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暗波(冬季親子教育)
前言:孩子們的教育對于父母們來說是最重要的,雖然說小孩子還正在上幼兒園,但是家長們也都已經開始為孩子們入小學做準備了,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幼升小中存在著那些暗波吧!
案例一
幼兒園轉入學前班
丁女士的兒子壯壯5歲半了,明年,他就該上小學了。丁女士住在名校云集的西城區,早在兒子剛進幼兒園時,她就開始搜集幼升小的情報,給兒子上學鋪路。
“聽說很多小學入學時都要測試,光靠幼兒園里學的那點知識根本過不了。”擔心兒子在幼升小的入學競爭中落后,暑假一過,丁女士便把壯壯從幼兒園大班轉到西城區展覽路少年宮的學前班,學習識字、速算等課程。
對于壯壯而言,學前班遠沒有幼兒園“好玩”。習慣了幼兒園松散的管理方式,壯壯剛來學前班時,一節課40分鐘,老老實實呆上七八分鐘就坐不住了。剛上學的那幾天,他天天都是哭著被媽媽送進校門。丁女士說,看著兒子哭很心疼,但想想殘酷的升學競爭,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學前班短短兩個月,壯壯認識了近400個漢字,并掌握了20以內的加減法。看到兒子近乎神速的進步,丁女士很欣慰:“按照這樣的學習速度,幼升小的入學考試是不愁了。”
在展覽路少年宮,和壯壯情況類似的孩子不在少數。少年宮老師介紹,開設識字、速算等課程目的是通過科學的訓練,讓孩子們在趣味教學中培養語文、數學的素養,實現幼小銜接平穩過渡。現在,很多小學入學后,拼音知識一個月就講完了,沒有接觸過這些知識的孩子根本消化不了,嚴重影響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學前班,有將近一年的時間來消化、練習這些知識,為孩子知識貯備打下牢固的基礎。入園指導
案例二
為娃擇校大房換小房
早在4年前,朵朵媽就開始制定幼升小規劃了。那時,他們一家三口住在立水橋附近。一次她帶著一歲的朵朵在小區玩,在與家長們交流中得知,因為小區周邊沒有什么好小學,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將來上學,正紛紛考慮換房或另外買房。
“那次聊天后我就焦慮了。”朵朵媽說,她第一次意識到,選擇一個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居住地是多么重要。從那以后,她一有空就上網了解幼升小的信息。通過調查她發現,部分好小學每年都會招收一定數量的片內學生,想進入這些學校的一種方式就是住到學區房。
朵朵媽和老公都是外企白領,當初買下立水橋這套120平米的商品房時已掏空了兩人的積蓄,還向父母、親戚借了不少錢。另外再買一套房子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只能換房。
由于不同學校對服務的片內居民定義各有不同,大部分都要求落戶年限至少在3年以上。那時,朵朵已滿一歲,想到5年后即將到來的幼升小,朵朵媽意識到:換房大計必須馬上啟動!
朵朵媽將換房的范圍鎖定在海淀中關村附近,一來此地名小學集中,二來離自己在朝陽的辦公地點不算太遠。但實地考察了幾次后,她又開始糾結了,由于擇校競爭激烈,中關村一帶的學區房價格水漲船高,以她這套120平米的房子售價折算,在中關村只能買一套60平米左右的老房子。
“居住面積一下子縮水一半!”當時,朵朵媽也曾猶豫這樣做值不值得,可是一想到換房之后,女兒就能有機會進入名校,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她和老公最終決定:為了女兒的教育吃點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