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13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發(fā)布時間:2023-12-08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13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1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xué)課時

  三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xué)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xiàn)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jīng)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diào),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具體學(xué)習(xí)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文言現(xiàn)象。

  2、完成練習(xí)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xué)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xí)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nèi)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北扔髡f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jié)尾,照應(yīng)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從反面論證“居安思!钡谋匾。先指出歷史現(xiàn)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shè)問,引出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tài)不同,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jié)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霸共辉诖蟆钌鳌保@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guān)系比作水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振聾發(fā)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diào)了“居安思!钡闹匾浴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是全文的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薄ⅰ皯譂M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lián)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3R运宕谋┱䴙榻洌桓疫^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爽快地接受下級的意見。于是,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保赐浰宕鷾缤龅慕逃(xùn))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xué)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xué)要點

  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復(fù)習(xí) 

  二. 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xué)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fēng)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xí)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xué)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fù)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fēng)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tǒng)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駢儷風(fēng)氣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初唐 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fù)誦讀,我們逐層領(lǐng)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佳作,領(lǐng)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課堂答疑 

  五.誦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2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xué)課時

  三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語 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xué)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xiàn)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jīng)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diào),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具體學(xué)習(xí)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文言現(xiàn)象。

  2、完成練習(xí)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xué)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xí)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nèi)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北扔髡f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jié)尾,照應(yīng)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從反面論證“居安思!钡谋匾浴O戎赋鰵v史現(xiàn)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shè)問,引出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tài)不同,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jié)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霸共辉诖蟆钌鳌,這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guān)系比作水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振聾發(fā)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diào)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危”。是全文的重點!笆肌保词畻l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lián)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痹僖膊幌褚郧澳菢铀斓亟邮芟录壍囊庖。于是,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保赐浰宕鷾缤龅慕逃(xùn))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xué)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xué)要點

  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復(fù)習(xí)

  二. 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xué)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fēng)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xí)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xué)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fù)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fēng)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tǒng)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駢儷風(fēng)氣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初唐 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fù)誦讀,我們逐層領(lǐng)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佳作,領(lǐng)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課堂答疑

  五.誦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3

  一、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要實現(xiàn)“垂拱而治”,必須出現(xiàn)什么樣的局面? 

  答: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三、君王要怎樣做才能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 

  答: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四、若要簡而能任,擇善而從,君王就必須怎樣? 

  答:要“十思”、宏“九德”。 

  五、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歸納為幾戒? 

  答:五戒:一戒貪心奢侈,二戒驕傲自滿,三戒放縱懈怠,四戒壅蔽讒邪,五戒謬賞濫刑。 

  六、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因為治理百姓時,雖然“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七、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人民“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況? 

  答:因為“凡百元首”,“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而“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八、為什么君王會出現(xiàn)這種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答: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為自承天命,而有恃無恐,“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終的不多,此人之常情。 

  九、作者反復(fù)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而“積其德義”,因為“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無疆之休”達到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須如此。如果“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十、作者為了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點? 

  答:言詞懇切而情感真摯,處處為對方的江山著想;運用比喻而深入淺出,時時把握對方心理;駢散結(jié)合而句式整齊,既有語勢又簡明扼要。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lián)綴成文,文理清晰,結(jié)構(gòu)縝密。并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十一、魏征此時為何向唐太宗上奏本文? 

  答: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4

  基礎(chǔ)練習(xí)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填空:  (1)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長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3)憂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慮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  (4)總此十思,宏茲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解釋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儉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 。3)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______________ 。4)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 。5)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 。6)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 。7)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______________ 。8)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______________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____________  (10)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______________ 。11)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______________  (1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為幾層?請簡要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論證方法?請簡要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簡要說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中包含了許多成語,找出原句并寫出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魏征“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可歸納為哪五個方面?(2)“十思”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3)“十思”的意義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這個比喻隱藏了本體,(1)請指出來。(2)這個比喻有什么含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練習(xí)   1.下列加粗詞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必其泉源(jùn)      b.慮蔽,則思虛心以納下(yōng)  c.則思正身以惡(chù)    d.勇者竭其力,仁者其惠(buō)  2.下列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加強自身修養(yǎng)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誠的人  c.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粗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無怒而濫刑        b.人君當神器重    不物喜,不己悲       豈人主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d.將有作,思知止而安人    山巒為晴雪洗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  4.下列四組加粗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思國之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在?”      明智而忠,寬厚而愛人  c.恩所加,則思因喜以謬賞  d.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其根本    王如知此,則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君臣守以窺周室  5.閱讀下面的片斷,回答問題! 〕悸勄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参粼,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組實詞含義全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臣求木之長者    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且夫我嘗少仲尼之,而輕伯夷之義者  b.善始者

  春華秋    葉徒相似,其不同  c.之以威怒    長策而御宇內(nèi)    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  d.塞源而欲長也    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之遠 。2)下列四組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克終者寡         b.斯亦伐根求木茂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則思知止安人  c.德不厚思國之安      d.善始實繁    塞源欲流長也         勇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權(quán)重,處在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凡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古今含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5)下列對連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這里的三個“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边@里“以”和“而”在相對位置出現(xiàn),意思是接近的,“卻”,都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边@里的三個“則”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边@里的兩個“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拓展練習(xí)   1.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 √趪L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征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頭曰南衙群臣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今臣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  (1)請給這段選文加上標點。  

  太 宗 嘗 止 一 樹 下 曰 此 嘉 樹 宇 文 士 及 從 而 美 之 不 容 口 太 宗 正 色 謂 之 曰 魏 征 嘗 勸 我 遠 佞 人 我 不 悟 佞 人 為 誰 矣 意 常 疑 汝 而 未 明 也 今 乃 果 然 士 及 叩 頭 謝 曰 南 衙 群 臣 面 折 廷 諍 陛 下 常 不 舉 首 今 臣 幸 在 左 右 若 不 少 順 從 陛 下 雖 貴 為 天 子 復(fù) 何 聊 乎  。2)下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佞(nìn)  b.南衙(yá) c.廷諍(zhèng) d.陛(bì)下  (3)對文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美,贊美! .謝,道歉,謝罪! .面,當面,名詞做狀語! .幸,指古代臣子或者嬪妃受到皇帝的喜歡! 。4)這段文字主要寫了哪兩個人物?簡要分析這兩個人物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問題! ∥涞履,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碧跒橹當咳荩窦佣Y異,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來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碧谠唬骸拔赫魍邔嵨宜,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太宗大悅,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 。ā敦懹^政要·任賢》) 。1)下列句中加粗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偃觌x間我兄弟 、谖赫鳛樘洗馬 、巯卜知己之主  ④但其盡心所事 、從容對曰   、拚骺犊自若  ⑦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2)對下列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像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4)文中加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謀,打算,謀劃。      b.雅,雅致,高雅。  c.勞,犒勞,慰勞。      d.擢,提拔,提升! 。5)對下列“之”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早為之謀”,之,指代太宗。  b.“召征責之曰”,之,指代魏征勸建成太子對付太宗這件事! .“太宗為之斂容”,之,指代魏征所說的話! .“臣見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边@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委以重用! .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參考答案 基礎(chǔ)練習(xí)   1.見書! 2.(1)動詞,用。2)連詞,目的關(guān)系,來。3)連詞,修飾關(guān)系!敖哒\”是“待下”的方式!。4)介詞,用  (5)并列連詞,來。6)并列連詞,來 (7)并列連詞,來 (8)因為。9)以致 (10)認為。11)憑。12)按照  3.分為三層。(1)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表明自己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2)創(chuàng)業(yè)艱難,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離心離德!。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4.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先正面論述“固本”才能“木長”,“浚源”才能“流長”,“德厚”才能“國安”;再從反面論述,反之,國不能安! 5.“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薄 6.“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薄 7.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擇善而從(之)、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善始善終)、垂拱而治  8.(1)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質(zhì)欲望),不奢縱擾民;二是“謙沖自牧”,不驕傲自滿;三是“慎始敬終”,不好逸無度;四是“正身黜惡”,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賞罰公正,不憑個人喜怒。 (2)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達到“治平天下”的目的。 (3)總此十思,宏茲九德,可以達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9.(1)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政權(quán)) (2)強調(diào)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是一致的。綜合練習(xí)   1.d(應(yīng)為bō)  2.d(應(yīng)為百官)  3.a(都是“因為”)  4.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  5.(1)a(分別是“聽說”“懂得(引申義)”“見識”);  。2)a(都表示“大概”);  。3)b(是指能開始的人很多,堅持到底的卻很少。);  。4)a(根本,今做副詞,或名詞,表示基礎(chǔ)的東西、重要的東西。元首,今比喻引申為一個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骨肉,今義是“骨頭和肉”,但今天也有“親骨肉”之說,乃是其比喻引申。);  。5)c(第一個“則”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設(shè)語氣。)拓展練習(xí)   1.(1)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征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笔考斑殿^謝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選自《大唐新語》)   (2)a(應(yīng)為nìng);   (3)d(幸運的,僥幸,有幸。);   (4)①太宗和宇文士及 ②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從諫如流,但小節(jié)上亦愛聽奉承話;宇文士及小人心態(tài),反應(yīng)快,善于狡辯,拍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2.(1)c(洗馬,古官名;所以,憑著。)  。2)c(3)a(4)b(雅,敬詞。)   (5)b(指代魏征。)   (6)a(三者是同一人。)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5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 

