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說課稿(通用3篇)
《小松鼠找花生》說課稿 篇1
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小松鼠找花生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訴孩子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全文共5個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為線索: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二、學生分析:
架設生活與教學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新詞的意思。
3.了解花生果長在地下的特征,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本課以感情朗讀為基本任務,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邊讀邊悟。
四、設計思路:
我們教研組呈現給大家的這節課,主要是立足于日常的教學,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自讀自悟、主動探究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另外,我們注重了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好習慣伴隨孩子們的一生。
五、課時安排:2課時,本課是第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趣導入
老師通過一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紅胖子”引出花生,然后問學生:你們喜歡吃花生嗎?小松鼠也喜歡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6課小松鼠找花生果。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兩遍,要根據拼音讀準每個字的讀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生按要求讀文)
2、 把生字圈出來讀兩遍,在課文中找出標出自然段。
3、檢查課文是否讀通順(生開火車讀)
4、帶拼音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5、去掉拼音再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們把生字的音讀準,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劉老師抓住了“結”這個字,這個字讀一聲,有許多孩子都讀錯了,只要出現了錯誤,劉老師就給予及時的糾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朗讀生趣,深入感知
1、小松鼠看見花生長的怎么樣呢?請同學們自讀第一自然段。
接下來,師講解“綠油油、黃燦燦”。先讓學生通過思考說出自己的理解,再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創設愉悅、輕松的課堂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設了鮮活的空間,教師也變換角色參與其中,整個情境立體化,趣味縱橫 。教師指導:綠油油是說綠得發亮,像是冒出了油似的;黃燦燦是指黃得耀眼奪目。最后引導學生說說還有什么是綠油油的,黃燦燦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這里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小小的延伸:像“綠油油、黃燦燦”這類詞還有很多,它們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你能說一說在它們家庭中還有哪些成員嗎?讓學生聯系到前面所學過的“藍湛湛、碧澄澄”,有些同學還能說到“綠陰陰、紅通通”等,這樣使學生大腦中有關于這一類的知識得到一個系統的整理。
2、這么美的景色到底是什么呀?小松鼠也有疑問了。
⑴出示:第二自然段小松鼠和蚯蚓的對話。
兩人分角色配合讀。
⑵聽了蚯蚓的話,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會想些什么呀?
學生轉變角色想象練習說話。
⑶(師引讀)小松鼠也有這樣美好的愿望呢!它想——等花生結了果,我就去摘下來,留著冬天吃。(生接讀)
[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系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很有實效。]
3、于是它就行動起來了。小松鼠是怎樣做的?指名說。
4、教師點出:小松鼠找得多辛苦呀!每天都去!
用“每天”說話。
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抓住重點,展開想象說話,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5、“可是,找的結果怎樣呢?”
(1) 指名說。
此時的小松鼠心情怎樣?
生:失望
指導朗讀這句,讀出失望、奇怪的語氣。
出示第三自然段。
⑵師:“小松鼠心里可著急了!在失望的同時,小松鼠還感覺到非常奇怪!你能讀出小松鼠心中的奇怪嗎?”出示第四段并指導朗讀第四段,通過言語神情來表現。
5、小朋友們,花生果到底上哪兒去了?現在我是小松鼠,你能告訴我嗎?
生:在泥土里。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有的回答是從書上知道的,劉老師評價說,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從書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知識;有的說是自己就親自見到過,劉老師評價說:你是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而獲得的知識,還有的說是問爺爺、奶奶,劉老師評價說:問知道的人,也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這幾句看似簡單的評價,卻等于是給學生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窗戶,讓孩子們懂得了不管打開哪一扇窗戶,我都能看見蔚藍的天空。)
6、接下來,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小朋友們,聽完了故事,我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蚯蚓知道花生果長在泥土里,而小松鼠卻不知道?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教師作為伙伴參與其中,適當點撥、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投入語言實踐中去,課堂教學才能煥發生命與光彩。
四、指導寫字
學寫一個新字“油”。
大家都知道,蘇教版的生字比較多,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還讓學生自主的把生字學會呢?我們想了許多的方法,今天這個“油”字,我們主要是運用了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但是劉老師又聯系了生活中的經驗,你在生活中哪里還見過空上字?生說醬油、花生油等等,通過“油”的形狀聯系到了“三點水”,記憶的更扎實。
五、拓展
其實還有許多植物的果實也長在泥土里,你們知道嗎?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因為,學習不僅是與書本結合,更重要的是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明白一切來源于生活,要學會細心觀察生活。
《小松鼠找花生》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位的《小松鼠找花生》。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位的第一篇課文。它以“益智”為主題,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報告學生花生在地下效果這一知識,教育學生遇事要發揮本身的智慧本領,細致視察,勤于視察,善于思索。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情勢教學知識,是活潑學生頭腦,開辟學生智力的好方法。文中插圖形象美麗,有助于學生視察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
2、是認識12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說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1)通過《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啟發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動腦筋,仔細觀察,善于思考道理。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2、難點:
(1)理解“奇怪”“自言自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知道花生在地里結果的這一特點。
四、說學生
1.一年級孩子對花生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問也就是孩子們很想解決的問題。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朗讀能力都很弱,閱讀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表演對小松鼠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激發興趣,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積極探討。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小松鼠找花生》開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1、小朋友,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松樹上,住著一位可愛的朋友,瞧,它來了!大家看看是誰啊?———(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你認識它嗎?大聲地和它打聲招呼吧!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2、誰還愿意和它說說話?他怎么啦?他的表情你會想到一個什么詞?聽他在跟你們說什么?
