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學設計
五、吟詩
1.課件展示動畫與音樂。
畫外音:此時,群山覆蓋著白雪,江面飄灑著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輕輕地飄下來,好像怕驚擾了這位釣魚的老翁。
師:現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把你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吧?
盡管環境是那樣地冷寂,心情是那樣的孤獨,但是柳宗元的內心還是那樣地堅強。
2.帶著我們的體會一起來朗讀全詩,師配樂朗讀。
3.生背誦。同學們讀得這樣好,能不能背出來呢?
4.學古詩,我們不僅可以讀之、吟之,還可以歌之舞之。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根據《江雪》譜成的歌曲。
5.詩歌讀的時候是一種韻味,唱的時候又有一番風味。課后,大家可以去學著唱唱。
【設計意圖】理解了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古詩,以達到進一步內化、吸收的作用。同時,讓學生唱唱、背背,積累古詩,別有一番韻味。
六、拓展
拓展學習《題秋江獨釣圖》
1.接下來,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古詩,《題秋江獨釣圖》。請大家自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想,這首詩又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
題秋江獨釣圖
[清] 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壺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2.指名讀。誰來用語言為大家勾畫這一幅《秋江獨釣圖》?
3.比較這一首詩與《江雪》的異同。
(1)相同點:
地點相同:都在江上;人物相同:都是一個人;事件也相同:都是一個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釣魚。
(2)不同點:
時間不同:一個是江雪獨釣,一個是秋江獨釣。
景色不同:一個是“天寒地凍”,一個是“秋意正濃”。
心情更不一樣:一個是苦悶的,一個怡然自得的。
兩首詩里都有“獨釣”,都是指孤獨嗎?都是指萬千孤獨嗎?
請你讀一讀王世貞的背景資料。
他的輕松閑適的心情還能從哪里看出來?他會高歌些什么?
4.看來,人生經歷不同,心境也不同,兩首詩都寫釣魚,王世貞寫來悠閑自得,柳宗元寫來卻孤獨苦悶。請大家一起再來讀讀這兩首詩,體會其中不同的意境。
【設計意圖】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要有三度——深度、廣度、溫度,但是廣度決定深度。”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漁翁形象,此時,我設計了拓展閱讀,通過一首古詩帶學其它古詩,讓學生通過對兩首詩的辨析對比,進一步地重新感悟漁翁,讓漁翁的形象更加飽滿。同時讓學生明白:人生經歷不同,詩人寫作心境也不同,寫出來的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七、作業
運用學習《江雪》的方法學習《漁歌子》,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設計意圖】加強課內外的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板書設計:
江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