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戲-找寶貝和小球入洞
親子游戲-找寶貝
作者:鄭清梅 壽光市古城街道北孫幼兒園
活動名稱:找寶貝
適合年齡:1歲至1.5歲
活動目標:發展寶寶手腕、手指的靈活性及力度。
活動準備:帶蓋的礦泉水瓶;寶寶喜歡的小玩具,如小鈴鐺等。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導入
教師講解關于鍛煉孩子手腕、手指靈活性的益處
9個月孩子的手指已經相當靈活了,他會抓起想要的玩具,也會撒手扔掉不想要的玩具。別看簡單的抓和扔,這代表著孩子雙手的精細動作發展的兩個重要環節。
“手巧心靈”是有科學根據的。有人說“一個拇指在大腦中所占的位置相當于10條大腿”,更何況整個手有那么多肌肉、關節、神經末梢呢?它們所傳遞的大量信息必然會促進孩子的腦發育。
既然手指靈活那么重要,家長必然關心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加孩子的手指的靈活性。
(1)積木游戲:雙手抓積木對敲,積木倒手,把積木從盒子中拿出來都是最簡單的第一步。之后就可進行第二步練習——將積木排成蛇陣,將2~3塊積木堆起來,將積木搭成“橋”,搭成“火車”等等不同的形狀。其方法是大人先要擺給孩子看,然后讓他模仿。大人要給孩子充分的練習機會,不要一看沒搭成就著急,就想去替代孩子。那樣的話,豈不是變成你練習搭積木了嗎?
(2)拿筆涂鴉:給孩子紙和筆,讓他隨意涂鴉。也可以你和孩子各執一筆,你在前邊畫,讓他的筆來“追”你。這樣先畫一條道,再畫一個圓,慢慢地孩子就會用筆了。對手指運動來說,用筆應該說是較復雜的一種運動。除了拿住筆之外,還必須掌握不同手指的用筆力度,才能畫出線條和圖案來。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一張紙和一堆蠟筆就走開去做別的事,因為孩子如果咬蠟筆和吃蠟筆都會造成鉛污染,不利于他的生長。
(3)家庭用具是最好的玩具:媽媽常用的家庭用具都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鍋、碗、瓢、盆、杯、盤、勺、碟、抹布、拖把、枕頭、椅墊、剛買來的菜和水果、正揉著的面團等等,讓孩子的游戲融于日常生活,讓生活用具成為鍛煉孩子手指靈活的最佳道具。下面我們開始活動
二、基本部分:家長開始和孩子做游戲
1.教師向家長介紹活動目標,并出示裝有小鈴鐺的礦泉水瓶,隨意搖搖瓶子使其發出聲響,引起寶寶注意;
2.教師告訴寶寶瓶子里面的小鈴鐺拿不出來了,請寶寶們想想辦法,把小鈴鐺從瓶子里取出來,然后教師發給寶寶每人一個裝有小鈴鐺的瓶子;
3.請寶寶說一說鈴鐺是用什么辦法拿出來的;
4.最后請寶寶把瓶子送回教師那里。
活動指導:
1.家長先鼓勵寶寶自己想辦法將瓶子里的小鈴鐺取出來;
2.寶寶焦急想打開瓶蓋時,家長一定要耐心鼓勵寶寶;
3.家長啟發寶寶擰開瓶蓋,在寶寶需要時可給予適當幫助,最后將鈴鐺取出。
三、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這節課。
謝謝家長們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們的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還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資源,為孩子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說、敢說、能說。在教育越來越強調生態化的今天,家園的合作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一年的實踐中,我們爭取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給予我們的支持與協作,使得我們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當然,在親子活動中,我們還有許多想法,還有一些工作想做。如:家委會成員參與班級管理、家長會的形式、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互動,還有社區的更有效的利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將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