  教學(xué)目標 

  1.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本文先設(shè)喻明理,然后據(jù)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xué)習(xí)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xué)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jié)構(gòu)。 

  教學(xué)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nèi)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教學(xué)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xué)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俟蹋号嗤良庸。根本:樹的根 

  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勖髡埽好髡艿氖ト。 

 、懿粍伲翰豢 

 、菥懊捍竺 

  ⑥殷憂:大憂 

 、咝新罚郝啡 

 、喽憾截煛 

  ⑨茍免:茍且免罪。 

 、庖耍簯(yīng)當。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立調(diào)養(yǎng)。 

  ⑿簡能:選拔人才。 

 、汛构埃捍挂鹿笆。 

  2.粗知句義。 

  3.教師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訂正練習(xí)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xué)生口頭分析本段內(nèi)容,教師引導(dǎo)補充。 

  教師小結(jié):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渖菀詢”是歷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jīng)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怼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jié)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jīng)據(jù)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guān)系比作水與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wǎng)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xué)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dǎo)學(xué)生討論“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彼R运宕谋┱䴙榻,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fā)現(xiàn)了唐太宗“忘本”和“忘!钡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shè)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xí)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wù)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jié),課堂答疑。 

  五、學(xué)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shè)計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ㄒ唬┚影菜嘉,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ǘ┚影菜嘉5闹匾 

 。ㄈ┚唧w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nèi)涵及現(xiàn)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jié)合。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6

  教學(xué)目標

  知識目標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累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區(qū)別文中“根本、以為、虛心、縱情”等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2、領(lǐng)悟“居安思!薄敖渖菀詢”“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

  3、學(xué)習(xí)魏徵的高超的勸諫藝術(shù)。

  能力目標

  1、掌握作者反復(fù)開異,循循善誘的高超的勸諫藝術(shù),不斷提高學(xué)生的說話技藝。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德育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虛懷若谷,虛心納他人建議;勤儉簡樸,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教學(xué)重點

  1、掌握“浚、殷、沖、牧、壅、謬、董、振”等文言詞的義項。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內(nèi)容及其意義。

  3、學(xué)習(xí)文章用比喻說理,生動形象的特點,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整齊而富于變化的風(fēng)格特徵。

  教學(xué)難點

  1、文章第三段的內(nèi)容理解。

  2、引導(dǎo)學(xué)生背誦全文。

  教學(xué)方法

  1、朗讀法(在反復(fù)朗讀中,理解句意,體味語氣,加強記誦)

  2、問答法(如對文章第1-2段淺顯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

  3、討論法(如對文章第3段較深難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課內(nèi)適當穿插一些文句訓(xùn)練,拓展學(xué)生思維)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xué)課程:

  一、導(dǎo)入新課:(故事導(dǎo)入)

  據(jù)說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鴿子,有一天,有大臣給他孝敬了一只非?蓯鄣镍澴樱斔娴酶吲d的時侯,魏徵求見,急得他把鴿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著合適的地方,無奈之下就背過雙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長談之后鴿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獨自感傷。

  提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為什么?

  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陽(現(xiàn)在河北省晉縣)人。唐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史學(xué)家。少年孤貧,有大志。隋未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諫議大夫。由于他生性剛直,善于直言諍諫,竭誠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數(shù)引徵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魏徵一生先后上書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被采納。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己,親自為他寫了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這足見魏徵在當時的影響。

  銜接語:魏徵是以善諫著名的,善在何處,諫有何妙,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他的《諫太宗十思疏》。

  三、解題

  諫:規(guī)勸 十思:十條值得思考的情況

  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陳述自己意見的一種文體。

  銜接語:魏徵向太宗規(guī)勸了十條值得思考的情況,那他為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提出的呢,我們先了解一下背景。

  四、背景介紹(多媒體顯示)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收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以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國威遠揚,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開始對百姓作威作福起來。盡管“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可是這聲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頌德的歡呼聲淹沒了。正直的魏徵對此深感擔憂,貞觀十一年(637)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內(nèi)他一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勸太宗“鑒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勵精政道,鞏固統(tǒng)治!妒际琛繁闶撬氖柚械囊黄U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據(jù)說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動,于是寫了《答魏徵手詔》,稱贊他“誠極忠款,言窮切至”,表示從諫改過。

  五、指導(dǎo)誦讀

  聽錄音,學(xué)生糾正字音、注意斷句,同時體會思想感情。后找一學(xué)生試讀(任挑一段),教師指點方法。

  六、疏通文意:

  銜接語:學(xué)習(xí)文言,大綱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積累文言現(xiàn)象,那么同學(xué)們考慮一下,理解詞句含義、積累文言現(xiàn)象應(yīng)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xué)生討論后明確:實詞、虛詞、一詞多義、通假、古今異義等。

  1、師生共譯第一、二段:疏通文意,重點解釋實詞、虛詞、古今異義

  2、學(xué)生齊讀第三段后以前后桌4人為一學(xué)習(xí)小組自主探究學(xué)習(xí),學(xué)生質(zhì)疑,引導(dǎo)學(xué)生作答

  要求:

  ①同學(xué)間互相的探討,解答疑難。

 、趥別較難的翻譯,同學(xué)間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郯搭悇e歸納。(投影出示本文文言現(xiàn)象積累)。

  3、文言句子的翻譯:(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翻譯,并滲透方法)

  例:

 、僬裰酝 振通震,威嚇,用威風(fēng)怒氣來嚇唬

  方法:

  a、抓關(guān)鍵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b、單音詞語雙音替

  c、倒裝語序倒過來。

  ②臣間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七、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銜接語:魏徵是一代名臣,他們中的治國境界是什么?(學(xué)生答:文武并用,重拱自治),君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做到什么(十思)

 、偻队俺隽耸純(nèi)容,學(xué)生集體朗讀。

 、谔釂,十思側(cè)重于規(guī)勸皇帝不要做到什么?對我們有無啟發(fā)?

