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教學設計
二、新課:
1、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回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具體在這篇課文中有鬼力的語言指的是什么?(教師板書)從總體上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本課有魅力的語言指的內容。
2、再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詩人讓·彼潔勒加上那幾個字前后,情況有什么不同?
(2)結合重點詞句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木牌內容變化前后行人的態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發生的變化,來體會加上這幾個字的巨大作用。)體會有魅力的語言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激發探求魅力所在之處的好奇心。
3、細讀課文,重點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學思考:詩人讓·彼潔勒加上的那幾個字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方法提示:
①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②劃、邊讀邊動筆劃出相關內容,感受深的地方請做批注。
③議、獨立學習后可小組討論。培養學生自學、小組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針對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屏幕適時出現“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動,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進行體會,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自由讀,指名配樂讀,全班配樂讀)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語言的魅力。
4、練習為下面的圖畫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語。
(一幅是關于愛護花草的圖,一幅是關于節約用水的圖。)
(1)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推薦有魅力的警示語并進行評價。
5、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自然段。
(2)(選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將自己的警示語推薦給學校、公園或寄給報社。)
創設機會,讓學生在學語言、用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并在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表達語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