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碧螺春》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碧螺春》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08

《碧螺春》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學會5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江蘇太湖生產地一種名茶叫什么嗎?(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久負盛名”什么意思?說明了碧螺春什么?

  2、細讀第二段

  (1)采摘茶葉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寫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園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然后說一說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2)集體交流:

  從“空中彌漫……茶樹叢中”“太陽升起來……染上一層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

  從“披著晨霧……結伴向茶園走去”“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葉”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和靈巧及采茶時興奮、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葉更有一番講究,閱讀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時談感受,抓動詞“揉、搓、捺、抓、揉捻、搓團”)

  3、品讀第三段

  (1)引讀: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

  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2)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4、學習第四段

  (1)引讀:碧螺春正是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總結全課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課后的兩個詞語造句。

  四、實踐活動

  1、請學著外國詩人那樣,也寫一句詩,贊頌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請課后搜集有關我國茶文化的資料,利用班隊課進行交流,比比誰搜集的資料多,看看誰介紹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2

  作者:紫妍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學會5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江蘇太湖生產地一種名茶叫什么嗎?(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久負盛名”什么意思?說明了碧螺春什么?

  2、細讀第二段

  (1)采摘茶葉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寫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園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然后說一說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2)集體交流:

  從“空中彌漫……茶樹叢中”“太陽升起來……染上一層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

  從“披著晨霧……結伴向茶園走去”“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葉”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和靈巧及采茶時興奮、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葉更有一番講究,閱讀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時談感受,抓動詞“揉、搓、捺、抓、揉捻、搓團”)

  3、品讀第三段

  (1)引讀: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

  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2)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4、學習第四段

  (1)引讀:碧螺春正是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總結全課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課后的兩個詞語造句。

  四、實踐活動

  1、請學著外國詩人那樣,也寫一句詩,贊頌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請課后搜集有關我國茶文化的資料,利用班隊課進行交流,比比誰搜集的資料多,看看誰介紹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3

  佚名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3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背誦,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具準備: 網絡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板書: 產地 名字由來

  17 碧螺春 采摘 美麗動人的圖畫

  制作 工藝茶

  品茶 陶醉

  第一課時

  一、揭題

  茶,是中國的特產,提起龍井、毛峰、蘆陽春、綠楊春、鐵觀音這些名茶,更是名聞遐邇。今天,我們所要學的課文就是介紹一種名茶的。

  看了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 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新詞,讀準子音,認清字型,聯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

  (2)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子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可分為幾段,每段寫什么?

  (1)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巡視輔導。

  (2)集體討論:

  第一段:(1-2)寫碧螺春的產地及其名字的由來。

  第二段:(3-5)寫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寫品嘗碧螺春有一種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寫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3 分段朗讀課文。

  三、精讀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碧螺春的產地與名字由來,要用上“久負盛名”、“頗為雅致”,可以怎么說?

  (2)指名發言,鼓勵與眾不同的說法,讓學生領悟同樣的意思有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相機理解“久負盛名”、“頗為雅致”。板書:久負盛名)

  四、指導書寫生字

  1 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評價,范寫。

  3 學生鋼筆描紅、臨寫,師巡視,糾正錯誤的寫字姿勢。

  五、作業 :

  1 練讀課文

  2 抄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提問: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板書:產地名字由來采摘制作品嘗)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二段。

  (1)碧螺春久負盛名,一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怎樣的呢?

  (2)找出描寫江南春光的自然段,好好地讀幾遍,有什么體會在書旁作簡單批注。

  (3)交流體會。

  課文第四自然段:從具體的句子中體會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采茶姑娘勤勞靈巧、采茶時心情愉快。理解“翠綠欲滴、神采飛揚”

  出示課件

  (4)除了“明媚”,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江南春光?

  (5)討論:“綠樹映襯著俊美的身影,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是個什么句?為什么這樣說?

  (6)指導朗讀、背誦,讀出對江南春光的贊美和喜愛。

  (7)過渡:清晨,茶園里閃現著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飄蕩著她們銀鈴般的歡笑聲,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自由讀第5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喜歡?