  銜接語:作者提出的十思,語語坦誠、字字驚心,太宗之所以最終能接受踐行,并不僅僅是魏徵的赤膽忠心,更由于他巧妙的思路與說辭它在一、二段已為十思鋪平了道路。

  ③找一學(xué)生讀第一段,提問:文章先以什么引出話題,提出了什么觀點?

  分析:比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

  銜接語:觀點只是魏徵一家之言,不足以讓人完全信服,那么怎樣才能讓其觀點有據(jù)可依呢

 、軐W(xué)生自讀第二段,提問: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guī)律?

  分析:

  借鑒古人論述,將君與民關(guān)系比作水與舟,多方論證居安思危重要性,切中要害、令人警覺,那么如何居安思危呢?順其自然的作者提出了十思。

  學(xué)生分析教師總結(jié),本文思路:

  思考清晰,先說人君當思,為何要思,后談思什么,環(huán)環(huán)緊扣,也把魏徵高超任諷諫藝術(shù)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八、鑒賞高超的勸諫藝術(shù):

 、購乃悸飞峡矗钤诤翁?(先深入淺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接受)

  教師分析:其實聯(lián)系到我們的寫作,那就是不一定要開門見山,而蕩開一

  筆,打伏筆,蓄勢,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趶奈恼碌挠谜Z上能否分析一下他們的高妙之所在?

  明確、下愚、明哲、臣聞(而非臣以為)

  點拔:魏徵在講諫時,有著清醒的頭腦。他雖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他沒有因太宗對自己的賞識而得意忘形。仍是堅持一貫的謹言慎行。文中語言真誠謙虛,委婉而又通達,合情而又合理,極富藝術(shù)魅力,難怪唐太宗會從善如流呢。

  ③與《忌諷齊王納諫》對比諷諫藝術(shù)之不同?

  九、思維拓展

  當今社會,我們雖然政通人和,國富民強,但也存在一些驕傲忘本的人民的父母官們,他們用自己腐敗的雙手寫下了共和國最不協(xié)調(diào)的音符,請同學(xué)們試舉一些例子,而后根據(jù)存在問題也給他們寫上幾點值得思考的問題。

  十、課文總結(jié):

  “讀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溫《諫太宗十思疏》,不僅要體味它流暢藝術(shù)的文氣,還應(yīng)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徵為使唐王朝長治久安而敢于直諫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紀的同學(xué)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時刻胸懷一顆火熱的報國心!

  十一、布置作業(yè)

  ①積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識。

  ②針對文中的某一哲理性語句談?wù)勛约旱捏w會并寫成文字。

  十二、板書設(shè)計:

  略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7

 。劢虒W(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劢虒W(xué)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具準備]

  幻燈片。

 。劢虒W(xué)課時]

  兩課時。

 。劢虒W(xué)步驟 ]

  一.導(dǎo)語 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是怎么寫這篇文章的。

  二.解題

  這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勵精圖治,頗稱英明。后來卻追求珍寶異物,興建宮殿園囿,魏征就不斷用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xùn)來提醒他。魏征連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寫得語重心長,剴切(kǎiqiè,切實)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遷居相州內(nèi)黃(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lǐng)導(dǎo)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書成,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納。

  三.研習(xí)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jīng)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diào),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連讀,整體把握文章。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通過連讀可知全文先運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體內(nèi)容,點明其重要意義。

  第四次,細讀,理清各層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過細讀可知,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 義是治國之本;第2段通過對比說明竭誠待人(特別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時對“十思”的內(nèi)容要細細領(lǐng)悟,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傳統(tǒng)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特別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些句子對每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都極有啟發(fā),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第六次,熟讀,背誦。背誦時能將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蘊,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

  四.課內(nèi)訓(xùn)練

  1.寫出文中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準確地進行解釋和翻譯。

  2.當堂完成課文后面“思考和練習(xí)”的字詞練習(xí)。

  五.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fù)誦讀,我們逐層領(lǐng)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佳作,領(lǐng)悟它、掌握它,對玩?zhèn)兊於ㄕZ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能力訓(xùn)練]

  一、解釋加點詞。

  1.必浚其泉源

  2.人君當神器之重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承天景命

  5.克終者蓋寡

  6.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7.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8.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9.宏茲九德

  10.簡能而任之

  11.垂拱而治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惡而濫刑?偞耸迹昶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1.注音與解釋無誤的一組是( )

  A.壅(yōng)蔽:耳被堵,眼被蒙。 簡德:選擇品德高尚的人。

  B.垂拱(gǒng):不理政務(wù)。 謙沖:謙虛。

  C.黜(chù)惡:罷斥奸邪小人。 讒邪:說壞話,造謠生事,陷害他人的人。

  D.謬(miū)賞:錯誤的賞識。 盤游:指狩獵。

  2.這段內(nèi)容的中心要旨是( )

  A.居安思危

  B.戒奢以儉

  C.積其德義

  D.宏茲九德

  3.“十思”內(nèi)容非常全面,但又嫌瑣細。請選出最重要的幾項是( )。

  ①勞神苦思 ②虛心納下 ③念高危 ④謙沖自牧 ⑤因怒濫刑 ⑥滿溢 ⑦慎始敬終

  ⑧知人善任

  A.①③⑤⑦ B. ①③⑥⑦ C. ②④⑥⑧ D.②④⑦⑧

  4.請說明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語言特點。

  ①魏征的寫作目的是:

  ②其語言特點為: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庚辰上(“上”指唐太宗)御翠微殿問待臣口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己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潆蕹壠渌倘∑渌L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置諸壑朕見賢者則進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阼以來正直之士比肩其前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踐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背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節(jié)錄自《資治通鑒》唐紀十四)

  1.給這段文字加上標點符號。

  2.詳述畫線部分的大意。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識疾苦知節(jié)儉

  九月,癸酉,上餞衡陽王義季于武帳岡。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xí)O(shè)饌;日旰①,不至,有饑色。上乃謂曰:“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汝曹識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裴子野論曰:“善乎太祖之訓(xùn)也!夫侈興于有余,儉生于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習(xí)其險艱,利以任使。為其情偽,易以躬臨。太祖若能率此訓(xùn)也,難其志操,卑其禮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則無怠無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技,崇樹襁褓;后世遵守,迭據(jù)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shù)十人。國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誨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

  ①旰(gàn):天色晚。

  1.加點字的解釋和讀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

 、匐分T子且勿食

 、谌瓴苌匍L豐佚

  ③汝曹少長豐佚

 、芴嫒裟苈蚀擞(xùn)也

  A.且(將)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B.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逸) 率(shuài)

  C.且(全) 少長(shǎo cháng) 佚(逸) 率(shuài)

  D且(暫且) 少長(shào zhǎng) 佚(益) 率(lǜ)

  2.給下列句子選擇正確的釋義。

 、俳袷谷瓴茉O(shè)有疾苦,知以儉御物耳。

  A.現(xiàn)在讓你們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節(jié)儉的態(tài)度來使用東西。

  B.現(xiàn)在假使你們嘗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東西要節(jié)儉。

  C.現(xiàn)在讓你們知道世間還有疾和苦,懂得節(jié)儉地使用東西。

  D.現(xiàn)在讓你們嘗嘗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節(jié)儉,會理財物。

