本文轉載/user1/ggh2926/archives//127378.html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8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是一篇劇本,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我想,編者為什么沒有人教版的《將相和》,而改成劇本,無非是讓學生接觸一下這種新體裁。所以,教學中,我把了解劇本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本篇又是話劇,全文主要是人物對話,文章是通過怎樣的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這又聯系到習作教學了。
課時,我從理解課題出發,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負荊請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誰請罪,為什么請罪?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本篇課文與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借機了解戲劇、劇本等相關知識。學習字詞,提醒“廉”、“庸”的寫法。詞語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課中的許多詞語都要學生查工具書或資料理解。指名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在理解課文階段,我抓住幾個關鍵問題:藺相如真的怕廉頗嗎?你的理由是什么?廉頗為什么有轉變?學生能從課文中找出答案,說明已大致理解文意了。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階段,我提醒學生注意圓括號里的提示語。
文中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特點就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的,我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思考說說從這些語言和動作中看出什么,學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訴學生,要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就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來體現。 課余,我還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我認為不能什么都講,這樣不但時間不夠,而且教師也講得很累,應選擇一個重點,組織學生訓練,使學有所獲。教學中,我覺得只有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是很糟糕的,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教師也不知學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學就會顯得盲目。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閱讀教學不能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唯一的目標,應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為每一篇課文其實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學生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使閱讀與寫作不脫節。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負荊請罪》是篇歷史小話劇,它通過人物對話,描寫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上卿負荊請罪的故事,在擋道與避讓、請罪與攜手的對比之中,突出人物鮮明的個性。
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我通過緊扣戲劇沖突,揣摩“潛臺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繼而挖掘文本資源,認識中國的“和”文化。課前重視學生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讀通、讀準、讀懂,為上課打好基礎。課中啟發誘導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思、樂想、樂說。
第一幕的教學主要抓戲劇沖突,這是閱讀劇本的關鍵。我拋出一個問題:“藺相如與韓勃在討論什么問題?”學生很容易就了解到一個信息,即“韓勃認為藺相如怕廉頗,而藺相如自己卻堅持說不怕”,這就是戲劇沖突。我帶領學生緊扣這個沖突,深入文本,揣摩臺詞,引出“和為貴”這一個中心。
第二幕的教學通過研究廉頗是怎樣請罪的,抓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描寫,體會到廉頗請罪是誠心誠意的,藺相如也是真心原諒廉頗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誠,才有了負荊請罪這樣好的結局。
整堂課上下來,雖然是流暢的,學生也是投入的,但總感覺少了什么。過后,王校長跟我聊了一下,指出朗讀不夠,如果能指導朗讀,借朗讀來體會品質、升華情感,學生的心與課堂就更融洽了!再想想自己的課堂,朗讀的確做得不夠。其實有很多環節可以設計朗讀,更好地品味“潛臺詞”。第一處:藺相如的兩次“笑”。原設計是出示這兩處“笑”,讓學生模仿藺相如的口吻,任選一句,繼續往下說說他的想法,然后總結藺相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現在想想,如果在學生說過之后,再指導朗讀這兩處“笑”,然后總結人品,是不是更好呢?第二處:分角色朗讀。課上隨機選了呂鎵均、呂嘉偉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了第一幕,但都沒能很好地把握藺相如、韓勃的語氣,特別是藺相如的兩處“笑”,沒能讀出他的寬容大度。當時我怕后面的環節跟不上,草草地評了一下,讓他們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體現人物的特點,沒再指導讀,就進入到下一環節。如果我當時讓學生評評讀的不足,應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或許能更好地體現人物的特點。第三處:藺相如的五處“請”。這是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描寫,教學中,我只設計了學生從五個“請”字中體會到什么。如果當時我把這五處“請”出示出來,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話,再從“請”字中體會,學生是不是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呢?