  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你的同座聽。

  (8)集體交流:(出示句子)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

  這句話寫的是嫩葉嗎?為什么說嫩葉如同一條青龍?出示焙茶圖(技藝純熟)

  此時的茶葉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理解“無怪乎”,人們為什么稱它為“工藝茶”?(從網上查資料)

  假如你當時看到這種茶葉,你會怎樣想?(回答寫在網頁上)

  (9)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10)教師小結。

  3 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

  三、作業 :

  1 寫近反義詞

  近義詞:嘹亮彌漫明媚

  反義詞:敏捷繁忙清澈

  2 背誦第四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復習:

  背誦第四自然段。

  二、細讀課文第三段:

  “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讓我們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獨特在哪兒?

  (1)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呢?讀第6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2)沏上一杯碧螺春,讓學生觀察,試著說說它的色、香、味、形。

  (3)交流討論。

  (4)填寫表格:

  色:碧綠清澈香:清香撲鼻味:甜津津的形:青螺入水,姿態動人

  (5)你喝過茶嗎?談談你喝過的那種茶的色、香、味、形。(體會獨特)

  (6)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讀一讀體會(承上啟下)板書:陶醉,看錄象

  (7)造句:如果……那么……

  (8)默讀這一自然段,想一想:使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獨特的色、香、味、形,還有什么?

  學生討論。

  (9)指導朗讀,讀出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三、細讀第四段:

  1 齊讀。

  2 說說“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這句話包含著詩人怎樣的感情?

  (喜愛、贊美)

  3 聯系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

  四、指導造句

  1 讀文后習題4中的兩個句子。

  2 練習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 指名造句,引導評價。

  五、總結課文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這篇課文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五、作業 :

  1 造句:

  關于……

  如果……那么……

  2 課外閱讀網上的資料庫。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個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節)

  教學重點: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課前準備:

  茶葉,茶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通讀課文

  1.看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碧螺春(師巡視)

  2.交流并板書;

  名稱由來,采茶,焙茶,品茶

  二.學習課文第4節

  1.指名學生讀。板書:美麗動人

  2.美在哪兒?請劃下來讀一讀。

  3.有感情的'朗讀,(讀得要美)

  4.指名朗讀,老師指導。(愉快、高興的心情)

  5.欣賞音樂,感受環境。

  6.指名學生配樂朗讀。

  7.練習背誦(個別檢查)

  三.學習課文第5節。

  1.讀課文,看了茶的焙制過程,你有什么感覺?

  板書:新奇

  2.怎樣感到新奇,怎樣焙茶?請學生讀一讀有關描寫的語句。

  3.劃出突出動作描寫的詞語。

  板書:揉搓捺抓

  4.學生作動作示范(演示)

  5.體會動詞的巧用,練習朗讀。

  6.這樣焙出的茶才是上等的好茶。

  四.學習課文第6節:品茶

  1.自讀課文,邊讀邊想:怎樣才叫品茶?

  2.交流并板書:色香味形

  3.分組品茶。

  4.品嘗也是一門藝術,好茶碧螺春連外國人也稱贊。

  板書設計:

  采茶美麗動人

  14.碧螺春焙茶揉、搓、捺、抓

  品茶色、香、味、形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5

  【教材解讀】

  《碧螺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里的一篇課文。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碧螺春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理念】

  1、加強理解、體驗、感悟,通過讀、聽、看、練、議的最基本的語文教學形式,讓學生與文本緊密的接觸,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感悟文本,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茶藝,激發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2、注重實踐、綜合、開放。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自泡茶、品嘗。在品茶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韻味。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深化文本的意蘊。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茶具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披文入情

  1、播放《中國茶》mtv。

  師述:茶,是中國的特產,提起龍井、毛峰、綠楊春、鐵觀音這些名茶,更是名聞遐邇。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蘇州吳縣盛產一種以“蜷曲成螺,碧綠清香”而馳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書課題:碧螺春)

  2、碧螺春馳名中外,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大屏幕出示詩句)看了這句話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朗讀全文,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a、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b、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c、想想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學生自學,教師適時輔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3)、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寫什么?