  ②欲其隱約,莫若貧賤( )。

  A.想讓他們地位不顯赫,不若讓他們飽嘗貧賤之苦。

  B.想讓他們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huán)境中。

  C.想讓他們依稀嘗到貧賤的滋味,不如讓他們處于貧賤的環(huán)境中。

  D.想讓他們當國君的意識模糊,不如讓他們先當當普通老百姓。

 、蹫槠淝閭危滓怨R( )。

  A.把給他們描述事情的真?zhèn)吻闋,變成親自去體驗。

  B.正因為給他們描述事情難免虛偽,才讓他們?nèi)ビH自體察。、

  C.因為有許多事情是虛假的,應(yīng)該讓他們?nèi)ビH自體驗。

  D.向他們描述事情的真?zhèn)纹D難,而讓他們?nèi)ンw驗是容易的。

  ④國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 )。

  A.既然國家的命運不是由他們來維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國家的命運并不是由他們來維系,卻過早地讓他們居于萬民之上。

  C.國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們的好壞,應(yīng)該讓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國家的存亡,他們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讓他們趁早和老百姓一樣。

  3.本文用“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shù)十人”的事例,意在說明( )。

  A.國家不太平,連諸王的后代也難保命。

  B.諸王之后養(yǎng)尊處優(yōu),是不會長命的。

  C.權(quán)位之爭愈演愈烈,已無骨肉親情。

  D.國之存亡所系,不在諸王的小孩子身上。

  4.下面的分析,不合乎裴子野之論的一項是( )

  A.帝王的后代應(yīng)該在貧賤中歷經(jīng)磨難。

  B.帝王的后代應(yīng)該親自體察民間的疾苦。

  C.贊揚宋太祖執(zhí)行了利于諸子繼位的教誨。

  D.帝王的后代應(yīng)該磨煉情志,降低地位與待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8

  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t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4、背誦全文。

  教學(xué)重點

  1、誦讀t領(lǐng)悟t背誦全文。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t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是怎么寫這篇文章的。

  二、解題

  這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勵精圖治,頗稱英明。后來卻追求珍寶異物,興建宮殿園囿,魏征就不斷用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xùn)來提醒他。這一個魏征連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寫得語重心長,剴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遷居相州內(nèi)黃(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t檢校侍中,領(lǐng)導(dǎo)周t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入內(nèi)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納。

  三、研習(xí)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

  第二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連讀,整體把握文章。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通過連讀可知全文先運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體內(nèi)容,點明其重要意義。

  第四次,細讀,理清各層大意,把握全文思路。

  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義是治國之本;以“固本浚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第2段通過對比說明竭誠待人(特別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時對“十思”的內(nèi)容要細細領(lǐng)悟,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傳統(tǒng)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特別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些句子對每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都極有啟發(fā),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第六次,熟讀,背誦。背誦時能將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蘊,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四、寫作特點。

  1、駢散結(jié)合,華美流暢;

  2、正反論述,務(wù)盡其旨;

  3、比喻排比,生動有力。

  五、從課文中找出幾條成語,體會它們的表達作用。

  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擇善而從(之)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善始善終)垂拱而治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9

  一  有效教學(xué)設(shè)想:

  總原則:力求明標明確,思路清晰,提問精粹,活動充分,積累豐富,兩篇古文系高一第二冊第四單元第1、2課,本堂課系高三復(fù)習(xí)課,為讓學(xué)生在寶貴的時間里學(xué)有所得,實現(xiàn)教學(xué)效益的最優(yōu)化,迎考古文復(fù)習(xí)課設(shè)計遵循以下思想:

  1、有利于提高學(xué)生的應(yīng)試水平,讓學(xué)生明確高考要求,復(fù)習(xí)要有的放失,以提高復(fù)習(xí)效益。

  2、有利于提高學(xué)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重點是文言實詞、虛詞,難點是翻譯重要句子和評價文章的主旨。通過對重難點的突破,提高學(xué)生的閱讀能力。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xué)生良好學(xué)習(xí)習(xí)慣和形成科學(xué)的學(xué)法,教學(xué)中要應(yīng)學(xué)生為中心,讓學(xué)生自己動手動腦,尋找和積累相關(guān)知識點,養(yǎng)成自主、質(zhì)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學(xué)習(xí)習(xí)慣。

  4、有利于提高學(xué)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情感與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

  二  教具:Power point 課件

  三  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四  教學(xué)過程 設(shè)計

  (一):投影課題、導(dǎo)入  新課。

  文言文復(fù)習(xí)有感

  鐘斌

  古圣先賢傳美名

  文辭歌賦燦如星

  明了考綱夯基礎(chǔ)

  厚積精練任我行

  (二):古圣先賢傳美名---關(guān)于作家作品

  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2 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

  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 王楊盧駱當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5、文體特點,

  魏晉以后產(chǎn)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

  南北朝是駢儷文的全盛時期。唐與“古文”相對稱為“駢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

  亦稱“四六文”。

  特點:(1).  講求對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  平仄相對,音律和諧。

  (3)  多用典故,講究藻飾。

  (三):文辭歌賦燦如星-----關(guān)于鑒賞評價

  鑒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此句是傳誦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為閃光的一句。相傳都督閻某拂袖而去后,聞此句矍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傳不朽矣!闭埻瑢W(xué)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一景色

  評:注意意境和諧美,想象要自然生動,色彩要明麗

  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

  秋水碧而連天,長天凈而映水,故曰一色。

  前人寫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閱讀下面前三句子說說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嶺,望水若天。(袁宏《東征賦》)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天與水兮相逼,山與云兮共色。(蕭繹《蕩婦秋思賦》)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馬射賦》)

  (四): 明了考綱夯基礎(chǔ)

  介紹04考試說明及歷年高考試題回放

  高考要求:

  1. 理解B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诶斫獬R娢难蕴撛~在文中的用法 

  經(jīng)過一再簡化,現(xiàn)考試說明中只保留了18個常見文言虛詞,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芾斫獠⒎g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C 

 、俸Y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鄯治龈爬ㄗ髡咴谖闹械挠^點態(tài)度 

  3.鑒賞評價E 

 、勹b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谠u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另: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高考試題回放:運籌帷幄之中

  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廣西、海南、西藏、陜西、內(nèi)蒙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2004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天津卷)語文參考

  17.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2)云銷雨霽,                  。                   ,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一、復(fù)習(xí)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讓學(xué)生自主合作,尋找文中有關(guān)以上方面的知識點。溫故知新:學(xué)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究

  1請找出文中重要的實詞和虛詞

  1、整理、積累、質(zhì)疑、解惑。

  2、老師選講“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當堂練習(xí)。

  一詞多義

  安1 既來之,則安之(       )

  2 居安思危(              )

  3則思知止以安人

  善1擇善而從之(              )2素善留侯張良(              )3善始者實繁(              )4善假于物也(              

  固1必固其根本(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4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              )

  居1居域中之大(       )2不念居安思危(       )3居廟堂之高(       )4深居簡出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則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ǘ﹦釉~活用作名詞: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值得貪圖的東西

  (三)形容詞活用: 1、作名詞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權(quán)    帝王的大位

  不念居安思危,借奢以儉.     安樂的環(huán)境    危難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說別人壞話的人奸惡的人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有才能的人    好的意見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必固其根本               則思知止以安人     

  則思虛心以納下         則思正身以黜惡  

  動詞的意動用法:樂盤游     以……為樂

  練習(xí)

  襟三江而帶五湖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川澤紆其駭矚

  屈賈宜于長沙

  竄梁鴻于海曲

  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

  徐儒下陳蕃之榻

  俊采星弛

  賓主盡東南之美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

  目吳會于云間

  二  對聯(lián)練習(xí)(高考新要求)。仿照課文中句式,寫對偶句

  A:滕王閣中,高朋滿座

  ——————————B :見秋水之浩淼,

  ————————分享:

