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島課文教學反思(精選4篇)
鳥島課文教學反思 篇1
課文《鳥島》的課堂教學給了我不少啟迪和思索!耙詫W生為本”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葉圣陶先生也早就提出,“學生猶如有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生長的機能,只要給他以適宜的培育和護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長成佳谷、美蔬、好樹好花!币虼,在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懂得啟發和喚醒,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如何激發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仡櫿麄教學中,學生動的多,思維比較活,但讀出感情還有所欠缺,對生字的理解也欠主動,雖然當場都會讀和組詞,但有一部分同學卻沒有記住牢,規范書寫強調不夠,以至在聽寫時,有的寫不規范,有的遺忘。同時評價性語言還不夠豐富,語言應變能力也有待提高。還有一個同學,只會照寫,讓他開聲讀比登天還難,因此,我一直忍著不批評不發火,每節都而著性子提問他,啟發他一有進步就表揚,這節課他終于讀出了一點聲音,會讀準生字了。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此話一點不假?湟豢,滿足學生心理需要,就會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才能不讓一個差生掉隊。
鳥島課文教學反思 篇2
看了鄧老師公的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賞析,一起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鄧老師能在上課伊始,播放鳥島的有關圖片,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走進鳥島,并徐徐展開畫卷,以圖片作為導入新課的憑借,可以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運用媒體解決難點
理解“陸續、密密麻麻”,也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難點,而鄧老師巧妙地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鳥島的同時,又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滲透理解,先大體感受了“陸續、密密麻麻”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學得輕松、主動、愉快,體現了主動學習的快樂。
鄧老師還通過課件播放課文有關圖片,讓學生看到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插圖中的靜態的、呆板的景物都變成了動態的、活潑的生活畫面,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整體感知詞語,在色彩、形象、聲音中整體感知語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語言。
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出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設置疑問,開發思維,創設活躍的思維環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訓練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而且會在師生連續的問答中引導思路,教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出示地圖,用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青海湖鳥島的位置,既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覺得鄧老師這節課有一個小小的不足就是在學生寫字時沒有強調學生的寫字姿勢。
鳥島課文教學反思 篇3
《鳥島》主要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兒活動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了對鳥島的喜愛,初步進行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敘述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很適合朗讀。根據課文的特點。我以朗誦作為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主線,充分發揮以讀代講的功能,創造性地把讀和述、演、問、思、寫等方式聚合交*。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讀自得、以讀代答、以讀帶練的主體建構活動。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了解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在喜愛鳥島的感情基礎上產生進一步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濃厚興趣。
這一教學目標的確定,體現了在語文素質教育中,課堂教學著眼于功能性目標,即把原來著眼于雙基目標同時重視素質目標的教學,轉變為著眼于素質目標,同時盡可能實現雙基目標的教學。
一、給學生創設愿讀、樂讀、會讀的閱讀情境。
鳥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熟悉,因為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對于有千千萬萬只鳥的鳥島來說,卻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軸,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愿讀的情境。
學習語文情感是基礎,如何使這種情感和朗讀統一起來呢?在教學第二自然時,掛圖呈現鳥島優美神奇的畫面,教師則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使學生的想象形成一個“情緒場”。此時,教師再引讀,學生的情感則油然而生。這時的學生不僅愿讀、愛讀,而且能夠從讀中感受、體悟春天鳥島美麗而神奇的景色,達到“可以意會的不言傳”的教學目標。
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新知識的內化。
對于學生來說,生活經驗不豐富,生活體驗更不全面。在教學中,往往遇到的重、難點不易解決。學生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感官的協調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心理內化,才能更準確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內化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如我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出示了夏天鳥島熱鬧的情景。精美畫面,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討論的欲望,而且使學生對鳥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學生反復朗讀重點句,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進一步體會夏天鳥島熱鬧的特點。從而把這些來鳥島的信息轉化為自己內在知識儲備的部分。
三、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精妙。
我們祖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豐富、表達最完整、最準確、最活潑的語言之一。學習語文,就是要讓學生體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獲取無窮的樂趣。
《鳥島》這篇課文,用詞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的鳥蛋!睂W生通過看看想想,讀讀議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語言的鮮明性、生動性、形象性、體會到隱含在文章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四、突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所謂“人文性”,其思想的內涵就是強調以人為主體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質、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種創造和發展的可能性。根據這一思想,本課的設計,我以學生自由健康的發展為出發點,重視學生情感趨向、情感需要和個性的鑄造。教學課文第三小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細細地讀,同時鼓勵他們和同桌、老師一起讀,、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情趨向,根據學生情感的需要,隨機教學相關句子。
教后我所想到的:
1、對重點段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在實際操作中,可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圈圈畫畫找出重點詞,再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印象會更深。
2、重點段2、3自然段學完后,設計句式練習:
六月的鳥島成了鳥兒的`世界。你看,鳥兒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真逗人喜愛。設計意圖:在學生已基本能口頭完成且了解了每一節內容的基礎上,再動手寫一寫,既讓學生學習在語言環境中正確使用這些重點詞語,又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體現課堂教學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過程。
縱觀整堂課的設計,我努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學習環境,把靜止的、封閉的、模式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為“現實的”、“開放的”、“有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真正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
鳥島課文教學反思 篇4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十八課《鳥島》主要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景,課文在介紹鳥的有關知識的同時,還突出了人與鳥的朋友關系,讓孩子們從小增強環保意識,懂得愛鳥、護鳥。在教學中,我不斷創設情景,以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拓展他們豐富的想象。
在揭題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來創設情境的:“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們去旅游,你們想去嗎?”“想”“但是老師有個要求:我們不僅要做游客而且要做考察家”!敖裉斓哪康牡鼐褪恰B島,好!現在就讓我們背上背包,唱著《郊游歌》,跟著老師登上開往鳥島的小飛機吧!”學生背起小書包,唱著歌曲,開開心心地出發了。那么鳥島在什么地方呢?教學第一自然段了解鳥島。教學第二自然段時首先從鳥兒為什么喜歡到這兒來?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再理解“陸續”這個詞時,我從問題開始“鳥兒是一起飛來的嗎?”“不是”“你怎么知道的?”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是從“陸續”這個詞知道的。這樣學生很好的理解了“陸續”。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看圖,問“同學們你們來到這有什么收獲嗎?”“鳥島的鳥實在太多了”“那我們趕緊拿出照相機把這美景記下來吧!”“除了鳥多你們還發現什么了”“鳥窩多、鳥蛋多”“鳥窩多、鳥蛋多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的”“密密麻麻、窩里窩外”再理解這兩個詞是我讓學生在紙上畫了畫。是呀,鳥實在是太多了,這里成了鳥的世界。那么這么的鳥來這里聚會說些什么會干些什么呢?用上“有的……有的……”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的了解的小鳥豐富了孩子的想象而且也進行了說話練習。通過一個學生的回答自然過渡到最后一個自然段。
由第四自然段中的“他們伸手就能捉到幼鳥,隨處都能拾到鳥蛋,可是卻沒有人去碰一下,因為大家都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眮碇v述“鳥為什么喜歡鳥島”“鳥喜歡這里不僅是這里的氣候宜人、水草豐滿還有一點就是來這里游玩的人很愛鳥。我覺得這樣可讓孩子以后會更加的愛鳥、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