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第六單元《輕叩詩歌的大門》集體教研
主備:張文喜
參加人員:全體六年級語文老師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內容:
本組教學圍繞“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讀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了解詩歌,感受詩歌。本次學習分為“詩海拾貝”和“與詩歌同行”兩大板塊,開展以下活動:1、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詩歌或記錄本地的民歌、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2、按照一定類別,對搜集的詩歌進行整理、歸類;3、欣賞自己喜歡的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體會是人的感情;4、舉行詩歌朗誦會;5、開展寫童詩、舉行詩歌知識競賽,合編小詩集等活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的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通過朗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三、教學重點:組織好搜集和欣賞詩歌、給詩歌分類、舉行詩歌會
四、詩歌的分類
1、可以按內容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于秋天的詩、關于春天的詩……
2、可以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
3、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4、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5、按國家和作者分:外國詩、中國詩
6、按創作方法分:詩歌、民歌或童謠
7、按時間分:古代詩、近代
五:教師發言:
張志英:教學時,教師要精心選材,采用對比的教學方式把《天凈沙•秋》和《天凈沙•秋思》兩首小曲的兩種不同風格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一個 色彩明麗,令人陶醉;一個 滿目蒼涼,滿心愁緒。)由此,充分體現出綜合性學習課型的優勢。
張衛東:授課時適當點撥,要盡一切可能使學生沉浸到詩歌之中,去讀,去思考,去表達,讓學生在欣賞閱讀中領悟。
于國方:讓學生在收集、運用詩歌中提升對詩歌的認識與理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把學生帶進詩歌的殿堂。
王玉華:學生在收集、推薦、交流詩歌的環節中,要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使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充分體現!組織形式上還可研究,讓該環節錦上添花!
李紅梅:本節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是"美"的,教學語言是"美"的,教學方法也是"美"的.當然,我們也追求教育教學效果的美。
柴玉娥:語文綜合性學習,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引導學生發現、感悟、領會、積累、學會優美的語言(詩歌)。
王海霞:詩歌教學,教師要在"美"的感悟和積累上,對學生做有益的引導和實踐。我想說: 充滿“語文味”的語文學習是美的!只有語文老師才能獨享這樣美的大餐!
六:活動總結
在如火如荼的熱烈討論中,教師們明確了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向。特別是詩歌的分類知識,也做到了心中有數,只有這樣,讓學生搜集詩歌、整理詩歌才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