  魏征得寵進諫言安危    白首忠心感天地王勃失意賦辭忘憂樂    青云壯志驚鬼神

  (五):厚積精練任我行------授之以漁:學(xué)會不如會學(xué)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四步文言文復(fù)習(xí)法” : 

 、僮x:重讀明大意,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甚至少讀兩遍;理解內(nèi)容,參照提示,把握住文章;研讀揣情感,由感知到深入理解。 

 、谡f:說意思,能疏通全文之意;說主旨,能把主要內(nèi)容、中心、情感講明白;說疑問,不解處一定擺出來,否則不會真明白。 ③點:總結(jié)知識點。特殊字音、重要詞義、重要句式、通假現(xiàn)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文學(xué)常識、詞類活用等等,打破課、單元界限、分門別類列表歸納。 

 、芫殻悍磸(fù)背誦練記憶,多遍演題練能力

  輕松一刻:欣賞圖片、配《漁舟唱晚》MP3。

  提示:以上圖片與學(xué)生的想象有無異同。

  六、總結(jié):發(fā)放課外遷移訓(xùn)練材料。

  七、教后反思。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10

  學(xué)習(xí)要點

  1. 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講解

  題解

  “疏”通稱“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來作為一種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員向帝王進言,以便使下情上達的進諫奏文。疏,演變?yōu)槭柰ㄊ吕恚謼l陳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漢代,后世人們以“奏疏”作為這類進言文體的通稱!笆琛钡挠猛据^廣,論諫、陳乞、待罪、推薦、辭官等都可用“疏”。

  “諫”是規(guī)過勸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對上。規(guī)勸的言論也可以稱為“諫”,如同學(xué)們學(xué)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諫”就是“規(guī)勸的言論”的意思。“諫”古代專指用于對帝王、上級、尊長的勸告,規(guī)勸其改正不當?shù)难孕小?/p>

  《諫太宗十思疏》選自《魏鄭公文集》,標題是后人加的。起初稱為《十思疏》。課文標題中的“太宗”是廟號。古代皇帝死后要在太廟立室供奉,為此就需要立一個名號,這就是廟號。從漢代起,每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一般都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下稱為太宗或世宗。李世民是在其父李淵之后稱帝的,廟號為太宗。由此也可推知“諫太宗十思疏”是后人加的題目,李世民活著,是不能稱其為太宗的。

  “十思”的針對性

  1.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無為無欲,清靜之化,遠被遐荒?贾诮,其風(fēng)近墜……今則求駿馬于萬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見輕于戎狄!

  典型史實:王珪諫太宗出美人

  太宗嘗閑居與珪宴語,時有美人侍側(cè),本廬江王瑗之姬,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之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此婦人為是耶,為非耶?”太宗曰:“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對曰:“……今此婦人尚在左右,竊以圣心為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此謂知惡而不去也!碧陔m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2.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恤其勤勞,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為。頃年已來,意在奢縱,勿忘卑儉,輕用人力,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典型史實:張玄素諫修乾陽殿

  貞觀四年,詔發(fā)卒修洛陽宮乾陽殿以備巡幸,玄素上書諫曰:“……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且以陛下今時功力,何如隋日?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煬帝。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于亂。且陛下初平東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門并宜焚殿,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請賜于貧人。事雖不行,然天下翕然,謳歌至德。今若遵舊制,即是隋役復(fù)興。五六年間,趨舍頓異,何以昭示子孫,光敷四海?”太宗嘆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3.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孜孜不怠,屈己從人,恒若不足。頃年已來,微有矜放。恃功業(yè)之大,意蔑前王;負圣智之明,心輕當代!

  典型史實:孔穎達諫太宗“其容若虛”

  貞觀三年,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曰:“《論語》云:‘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孔穎達對曰:“圣人設(shè)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上,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非憔匹庶,帝王之德,亦當如此。夫帝王內(nèi)蘊神明,外須玄默,使深不可知……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凌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

  4.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評論:“陛下初踐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達,咸思竭力,心無所隱。頃年以來,多所忽略;蛲夤俪涫,奏事入朝,思睹闕廷,將陳所見,欲言則顏色不接,欲請又恩禮不加。”

  典型史實:魏征諫太宗止泰山封禪

  貞觀六年,匈奴克平,遠夷入貢,符瑞日至,年谷豐登,岳牧等屢請封禪。……惟魏征以為不可!瓕υ唬骸啊菹聳|封,萬國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馳。今自伊、洛之東,暨乎海、岱,灌莽巨澤,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寧可引彼夷狄,以示虛弱?渴財以償,未厭遠人之望;加年給復(fù),不償百姓之勞;蛴鏊抵疄(zāi),風(fēng)雨之變,庸天邪議,悔不可追。豈獨臣之誠懇,亦有輿人之論!碧诜Q善,于是乃止。

  5.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魏征評論:“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視,事惟清靜,心無嗜欲,內(nèi)除畢弋之物,外絕畋獵之源。數(shù)載之后,不能固志。雖無十旬之逸,或過三驅(qū)之禮。遂使盤游之娛見譏于百姓,鷹犬之貢遠及于四夷!

  典型史實:虞世南諫太宗勿縱情畋獵

  太宗頗好畋獵,虞世南上疏諫曰:“臣聞秋狝冬狩,蓋惟恒典;射隼從禽,備乎前誥。伏惟陛下因聽覽之余辰,順天道以殺伐……天弧星畢,所殪已多,頒禽賜獲,皇恩亦溥。伏愿時息獵車,且韜長戟,不拒芻蕘之請,降納涓澮之流,袒裼徒博,任之群下,則貽范百王,永光萬代!

  6.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導(dǎo)入使諫。三年以后,見諫者悅而從之。比一二年,勉強受諫,而終不平也!

  典型史實:魏征評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

  陛下初即位,論元律師死,孫伏伽諫以為法不當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萬;蛟毁p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所以賞之。”——此導(dǎo)人使諫也。后柳雄妄訴隋資,有司得,劾其偽,將論死,戴胄奏罪當徒,執(zhí)之四五然后赦。謂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濫罰!薄藧偠鴱闹G也。近皇甫德參上書言:“修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俗尚高髻,宮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國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宮人無歲,乃稱其意!”臣奏:“人臣上書,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訕謗!庇谑,陛下雖從臣言,賞帛罷之,意終不平!穗y于受諫也。

  7.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魏征評論:“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惟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

  典型史實:魏征刻小人權(quán)萬紀、李仁發(fā)

  貞觀五年,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侍御史李仁發(fā)俱以告訐譖毀,數(shù)蒙引見。遂任心彈射,肆其欺罔。給事中魏征正色而奏之曰:“權(quán)萬紀、李仁發(fā)并是小人,不識大體。以譖毀為是,告訐為直。凡所彈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騁其奸計,附上罔下,多行無禮以取強直之名。誣房玄齡,斥退張亮,無所肅厲,徒損圣名。道路之人,皆興謗議……陛下縱未能舉善以崇德,豈可進奸而自損乎?”太宗欣然納之,賜征絹五百匹。其萬紀又奸狀漸露,仁發(fā)亦解黜,萬紀貶連州司馬,朝廷咸相慶賀焉。

  8.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魏征評論:“貞觀之初,求賢若渴……近歲已來,由心好惡!∪酥,好讒佞以為身謀。陛下不省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進!

  典型史實:太宗不識宇文士及諛諂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笔考斑殿^謝曰:“南衙群官面折廷爭,陛下嘗不得舉手,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fù)何聊乎?”帝意復(fù)解。

  9.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魏征評論:“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之所以與天下為畫一,不以親疏貴賤而輕重者也。今之刑賞,未必盡然。或申屈在乎好惡,輕重由乎喜怒!虨E則小人道長,賞謬則君子道消!