  4、學生討論分段情況。

  第一段(1~2節)寫碧螺春的產地及名字的由來。

  第二段(第3節)寫碧螺春的采摘。

  第三段(第4~5節)寫碧螺春的制作。

  第四段(第6節)寫品嘗碧螺春有一種陶醉的感受。

  第五段(第7節)寫碧螺春以其獨有的特點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5、再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朗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課文第一節

  1、“碧螺春”這個名字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把碧螺春的傳說講給同桌聽。

  2、學生講述碧螺春的傳說。

  3、小結

  五、總結課文

  今天,我們了解了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它的采摘、它的制作更有著一道道工藝,要是能親自品嘗一下碧螺春,更是讓人回味無窮。課文同樣以優美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些過程,請大家課后細細品讀課文語言,體會其中的樂趣。

  六、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抄寫課后詞語。

  七、板書:

  17 碧螺春

  由來

  采摘

  焙茶

  品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大屏幕播放背景圖,同時播放音樂)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碧螺春的產地和她的一個美麗的傳說,現在,在這優美的音樂中,你來把這個傳說介紹給大家,好嗎?

  2、你從碧螺春的傳說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入出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過渡:碧螺春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香,它的采摘,它的制作,還有一道道嚴格的工序,要是品上一口啊,更是讓人回味無窮,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對碧螺春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二、精讀感悟

  1、圖畫再現、走進茶鄉

  談話:“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每年剛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開始了。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碧螺春的故鄉——蘇州吳縣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長環境以及它的采摘過程。”(出示錄像剪輯)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嗎?你能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2)學生匯報。

  (3)結合語言材料理解“這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①從“隨著幾聲嘹亮的雞叫,湖山的早晨醒來了”等語句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指導朗讀。

  ②從“披著晨霧,踏著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結伴向茶園走去”等語句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靈巧和興奮喜悅的心情,練讀。

  (4)給這幅圖加上一個名字,并且說說你的理由。

  (5)配樂朗讀。

  小結:湖山的茶園風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態美、動作美,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江南春光圖。

  2、角色扮演、體驗茶藝

  過渡:清晨采茶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入夜制茶更是讓人新奇無比。

  (1)自由讀,哪里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根據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一下翻飛,煞是好看。”(出示多媒體課件)

  (3)你是不是也能像焙茶手一樣來演一演這些動作,另外請一個同學來為你解說。(學生演示)

  (4)從這些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藝高超)

  漸漸地,隨著水分的蒸發,葉芽的顏色變深了,條索纖纖,蜷曲成螺。這時一邊降溫一邊揉捻、搓團,待到茶葉捏攏放開就能自行松散之時,滿屋子已彌漫著濃郁的芳香。引讀:此時的茶葉——(媒體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5)為什么稱它“工藝茶”?(這是工藝品,不僅外觀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勞動與高超技藝的結晶。)

  (6)看著這“工藝茶”你想說些什么呢?

  過渡:看著這工藝茶,老師最想說,我要泡上一杯嘗嘗,你們呢?

  3、實物演示、觀察品茶

  (1)現場沏茶引導觀察(四人小組一杯)

  (2)匯報:你們看到了什么?

  (3)交流:色:碧綠清澈

  香:清香撲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態動人

  (4)你在品茶時想到了什么?怪不得連外國文詩人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5)在這一杯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你看到了什么?還看到了什么?

  小結: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拓展練習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廣告策劃人員為碧螺春進行廣告宣傳,你的廣告語將怎樣設計?

  五、板書

  碧螺春

  采摘  美麗動人

  制作  揉、捻、搓、抓

  品嘗  色、香、味、形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碧螺春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傳統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通過名茶碧螺春,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的茶文化。課文開頭,僅用一句話點明了碧螺春的“久負盛名及主要產地。接下來,課文依次介紹了碧螺春的傳說、采摘、制作、品嘗碧螺春以及人們對碧螺春的評價和喜愛。文章結構緊湊,前后連貫,描寫細致入微,用詞準確生動,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簍、煞”等11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霞、彌”等10個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了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并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還不算太多,本課就是有關馳名中外的.中國茶文化的科普讀物,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

  授課類型

  講讀課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小黑板、碧螺春茶葉、杯子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如果讓你從飲食方面選一種,你會選擇什么?(餃子、茶……)你知道哪些種類的茶?(龍井、毛尖、碧螺春等)。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產茶、飲茶最早的國家,世界第一部茶葉著作——《茶經》,就是出自我國唐代陸羽之手。今天,我們就透過中國名茶——碧螺春,領略我國茶文化的魅力。

  板書課題:碧螺春

  二、展示目標(出示小黑板)

  三、自學文本

  自學提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是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多讀兩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想一想,文中圍繞“碧螺春”講了哪些方面的知識?

