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第四框 活動課 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第三課 第四框 活動課 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的人口形勢,資源和環境形勢。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或研究性學習,通過調查,收集、整理各種圖文資料,了解我國現階段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和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直面現實,冷靜分析,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學習的自覺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資料,并進行初步的處理。
①將反映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數據加以整理,制成表格或畫成漫畫。
②上網查找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一些最新資料,制成卡片等。
2.指導學生實地調查,并寫調查報告。
組織學生(3~5人一組),調查自己居住地的周邊環境,觀察存在哪些環境污染與破壞,分析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用廢棄物制作裝飾品或學習用品、兒童玩具等。
導入新課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還有那只丹頂鶴輕輕地飛過。”這首以養鶴烈士徐秀娟真實經歷創作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感動了一代人。今年是徐秀娟烈士犧牲15周年,為紀念烈士,西安市青少年宮開始舉行“徐秀娟生平事跡圖片展”。滿族姑娘徐秀娟是齊齊哈爾市扎龍人,那里是丹頂鶴的故鄉。1981年,不滿17歲的徐秀娟跟隨父親徐鐵林———我國一位實踐經驗豐富的養鶴專家,開始在扎龍自然保護區養鶴。為了做好鶴類保護工作,1985年3月,徐秀娟開始在東北林業大學進修。她撰寫的論文《越冬地丹頂鶴的半散放飼養》,在第三次全國鶴類保護會議上宣讀后,受到與會專家的熱情贊揚。1987年9月15日,年僅23歲的徐秀娟為尋找走失的鶴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徐秀娟是我國第一位為保護珍禽而獻身的烈士,她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為環保工作獻身的精神卻感動了許多人。
活動過程
觀看mtv《一個真實的故事》:"(畫外音)……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這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低聲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飛過……。
教師:這位女孩留下了一首什么歌?片片白云為何為她悄悄落淚?
學生:這位女孩以她的環保行動留下了一首生命的贊歌,她不僅拯救了丹頂鶴,而且以她的行動,實現了讓天更藍、水更綠的誓言,白云能不為她悄悄落淚嗎?
教師:我們與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可今天人口的無限膨脹,人類無休止的索取和掠奪給地球留下了累累傷痕。假如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狀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們將失去生存的空間,將不會再有共和國美好的明天。因此,我們必須---
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板書)
教師:同學們,你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嗎?我們該如何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呢?
下面就讓我圍繞這兩個問題,以看誰制得好、說得好、點子多、做得好、成果豐為序開展一次"五看"活動。
活動1:"看誰制得好"
主持人:根據課前收集的有關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資料,發揮我們的想象力,現場制作三幅圖表(或展示課前收集制作的圖片等),分別顯示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資源與環境的基本狀況。(三幅圖分三次,四組各派一名代表到上面寫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