  典型史實:魏征諫太宗勿寵長樂公主

  長樂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貞觀中將出降,敕有司資送,倍于長公主。魏征奏言:“昔漢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豈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陽王。’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雖有殊,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公主,理恐不可。實愿陛下思之!

  10.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魏征評論:“頃者責罰稍多,威怒微厲,或以供給不贍,或以人不從欲,皆非致治之所急,實乃驕奢之攸漸,是知貴不與驕期而驕自來,富不與奢期而奢自至,非徒語也。”

  典型史實:太宗自悔誤殺張?zhí)N古

  貞觀五年,張?zhí)N古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風(fēng)疾,言涉妖妄,詔令鞠于獄。蘊古言:“好德癲病有征,法不當坐。”太宗許寬宥,蘊古密報其旨,仍引與博戲。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斬于東市。既而悔之,謂房玄齡曰:“公等食君之祿,須憂人之憂,事無巨細,咸當留意。今不問則不言,見事不諫爭,何所輔弼?如蘊古身為法官,與囚博戲,漏泄朕言,此亦罪狀甚重,若據(jù)常律,未至極刑。朕當時盛怒,即令處置,公等竟無一言,所司又不復(fù)奏,遂令決之,豈是道理?”

  重點句解讀

  1.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評析:本句緊承第一句繼續(xù)運用比喻論證手法從反面推理,連用四個“不”字,用后一個“不”否定前三個“不”,否定之否定,加強了對“積其德義”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斷,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斷。 “雖……(猶)……而況……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場上來,使人君不能有別的觀點選擇。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對人君的尊重,也促其樂于從諫,而且使諫諍不顯得突兀。

  翻譯:源頭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wěn)卻想要樹木長得好,德行不厚卻指望國家安定,我雖然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樣明智的人呢?

  2.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評析:這一句是對段首“豈取之易守之難乎?”這一問題的總結(jié)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 “竭誠以待下”和“縱情以傲物”的不同結(jié)果后,在此鄭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嚴肅地告誡:“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說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須竭誠待下,才能使群眾懷念其仁德,并從內(nèi)心產(chǎn)生恭順之心。將君與民的關(guān)系比作舟與水的關(guān)系,確實切中要害,無怪乎唐太宗讀后,說它“言窮切至”,使自己“披覽忘倦,每達宵分”,不但取消了當年耗費民脂的封禪“盛舉”,而且常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告誡太子,并以此作為臨終遺訓(xùn)。本言簡意深,語重心長,能振聾發(fā)聵,令人警覺。

  翻譯: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體會本文“一氣呵成,駢散相間”的語言特點

  《諫太宗十思疏》是用駢文寫成的。從語句看,一是并不局限于駢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配對,直到篇末的特點,而是有所變化。如第一段,劈首就是三個從正面論述的排比句,緊接著又是從反面論述的三個排比句,這是和駢文的常格有所不同的。二是散句的恰當使用,如“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等。三是打破了四六對仗而改用多種句法對偶,如“當神器之重”對“居域中之大”,“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對“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等。這樣,文中既有氣韻充沛的排比句,又有活潑靈動的散行句,再加上駢文所特有的對仗工整、音韻頓挫的對偶句,使整個文章一氣呵成,于整飭莊重之中呈流轉(zhuǎn)圓渾之勢,具有特殊的美感。從用詞看,文章力求避免繁復(fù)的引證、生僻的典故和多余的藻飾,語言明白曉暢。另外,文章不受聲律拘束,不避首尾虛字,這些都體現(xiàn)了作者崇尚質(zhì)樸的文學(xué)主張和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新精神。魏征創(chuàng)造的這樣一種駢散相間的章表體,后來就成為唐宋奏疏中常用的一種形式,對后世陸贄、歐陽修、蘇軾的政論奏議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反饋練習(xí)

  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劃橫線詞語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木之長(cháng)者          浚(jùn)其泉源

  b.慮雍(yōng)蔽             正身黜(chǔ)惡

  c.克終者蓋(gài)寡          董(dōng)之以嚴刑

  d.垂拱(gò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

  2.下列劃橫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加強自身修養(yǎng)

  b.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狩獵時網(wǎng)開一面以示有度

  c.   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選拔有才能的人

  d.   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老百姓

  3.句子中劃橫線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無以怒而濫刑              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    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下列劃橫線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b.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聞達于諸侯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

  5.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填空:

  ① 憂懈怠,  ;懼讒邪,  。

 、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字  ,唐太宗封之為  ,文集有  。疏,是  的一種專用文體。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題 

 。ㄒ唬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7.下列劃橫線的實詞含義全不正確的一組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                  b.善始者實繁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春華秋實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葉徒相似,其實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長也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8.下列劃橫線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克終者蓋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而況于明哲乎

  c.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d.而況于明哲乎

  臣聞求木之長者           青取之于藍

  9.下列句子翻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權(quán)重,處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歷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剛開始人才興旺,到后來卻成了孤家寡人。

  c.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竭盡誠心,就能聯(lián)合敵對的勢力;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生人。

  d.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雖免于刑罰但不會感激,表面上恭順但內(nèi)心并不服氣。

  10.下面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闡明的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兩個比喻,先從正面喻證治國必積德,再從反面說明德不厚國不可長治久安。

  c.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歷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人民的力量。

  (二)

  武德末,魏征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shù)。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曰:“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慮,多所弘益。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鈞,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與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長孫無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碧谌眨骸拔赫魍邔嵨宜穑浔M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慚古烈?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導(dǎo)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碧诖髳,各賜錢十五萬。七年,代王硅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貞觀政要•任賢》)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汝離間我兄弟               ②魏征為太子洗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隱

 、莸浔M心所事               ⑥從容對曰

 、哒骺犊匀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1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雅有經(jīng)國之才——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獲

  c.臣見之若仇——我看見他們就好象仇敵一樣

  d.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優(yōu)秀的冶金的高手。

  13.“但其盡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見太宗與隱太子陰陽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b.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14.斗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建成”“隱太子”“息隱”這三人與太宗都是兄弟關(guān)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隱,臣見之若仇,不謂今日又同此宴!边@話說明長孫無忌對唐太宗厚遇魏征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賢,胸襟寬廣,即使對魏征這樣來自敵對營壘的人也能不計前嫌,給以重用。

  d.這段文字體現(xiàn)了唐太宗一貫強調(diào)的“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參考答案

  1.a     2.d   3.a    4.b    5.略    6.玄成、鄭國公、《魏鄭公文集》 古代臣屬向皇帝分條陳述奏議的一種專用文體。  7.a       8.a     9.b   10.c(這并不是作者要說明的觀點)   11.c    12. c     13.a   14.a(三者是同一人)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11

  關(guān)于《諫太宗十思疏》一文的兩個問題

  趙永康

  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文言文)《諫太宗十思疏》一課,作者魏徵想要通過自己的上書,勸諫唐太宗李世民即便是太平盛世之年,也不可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應(yīng)該持之以恒地施行仁政,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芍^言辭懇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稱得上是一篇千古勸諫之佳作。太宗也將之奉為自己的座右銘,置于枕邊,每每有輕浮的雜念使時,便以此鞭策自己。但是在教授課文時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值得探討。一是課文注釋不當,另一個文章自身的問題。

