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古文兩篇導學案(西師大版)
29《古文兩篇》導學案學習目標1. 自主學會本課生字。2.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課文中的兩個故事。4. 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學習課文的體會。學前準備1. 學生:搜集有關(guān)司馬光的資料。教材簡析本課安排了兩篇淺顯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我們很熟悉的故事。《司馬光救友》通過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贊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zhì);《矛盾》通過一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語言,諷刺了生活中的這種現(xiàn)象,告誡人們說話做事不要前后矛盾。這兩則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內(nèi)容淺顯易懂,敘述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因為我們是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習前,我們應(yīng)知道: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傳統(tǒng)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煙海的文化藝術(shù)瑰寶。古代的很多東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學習一點淺顯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認認真真讀課文,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再對照注解,試著讀懂每一句話,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最后說說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司馬光救友一、導入新課 把握生字今天,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語言簡練的特點。學習文言文的訣竅,就是古人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在讀本文時要注意以下生字的字音。皆 迸 矛盾 曰 弗二、讀通課文,整體感悟大意1. 請同學把課文讀一次,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請畫出來與同桌交流。2. 大家在讀好字音的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并讀給同桌聽。三、看注釋,自解句意文意1. 自讀自悟。讀一句,看這句有關(guān)詞語的注釋,把注釋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這樣讀懂每一句話,自己弄不懂的記下來提出與同學研討。2. 小組合作學習。各自匯報對每句話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討,說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語句記下來,留待向全班同學或老師請教。3. 全班交流。①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互相評議,每句意思的說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錯。學生說不準,教師應(yīng)予以點撥。②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全文大意。四、朗讀課文,感悟人物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yīng)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你能說說在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嗎?2、司馬光持石擊甕時,心里怎么想?3、砸缸之前司馬光在想什么。小結(jié):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2.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3.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你想對他說什么話?五、品讀,讀出理解和韻味1. 自己練習朗讀,把對詞句的理解讀出來。“與群兒戲于庭”要讀出歡快的語氣;“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光持石擊甕破之”要讀出沉著的語氣,敬佩的語氣;“水迸,兒得活”要讀出高興的語氣。2. 齊讀,讀出語氣和韻味。六、拓展延伸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寫下了著名的《資治通鑒》。同學們想進一步了解司馬光的話,課后就再去找一些有關(guān)司馬光的故事讀讀吧。交流關(guān)于司馬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