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臨安邸》教學設計(精選4篇)
《題臨安邸》教學設計 篇1
一、播放《示兒》
1、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曾經學過的詩。
2、誰能告訴我,這首詩是誰在什么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陸游在臨終的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復中原失地)
3、有誰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誰占領了嗎?(金國)
師述:是啊,北宋時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領,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陸游臨死的時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領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兩個皇帝徽宗、欽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北宋和南寧的對照圖。
二、出示地圖
師述:這就是被金兵占領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國的統治之下過著怎樣的悲慘的生活,他們痛失親人,他們家破人亡,他們流離失所。同學們,你們說這大片的被占領的土地,該不該收回來?
師述:然而陸游在《示兒》中所說的“王師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師”們都干什么去了?
今天我們來學習又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在旅店的墻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來,看一看,南宋的王師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權貴都干什么去了?還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須干什么去了?
三、出示《題臨安邸》
1、師讀書中⑴介紹詩人及背景。
2、同學們,看了這段介紹,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
3、聽課件朗讀。
4、男生讀,女生讀。
5、教師范讀
6、全班齊讀。
7、詩人把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
我覺得這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權貴們不配做人,說他們是“家伙”更為確切,大家說好不好?
(對,游山玩水的家伙,尋歡作樂的家伙)
8、他們玩得都怎么樣了?(醉了)
9、讀著這一句“暖風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想象說話)
10、你怎樣理解這一句話?
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
11、是啊,他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歌舞升平,醉生夢死,同學公益事業看兩幅圖畫。(課件出示尋歡作樂圖)
12、在這幫酒囊飯袋人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吧?(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老家汴州。
13、誰能解釋一下,“直把杭州當汴州”
那些家伙簡直把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了老家汴州。
師:也就是說他們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金兵占領的半壁江山。
教師解說:汴州又稱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今天,我把這幅圖帶來了,請大家看一看。
四、出示《清明上河圖》
大家看——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啊!在東陽橫店影視城依照這幅《清明上河圖》進行了重建,我們學校在去年五一組織教師曾經去旅游,真是美麗如畫。如果你有機會去,一定會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是,從兩個皇帝淪為金人的階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家伙手中。
我們再來看看杭州,這些權貴們逃到杭州后,沒有想到如何懶得失地,而是在建宮殿,大修街道,因此詩人在詩的第一句就說:“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周圍的青山樓閣重重疊疊,風光極其美麗。)
1、這些樓是誰建的?杭州本來應是他們什么的地方?他們建了作什么?(出示課件)師:是啊,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多美啊!他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美麗的汴州難道就不會再斷送一個錦繡如畫的杭州嗎?
2、想到這里,我們著不著急?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3、想到這里,我們擔憂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想到這里,我們憤怒不憤怒?我們和詩人再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問一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歌舞幾時休”是什么意思?
那些統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這種尋歡作樂的生活要到什么時候才停止呢?
4、南方的權貴們醉生夢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卻把眼淚都要流干了,面對權貴面對皇帝,你想說些什么?(自由發言)
師:如果我們的祖國被占去了一產,你們愿意嗎?會怎樣?
5、學到這里,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邊起來說一說嗎?
五、課件播放詩意
1、同學們,看過射雕英雄傳嗎?文中有有兩個人物,一個是郭靖,一個叫楊康,你們知道為什么一個叫靖,一個叫康嗎?
2、面對破碎的河山,抗金次岳飛喊出了“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他曾經寫下了一首激勵人心的詩歌《滿江紅》,讓我們一起來朗讀。出示課件。
《題臨安邸》教學設計 篇2
一、播放《示兒》1、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曾經學過的詩。2、誰能告訴我,這首詩是誰在什么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陸游在臨終的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復中原失地)3、有誰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誰占領了嗎?(金國)師述:是啊,北宋時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領,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陸游臨死的時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領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兩個皇帝徽宗、欽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北宋和南寧的對照圖。二、出示地圖師述:這就是被金兵占領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國的統治之下過著怎樣的悲慘的生活,他們痛失親人,他們家破人亡,他們流離失所。同學們,你們說這大片的被占領的土地,該不該收回來?師述:然而陸游在《示兒》中所說的“王師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師”們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又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在旅店的墻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來,看一看,南宋的王師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權貴都干什么去了?還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須干什么去了?三、出示《題臨安邸》1、師讀書中⑴介紹詩人及背景。2、同學們,看了這段介紹,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3、聽課件朗讀。4、男生讀,女生讀。5、教師范讀6、全班齊讀。7、詩人把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我覺得這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權貴們不配做人,說他們是“家伙”更為確切,大家說好不好?