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
《語言的魅力》這一課,孩子們最難理解的是"魅力"什么是魅力呢?語言的魅力應理解為語言的藝術性、語言的影響,語言的力量。
在教這篇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我從不給四肢健全乞討的人給錢,但我有一次給了,因為,我見他的前面寫了一句話:“請給我兩元錢坐車!”我想這人也許真的包被偷了,也怪可憐的,給他吧,他也不貪心?珊髞,我發覺他一整天都跪在那里,想想受騙了,這人比那些乞討的人更貪心,而且,他每次都可以得兩元錢!
不過,我覺得這也算有魅力的語言。
這樣一說,孩子也明白了許多,當堂比試誰能說出關于“節約用水”這個主題最有魅力的語言,葉浩天摘走了桂冠,他說:“我快沒了!”說得多好,把水的那種無奈、傷心一下就表達了,你說誰見了這句話不會動容!這應該算有魅力的語言吧!
在這堂課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語文教學一定要注重生活化。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
《語言的魅力》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在繁華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襤褸的盲老人在行乞,他身邊牌上寫道"我什么也看不見!"但是人們無動于衷,后來當法國大詩人讓 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討牌上改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人們紛紛慷慨解囊."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打動人心,富有詩意的語句 , 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織出愛的紐帶.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本課學習過程中,我緊緊抓住這撥動人心弦的話語,鼓勵他們主動地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感悟,發展思維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學生通過朗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理解語言,通過對比"我什么也看不見!"積極地思考,表述自己的觀點,激發情感,認識語言的巨大力量,體會語言的魅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朗讀讓學生在閱讀,表達,思維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的時候是抓住事件來進行的,主干比較清晰。通過事件的變化來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從而緊扣課文題目“語言的魅力”。
在教學時我沒有去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及神態,而是刪繁就簡,直接指向重點,讓學生抓住第六自然段,來思考:為什么同樣的人,同樣的街道,到了下午就有很多人出手相助?從而讓學生找出關鍵的兩句話,也就是發生變化的兩句話。重點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你看到這句話時你會想到什么?你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然后讓學生與這位雙目失明的老人進行對比,體會他的不幸遭遇,從而產生對他的同情之心,那么這也是過往行人們的真實感受。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個自然段。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我又讓學生思考剛才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詩人省略號里的內容為什么不寫出來?讓學生先靜心思考,從而了解到這種語言富有詩意,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能夠打動人心,起到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作用,這也就是語言的魅力。最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好地感受語言的魅力。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帶領學生學習第六自然時還是處理得簡單了些,前面鋪墊春天的美好做得不夠,課前可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結合生活自己寫一段或查找描寫春天的話,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交流,所呈現出來的課堂氣氛和學習效果會更好。然后再引導學生看看巴黎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回歸到文本,從而將春天的美好渲染到極致,這個時候再讓學生想一想這么美好的景色而眼前的這個盲老人居然一生都不曾看到,從而打動了人們的心,對這位盲老人產生同情之心。在這個時候再比較木牌上這兩句話的不同之處,相信學生在感受語言的魅力時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