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第四框 活動課 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學生5:我認為,應當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污染者。不僅要承擔治理環境的經濟責任,而且當污染者的行為損害公私財產和他人健康時,污染者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構成犯罪,要依法追究污染者的刑事責任。
學生6:我認為,應當依靠群眾保護環境。公民都要參與環境的管理與監督,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學生7:我認為,應當使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學生8:我認為,應當推行"樹葬"。以土地為基礎,以樹為伴,以親人生前的審美情趣來挑選出一種樹木,將其骨灰深埋在樹的旁邊。這樣,超脫瀟灑,回歸自然,留給世界的是綠色,留給子孫后代的也是綠色。"樹葬"利國、利民、利社會,既保護了自然,也保護了環境,保護了土地資源。
教師:大家的點子都不錯,一個個好像是國家環保專家。確實,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請看:資料——小小環保觀察員
湖北省武漢市大興路小學紅領巾環境觀測站成立于1990年5月19日o幾年來,該校環境觀測站已成為學生動手、動腦,學科學、用科學的發源地,小觀測員們做觀測筆記和撰寫科技小論文數十篇,其中獲全國、省、市級獎的有8人次,有6篇在有關報刊上發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95年3月正式通知我國政府:湖北省武漢市大興路小學紅領巾環境觀測站榮獲1995年度"全球500佳獎"。據統計,自1987年起,我國已有17個單位和個人獲此獎。這在湖北省尚屬首次。學校獲此殊榮,在我國也是首次。與此同時,《中國環境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香港《文匯報》、中央電視臺,省、市電視臺先后對該校觀測站進行了報道,并制作了4部專題片分別進行了播放。同年10月該校選派了3名小觀測員赴英國伊斯特本參加了世界第一屆"兒童與環境"論壇大會,為我國爭得了榮譽。 1996年向南溟同學榮獲第二屆"宋慶齡獎學金"(科技類),同年肖飛同學的論文《學校附近大氣飛降塵環境調查報告》獲全國第八屆小發明、小論文競賽銀獎。
中學生致信市長表達"綠色"意愿
武漢市武珞路中學的中學生環保協會成員在植樹節到來之前,寫了一封信給武漢市市長,表達參與改善環境、綠化江域的熱切愿望,希望獲得參與這樣的公益活動的機會。
"每人種下一棵樹,武漢市就會種出大片綠蔭。"他們建議發動全體市民植樹護樹,或者參加植樹護綠志愿者活動,或者出5元錢支援綠色行動。
武漢市副市長作出批示,支持中學生的想法和建議,要求圓林部門重視此事,妥善安排。市園林局與同學們取得聯系后,組織了中學生環保協會到森林公園植樹。
這些學生在信中說,近幾年,城市建設有了很大發展,但城市化帶來的"熱島效應",也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 "當別人談論、抱怨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想想,我們能為我們的城市做些什么?"
武珞路中學XX年底成立了中學生環保協會,僅初二年級就有150多名同學參加。寒假時他們曾四處聯系,希望有機會參觀或參與環保活動,但沒有成功。于是,他們認為應該求助于市長"給我機會"。
教師:那么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應該如何做呢?
活動4:"看誰做得好"
教師:請談一談你想為環保做些什么?以后準備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