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政治專題總復習教案1
改革開放 內容、意義?
成就: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
(見基礎知識3)
XX年總體小康
2020年全面小康
結論: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③在中國,無論是革命還是改革,都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實事求是,走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
注意:★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改革開放的意義區別: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偉大轉折,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意義/作用:改革開放成功地解放了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使中國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也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綜合了社會與思品的相關內容)
★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區別:
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1927年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的召開為標志,內涵豐富,可參考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20世紀中國的三次歷史性巨變:
①辛亥革命(孫中山),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三民主義)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毛澤東),結束了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紀元;
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鄧小平),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中國歷史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2、重要會議
時間 重要會議 主要內容及意義
1921年 中共一大 內容:①②③④
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1922年 中共二大 內容:①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②指出了黨的近期奮斗目標是……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1935年 遵義會議 確立了毛澤東放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最終擺脫了敵人的追擊,達到陜北。遵義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內容:①②③
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偉大轉折,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改革開放。
1997年 中共xx大 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XX年 中共xx大 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XX年 中共xx屆六中全會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
XX年 中共xx大 ①把“科學發展觀”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②首次寫入:生態文明 ③新提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奮斗目標修改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