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語文教學設計(精選6篇)
北師版語文教學設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本課圖文并茂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進行大膽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集郵冊“美”在哪些方面,深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對偉大祖國的贊美之情,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3、體會詩歌開篇點題、句子成對、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和感情濃烈的特點。
4、積累自己喜歡的優美詩句,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教學重點:詩票對照,激勵學生大膽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查閱課文中描述的歷史人文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什么主要的內容,哪位同學愿意來說說。
(生:知道了集郵冊的首頁都有什么哪些郵票,還有集郵冊的美還表現在祖國的壯麗山河和燦爛的歷史文化)
師:真不錯,看來大家上課都有認真聽講啊。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集郵冊的美具體表現在哪里,我們繼續來學習《美麗的集郵冊》
二、合作探究,品味體驗
(一)學習第二小節
重點體會:壯麗山河的美
1、師:上節課我們已經欣賞了“國旗、國歌、國徽和開國大典四張郵票,這節課我們繼續往下翻集郵冊,我們一起來領略下祖國的壯麗山河吧。想想它的美具體表現在哪里啊?(指名讀第二小節)
2、課件展示:祖國壯麗雄偉的美麗景色
3、看了圖片,也領略了美麗的風光,又聽了同學的朗讀,你們想跟大家說說什么呢?(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是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啊……)
師:是啊,這么壯麗迷人的山河景色,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就讓我們以讀的方式來大聲歌頌偉大的祖國吧。(生讀)
4、(課件出示第二小節)同桌一起接讀這一小節,讀完后討論下,想想你們有什么新發現(句子成對的出現;生發言、并讀出句子)
師:是啊,成對的句子讀起來很優美,不知同學想不想試一試,選擇你喜歡的那對句子來讀下,想一想,該怎樣讀,才能把它的美讀出來,過會我們來比比誰讀的又準確又有感情。(指名讀)
師:這種句子朗讀起來更有韻味,我一句,同學們一句,我們比比誰的感情表現的更好,怎樣?
師:嗯,看來大家都讀的蠻有感情的,現在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老師讀首句,讓我們一起再自豪地朗誦一遍吧。(生讀)
師:讀完了,你們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嗎?(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贊美)
(二)學習第三小節
1、師:同學們看完了祖國的壯麗山河,想不想再去看看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啊?想的話趕緊以學習第二小節的方法自學第三小節,想想這節主要寫了什么?(郵票中反映出的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及在歷史長河中積淀的人們無窮的智慧)
2、我們一起來看讀下這句話“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啊,你使全世界驚嘆”,老師把驚嘆改成驚奇或者驚訝,可以嗎?(不可以,因為“驚嘆”既有驚訝又有贊嘆,而驚訝和驚奇不含有贊嘆的意思)
3、師:是啊,同學們真會思考問題,來為他鼓掌下,表示對他的鼓勵。現在老師請一位同學來把這種語氣讀出來,既有驚訝又有贊嘆。誰來試試?(指名讀)
4、找出詩歌中成對的'句子,小組比賽讀
(三)學習第四小節
1、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學習了第2、3小節,現在全班齊讀第四小節,想想你們都從這里獲得了什么信息呢?(總結了集郵冊所體現的內容,表達了詩歌的主題)
2、了解朝氣蓬勃,光輝的意思
朝氣蓬勃:精神振作,力求進取,繁榮昌盛
光輝:閃爍耀眼的光
3、了解詩歌的又一寫作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學習了第四小節,現在老師請大家回過頭看下全文,想想詩歌除了成對的句子很多,還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出:首尾呼應)找出相應的句子。(首句和尾句)
4、男女呼應朗讀第一小節和第四小節
5、段落排比的學習,體會
A、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快速讀下2至4小節的開頭,告訴老師你們發現了什么?它們有什么共同點?(第一句話都差不多,都以“啊”開頭,都是“翻開……”)
B、讀這三句話,感情一句比一句強烈好,還是讀的一樣好呢?