對“和”文化的拓展,設計時考慮到人際關系的和諧,社會的和諧,乃至世界的和平,還播放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少了和諧,有些倉促,沒能與學生融洽地交流“和”文化,現在想想,有點遺憾。
關注課堂,反思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愛上課堂。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負荊請罪》,上課的一剎那,突然想起一個詞——放手。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我給他們二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學:自己讀生字,自己讀詞,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詞,自己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不會的可以來問我,可以問同桌,也可以下位與別的同學交流,還可以去查閱手頭的資料,可以去問不開口的老師……
二十分鐘左右,匯報開始,我想,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只要一開口,字音的問題就可以隨機解決了。 拋出來了磚,引來的是學生的玉了,我這樣想。
生:(一位同學率先站了起來)我向大家匯報“府邸”這個詞的意思,“府邸”就是指當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來補充一下,“府邸”不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權有勢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財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師:你們這一說,老師心里明白了,“府邸”絕對不是茅草房,那種連大門口都掛著燈籠,都臥著石獅子,都站著門衛的人家,他們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針鋒相對”就是“針尖對麥芒,寸步不讓”。
生:我知道“寬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寬廣。
生:“寬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撐船。
生:“寬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聾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種官職。
生:“上卿”大概相當于宰相。
生:就像國務院總理,像外國的總統。
生:“懼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還不一樣,“懼怕”是說內心很恐懼,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門客”就是指家里的傭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門客”是藺相如出錢供養的能為他出謀劃策的人。
師:對,門客可不是傭人,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很對,門客可是謀士啊!
生:我知道“負荊請罪”就是背著帶刺的荊條到別人的家里去請罪。
生:“負荊請罪”就是指登門謝罪。
生:“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還是一個成語,比喻誠心誠意地道歉。
……
不知不覺,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們卻久久地沉醉在交流的氛圍里。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其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于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能夠讓學生借助課本發展語言、訓練思維、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雖然我的課堂還存在著許多缺點,還留下了不少遺憾,但正是有了這樣地探索,我們才能不斷地前進。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是時代的呼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應該巧妙點撥,善于激勵,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9
【教材解析】
《負荊請罪》是一個歷史小話劇。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的人物。劇本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圓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第一幕講述了藺相如的門客不滿藺相如在廉頗面前表現的懦弱,藺相如解釋了自己不與廉頗計較的原因。第二幕講的是廉頗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著荊條去藺府登門謝罪的事。課文贊揚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的高貴品質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
【資料搜集】
故事背景:《負荊請罪》這則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第三個小故事改編的小話劇。
原本是一官員家門客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為趙國屢立奇功,深得趙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職位比廉頗還大的上卿。廉頗很不服氣,就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的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而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等我見到藺相如,非得給他點兒顏色看看不可!” 這些話很快傳到藺相如的耳朵里,他就裝病不去上朝,坐車出門遇到廉頗也盡量避讓,直到廉頗認識到藺相如的苦心,才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教學預設】
請罪原因:廉頗為何請罪,他有什么罪?這需要我們從第一幕話劇中尋找答案。從第一幕中,了解廉頗的請罪原因。第一幕廉頗并沒有出現,而是藺相如和他的門客的一番對話。地點是藺府。為了更好地把握請罪原因,可在課前讓學生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故事。請罪過程:廉頗“負荊請罪”是劇本第二幕內容,學生通過學習,領悟請罪情節,特別對廉頗當時的表現作了仔細揣摩:廉頗從原先的傲慢轉為真誠道歉,每一個動作、荊條的背負、說話的表情以及頭微低側,滿臉愧疚的神態都把握到位。從而讓學生感受廉頗有錯就改的大度,體現大將軍的肚量。 在這兩幕劇中表現的人物品質各有側重,在劇情的發展上,實際上存在著前因后果的關系。教學中要把握好文體特征,大膽地通過對話訓練,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劇本語言的特點,結合課后練習4,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對于這一多幕劇本,學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以下一些障礙:一是劇本并沒有提供歷史故事清晰的來龍去脈,二是劇本的呈現方式學生并不習慣。因此,本課的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悟臺詞所烘托的人物形象,并能根據括號內人物的神情、動作等揣摩出人物的內心;
二、在學生充分感悟人物特點的基礎上排演劇本,加強語言實踐活動;
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分析人物形象和體現人物特點的方法指導。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5、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現人物形象的習作方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顧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2、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練習仿寫。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閱讀“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小故事
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劇本的特點,學會閱讀劇本。
4、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顧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仔細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師簡要小結: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味人物性格特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劇本是《負荊請罪》,板書課題,學生齊讀。理解“負”和“荊”的意思。
2、圍繞課題質疑,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識、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生字,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評價指導。 (2)學生復寫自己寫錯的和寫得不滿意的生字。
2、讀準下列詞語,并說說它們的意思。
上卿 府邸 針鋒相對 唇槍舌劍 寬容大度 負荊請罪
3、檢查朗讀課文。
(1)開火車讀課文,做到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難讀的地方指導學生多讀幾遍。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品讀負荊請罪的原因。抓住韓勃和藺相如的對話,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藺相如的話,體會藺相如心系國家利益、不計個人得失的寬廣胸懷。
(1)默讀第一幕,抓住括號里的詞語,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說說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討論交流,說說藺相如的哪些言行令人敬佩。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會怎么樣?”
