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學反思(精選5篇)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1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說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如何讓學生認識“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認為可以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運用比較等方法介紹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寧靜”和“黑暗”,學生不易體會到,更不易認識深刻。課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較,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紹了海底的“靜”和“暗”。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描繪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見過的情景,對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積和漆黑。
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qū)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fā)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nèi)容。
課文第四段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其中介紹海底動物的行進時,用速度很慢的“海參”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作比較。到底梭子魚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課文又用火車和它作比較。
課文第五段介紹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作比較,具體說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長短的比較。
由此可見,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nèi)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啟發(f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產(chǎn),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chǎn)生開發(fā)海底物產(chǎn)、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愿。
我運用了“比較”的方法,進行了本課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我認為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學生不但了解了有關(guān)海洋的知識,還向?qū)W生滲透了讀文章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要視文章內(nèi)容而定)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對大海還很陌生,教師可以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說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如何讓學生認識“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認為可以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運用比較等方法介紹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寧靜”和“黑暗”,學生不易體會到,更不易認識深刻。課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較,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紹了海底的“靜”和“暗”。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描繪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見過的情景,對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積和漆黑。
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qū)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fā)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nèi)容。
課文第四段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其中介紹海底動物的行進時,用速度很慢的“海參”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作比較。到底梭子魚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課文又用火車和它作比較。
課文第五段介紹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作比較,具體說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長短的比較。
由此可見,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nèi)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啟發(f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產(chǎn),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chǎn)生開發(fā)海底物產(chǎn)、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愿。
我運用了“比較”的方法,進行了本課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我認為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學生不但了解了有關(guān)海洋的知識,還向?qū)W生滲透了讀文章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要視文章內(nèi)容而定)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對大海還很陌生,教師可以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3
《海底世界》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文中介紹了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抒發(fā)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贊美之情。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個是使學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chǎn)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另一個是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第一個是重點,第二個是難點。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自己有很多的體會和想法,下面就從幾方面談一談。
1、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的時候,我采取的是以讀代講,通過師生對讀,使學生能夠理解這一段是圍繞著“海底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這句話寫具體的。第三小節(jié)也是總分關(guān)系的結(jié)構(gòu),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圍繞第一句話寫具體的”我采取的方法是讓學生畫批(讀一讀句子,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動物活動方式的特點并作批注)。最后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總分關(guān)系的句式,我又設(shè)計了仿寫一個環(huán)節(jié),4,5自然段的學習我采用了略處理,讓學生自由表述。
2、這節(jié)課為了突破難點,我做了精心的設(shè)計,有師生的對讀,有畫批,有寫話。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chǎn)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為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呢?在教學每個小節(jié)的時候,學生還是能夠圍繞著這個問題來體會的,通過回讀讓學生體會“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時候,時間有些拖沓了。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教學過程中,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那么首先還是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就海底世界這篇文章來說,應該引導學生圍繞著“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來體會,在體會的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3、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
在學習第三小節(jié)的時候,我安排的是讓學生畫批,根據(jù)重點詞,想一想各種動物的特點,并把自己的體會做簡單的批注。畫重點詞語對學生來說并不難,難在抓特點作批注。在教學中通過巡視,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著問題,不知道批注什么特點。當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后,立刻教學生停止了批注,并帶領(lǐng)學生一起批注學習了海參的活動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了怎樣批注,在下面的學習中就簡單多了。這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學中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批注并沒有停與形式,而是實實在在的。
4、學生的朗讀沒有情趣,語言的表達不夠清楚。