C、指名讀,學生互評,齊讀
師:讀的真不錯,感情一節比一節強烈,逐漸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歌頌之情推向高潮
三、總結全課,升華主題
1、小結課文
師:同學們,讓我們齊讀課文,然后想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知道了這首詩描述了郵票世界里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和燦爛的歷史文化,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贊美之情)
2、美麗的集郵冊,僅僅指郵票漂亮嗎?能體會出“美麗”這個詞所能表達出的感情嗎?(這本集郵冊的內容和知識還很豐富;還抒發著作者對集郵冊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回顧課文,拓展延伸
1、“我”的集郵冊是如此地“美麗”,讓我們帶著這種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配樂)
2、設計一枚郵票,并仿照這篇文章用詩歌的形式、用一一對應的句子,把你對集郵冊的喜愛展示給同學們嗎?試著動筆寫一段。
3、指名給大家念一念自己的創作,互相評價。
北師版語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章太炎其人
2、學習文章精心選材、組材的特點
3、學習文章書面語、口語、文言詞語交融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章太炎的個性特點
2、學習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閑話章太炎
教學目標:
1、了解章太炎其人
2、學習文章精心選材、組材的特點
3、學習文章書面語、口語、文言詞語交融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章太炎的個性特點
2、學習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談話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具使用: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光緒皇帝、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這些人大家都知道吧?他們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是,有一個人,他批駁過康有為;大罵過光緒帝;痛斥過日本政府;戲謔過袁世凱;反對過孫中山;譴責過蔣介石。他就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獄”,張之洞驅逐他,清政府傳訊他,袁世凱軟禁他,眾軍閥排擠他,卻被魯迅贊為“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的章太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位人物。
二、出示目標
1、了解章太炎的性格特點
2、學習文章“閑話”的寫法
三、檢測預習
1、《閑話章太炎》一文的作者是。
2、章太炎,中國家,家,著名學者。
三、授新課
1、題目是“閑話章太炎”,也就是說章太炎這個人的,老師讀課文,你注意聽,并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章太炎的特點的一個詞。
明確:名士氣
2、寫了哪些事來表現他的名士氣(什么是名士氣)
明確:為陪朋友聊天吃飯而結束了
縱酒罵袁以致誤車
打算身穿麻衣,痛哭國門
扇柄墜大勛章見袁世凱
逢酒則醉,醉了則怒罵袁世凱
寫無數詛咒袁的紙條予以焚燒
揮杖驅逐憲兵,大罵“袁奴滾走”
自認為醫學第一
章是大人物,是革命家,是學者,但作者所寫的都是些小節,其意義自然不及寫大事,作者之所以要寫,原因就在于,從這些小事中可以見出大人物的個性和精神風貌。
評價:革命家、學者、真名士
3、賞析語言
書面語的運用:大詬、包藏禍心、并世、楷范、是非曲折、談資、稱帝、故事、軼事、雄風猶在、禮遇、囚徒、太炎歿、草檄一文、安得、讒言、倒戈、縱飲、大嚼,等等
口語詞匯有:正經八百、眼紅、大話、這是一場很好看的戲、不過癮、伺候、送了命、書呆子兮兮的、酒喝多了,罵袁也罵痛快了,上車的時間也誤了、干脆,等等。
好處是:
(1)、這兩種詞匯是正常的'現代書面文章中較少用的。如某篇中用多了,就很自然造成文字表達的新異現象,因而帶來趣味。
(2)、使用這些詞匯時,作者往往會故意造成使用不當,或大詞小用,或褒詞貶用,而實際意思大家心照不宣,因而發生趣味。
(3)、兩種詞匯同時使用,就構成亦雅亦俗的趣味。三種詞匯同時出現,更給人語言豐富,自如轉換的趣味。
3、小結
4、練習
《閑話》
要求;100字作右,寫出人物特點個性1比較下面詞語在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1)閑話
A注意一點,面得讓人說閑話________
B閑話少說,討論具體問題吧________
C《閑話章太炎》_______
(2)胡亂
A快上班了,她胡亂吃幾口就走了________
B他話還沒聽完,就胡亂批評一氣___________
C我平時喜歡胡亂看書,……忍不住就想說給別人聽_________
(1)人們敬佩章太炎,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在本文中寫的是章太炎的那些事?