  四、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生字、生詞自學情況

  五、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

  本文先講了碧螺春的產地,然后用一個傳說介紹碧螺春名字的來歷,接著依次介紹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們的評價與喜愛。

  給各段起個合適的名字: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

  六、質疑答疑:

  七、小結:

  八、作業:熟讀課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了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4.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表達的準確與細致,積

  累相關詞語。

  過程與方法: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2.通過品味課文的語言,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重難點分析:

  通過品味課文的語言,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入題。

  1.談話導入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的蘇州盛產一種以“蜷曲成螺,碧綠清香”而馳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 板書課題)

  2.交流課前查閱的關于“碧螺春”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

  初讀要求:出示課件

  (1)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2)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碧螺春哪幾方面的內容。。

  2.檢查效果。

  (1)出示生詞,這些生字生詞中你認為哪些生字的音與形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

  交流預設:

  津:讀音是“jīn”。

  贏:最下面的組成是“月”、“貝”、“凡”。

  ……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請學生說說文章寫了些什么?

  交流預設:

  課文寫了碧螺春的傳說、碧螺春的采摘、碧螺春的制作、品嘗碧螺春以及人們對碧螺春的評價和喜歡。

  二、導讀——細讀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出示課件

  (1)學生快速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將第二段轉化成自己的話,向同學們介紹關于碧螺春的“傳說”。

  2.學習第四自然段。

  出示課件

  (1)自由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

  (2)說一說: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交流預設:

  茶鄉的環境是美麗的。

  采茶姑娘是美麗的。

  他們勞動時的場面是美麗的。

  3.學習課文五、六自然段。

  出示課件

  (1)默讀第5第6自然段,找出文中承上啟下的句子。

  (2)小組交流:目睹了焙茶手制作碧螺春茶的情景,那么,你能說說自己的感受嗎?

  交流預設:

  “入夜山村里萬家燈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碧螺春制作過程是令人新奇的,炒茶師傅的技藝是高超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升華情感。

  1.回憶上節課學習了關于碧螺春的哪些內容。

  2.教師導入:這節課學習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以及人們對碧螺春的評價。

  二、導練——遷移應用。

  1.學習第8自然段。

  (1)同桌互讀課文第8自然段。

  (2)邊讀文邊勾畫:文中哪里體現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

  完成板書:

  色:碧綠清澈

  香:清香撲鼻

  味:甜津津

  形:青螺入水,姿態動人

  小結:碧螺春獨特的色、香、味、

  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出示課件

  (1)說說“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這句話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交流預設:

  飽含了作者對碧螺春的喜愛,以及對中國茶文化的熱愛和對茶鄉的贊美。

  3.請你們學著外國詩人那樣,也來學寫一句詩,贊美碧螺春茶。

  三、拓展練習

  出示課件

  1.給課文中描寫的幾個畫面分別命名。

  2.根據對碧螺春的了解,設計廣告語,宣傳碧螺春。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8

  《碧螺春》是一篇散文,描繪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嘗的情景。原以為學生對這樣的題材不感興趣,沒想到教學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總結有以下成功之處:

  首先,始終把“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引導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接觸課文的語言。從初讀時的自由朗讀到理解課文時的默讀再到感情朗讀……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讀出了文字所描繪的畫面,讀出了文字所蘊涵的情感。

  其次,注重研讀重點詞句。如教學“清晨采茶圖”時,引導學生抓住“銀鈴般的笑聲、神采飛揚”等詞語體會采茶姑娘的快樂;教學“入夜焙茶圖”抓住幾個動詞感受茶手技藝的精湛,;教學“月夜品茶圖”時,抓住沏茶和品茶的詞語,感受那份意境。教師只是適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情感。

  再次,一定程度上得借助于現代媒體,適時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優勢,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給語文課堂教學增添無窮的魅力。如教學“清晨采茶圖”時,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已經感受到茶園的美、采茶姑娘的美,但因為距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我總感覺欠缺點東西。為此我組織學生觀看多媒體錄像,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紛紛發出嘖嘖的贊嘆聲,這是我再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感受,水到渠成。

  當然,這節課的教學也并非盡善盡美:

  1、學生朗讀時雖然入情但不夠動情,我還要多進行朗讀指導。

  2、焙茶,學生更不多見。盡管我播放焙茶手的炒茶錄像,但學生的體會還不是特別到位。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學生:小學六年級

