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樹木》教學反思(通用2篇)
《校園的樹木》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反思
在這次以“校園的樹木”為主題科學觀察中,我采用了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科學課,他們的好奇心很強,學習興趣整體很高,學習很認真,但他們已普遍習慣于常規課堂的學習方式,因而缺乏靈活性,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他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少,學生所知的科學常識較少,科學探究能力較弱,對科學課的基本技能以及記錄與匯報也并不熟悉.這時,對培養學生的記錄能力尤為重要,我非常重視. 因此,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對比學習課本上的記錄范例并在本節課中安排了時間與環節教學讓學生整理自己記錄的資料,學生有正確的范例進行參考效果很理想。同時,還引導學生注重匯報、交流的總結,完善自己的記錄.更驚喜的是,有些孩子不僅在記錄中學習畫簡圖,還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在記錄中附上了合適的實物標本,他們的記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在本課教學中,學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顯,探究是學習科學課的主要方式,在下一個觀察“草”的活動中我將采用個人觀察的形式,逐漸培養每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校園的樹木》教學反思 篇2
(一)
這節課的安排時間非常緊張!校園樹木的觀察記錄在課堂上無法很好的完成。我覺得在新學期的第三節課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樣一張完整的觀察記錄確實具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我臨時決定: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實地觀察、收集素材,把作業留到課后去完成。作業反饋質量較好,但似乎加重了學生的課后負擔!
(二)
幾乎沒有學生能夠說出課前出示的葉片是屬于哪棵樹的,這就激起孩子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畫簡圖是這節課要求的一個部分,是由遠由近觀察的開始,這是觀察記錄的重要部分,要結合孩子喜歡畫的特點在正式觀察前先學習畫簡圖,有助于幫助孩子激發興趣,整理思路,第一次的簡圖可以畫在第5頁右上角的空白表中,孩子們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畫出不同于書本上簡圖。(此部分為課堂完成)
在近處觀察時樹皮拓片是一個重要部分,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將樹皮拓片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容易傷害花壇的樹木,因此我在上課時改拓樹皮為拓樹葉,可以在演示過如何拓印樹葉后要求學生在觀察時去撿葉子(關鍵是去撿,而不是去摘)。(此前部分也在課堂完成)可以直接將樹葉拓印在作業本的第2頁觀察記錄中,同時將那片葉子所屬樹木的簡圖和樹葉的簡圖畫在拓印的旁邊。(此部分在校內觀察完成)
而第7頁最后讓學生思考樹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比較抽象,可以結合作業本第2頁第2大題的判斷題讓學生來進行分析,效果較好。
第二課《校園的樹木》第5頁,在請學生思考樹由哪幾部分組成時,有的學生就提到了根,但在實際觀察中根是比較難觀察的,樹根埋在地下,學生觀察不了,那怎樣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樹還有根呢?
首先,就要我在畫簡圖時適時地引導,除地面部分的樹干與樹冠外,還要畫出地下部分的樹根,很多孩子就在畫簡圖時也脫離開書本上那種簡圖畫法,自己畫上了樹根,這是令我非常欣喜的,說明孩子們能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去更好地觀察。
其次,樹是有根的,雖然這一點不需要觀察,學生已經知道。“應該還有樹的根”提醒學生:在觀察樹木的時候,不要忘了觀察樹木的根部。這句話既是學生觀察之前的計劃,也可以看作學生在觀察中產生的想法。在實際觀察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樹的根裸露在地面上,學生能夠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觀察過程中看不到樹的根,也不能說明學生觀察不了,應提醒學生還可以觀察樹木的根,這樣觀察的內容會顯得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