(3)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4)指導朗讀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
2、品讀負荊請罪的經過。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感悟人物精神。
(1)過渡:藺相如顧全大局,一心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的品質令人敬佩,就連心高氣傲的廉頗在明白了藺相如的一番苦心后也滿懷愧疚,前去藺府請罪。那么,他是怎樣請罪的?藺相如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藺府去欣賞那感人的一幕。
(2)默讀第二幕,邊讀邊標出描寫廉頗負荊請罪時語言、動作、神態的詞。
(3)理解“負荊請罪”,結合標畫的詞語說說廉頗是怎樣負荊請罪的。(圖文結合)從這里你感受廉頗是怎樣一個人?
引導學生抓住“跪下來”、“抽我一頓”、“實在對不住”、等詞讓學生感受廉頗的勇于認錯,知錯就改。
(4)想象廉頗負荊請罪的景象,練習感情朗讀,讀出廉頗的真誠。
(5)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又是怎樣表現的呢?再次默讀課文第二幕,標出描寫藺相如表現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引導學生抓住“連忙仍”、“伸手扶”、“快請起”等詞語體會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聯系上下文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6)最后的結果怎樣? (和好如初,齊心協力共同保衛趙國。)讀讀句子,想象當時情景,練習感情朗讀。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幕。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感受人物形象。
四、課堂總結。
1、交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課堂總結與評價。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恰當的評價。
五、板書設計:
5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勇于認錯 顧全大局 知錯就改 寬容大度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聽寫本課生字詞。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10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負荊請罪》一課,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這一課的主人公是?(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廉頗 藺相如)(當時有學生說出韓伯,我沒有處理好,當時未置可否!即使不板書也應該贊同一下.)
二、學習第一幕內容
1、導入:當帷幕徐徐拉開的時候,你首先看到什么情景?
(有學生舉手,并且回答得很正確,就是方括號里的內容,但是自己給的激勵語不夠激情)
2、思考:韓勃為什么氣呼呼的?
學生紛紛舉手,我讓一名同學回答,并且讓她讀韓勃的話,要求讀出氣憤之情(她讀得很到位)
3、那么你能想像出韓勃當道的樣子嗎?
大家無語,不知怎么表達,我竭力鼓動他們上臺表演一下,可是沒有一個勇敢的!冷場了好幾分鐘,只好自己簡單表演了,唉。(同學們在老師面前放不開啊,太拘謹啦!)
4、廉頗就這樣一直找機會和藺相如——
有學生小聲念叨:比一下 爭斗 (我抓住機會,隨機板書:斗)
5、藺相如要么躲開要么避讓,真的是怕廉頗嗎?
讓學生讀有關句子,并且回答。藺相如不怕廉頗,為什么還那樣做,他是怎么想的?
學生答:為趙國著想
我啟發:他說的哪一句話表現了他為趙國著想?
學生答出:還是以和為貴嘛讓學生讀了兩遍后,我板書了一個和字。是呀,藺相如一心為趙國著想,一心以和為貴,那他怎么勸說韓勃的呢?
(總感覺自己語言不夠精煉)
6、現在韓勃明白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該怎么讀他的話?(學生試讀、我范讀)
7、分角色讀第一幕
三、學習第二幕
1、藺相如的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我們來學習第二幕
(看到有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讀起來,我就讓他們同桌練習分角色讀第二幕。他們讀了一遍后繼續讀下去,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我只好示意他們停下來!)