3、(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的話---謎語)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樣東西,你們能幫我找找嗎?這件東西啊,它是“紅房子,麻帳子,里面有個白胖子”。你知道是什么嗎?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4、那就讓我們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然后揭示題目《小松鼠找花生》,讓學生想辦法記住“鼠”“找“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對低年級學生來寫,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種方式的讀:自由讀,體會內容;圖文對照,再次讀,重點語句,體會讀;對話分角色讀,體會人物心理。讀書百變,其義無需再講就會自見。比如:小松鼠和鼴鼠對話,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語氣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沒看見一顆花生“,從重點詞語的讀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這樣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出讓學生隨小松鼠一起思考。
2、老師指導有些長句的朗讀。
3、誰愿意來比賽?(各小組選一個學生分自然段進行朗讀比賽)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第一、二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花生開花的畫面)隨機教學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說畫面的景色。你喜歡這些小花嗎?為什么?課文里指什么鮮艷,鮮艷是什么意思?
課文里的“格外”一詞,應怎樣理解?可以換成哪些詞?
設計意圖:直觀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花生開花的美麗景色,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換詞理解“格外”“鮮艷的”的教學,注重了低年級詞語的積累與運用。
2、這些花真美,我們看到了,小松鼠和鼴鼠也看到了,聽他們在說什么呢?
3、帶上你做好的頭飾,當一當小松鼠和小鼴鼠(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加以指導。)
4、哪只小松鼠準備好了,可以上臺表演呢?(請學生表演讀。)
5、聽了鼴鼠的話,小松鼠可真高興,這時它可能想些什么呢?(啟發學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樹上長滿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6、老師引讀:小松鼠很高興,他想:
設計意圖: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系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
第三、四自然段
看著鮮艷的花生花,聽著鼴鼠的介紹,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興,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又怎樣呢?
1、理解“每天”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想象理解,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2、等了多久啊?一天?兩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時候了?
第五自然段:
等了這么久都沒有看見一個花生,這時候小松鼠會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語”
通過實際情景再現,讓學生簡單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同時讓學生理解運用“自言自語”這個詞。
1、是誰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幫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說的時候要注意說出你的理由。
2、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出示資料:花生又稱“落花生”“長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狀復葉。腋生總狀花序,花黃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長,鉆入土中,子房在土中發育成繭狀莢果。我國栽培極廣,黃河下游各地最多。
(四)、再讀課文、回歸整體
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自悟自得。通過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小松鼠心情的變化。
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避免逐段逐句地進行,應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學習的主體性.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里?(土豆、芋艿、紅薯、藕……)
2、課文里的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小朋友們只要你再動腦筋,還會有一個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為題目再編一個故事嗎?試一試吧!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小組同學聽。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遵照由易到難,由簡樸到龐大的教學紀律,變更學生學習的興趣,實時予以點撥引導,在講堂上創建同等、信托、調和的師生干系,學會給別人以增補和資助,形成有用的師生、生生互動。但由于本領有限,會有很多遺漏與不敷,盼望列位偕行品評指正,我肯定會客氣擔當。
《小松鼠找花生》說課稿 篇3
《小松鼠找花生》是小學教科版第二冊第13課這一單元以“益智”為主題,編選了有趣、又有道理的主體課文和擴展閱讀課文,激發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一、圖文結合,引情激趣。
結合低年級學生任知特點,從圖畫入手,很好地再現課文中的插圖,放大圖片的事物花與人物,從傳神的動畫、色彩艷麗把花朵引學生入課文的意境,引導學生進入畫面,進入故事片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讀到課文內容等幾個自然是第一幅圖分清,即在圖畫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雙把課文內容通過學生感觀與大腦的想像再現出來,這無需老師過多講解,就明白了課文內容。
二、從讀中感悟,引入思考。
對低年級學生來寫,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種方式的讀:自由讀,體會內容;圖文對照,再次讀,重點語句,體會讀;對話分角色讀,體會人物心理。讀書百變,其義無需再講就會自見。比如:小松鼠和鼴鼠對話,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語氣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沒看見一顆花生“,從重點詞語的讀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這樣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出讓學生隨小松鼠一起思考。
三、從拓展中益智在延伸中深思。
從課文最后一句“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引導置疑,通過學生的問,找資料,尋找答案,解開謎底,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的興趣,開拓視野。在拓展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吃的食物還有哪些是長在土里的?還有生在什么地方,學生各盡所能,薈萃了知識,彼此增長生活經驗,最后讓學生再讀故事《花生找到了》,培養學說話表達,組織材料的能力,同時出正是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
總之,在設計本節課時,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采用了很多方法,但在實際操動中,因為個人能力有取限,會有很多遺漏與不足,希望領導批評指正,我會虛心接受,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