教學中雖然設(shè)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但是在真正的教學中,學生讀的還是不夠,尤其是沒有讀出奇異的情趣來。我想這里不光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師引導得不夠,首先教師應該有情趣,學生才能夠被感染。學生課上發(fā)言比以前還是有進步的,但是語言表達的還是不夠清楚,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我覺得還是學生缺少語言的積累,詞匯不夠豐富。由此,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該要求學生多看書,積累詞語。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和學生都深深的愛上了海底世界,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海底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4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產(chǎn)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本課教學我做到了重點明確、思路清晰。一開課,我就以“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這個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緊接著引導學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接下來的整堂課幾乎都是緊緊圍繞“‘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表現(xiàn)在哪里?”這一個問題來學習的。閱讀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基點,以學定教。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發(fā)現(xiàn)來理解重點的詞語和句子。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頗多,以下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在讀中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
語文不是學習純文本,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教學語文課,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lǐng)會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課教學以讀為本,我設(shè)計了兩讀。一粗讀,“為什么說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二細讀,學生說到哪一段讀到哪一段,當然這次朗讀不是淺層次的泛泛而讀,而是側(cè)重于學生理解地讀。比如讀動物們竊竊私語的樣子,我是從“竊竊私語”這個詞入手,讓學生理解竊竊私語就是偷偷的小聲說話。海里的動物呀和你們一樣也經(jīng)常在一起說悄悄話,”學生一下子明白詞語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讀出了那種竊竊私語的情趣來。
二、學以致用
學語文就是為了用語文,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僅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靈活遷移,巧妙運用。在感受課文如何把動物們的竊竊私語寫具體后,我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展開想象,說說海底還會有哪些有趣的聲音,孩子們興趣昂然,描繪的語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創(chuàng)新,有了自己一些靈性的東西,
三、讀法指導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閱讀理解的好方法。本課教學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如海底的“寧靜”和“竊竊私語”的比較;速度很慢的“海參”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的比較;“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的比較等。這些比較加深了學生對景色奇異的理解。有了這樣的讀法指導,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入手,前后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來寫的,接著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chǎn)豐富,從大的方面牽出來然后逐段的去理解。
海底的“寧靜”和“黑暗”,學生不易體會到,更不易認識深刻。課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較,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紹了海底的“靜”和“暗”。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描繪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見過的情景,對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積和漆黑。
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qū)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fā)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nèi)容。
課文第四段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其中介紹海底動物的行進時,用速度很慢的“海參”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作比較。并且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自己走四米需要多長時間來體會海參的慢, “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作比較,具體說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長短的比較。
最后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關(guān)于海底動物的資料拿出來共享,也是讓學生對海洋有更深的理解。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對大海還很陌生,在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時沒能發(fā)揮出顯著的作用,顯得疲于形式,再次在朗讀方面的指導還有所欠缺,對學生的評價也有些生澀,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趙玉俠
這次教學研討活動是我們新教師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平時只是自己講自己的,雖然課后也進行了深入地反思,但肯定還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而不自知,這正是一個認識自身優(yōu)勢和不足的平臺.前些天剛剛走入全國小語界四大名師的課堂,感慨頗多,回來又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進行了調(diào)整,完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 為了體現(xiàn)這一理念,我選擇了《海底世界》這篇課文作為本次教學研討活動的公開課.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介紹了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抒發(fā)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贊美之情.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要使學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chǎn)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在學習這課時,我注意了指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尤其借助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感悟語言文字,從而讓學生了解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
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經(jīng)過幾天來我自己得深入思索,感到成功之處有之,不足之處亦客觀存在,給我在教學工作中留下了不少啟發(fā)和深思.
讓學生樂于學習語言,靈活運用語言.
我所設(shè)計的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詞語的積累,("海闊天空,水天一色,波濤洶涌,波濤澎湃"這四個與課文緊密相關(guān)的詞語)接著出示兩幅相得益彰的圖片,讓學生運用所積累的詞語.這是我比較滿意的部分.
二,創(chuàng)設(shè)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在閃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長.
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學過程的開放,從而體現(xiàn)探究性.先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海面的景色,給學生美的享受并積累詞語.再引導學生進入對海底世界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 "你從那可以看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的世界".學生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guān)注,向往,投入.似乎學生身臨其境,激起了強烈的探究欲.
三,語文課還是一個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
例如: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特點——喜歡參與活動,結(jié)合教材的實際,采用摹擬動物的聲音和動物的活動方式來理解課文.用"竊竊私語"說話練習,用動作表演,體會詞語的意思.我請同學們繼續(xù)當海洋工作者,戴上聽音器,我引讀課文,學生摹擬聲音的方法,學生的興趣一下子來了,教室里動物的叫聲此起彼伏,學生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了,而且這也帶動了學生的朗讀,學生朗讀地很有感情.摹擬深水動物發(fā)出的響聲:嗡嗡,啾啾,汪汪,呼嚕.然后我提問:"老師為什么不大聲點 "從而理解"竊竊私語".借此機會指導朗讀.
課后,學生在教室里紛紛討論,有些活躍的學生還在模擬動物的聲音和它們的爬行方式,看來,他們對此非常感興趣.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四,不足之處
在這次公開課之后,我也認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形式過于花哨,部分環(huán)節(jié)沒有落到實處.