(2)本文題為《閑話章太炎》。主要寫了章太炎的哪些事
(3)本文寫的都是關于章太炎的一些小節,作者不談大師而寫這些小節,為什么?
(4)本文的語言雅俗交融,從本文中找書面語和通俗的現代口語
北師版語文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背誦這4首詩歌。
2.再次領會長江黃河在詩中的形象以及他所賦予的民族精神。
3.本單元的四首詩歌以及《長江》各自表達了對祖國母親怎樣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誦這幾首詩歌。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領會作者的情感,感受長江的形象。
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可以放歌進入主題,比如《長江之歌》《黃河頌》《一條大河》。
二.作者簡介:
1.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1948年在廈門大學讀書時開始詩歌創作。1950年隨家人到中國臺灣,195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1958年赴美,獲藝術碩士學位。1959年返臺開始任教講學,一邊繼續詩歌創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臺灣筆會會長。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鐘乳石》《蓮的聯想》<《白與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繆斯》《聽聽那冷雨》《日不落家》等。他的詩題材豐沛,形式靈活,風格多樣,從現代古典到民歌,從政治抒情詩新古典詩詠史詩到鄉愁詩,走出了一條富有獨創性的藝術道路。
2.光未然(1913-),原名張光年,湖北光化人。20世紀30年代投身文藝運動。1935年發表抗日愛國歌詞《五月的花海》,廣為流傳。1939年創作著名的《黃河大合唱》歌詞,由冼星海譜曲,是有國際影響的杰作。著有詩集《五月花》《惜春時》。
三.詩歌朗誦訓練:
1.小組討論這幾首詩應采取的朗讀節奏語調,應持有的情感。
2.個人試讀,小組試讀片斷。
3.推薦小組優秀同學班級朗讀。同學評價。
4.教師示范朗讀。
四.布置作業:背誦第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作者介紹,進入本課。
二.齊誦《當我死時》。賞析這首詩。
1.死亡本來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這里卻變成了一種滿足,甚至有一種幸福的美感,為什么?
條件是安葬的地方要在“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活著的時候不能回鄉,只指望死后的安葬。
這種美感,是由長江黃河衍生出來的意向表現出來的。先把長江黃河之間的大陸轉化為“最寬闊的床”,死也自然轉化為“睡”。再是把黃河長江的濤聲轉化為音樂(安魂曲),這樣的美不但是意向的美,而且是想象的美。
2.為什么要對現實的軀體聽覺作如此夸張的想象?
表達了詩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徹底的擁有祖國,全身心的融入祖國的情感。
3.全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母親怎樣的情感?
抒發了對祖國的無限思念,表達了思念之苦。
三.指定學生誦讀這首詩。
四.賞析光未然的`《黃河大合唱》:
1.《黃河大合唱》內容簡介:共分八個樂章。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依次是: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
2.黃河的形象:既是自然景象,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具有英雄的氣魄。
3.研討:為什么用黃河而不是長江代表我們的民族的英雄主義精神傳統?
4.如何展示黃河合格者的形象?總結主題。
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頌歌,歌頌了偉大堅強的民族英雄主義氣概。
黃河的英雄氣概:洶涌澎湃、一瀉千里的氣勢。(表象)
蘊含的民族精神:不氣不撓、堅韌、執著、無私奉獻的韌性。
五.布置作業:1.繼續背誦。2.完成《中華一題》課內部分。
第三、四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作者簡介。并解決生字詞。
埋葬頭顱
北師版語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 通過教學鼓勵學生借助拼音把兒歌讀準讀通順。
2、 通過學習牢記安全常識。
3、 認識基本筆畫豎折折勾;認識八個生字并試著運用。
教學重難點
1、 借助拼音把兒歌讀準,讀通順。
2、 認識本課生字,記住基本筆畫豎折折勾。
教學過程
一、 圖畫導入,揭示課題。(音效汽車聲)
1、師:丁丁來接我們了,他帶大家來到了哪里了?
生:馬路上
師板書課題馬路上
師:上字是翹舌音大家要注意讀準。有誰知道馬字該怎樣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書空一遍。
生:邊書空邊讀筆畫名稱豎折折勾。
2、師:這個馬字有我們今天新認識的一個筆畫豎折折勾大家和老師再寫一遍。(田格黑板)
3、師:馬路上都有什么東西?誰來說說看?