(對,游山玩水的家伙,尋歡作樂的家伙)8、他們玩得都怎么樣了?(醉了)9、讀著這一句“暖風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想象說話)10、你怎樣理解這一句話?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11、是啊,他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歌舞升平,醉生夢死,同學公益事業看兩幅圖畫。(課件出示尋歡作樂圖)12、在這幫酒囊飯袋人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吧?(汴州)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老家汴州。13、誰能解釋一下,“直把杭州當汴州”那些家伙簡直把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了老家汴州。師:也就是說他們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金兵占領的半壁江山。教師解說:汴州又稱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今天,我把這幅圖帶來了,請大家看一看。四、出示《清明上河圖》大家看——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啊!在東陽橫店影視城依照這幅《清明上河圖》進行了重建,我們學校在去年五一組織教師曾經去旅游,真是美麗如畫。如果你有機會去,一定會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是,從兩個皇帝淪為金人的階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家伙手中。我們再來看看杭州,這些權貴們逃到杭州后,沒有想到如何懶得失地,而是在建宮殿,大修街道,因此詩人在詩的第一句就說:“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周圍的青山樓閣重重疊疊,風光極其美麗。)1、這些樓是誰建的?杭州本來應是他們什么的地方?他們建了作什么?(出示課件)師:是啊,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多美啊!他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美麗的汴州難道就不會再斷送一個錦繡如畫的杭州嗎?2、想到這里,我們著不著急?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3、想到這里,我們擔憂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想到這里,我們憤怒不憤怒?我們和詩人再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問一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西湖歌舞幾時休”是什么意思?那些統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這種尋歡作樂的生活要到什么時候才停止呢?4、南方的權貴們醉生夢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卻把眼淚都要流干了,面對權貴面對皇帝,你想說些什么?(自由發言)師:如果我們的祖國被占去了一產,你們愿意嗎?會怎樣?5、學到這里,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邊起來說一說嗎?五、課件播放詩意1、同學們,看過射雕英雄傳嗎?文中有有兩個人物,一個是郭靖,一個叫楊康,你們知道為什么一個叫靖,一個叫康嗎?2、面對破碎的河山,抗金次岳飛喊出了“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他曾經寫下了一首激勵人心的詩歌《滿江紅》,讓我們一起來朗讀。出示課件。板書:題臨安邸 權貴 醉生夢死林升 憂國憂民
《題臨安邸》教學設計 篇3
教材解析: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赤子情懷”,《題臨安邸》是本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的第二首詩,這首詩選自《宋詩紀事》,是南宋詩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墻壁上題寫的。當時南宋統治者在臨安茍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復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林升眼見這種情況,內心既痛苦又憤恨,在詩中表達了對國事的無比憂慮,對統治者的辛辣諷刺和嚴厲警告。
詩的第一句,描繪出杭州的美好景致:重重疊疊的青山,重重疊疊的樓閣。
第二句質問那些醉生夢死的貴族統治者,你們在西湖邊上所過的聽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到什么時候才會停?
第三第四句更加尖銳地揭露權貴們已被暖洋洋的風吹得昏沉沉、暈乎乎,簡直把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老家汴州了,早把先朝故都、中原山河、國家恥辱都拋到九霄云外了。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學本詩的生字;
2、指導學生朗讀;
3、啟發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學本詩的生字;指導學生朗讀。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布置
1、自學生字;
2、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社會背景。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預習能力,這也是自主學習的培養。
二、解詩題
1、出示詩題
師:今天咱們來一起學習一首古詩,這是題目。你們發現了嗎?這里有一個生字,你在預習的時候是怎樣學習這個生字的?(指名講解)
師:要想知道題目的意思,你還必須得弄清那個字的意思?(題)你們能根據預習說出題目的意思嗎?那么題目該怎么讀?(齊讀詩題)
師:題目告訴了我們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那咱們就進入詩中去了解吧!
【設計意圖:】預習情況的反饋,抓住詩題這個詩眼,譯詩題,讀詩題,詩題質疑。自然輕松地進入詩文。
2、介紹詩人
學生根據預習情況介紹詩人
三、讀詩句
師:自己試著讀讀這首詩,要讀準字音。(學生自由讀)
師:詩中藏著本課的另外三個生字。你發現了嗎?誰愿意做一個“小老師”為大家講講。(指名講)在他講完后如誰有補充都可提出。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句吧!(齊讀)
【設計意圖:】有意為學生創設鍛煉和展示自我的平臺。
四、釋詩意
師:請大家輕輕讀一讀詩句,想想我們解釋詩句常用的方法。(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將詩句譯通譯順……)現在請小組合作研究詩句的意思,討論后還不懂得地方舉手示意,老師來幫你。(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教師指導。
師:請大家再度讀詩句,讀后根據詩意用“|”為詩句劃分層次。(找一位同學在白板上劃分)我們根據劃分的層次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學習方法及已有知識的遷移。五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大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五、入詩境
師: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寫了什么?給你什么感覺?那個字詞句讓你感到了美?
【設計意圖:】以提問引導的方式使學生進入古詩的情境之中,引發學生的想象力。
六、悟詩情
1、引出詩歌主題:愛國
師:從詩句來看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你是怎么知道的?(寫作背景)
2、抓住含義深刻的詩句
師:找出含義深刻的詞句,想想遇到含義深刻的詞句我們該怎么辦呢?
品味:西湖歌舞幾時休?(對統治者的辛辣粉刺,作者的無奈)
暖風熏得游人醉 (暖風:溫暖的風;上層社會的糜爛奢華之風。“熏”與“醉”的解析)
3、填空
《題臨安邸》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祖國( ),對統治者( )。
4、有感情的讀詩
師:(放音樂)請大家跟著音樂練習讀詩,讀出詩句的含義,讀出作者的感情。
【設計意圖:】練習學生聯系時代背景,抓住重點語句理解古詩含義的能力。
作業設計:
寫一篇閱讀日記
《題臨安邸》教學設計 篇4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
1. 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棧、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簡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
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 “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