2、提同桌同學分角色讀這一幕。
(忘記這一幕有三個人物了,其中一個同學演了兩個角色,呵呵,我好粗心)
3、簡單評議了一下
讀廉頗的同學語氣很理直氣壯,沒有歉疚的意思,指導她讀出羞愧。
(到這里忽然忘記自己下一步該干什么了,楞了一會,臉刷的紅了。)
4、啟發:藺相如的話傳到廉頗耳朵,他是什么反應,請結合插圖說。
學生踴躍答:光著上身背著荊條上門賠罪
(我忘記出示自己準備的一段話(《史記》中的):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之藺相如門謝罪)
5、他為什么會幡然醒悟,是怎么說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這時所有的學生回答積極性都很高,我讓他們齊讀了廉頗的話。要求他們讀出羞慚的語氣 重點讀:(小黑板出示)藺大人,最初我還以為您怕我哩,后來經人提醒,才明白您這樣做完全是為我們趙國著想。您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引導他們有感情地讀,然后讓他們聯系前文說說“您這樣做”具體指什么,最后指導他們讀好最后一個贊嘆句)
6、引導學生說說和藺相如比起來,廉頗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會后悔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的成語脫口而出:自私自利、狂妄自大、居功自傲、心胸狹窄……
小結:不管怎么說,廉頗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一件多好的事啊,他和藺相如終于——(想學生說“和好了”的,沒有想到有學生說出“化干戈為玉帛”真是太妙了!)
(到現在才想起自己準備的《史記》中的那句話,只好掛出小黑板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大家讀一讀!)
7、那現在他能幡然醒悟,說明什么?
(再指導學生讀:“以和為貴”)對,“和”字太重要了,他們和好了,趙國就會興
順勢出示填空練習:
爸媽 ____ ,家庭興旺發達。
師生_____ 班級興旺發達。
將相_____ ,國家興旺發達。
和為貴,人___ 萬事興 。
(學生紛紛舉手,本來我以為學生都和我一樣,在橫線上填“和”字的,沒有想到他們填的詞分別是:恩愛 配合 和好 和 )
在表揚他們的同時,我總結說,這些橫線也可以填同一個字的,那就是——
學生異口同聲地讀出來了,興致盎然正好下課鈴聲響了,我布置作業:好好排練,下節課課本劇比賽!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11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知道分角色朗讀。
三、作業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進一步了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分組討論。
4、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5、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三、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
五、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
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對不住你 過去的事別提了 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 扔在一邊 避讓
跪下 扶起
(勇于改過) (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12
學習完課文第二幕人物對話后,我讓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情、動作進行改寫。
師:請同學們看看文中的插圖,讀讀第二幕的人物對話,一邊讀一邊體會所敘述的人物當時的動作、神態及其心情,將這一幕改成一篇記敘文。
生:(讀第二幕)
師:下面大家可以選取第二幕中的任意一個部分進行想象,將其改寫成記敘文。
生:(有的在同桌討論,有的開始修改……)
師:大家改得真認真,誰愿意和同學們交流交流呢?
生:我改的是第一部分。歲月滄桑,中華五千年的時間中發生的事情如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道也道不完,今天,我就講一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故事吧!一個晴朗的晌午,萬里無云。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他的門客韓勃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匆匆走向藺相如,焦急地說:“大人!大人!”藺相如轉過頭去,若無其事地說:“什么事?”氣喘吁吁的韓勃連忙講到:“廉將軍來了!”大藺相如的臉色立即變得很驚奇:“什么,廉將軍來找我?快請廉將軍進來!”“是!”韓勃應聲領廉頗進來。
師:(鼓掌)你可真有文學細胞。還有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你的?
生:我改的是第三部分。藺相如眉開眼笑:“哈哈哈,廉將軍,您能明白我的心意,我實在是太高興了!韓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藺相如拿了一件衣服替廉頗披上,兩人緊緊地拉著手,坐下來親密地交談著。正是因為藺大人的寬容大度才成就了兩人的友誼,趙國也因此更加強大起來。
生:我改的是第二部分。藺大人一瞧,格外驚奇。只見他不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進來,竟然連衣服也沒有穿,還背了一根荊條。大人連忙迎上去:“廉將軍!”話音剛落,廉頗就羞愧地跪下來。藺大人更是吃驚:“哎呀!廉將軍,您這是——”廉將軍低下頭,羞紅了臉說:“藺大人,請你用這根荊條很狠地抽我一頓吧!”藺相如見此情形,連忙取下荊條扔在一邊,伸手去扶廉將軍:“廉將軍,別這樣,快請起,快請起!”廉將軍仍是不肯起來:“藺大人,我實在對不住你!請你寬恕我這個愚蠢而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別人面前侮辱你。現在我才知道那完全是我的過錯。最初,我以為是你怕我,后來別人告訴了我這其中的原委,我才明白你的一片苦心。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哪!”