2,沒有很好地控制課堂時間,拖課比較久.
3,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學生朗讀水平有待提高.
4,在進行第四段教學時,沒有把握好重點,環(huán)節(jié)比較松散.
5,活動最后"收尾"部分較潦草.
6,教學經(jīng)驗不足,上課緊張,臨場應變能力差,不能和學生進行比較好的溝通,"表演課"味道足.
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爭取早日在教育教學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5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說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如何讓學生認識"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海底世界呢 我認為可以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運用比較等方法介紹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寧靜"和"黑暗",學生不易體會到,更不易認識深刻.課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較,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紹了海底的"靜"和"暗".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描繪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見過的情景,對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積和漆黑.
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qū)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fā)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nèi)容.
課文第四段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其中介紹海底動物的行進時,用速度很慢的"海參"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作比較.到底梭子魚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 課文又用火車和它作比較.
課文第五段介紹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作比較,具體說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長短的比較.
由此可見,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nèi)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啟發(f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產(chǎn),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chǎn)生開發(fā)海底物產(chǎn),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愿.
我運用了"比較"的方法,進行了本課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我認為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學生不但了解了有關(guān)海洋的知識,還向?qū)W生滲透了讀文章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要視文章內(nèi)容而定)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對大海還很陌生,教師可以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案例:
(點擊)第二節(jié):交流(1)為什么"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 (2)為什么陽光射不到海底,但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 請用"因為……所以……"回答(點擊第八章,看圖:會發(fā)光的魚)(回第七章)
(點擊)第三節(jié):交流:讀句子"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
(1)照樣子寫一寫.例:蜜蜂(嗡嗡)小狗( ) 小鳥( ) 小貓( ) _____( )*小羊咩咩 小鴨嘎嘎(呷呷)*(點擊出答案)
(2)完成填空:猴山上的猴子真可愛,它們有的用尾巴勾住樹枝蕩秋千,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還_____________.
面向全體加分題)請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說話.(回第七章)
第四節(jié):交流:(1)比較句子,說出哪句好,為什么
海里的動物,人們已經(jīng)知道的有3萬種.
海里的動物,人們已經(jīng)知道的大約有3萬種.(用上"大約"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為準確.)
點:完成表格(詞句活動室2)(回第七章)
(點擊)第五節(jié):(1)海底有_______,有_______,也有_______ 和______.
(2)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是___________,地球上最長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點擊答案)(點兩張圖片)
(點擊)第六節(jié):交流:(1)從第六節(jié)中找出一對同義詞( )——( )(2)海底蘊藏著豐富的( )( )( )( )和( ).(點擊出答案)(回第七章)
(點擊)第七節(jié):用"—"劃出描寫景色奇異的句子.
用" "劃出描寫物產(chǎn)豐富的句子.(板書)
反思
一,情境設(shè)置,要結(jié)合自身特點
課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海底世界的奇異之美,本人教學時特設(shè)計了"假如我就是小學二年級的山里孩子,從沒去過海,從沒見過海"這么一個角色,用以疑問的方式向?qū)W習中的學生適時提問,以達到理解和體會課文"奇異"的特點.但因本人性穩(wěn),太成人化,沒有接近孩子的生活和語言,故在扮演這一角色時,未做到入情入境,以致雖設(shè)計這個角色,但效果不好.可見,與孩子打成一片,與孩子共呼吸,共命運,才能更好發(fā)進行課堂交流.
二,研讀課文,要在深入學習的基礎(chǔ)上進行
在教學"找出中心句"時,因時間倉促,本人未能在學生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就讓學生去找.結(jié)果大部分學生找不出"海底不但景色奇異,而且物產(chǎn)豐富",以致課堂一開始就出現(xiàn)冷場.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也學生對過渡句的把握,還沒有很強的敏銳性.
三,歸納總結(jié),要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
在引導學生歸納"暗中有光 靜中有動 動中有靜",只是在學生整體感知是基礎(chǔ)上就開始,沒有讓學生在充分朗讀和體會有關(guān)句子和段落后進行.故此,學生在歸納時,顯得很茫然,無法準確地把握特點.也可見本人在平時的教學中,對這點有所忽視.因此說,這次的公開課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提醒,以后可絕不能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