  (二)學科:語文

  (三)課時:1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茶具等。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十七課《碧螺春》第二課時。

  三、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十七課,這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對碧螺春茶作了生動的描寫。主要描寫了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本課

  教學力求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得以主動發展。讓學生了解作者從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來介紹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寫碧螺春優美的語言文字,并訓練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表達碧螺春的久負盛名。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的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悟情理,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四、教學目標: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二)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三)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

  和心靈手巧。

  五、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六、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讓學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焙茶手技術的嫻熟美;陶醉于品茶時的濃濃情誼中。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1、(大屏幕播放背景圖,同時播放音樂)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碧螺春的產地和她的一個美麗的傳說,現在,在這優美的音樂中,你來把這個傳說介紹給大家,好嗎?

  2、你從碧螺春的.傳說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入出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對碧螺春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返樸歸真,像生活一樣,不斷揭開新的一頁,充滿不朽的生命力。這里教師充分調動六年級學生已有的教學經驗,進一步理解詩句,提高語文素養。)

  (二)精讀感悟,親身體驗

  1、圖畫再現、走進茶鄉談話: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每年剛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開始了。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碧螺春的故鄉——蘇州吳縣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長環境以及它的采摘過程。(出示錄像剪輯)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嗎?你能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2)學生匯報。

  (3)結合語言材料理解這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0

  《碧螺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茶名稱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的情景。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細膩。文末引用外國詩人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真是匠心獨具,既借此抒發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抓住這一蘊含深情之筆,在這一課的教學預案設計中,我安排了這樣一項練習:

  請你仿照外國詩人詩句的寫法,也來寫一句詩,贊美一下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

  剛開始,學生雖感到興奮,但似乎不知如何下筆。于是,我及時調整了預設,降低難度,改成一道填空題: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進而啟發:

  師:外國詩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你看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一讀課文的第4、5自然段(描寫碧螺春采摘、制作的內容),看看哪些寫得最美,哪些情景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陣默讀、沉思之后,學生紛紛舉起了他們的小手。

  生1: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俊美的身影。

  生2: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靈巧的雙手。

  生3: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飛揚的神采。

  生4: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焙茶手叉開的五指。

  生5: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山村的萬家燈火。

  ……

  沒想到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撞擊,就立即放射出如此燦爛的火花。

  突然,一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可不可以寫一首‘古詩’來贊美碧螺春?”

  “真是個好主意!”我立即稱贊道。緊接著,我對大家說:“請同學們仿照古詩的寫法,寫一首小詩,來贊美久負盛名、令人陶醉的碧螺春,看誰寫得最精彩,最有詩味。”

  這下,學生的興致再次被調動起來,立刻投入到緊張興奮的詩歌創作中去,他們有的埋頭沉思,有的邊讀邊想,有的小聲討論。不到10分鐘,學生的小手又陸續舉了起來。

  生1:我根據碧螺春茶湯的色、香、味的`特點,編了一首“七言絕句”——

  碧螺茶湯綠又亮,清香撲鼻沁心脾。

  抿上一口人心爽,包你一生永不忘。

  師:不錯,有點詩味(并帶頭鼓起掌來)

  生2:我是根據碧螺春茶名字的由來寫的——

  本是野生石壁中,不甘落后自茂盛。

  一朝香氣嚇煞人,便得美名碧螺春。

  師:好,很有詩味!簡短的28個字,概括了碧螺春茶名稱的由來。不過,如果把末句中的“美名”改為“芳名”就更有詩意了。

  生3:(急切地)老師,聽聽我的——

  太湖東山出名茶,碧螺春茗滿天下。

  揉搓捺抓做工細,色香味形人人夸。

  師:(情不自禁的鼓起掌)真精彩!簡直是詩意盎然,詩味十足,就是詩仙李白聽了,也會為你翹起大拇指的!能讓我們再欣賞一遍嗎?

  于是該生又抑揚頓挫地念了一遍,然后在同學們敬佩的目光中坐下了。

  生4:我仿照白居易的《憶江南》寫了一首詞來贊美碧螺春——

  江南好,

  風景不尋常。

  滿山春茶翠似玉,

  入口爽甜又清香。

  何日再品嘗?

  師:你仿寫的真好,從色、香、味三個方面贊美了碧螺春茶給人帶來的愉快感受,真是一首絕妙的長短句!