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有的同學還很有創新精神,就讓我們在課后繼續發揮大膽的想象,將課文改寫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到明天的課上一起交流,屆時,希望能夠一睹各位同學的風采。
反思
我個人認為課文中的“空白”是指課文中某些內容有意不寫,或寫得簡略,敘述描寫留有發揮余地的地方。這種“空白”往往存在于詞、句、段、畫中,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師可借助教材中的內容,適時地引導學生推測、構思,以習作的形式把“空白”補充出來。這樣既充分利用了手頭的教材,又能借助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激發學生習作的靈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習作的難度。好的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疏可走馬”處自然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語境動動筆。這個課本劇由于表達的需要,某些地方寫得相當簡單,甚至出現略去情節或跳躍情節的情形。因此我鼓勵和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進行合理構想,或補充省略的情節,或把簡單的部分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再造想象。這種想象不是盲目地擴展情節,而是圍繞文章中心,“添枝加葉”式的想象。因此,我要求學生從人物的神態、語言、心理等方面進行想象,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上的融會貫通和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由來。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通過對劇本臺詞的閱讀品味,感受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品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板題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標
三、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四、先學(比讀書、比寫字)
學生展開充分自學,讀、說、想,教師巡視。
五、后教(更正比說話)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課小結(比歸納)
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當堂訓練(比完成作業)
(1)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板書設計: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避讓要是……
寬恕我過去的事別提了
背荊條扔在一邊
跪下扶起
(勇于改過)(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
六年級語文《負荊請罪》教案 篇14
今天,我教《負荊請罪》,上課的一剎那,突然想起一個詞——放手。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我給他們二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學:自己讀生字,自己讀詞,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詞,自己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不會的可以來問我,可以問同位,也可以下位與別的同學交流,還可以去查閱手頭的資料,可以去問不開口的老師……
二十分鐘左右,匯報開始,我想,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只要一開口,字音的問題就可以隨機解決了。拋出來了磚,引來的是學生了玉了,我這樣想。
生:(一位同學率先站了起來)我向大家匯報“府邸”這個詞的意思,“府邸”就是指當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來補充一下,“府邸”不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權有勢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財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師:你們這一說,老師心里明白了,“府邸”絕對不是茅草房,那種連大門口都掛著燈籠,都臥著石獅子,都站著門衛的人家,他們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針鋒相對”就是“針尖對麥芒,寸步不讓”。
生:我知道“寬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寬廣。
生:“寬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撐船。
生:“寬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聾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種官職。
生:“上卿”大概相當于宰相。
生:就像國務院總理,像外國的總統。
生:“懼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還不一樣,“懼怕”是說內心很恐懼,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門客”就是指家里的傭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門客”是藺相如出錢供養的能為他出謀劃策的人。
師:對,門客可不是傭人,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很對,門客可是謀士啊!
生:我知道“負荊請罪”就是背著帶刺的荊條到別人的家里去請罪。
生:“負荊請罪”就是指登門謝罪。
生:“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還是一個成語,比喻誠心誠意地道歉。
……
不知不覺,下課的鈴聲響了,大家卻仍沉浸在交流的氛圍里。
《負荊請罪》反思
《負荊請罪》是一部歷史小話劇,如何抓住話劇這一獨特的體裁,上出濃濃的語文味呢?課堂上,我和學生商量著要把第二幕排練成小品,學生們是個個躍躍欲試。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熟悉著臺詞,他們自編、自演、自導,讀時還不由自主地加上動作。學生們為了成為最佳男主角,他們興致盎然,爭分奪秒。
記臺詞之后,學生四人一小組,推選“藺相如”、“廉頗”、“韓勃”、旁白四名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皆是導演和評委。學生在演一演、評一評的過程中,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感悟到了人物的精神品質。這時,再選另外一組學生再演一演,這時候的表演,可謂是水到渠成,四位學生的精彩表演傳遞著他們對人物語言和角色性格的理解,課堂上高潮疊起,掌聲不斷。 由此看來,學生在評價與表演的過程中,感受了人物的品質,體悟了語言的獨特魅力,真正做到了以演促悟、以悟促演、以演促讀。
讀演法,重在讓學生“讀中有悟”,引導學生以讀為核心,創造性地把讀與演有機的結合交叉,這樣的課堂,才能營造瑯瑯的讀書聲,飄逸出濃濃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