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校語文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篇)
聾校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1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我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因為我可以通過我的努力,為孩子們的明天貢獻一份力量。讓他們能夠更好的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看著他們可愛的笑臉,我心里總是甜蜜蜜的。但是作為特殊教育的學生,教育他們確實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因為他們的特殊性。我總以為還沒有盡力,我愿意做得更好。經驗不行,我向優秀老師學習,理論不夠用,我鉆研相關理論書籍,特別是有關特殊教育方面的。最近仔細研讀了鄒冬梅、汪飛雪合編的一本很好的書。名字叫《實用聾校教學法》。在書中他們根據我們中國聾校的教育現狀,和當今聾校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做法,非常系統的'介紹了聾校語文教學的方法。文章中不僅僅介紹了高年級的,中低年級的聾校生教學都闡述的很詳細。內容上涉及聾校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及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法等,詳實而全面。全書從不同類型的學生,不同類型的語文課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了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從多個角度去培養學生,教育學生。讓我獲益匪淺。
他們在書中對現階段我國聾校的現狀做了深刻的剖析。認為,雖然我們國家已經計入到了21世紀,但是那也僅僅在一些發達的地區,一些重要的城市。大多的地區的特殊教育還存在著問題。一個縣有時候都每一個像樣的特教中心。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法很落后,很多老師都是普小調入的,專業上再不認真,使得教學依然和普小一樣,那怎么行呢。他們的話也深深的震動了我,因為我雖然很努力的去做了,但是努力還不夠。我也從原來的一腔熱情,慢慢地麻木了。因為我總是覺得我的付出和他們的獲得不成正比。因為我總是覺得,教他們太累太累,而且他們還不領情。我付出這么多,他們卻不知道感恩。我教育他們,居然想著索取感恩回報。真是可笑!現在想想。試想一下,我這樣的想法怎么會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呢?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他們認為,不應該去計較這些,我要真心付出,因為他們都是特殊的孩子,他們需要很好的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感受到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有義務幫助他們。運用靈活的教學法,給孩子知識能力,那是一種幸福,更是他們生活的梯子。
他們還認為特殊的孩子,生活能力本身就差。所以對特教的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要求就更高。他們認為,特教的孩子,也應該能聽的懂話,能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情感和想法,這是新時代特教生最基本的需求。也是能做到的。那就要求每個特教語文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和學語言的積極性,去學習我們的祖國語言。從最基本的識別字認字做起,設計科學有效的學習方面,培養簡單易行的行為習慣,當然是好習慣。這是中低階段。高一點孩子,還要培養他們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主動的自然的流利的用書面語或者手語之類方式,來溝通和交往。不是僅僅在學校,而是在整個社會。他們認為,這對他們一生的成長有著奠基作用,沒有什么可取代的。
讀完了這本書我收獲很多。想到了我的語文教學,雖然他們都是高年級的孩子,大的都接近二十歲了,可是和同齡的孩子相比,他們明顯還是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也不能很好的掌握語文相關知識,能言能用,依然不能自如。而看到書中他們那么優秀,對孩子那么大的幫助。我還有什么不去學習呢?什么不去好好的去幫助孩子們,教育孩子們呢?們就像一盞燈指明了我下一步前進的方向。
聾校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2
新課標指出:“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夠準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合,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語言文字的基礎,是漢語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耳聾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教學的目的是讓他們具有朗讀音節的能力,從而為其識字、讀詞、讀句提供有利條件,對他們以后學習說話、口語實踐練習也都有重要意義,所以,搞好漢語拼音教學是聾校語文教學的關鍵一環。
隨著聾教課程改革步伐的加速,現在越來越多的聾校采用起普校的教材,我校近幾年也改用了普校教材。本人從事了多年聾校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使用過聾校和普校兩種教材,通過實踐,在漢語拼音教學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充分借鑒聾校教材,科學利用普校教材
1、拼讀音節方面,聾校教材更適合聾生
聾生由于聽力、語言缺陷,他們在知識接受能力、領悟能力等方面普遍不及正常學生,必須對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
聾校教材雖然陳舊,但漢語拼音教學部分,在聾校教學中還是比普校教材更具優越性的。比如說:“gua”這個音節,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是三拼音節“g—u—a→gua”,這對于聾生來說在拼讀上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而在聾校語文教材中,“ua”屬于復韻母,要求學生直接用兩拼方法讀“g—ua→gua”,學生拼讀時少了一道程序,也就降低了拼讀的難度。所以說普校教材雖然有大量的教學資源,還有許多的學生配套學習資料,但是我們不能一味的只看到好的一面,也要針對教學對象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2、通過識字鞏固拼音,普校教材更具人性化
普校教材漢語拼音部分優于聾校教材的一點就是識字出現較早,改進了單調乏味的只學拼音。學習拼音之余認識漢字,通過識字反過來鞏固拼音,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豐富了學習內容。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普校教材的優點,發掘學生潛能、開闊學生視野,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就能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
二、在識字基礎上學習拼讀音節
由于聾生的生理特點導致其不能正常學習語言,所以聾校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挑戰性。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教學素質,靈活的教學手段。通過實踐,本人認為在識字的基礎上學習拼音,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降低學習難度,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充分利用語言訓練課等,加強學生的識字教學,使學生能夠認讀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在識字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設備及手勢語、夸張的口形示范等指導學生發出正確的音,而不要求學生拼讀音節。
然后,在已識漢字的基礎上學習拼讀音節,并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拼讀中,感悟拼音。如:在學習“bà”和“ bái”兩個音節時,教師板書“bà:b—à→爸”,“bái:b—ái→白”,使音節與漢字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反復拼讀、感悟聲母、韻母組合與漢字的關系,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學生拼讀完聲母、韻母后,發出與聲、韻無關的音。之后再板書呈現:“b—à→bà”,“ b—ái→bái”這樣的拼讀音節,以此引導學生在拼讀中感悟聲母、韻母組合與音節的關系。
在此還要著重強調一點,聾生拼讀音節時,最好采用帶調拼讀的方法。聾生發四聲時本身就很困難,如果再讓他們拼讀的最后一步才帶出聲調,簡直就是難上加難,也影響學生的正常發音及學習興趣。
三、拼音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所以一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語寫出來,如:“我愛爸爸媽媽。”“這朵花好美!”讓學生獨立或在教師的協助下為每個漢字注音,并拼一拼,讀一讀句子。既鞏固了漢語拼音,又滲透了情感教育,豐富了拼音教學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教師還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創造一種學習漢語拼音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拼音、用拼音。
四、注重再現,夯實基礎
學習漢語拼音不只是一個過程,更重要的是掌握與運用。尤其是聾生以機械記憶、短時記憶為主的特點比較突出,所以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就要不斷的再現。學習“ao,ou,iu”,不忘“ai,ei,ui”,在復習上多下些功夫,使學過的知識在聾生腦海中不斷出現,打下扎實基礎。
總之,漢語拼音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起著引領全篇、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中,切忌為教拼音而教拼音,我們要迎合低年級聾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不斷開發創新,使教學具有趣味性。同時多思考,充分利用聾生已有的知識,將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語言運用、生活經驗等綜合起來,讓其有機結合,綜合教學,做到靈活多變。讓拼音學習不再枯燥無味,讓孩子享受搖曳多姿的學習樂趣,體會成功的自豪感。現在做好了漢語拼音教學工作,以后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將會更輕松,聾生學習漢語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