  掌聲再次響起。

  又是一個沒想到。沒想到六年級學生能寫出如此優美的詩句,沒想到一次小小的預設竟演繹出如此精彩的課堂!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學會5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江蘇太湖生產地一種名茶叫什么嗎?(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久負盛名”什么意思?說明了碧螺春什么?

  2、細讀第二段

  (1)采摘茶葉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寫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園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然后說一說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2)集體交流:

  從“空中彌漫……茶樹叢中”“太陽升起來……染上一層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

  從“披著晨霧……結伴向茶園走去”“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葉”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和靈巧及采茶時興奮、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葉更有一番講究,閱讀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時談感受,抓動詞“揉、搓、捺、抓、揉捻、搓團”)

  3、品讀第三段

  (1)引讀: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

  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2)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4、學習第四段

  (1)引讀:碧螺春正是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總結全課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課后的兩個詞語造句。

  四、實踐活動

  1、請學著外國詩人那樣,也寫一句詩,贊頌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請課后搜集有關我國茶文化的資料,利用班隊課進行交流,比比誰搜集的資料多,看看誰介紹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弄清課文的段落層次;寫好本課生字

  2.自學生字新詞,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當你看到了課題的時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發學生興趣)

  二.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新詞(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生字詞

  提示注意:

  捻:聲母是“n”

  “搓”與“撮”讀音相同

  焙:讀“bi”不能讀成“pi”

  2.質疑。(不理解的詞語)

  敏捷---動作等迅速而靈敏;

  彌漫---充滿、布滿;

  神采飛揚---形容人的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精神。

  四.學生按自然段試讀課文,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況。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試說各段大意。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并歸納分段。

  3.同位同學互查朗讀一遍

  五.指導寫字。

  1.先觀察字行,掌握間架結構;

  2.突出指導,“煞”、“茸”部首約占字的三分之一;

  3.學生描紅,臨寫。

  板書設計:

  14.碧螺春

  煞汛焙襖搓捻撮茸

  課題:14.碧螺春

《碧螺春》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別餓壞了那匹馬》說課稿(精選2篇)

    《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是十二冊第二單元最后一篇,也是一篇自讀課文,文章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

  • 草蟲的村落 教案(通用15篇)

    學習目標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 《山雨》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課題2、山雨課型精讀第幾課時1(三維)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向。①認識本課2個生字。②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色,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情感。...

  • 《冬夜讀書示子聿》中“我的精彩”(精選15篇)

    這首詩同學們已經背誦過,對其中的意思學生們也大略知道。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們如果仍然與學生糾纏于字詞句的理解,那么,課堂就成了一個浪費學生們時間乃至生命的道具。所以,這首詩的學生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感覺不錯。...

  • 《山雨》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在教學本課時,特別是在整體感知時,文本中如詩一般的文字躍動在學生的眼前,等待著學生去品味、欣賞。閱讀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態在對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

  • 學與問(精選15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 不妨大聲朗讀——《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精選14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89今天第二節語文課上,我教了新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講述了波蘭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感人故事。...

  • 《白衣天使》教學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抓住關鍵語段感受南丁格爾的高尚品質,體會文章中心思想;2、能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對南丁格爾崇高品質的贊揚與佩服;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抓住關鍵語段感受南丁格爾的高尚品質...

  • 14安塞腰鼓(通用14篇)

    如:豪放的、雄渾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縛的、使人嘆為觀止的、激揚而飛動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黃土高原人元氣與神魂的等。三、研讀與賞析1.學生自讀,提出疑問,師生合作探究。...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理伦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hd 蜜臀aⅴ在线 | 999精品国产人妻无码系列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乇片 |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 | 国产久卡久卡久卡久卡视频精品 | 黄网免费观看 | 日本1区2区3区 | 德国一级毛片 | 在线观看av一区 |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 国产乱对白精彩 | 色的视频网站 |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 韩国三级无码hd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色av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免费av| 一本大道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 亚洲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 污黄啪啪网18以下勿进免费的 |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精品v?尤物在观看2021久久 | av观看国产 |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 午夜光棍福利 | 无码人妻21p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老人 | 熟妇人妻引诱中文字幕 | 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天天看天天色 | 性一级录像片片视频免费看 |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中文18 |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 国产在线观看第一页 | 日本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 天堂va蜜桃一区 | 新品亚洲高潮喷水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