生:馬路上有紅綠燈。
生:有樹。
師:請說完整。
生:馬路上有樹。
生:馬路上有人。
生:馬路上有小轎車、出租車。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連車的種類都能說得出來。
課前已布置學生觀察馬路上有什么事物,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本環節可以了解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同時學生在聽同學回答的過程中也能豐富自己的積累。
二、 學習課文
1、師:馬路上最多的是什么?
生:汽車!
師:馬路上最多的就是車了,車來車往很危險。同學們可要注意安全呀!為了提醒同學們,丁丁做了一首小詩,請大家用2分鐘時間,試著借助拼音把小詩讀準。如果遇到不會拼讀的字用筆做上記號。(師巡視)
本環節給學生嘗試的機會,不會讀的字用筆做上記號便于下一環節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師巡視能對學生目前的情況有個基本的了解。
2、誰愿意試著拼讀?(一兩人讀,先請中等生)其他同學仔細聽,看誰能聽出他們是否把所有的字都讀準了。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第一學段能認真聽別人講話。本環節的要求就是針對與此進行訓練的。在辨識別人是否正確的同時也是自我檢驗的過程。
3、師:誰來說一說他們讀的怎樣。可以從字音、聲音響亮等方面說。
生:他讀得很響亮。
生:他的翹舌音有讀準。
學生剛開始學習評價還不知從何表達,教師提出了評價的`方向給了學生表達的拐棍,降低了評價的難度。
4、師:這些同學都很不錯,能將拼音讀準了,其他還不會讀的同學也不要急,老師和你們一起再次拼讀。遇到你做記號的字要特別留心。
教師注意關注了學習較為弱勢的群體,通過帶讀使學生得到再次學習的機會,遇到做記號的字能引起學生更多的關注,記憶更深刻。
5、師:剛才老師帶讀了一遍,現在你們自己再試拼讀一次。
生讀略
6、師:怎么樣你是否覺得比第一次更有進步了?這首小詩我們讀過這么多遍了你能直接將課文讀出來了嗎?接下來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如果有同學不會讀的大家要想辦法幫助他。最后請組長組織拼讀考核,如果整組的同學都會讀了就上臺將你們組的號碼摘下。朗讀要求在大屏幕上。(師巡視)
朗讀要求:
1、 讀準音。(前鼻韻母、后鼻韻母、平舌音、翹舌音)
2、 有自信,聲音響亮。
本環節是教學的一個亮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互助就使教師有了更多的幫手,學習更有時效。上臺摘號碼的設計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有更及時更直觀的了解。朗讀要求中有自信,聲音響亮。的提法源于新課標第一學段口語交際要求中有表達的自信心。
7、師:先摘完號碼的小組同學可以試著將小詩背下來。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優生進一步提出要求,使他們能吃的飽,而不浪費有限的寶貴學習時間。 8、師:哪個小組愿意將兒歌讀給大家聽。
本環節是為了反饋小組學習的效果
師:誰愿意說說他們讀得怎樣。可以根據我們的朗讀要求來評價。(請同學評價)
生讀略
9、師:還有哪個小組愿意和他們比賽讀,要記住我們的朗讀要求。
生讀略
10、師:這一小組讀的比剛才小組更好但是如果能加上動作、表情有感情地讀就更好了,全班同學發揮想象自己先試試看。
生讀略
新課標提出出閱讀教學中要在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的過程中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本環節就是針對與此設計的。
11、師:剛才老師注意到有幾位同學動作特別好。讓我們全班一起試著帶動作表演讀。
對朗讀的要求層層提高,開始要求讀準,接著要求有自信,最后成為自己的體驗外化為自己獨特的動作表演讀。
12、師:讀完兒歌,你知道丁丁提醒我們在馬路上要注意些什么?
生:紅燈停,綠燈行。
生:走路要走人行道。
師:課文中千萬別搶行。搶行是什么意思?
生:車就要來了還要趕在車前過馬路。
師:這太危險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這樣做。千萬又是什么意思?有哪個詞的意思和他一樣?
