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總復習教案5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個人理想的認識。
17、徐本禹除了到貴州支教外,還曾遠赴津巴布韋“援外”。時下,他又成為北京奧運會10萬賽會志愿者中的一員。當記者采訪他在西部支教的經歷時說:“我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字支教的同時,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一點事情,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志愿者的作用和價值……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你從徐本禹的說法和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18、在革命戰爭年代,向警予的理想是“為了國家自強,為了民族自強”,為實現歷史使命獻出了年輕生命;在新中國成立后,“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了畢生力量;進入21世紀,山東省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了兌現自己上任時讓群眾致富的諾言,他先到農業大學拜師學藝,帶上干糧三下關東取經,經過數百次試驗,帶領鄉親們發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產技術,帶領群眾走上了致富之路。
(1)上述三個模范人物的事跡說明了什么?
(2)請你分別說明他們三人肩負的歷史使命是什么?
三、分析說明題
19、論“艱苦奮斗”在初三畢業班一次主題班會課上,語文、數學、英語三個課代表就“艱苦奮斗”發言。
語文課代表:“昔人已乘黃鶴去。”
英語課代表:“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
數學課代表:“直線一條”。
你認為哪個代表的觀點最合理?為什么?
20、材料一:有人說:“激情,只是一顆流星;信仰,才是成功之永恒的太陽。”不同
時代的人有不同的信仰,任何時代的信仰都離不開正確思想的引導。
材料二:弗萊明發現青霉素,有人說是機遇,是那粒落在培養皿中的灰塵幫助了他,但若是沒有平時的研究積累,沒有一顆“有準備的頭腦”,他可能早就把它倒掉了。“生命的全部意義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馬克思為寫作《資本論》,鉆進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圖書館進行了長達25年的研究。讀書寫作時情不自禁地在座位底下用腳來回蹉地,天長日久,水泥地競被磨出了深深的痕跡。著名的馬克思的“足跡”便是馬克思不懈鉆研的實證。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擔當歷史使命,需要怎樣的思想做引導?
(2)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應怎樣趁現在的大好時光,實現我們的理想,不辱我們的使命?
四、實踐探究題
21、有一首題為《眾志成城鑄輝煌》的詩這樣寫道:“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我們親愛的祖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與大自然的拼搏。總書記不顧安危到一線慰問,總理到各地共商對策;各族人民同仇敵愾,點燃起抗震救災的熊熊大火。人民子弟兵的無私奉獻以及人民群眾之間的自救和鼓勵,都似一股股暖流洋溢在災區的每個角落。在政府各相關部門全力以赴開展救災工作的同時,社會各界也積極開展了相互扶持、共渡難關的救援行動。在開展救災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用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請記住XX年春天,請記住這難忘的歲月,人類歷史叉將寫下光輝的一頁。”
結合《理想與使命》的有關內容,設計一個主題班會,包括以下內容:
(1)班會主題(要求:緊密聯系材料和九年級《思想品德》內容,中心思想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