  問題一:教材注釋不當。作者魏徵在第三自然段針對太宗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十思”,其中第五思是“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這里的“三驅(qū)”到底做何解?教材的注釋是“《易經(jīng)》:‘王以三驅(qū)’。指狩獵有度,不過分捕殺。三驅(qū),網(wǎng)開三面,留一面!蔽艺J為這種解釋不妥。先來看看魏徵提出的第六思:“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意思是 “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自始自終要謹慎”,可見“慎始而敬終”這種態(tài)度是針對“憂懈怠”這種行為提出的。看得出這句話的前半句提出了問題,后半句則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我們很容易看出魏徵提出的“十思”的寫法都應(yīng)該是前半句提出了問題,后半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我們再看第五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其中“樂盤游”是指“以盤游為樂。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狩獵! 也就是說太宗喜歡打獵。依照推理,接下來作者就會勸戒太宗應(yīng)該少打幾次獵,否則就會勞民傷財,滋擾人民的正常生活,即“則思三驅(qū)以為度”,但是按照教材對“三驅(qū)”的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應(yīng)是“就應(yīng)該網(wǎng)開三面,留一面作為限度”,也就是說“應(yīng)該狩獵為度,不過分捕殺”,如此解釋看來魏徵是在勸戒太宗不要濫捕濫殺,這似乎違背了他為君擔憂為民著想的初衷。那么 “三驅(qū)”到底應(yīng)該怎么翻譯? “驅(qū)”在古漢語中的解釋為“趕馬”,在這里應(yīng)理解為“驅(qū)馬打獵”,“三”是一個概數(shù),表示少,所以我認為“三驅(qū)”應(yīng)該解釋為“少打幾次獵”。因此,“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這句話應(yīng)該譯為“(您)喜歡打獵,應(yīng)該考慮每年少打幾次獵,(否則就會勞民傷財,滋擾人民的正常生活)”。

  問題二:文章自身的不足。眾所周知,我們寫文章時都講究對稱,假如在寫文章時出現(xiàn)了ab兩個問題并要對這兩個問題回答,那么我們習(xí)慣先回答問題a再回答問題b,這才合乎情理。這點要求不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古人對此要求更嚴格。但是在這篇文章中魏徵就太大意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作者通過“根”與“泉”的自然流變規(guī)律上升到如何治理國家的高度,這是正面論證。接下來作者用同樣的例子進行反面論證,作者這樣寫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按常理作者應(yīng)該先提“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再舉“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這樣才與上面舉出的正面例子順序保持一致。雖然今人不能苛求古人如何,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個瑕疵,那么在這里提出來,至少可以提醒我們在寫作、說話時不要出現(xiàn)這樣的邏輯問題。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12

  教學(xué)目標

  知識目標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累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區(qū)別文中“根本、以為、虛心、縱情”等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2、領(lǐng)悟“居安思!薄敖渖菀詢”“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

  3、學(xué)習(xí)魏征的高超的勸諫藝術(shù)。

  能力目標

  1、掌握作者反復(fù)開異,循循善誘的高超的勸諫藝術(shù),不斷提高學(xué)生的說話技藝。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德育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虛懷若谷,虛心納他人建議;勤儉簡樸,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教學(xué)重點

  1、掌握“浚、殷、沖、牧、壅、謬、董、振”等文言詞的義項。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內(nèi)容及其意義。

  3、學(xué)習(xí)文章用比喻說理,生動形象的特點,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整齊而富于變化的風(fēng)格特征。

  教學(xué)難點

  1、文章第三段的內(nèi)容理解。

  2、引導(dǎo)學(xué)生背誦全文。

  教學(xué)方法

  1、朗讀法(在反復(fù)朗讀中,理解句意,體味語氣,加強記誦)

  2、問答法(如對文章第1-2段淺顯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

  3、討論法(如對文章第3段較深難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課內(nèi)適當穿插一些文句訓(xùn)練,拓展學(xué)生思維)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xué)課程:

  一、導(dǎo)入新課:(故事導(dǎo)入)

  據(jù)說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鴿子,有一天,有大臣給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愛的鴿子,當他正玩得高興的時侯,魏征求見,急得他把鴿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著合適的地方,無奈之下就背過雙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長談之后鴿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獨自感傷。

  提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為什么?

  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征。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陽(現(xiàn)在河北省晉縣)人。唐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史學(xué)家。少年孤貧,有大志。隋未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諫議大夫。由于他生性剛直,善于直言諍諫,竭誠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數(shù)引征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魏征一生先后上書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被采納。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己,親自為他寫了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這足見魏征在當時的影響。

  銜接語:魏征是以善諫著名的,善在何處,諫有何妙,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他的《諫太宗十思疏》。

  三、解題

  諫:規(guī)勸

  十思:十條值得思考的情況

  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陳述自己意見的一種文體。

  銜接語:魏征向太宗規(guī)勸了十條值得思考的情況,那他為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提出的呢,我們先了解一下背景。

  四、背景介紹(多媒體顯示)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收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以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國威遠揚,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開始對百姓作威作福起來。盡管“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可是這聲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頌德的歡呼聲淹沒了。正直的魏征對此深感擔憂,貞觀十一年(637)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內(nèi)他一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勸太宗“鑒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瑒罹溃柟探y(tǒng)治!妒际琛繁闶撬氖柚械囊黄,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據(jù)說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動,于是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誠極忠款,言窮切至”,表示從諫改過。

  五、指導(dǎo)誦讀

  聽錄音,學(xué)生糾正字音、注意斷句,同時體會思想感情。后找一學(xué)生試讀(任挑一段),教師指點方法。

  六、疏通文意:

  銜接語:學(xué)習(xí)文言,大綱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積累文言現(xiàn)象,那么同學(xué)們考慮一下,理解詞句含義、積累文言現(xiàn)象應(yīng)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xué)生討論后明確:實詞、虛詞、一詞多義、通假、古今異義等。

  1、師生共譯第一、二段:疏通文意,重點解釋實詞、虛詞、古今異義

  2、學(xué)生齊讀第三段后以前后桌4人為一學(xué)習(xí)小組自主探究學(xué)習(xí),學(xué)生質(zhì)疑,引導(dǎo)學(xué)生作答

  要求:①同學(xué)間互相的探討,解答疑難。

 、趥別較難的翻譯,同學(xué)間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郯搭悇e歸納。(投影出示本文文言現(xiàn)象積累)。

  3、文言句子的翻譯:(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翻譯,并滲透方法)

  例:①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嚇,用威風(fēng)怒氣來嚇唬

  方法:a、抓關(guān)鍵詞,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b、單音詞語雙音替

  c、倒裝語序倒過來。

 、诔奸g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七、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銜接語:魏征是一代名臣,他們中的治國境界是什么?(學(xué)生答:文武并用,重拱自治),君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做到什么(十思)

 、偻队俺隽耸純(nèi)容,學(xué)生集體朗讀。

  ②提問,十思側(cè)重于規(guī)勸皇帝不要做到什么?對我們有無啟發(fā)?

  銜接語:作者提出的十思,語語坦誠、字字驚心,太宗之所以最終能接受踐行,并不僅僅是魏征的赤膽忠心,更由于他巧妙的思路與說辭它在一、二段已為十思鋪平了道路。

  ③找一學(xué)生讀第一段,提問:文章先以什么引出話題,提出了什么觀點?

  分析:比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

  銜接語:觀點只是魏征一家之言,不足以讓人完全信服,那么怎樣才能讓其觀點有據(jù)可依呢

 、軐W(xué)生自讀第二段,提問: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guī)律?