生:一定。
本環節是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
13、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字娃娃可高興了,他要和同學們玩游戲,你看有些字娃娃躲進了課文的圖畫里去了,同學們快把他找出來。
師:這是誰?是紅燈。燈字可以怎樣記?
生:左邊是火,右邊是丁丁的丁。
師:這是誰?
生:這是行,行行行。
師:我們走路要走人行道。
時刻提醒同學注意交通規則。
師:行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誰來說說看?
生:左邊是兩個人,右邊的橫橫豎勾像是人行道。
師:這是誰這是走。這是誰?這是停。讓我們作出這兩個動作來吧。走走停停。
生在口令中做動作
師:這是誰?是馬路。還記得馬字怎樣寫?我們一起再書空一遍。
及時復習識對抗遺忘的好方法。
師:這是誰?
生:是千萬。
師:誰會用千萬說個句子?什么時候,誰千萬別做什么?
生:上課時我們千萬不能做小動作。
師:你是愛學習的孩子,你很認真聽講。
生:我們上學千萬別遲到。
師:你是守時的孩子。
生:我們千萬別讓媽媽生氣。
師:你很孝順媽媽。
師:這是誰?是安全。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安全這兩個字
北師版語文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10個生字,會些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在朗讀中體會農村孩子的快樂。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感情朗讀中培養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 會讀10個生字,及4個難字,會寫3個生字“舉、由、豐”。
2、 學習區分兩個多音字:“漂、釘”。
3、 引導學生積累好詞。
教學過程: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
1、談話引入:你們玩過什么游戲?
2、引入課題:
3、看插圖,說說書中孩子的游戲。
4、自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解決難字,
(2)了解課文內容,
5、你讀懂了些什么?
二、
1、走進四季,認識生字,
2、出示生字: 編花環 吹口哨 打水漂 狗刨式 自由式 舉行 打仗 曲曲折折 豐收 熱鬧 釘雪車 削陀螺 縫沙包制作
3、你喜歡哪個季節?試讀此季節的生字。
4、根據生讀的'順序進行引導分析。
(1)春季:引導讀出高興的思想感情。介紹“編”“哨”的記字方法。
(2) 夏季:學習多音字“漂”,理解詞義,分析生字“由”“舉”。
(3)秋季:積累aabb式詞語,用謎語方法分析生字“豐”。
(4) 冬季:學習多音字“釘”,出示“陀螺”“沙包”實物,理解詞義。
5、回歸所有生字,檢測抽讀1
6、觀察3個生字,講解“豎”的寫法。
三、齊讀課文,談話拓展
(1)你喜歡書中的哪個游戲?為什么?
(2)小結:這么有趣的游戲,我們下節課一起再學習吧。
生反饋:說說身邊的游戲。 齊讀課題。 生帶著要求自讀課文。 反饋識字方法。 回答課文內容。
生自讀生字詞語。 跳跳龍齊讀。 同桌互當小老師,聽對方讀。 抽同桌讀,男女生讀。 抽生讀詞,介紹記字方法,用動作理解詞義。
抽生試讀春季的段落。
觀察“漂”,并組詞。 用動作理解詞義。 生用自己的方法記“由”“舉”,并組詞。自由讀此段。
生反饋詞語。猜出“豐”字,書空組詞。同桌讀此段。 觀察“釘”字,并組詞。 看實物理解詞語。齊讀此段。
游戲鞏固識字:
(1)將軍和士兵
(2)開火車 在書中描一描。 齊讀課文。 全班交流。
以身邊游戲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讀課文,可掃除一部分難字障礙,并簡單理解課文內容。
以四季形式出示卡片,帶給學生新鮮感,并通過多種形式,整體感知生字。
分季節認識生字,有趣新穎并能逐個解決難字,讓學生印象深刻,從中還體現了玩中學,學中得。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并在學字過程中掌握了多音字,積累了好詞佳句。
再次用生喜歡的游戲鞏固生字,學生的積極性很大,學習效率也挺高。 讀寫結合,將語文天地的內容糅合到課堂教學當中。
為下一節課作好鋪墊。
《我們的玩具和游戲》
北師版語文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重點詞語并能實際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熟讀課文,了解作者拍照經過,及作者由此帶來的感悟,體會天地與人世相通之處。
3.培養學生積累佳句、片段、體會語言的韻味。鼓勵背誦優美段落。
4.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季)我們一起經歷了溫暖的春天、繁茂的夏天,現在迎來了豐收的秋天。劉老師請來了一位秋的使者(課件出示楓葉照片)。喜歡它嗎?哪位同學知道關于描寫楓葉的古詩?
