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家竺可楨》說課設計
一、教材理解這篇課文記敘了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天氣和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為我國的氣象科學、農業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竺可楨最令人驚訝的是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零37天中,竟然一天不落地記日記,同時他的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創設民主、開放、活潑的學習環境,創設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保證學生自讀、自悟、自創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文學習的規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設計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寫話能力。
4、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這篇課文我抓住為重點句貫穿整個教學,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四、設計思路
“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讓“讀”貫穿課堂始終。在學生不能領悟句子意思的時候我讓學生讀,在學生領悟了句子的意思以后我也讓學生讀,同時需要通過讀表明你讀懂了什么。為此,本篇課文的設計思路如下:
1、日記引入“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然后體會日記之多。體會到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
2、找找哪句話最能體現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然后我讓學生先讀讀這句話,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又讓學生結合課文來更深入的理解。自主選擇、細讀體會。隨機根據學生理解重點句子時聯系到的課文的其他重點句子來讀讀、說說,不但喚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而且還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變傳統的教師“講”懂為學生自己“讀”懂。
3、在理解“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時。進行想象練習,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么?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匯報交流,精讀感悟朗讀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句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讓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
4、讓學生通過分析、朗讀來體會到竺可楨是一個怎樣的人。
5、在學生理解句子,感悟竺可楨人格的基礎上面對竺可楨爺爺即興說話,“說話”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讓學生仿說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同時用竺可楨的一段話結束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