  分析:

  借鑒古人論述,將君與民關(guān)系比作水與舟,多方論證居安思危重要性,切中要害、令人警覺,那么如何居安思危呢?順其自然的作者提出了十思。

  學(xué)生分析教師總結(jié),本文思路:

  思考清晰,先說人君當思,為何要思,后談思什么,環(huán)環(huán)緊扣,也把魏征高超任諷諫藝術(shù)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八、鑒賞高超的勸諫藝術(shù):

  ①從思路上看,妙在何處?(先深入淺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接受)

  教師分析:其實聯(lián)系到我們的寫作,那就是不一定要開門見山,而蕩開一筆,打伏筆,蓄勢,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趶奈恼碌挠谜Z上能否分析一下他們的高妙之所在?明確、下愚、明哲、臣聞(而非臣以為)

  點拔:魏征在講諫時,有著清醒的頭腦。他雖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他沒有因太宗對自己的賞識而得意忘形。仍是堅持一貫的謹言慎行。文中語言真誠謙虛,委婉而又通達,合情而又合理,極富藝術(shù)魅力,難怪唐太宗會從善如流呢。

 、叟c《忌諷齊王納諫》對比諷諫藝術(shù)之不同?

  九、思維拓展

  當今社會,我們雖然政通人和,國富民強,但也存在一些驕傲忘本的人民的父母官們,他們用自己腐敗的雙手寫下了共和國最不協(xié)調(diào)的音符,請同學(xué)們試舉一些例子,而后根據(jù)存在問題也給他們寫上幾點值得思考的問題。

  十、課文總結(jié):

  “讀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溫《諫太宗十思疏》,不僅要體味它流暢藝術(shù)的文氣,還應(yīng)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為使唐王朝長治久安而敢于直諫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紀的同學(xué)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時刻胸懷一顆火熱的報國心!

  十一、布置作業(yè)

 、俜e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識。

 、卺槍ξ闹械哪骋徽芾硇哉Z句談?wù)勛约旱捏w會并寫成文字。

  十二、板書設(shè)計: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13

  一、說教材  

  《諫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xué)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關(guān)于文言文閱讀,《普通語文課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xué)習(xí)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chǔ)。學(xué)習(xí)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  

  二 、我對“新課標”的理解  

  高中階段要能達到初步鑒定文藝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受到感染和啟迪。要想實現(xiàn)這一要求,在教學(xué)方式上必須采用合作學(xué)習(xí)、師生互動的學(xué)習(xí)方式。為此我制定的教學(xué)目標如下:(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xiàn)“三位一體”的理念,即“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具體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累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區(qū)別文中“根本、以為、虛心、縱情”等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b領(lǐng)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  

  c掌握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高超的勸諫藝術(shù),不斷提高學(xué)生的說話技藝。  

  2、過程與方法  

  a采取從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方式,逐漸深入,點滴理解。  

  b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學(xué)習(xí)方式,激發(fā)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xué)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a合作學(xué)習(xí),以學(xué)生為本,注重師生的親和力。  

  b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德育教育,讓學(xué)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虛懷若谷,虛心納他人建議;勤儉簡樸,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三、針對高一學(xué)生確立教學(xué)重點與難點:  

  高一階段正是夯實基礎(chǔ)的重要階段,在教學(xué)中,應(yīng)以抓基礎(chǔ)為本。  

  教學(xué)重點:  

  1、掌握“浚、殷、沖、牧、壅、謬、董、振”等文言詞的義項。  

  2、辨析多義詞,理解掌握“以、而、之”等虛詞以及相應(yīng)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3、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nèi)容,學(xué)習(xí)文章用比喻說理,生動形象的特點,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整齊而富于變化的風(fēng)格特征。  

  教學(xué)難點:文章第三段內(nèi)容的理解。  

  四、教法學(xué)法:  

  新課改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xué)習(xí)方式,改變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觀念態(tài)度習(xí)慣,鼓勵學(xué)生想象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所以我嘗試用以下教法和學(xué)法進行教學(xué):1情景教學(xué)2誦讀法3問答法4討論法5多媒體教學(xué)法  

  五、教學(xué)整體設(shè)計  

  教學(xué)時數(shù):兩課時  

  利用早讀熟讀課文,重點解決字音字型斷句輕重音等問題,教師范讀。  

  第一課時:作者寫作目的,1—2段內(nèi)容梳理,文言知識點。  

  第二課時:第三段內(nèi)容梳理,文言知識點,理解十思內(nèi)容及意義;積累成語。  

  六、教學(xué)過程:第一課時  

  1、導(dǎo)語設(shè)計: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因為忠臣批龍鱗,逆圣聽,諷諫帝王確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證與教訓(xùn)。然而,唐代諫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相反卻得到了唐太宗的稱贊,太宗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我們在感嘆這對賢君良臣時,也會為魏征超人的勇氣,高超的諷諫藝術(shù)所折服。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體味它流暢的藝術(shù)的文氣,敢于直諫的火熱報國心。  

  2、解題: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陳述自己意見的一種文體。  

  3、疏通文意:(1)找學(xué)生朗讀第一二段并糾正發(fā)生的錯誤。  

  (2)齊讀一二段,把握文言知識點。  

  (3)整體感知文段內(nèi)容,理清思路。  

  一段:以固本思源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  

  二段: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4、積累成語: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載舟覆舟  

  課文小結(jié):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讀一二段,在夯實文言知識點的同時,更要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處,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太宗虛心納諫,創(chuàng)造歷史有名的“貞觀之治”。若大家也虛心納他人建議,虛懷若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定會樹立起光輝俊潔的人格。  

  5、作業(yè):課后多義詞識記  

  第二課時  

  1檢查鞏固文言知識點。  

  2學(xué)生誦讀第三段內(nèi)容  

  3把握本段文言知識點,理解十思內(nèi)容及意義  

  4積累成語:謙謙君子 卑以自牧 長治久安 垂拱而治  

  課文小結(jié):“讀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們重溫《諫太宗十思疏》,不僅要體味它流暢藝術(shù)的文氣,還應(yīng)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為使唐王朝長治久安而敢于直諫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紀的同學(xué)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時刻胸懷一顆火熱的報國心。  

  七、課堂機智處理  

  1、抓好早讀  

  2、導(dǎo)語讀出感情是引學(xué)生入境的關(guān)鍵  

  3、朗讀時,找水平較好的同學(xué)讀(以免耽擱太長時間)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13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20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15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21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通用18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18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

  •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xué)設(shè)計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示例(二)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

  • 《再別康橋》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16篇)

    一、教學(xué)目標1、引導(dǎo)學(xué)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fēng)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2、引導(dǎo)學(xué)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3、當堂背誦全詩。二、教學(xué)重難點1、詩情的領(lǐng)悟是難點與教學(xué)的重點;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 《螢火蟲》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13篇)

    活動目標:1. 知道朋友之間需要相互幫助。2. 傾聽故事,積極思考;顒訙蕚洌簞赢嫛拔灮鹣x找朋友”;顒舆^程:1. 請幼兒欣賞動畫“螢火蟲找朋友”。...

  •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12篇)

    【教學(xué)目的】 一、學(xué)習(xí)本文聲情并茂、文質(zhì)兼美、駢散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 免费av直接进入 | 91精品亚?影视在线?看 | 国产社区在线综合不卡 |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 毛片软件|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40P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 | 中文字幕第一页永久有效 | 一区二区视频观看 | 伊人wwwyiren22cn | 成人A片产无码免费视频奶头红杏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片软件 | 一级女人片 | 少妇高潮惨叫喷水正在播放 | 国产gaysexchain男同men高清 | 爱色av |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视频 | 韩国三级无码hd中文字幕 | 亚洲AⅤ无码精品色情午在线 |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 免费观看爱爱视频 | 精品日韩av|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 9999精品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游戏推荐 | ririsao亚洲国产中文 | 久久资源中文字幕 | 久久理伦 | 92自拍视频 |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完整 | 在线观看私人黄 | 欧美熟乱妇 | 日日视频| 欧美日韩色综合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 国产九色自拍视频 |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三级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