小結:同學們真是善于積累。讀了這些詩句,仿佛讓你看到了什么?(紅艷艷的楓葉)多美啊!不僅古人與楓葉結下不解之緣,今人也同樣喜歡寫楓葉抒發情懷。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袁鷹先生一起去品味《楓葉如丹》。(解題:丹指紅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一定要把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記下來,把有疑問的地方劃下來。
(二)學生讀課文后交流:
1.讀完全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相機板書:美)
2.有疑問嗎,說說看?(預設出現的問題:為什么照片起名“秋之生命”、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蟬鳴蛙噪、為什么自然和人世處處相通)
(老師相機板書,并調查同一問題還有哪些同學不明白)
(三)小結:有這么多疑問啊,老師發現,同學們大多不了解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課件出示13自然段)
對啊,作者寫的是楓葉,為什么和生命有密切聯系呢?這生命,又是怎樣的呢?那就讓我們再一次進入文中尋找答案。請默讀課文,在關鍵的地方做批注。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一)理解1-7自然段
1.楓葉與生命有怎樣的聯系?如丹的楓葉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過程是怎樣的?
(生: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
2.你真會讀書,找到了概括楓葉生命的一句話,到了秋季,楓葉呈現了紅紅的顏色,一片丹的天地,多美啊!大自然要迎來丹的天地,必然要經過綠的世界,對嗎?(板書綠,點擊第一句)讀第一句,喜歡嗎?誰能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生活詳細說說?
(引導學生讀讀——盡情談自己的理解——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蟬鳴蛙噪”、“至理名言”、“郁悶”、“暴風驟雨”、“孕育”、“挫折”。——理解之后再讀)(教師相機鼓勵:說的真好,理解得深刻,老師也有同感。
3.(點總起句——第一句)
想不想走入綠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點擊課件,老師范讀)
4.同學們都忍不住和老師一起來讀了,誰來讀?讓我們感受這震撼人心的生命力?(指名)
5、你想用什么詞語夸夸楓葉的生命力?我們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隨學生發言板書:頑強、長久)
6.大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頑強和長久,我們人類呢?(相通的)哪里看出自然與人生處處相通?誰來談談你的體會?
小結:你們體會得很好,作者體會得更深刻,天地萬物,讓我們把這至理名言永遠留在記憶中吧(齊讀)
(二)理解第二部分:
1.是一件什么事情讓作者對自然和人世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引導學生概括段意:在澳大利亞作者拍了一張照片——秋之生命)相機板書
2.就是這張照片,(出示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活潑、可愛)
3.她是怎樣走入鏡頭中的`呢?(指名讀文)
(引導學生抓住動詞:蹦、跑到、撿起、跳躍、哼著)——指導朗讀。
評價:畫面立刻活起來了,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女孩,多可愛啊,誰再來讀讀?和諧的感受)
楓葉之所以美,是因為她——自然之所以美,是因為她——人生之所以美,是因為——
7.課題中的“丹”還僅僅指得火紅的顏色嗎?
體會得真好,丹,是成熟的顏色、是長久的生命力。楓葉經歷挫折,成熟了,才終于呈現美麗的丹色。自然界如此,人生也是如此,都有這個經過,你的成長是不是也要經歷這個過程?(學生談自己)
是的,只有經歷長大、經受挫折、接受考驗,人才會成熟,在成熟中才會創造新的奇跡。希望每一個同學在成長的道路上,勇于面對一切,讓你的人生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就如同——(齊讀課題)楓葉如丹。
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背誦優美的段落
小練筆:我眼中的秋天
板書設計:
綠 充實 間萬事 頑強
楓葉如丹——秋之生命 長久 跳躍 美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