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大道》教案(通用2篇)
《鄉村大道》教案 篇1
教材分析及設計思路:
《鄉村大道》這篇課文是郭小川在20世紀60年代所寫的詩歌,描繪了鄉村大道獨特的風景,歌頌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詩歌語句優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奮進。但是由于此詩所描繪的情景與現在相隔四十多年,郭小川的詩又富有哲理性,立意深刻,發人深省,而且洋溢著真摯的革命激情,要讓學生真正讀懂這首詩,領會其內涵,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交流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感悟、品味詩歌蘊涵的內容,體會它的形式美。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充當一個搭建平臺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讀、思、議,為學生創設自主、開放質疑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自己去體驗,與詩人的心靈相碰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3、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4、理解課文,了解詩歌內涵:經歷風雨,生活才有意義,才會更美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鄉村大道”的含義。理解詩歌最后一節的意思,使學生懂得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個“路”包含什么意思呢?我們將要學習的第十單元《路》就從不同角度給我們介紹了“路”的不同含義。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鄉村大道》。
2、板書“鄉村”。說說你心目中的鄉村是什么樣的?補充寫上“大道”。朗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人們都說鄉村小道,為什么作者說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1、學生交流有關郭小川的個人資料。
2、教師簡介《鄉村大道》的寫作背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傾聽。
2、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3、檢查讀文情況。
。1)請四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其余學生認真聽,聽后根據要求評價。)
。2)同桌分節朗讀課文,讀后交流,注意傾聽同桌的意見。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準確、通順。
四、創設情境,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第1節。
。1)自讀課文第1節,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比喻句。
。4)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什么?從這個比喻句中,你知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
(5)交流。(鄉村大道的特點是長遠、寬闊。)
。6)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長遠、寬闊的圖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節。
2、學習第2節。
。1)小組合作學習第2節。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詩人把鄉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這節寫出了鄉村大道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兩個比喻句,讀出它的曲折。
。3)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險峻、曲折的畫面。
。4)結合課件,自讀第2節,體會鄉村大道的險峻、曲折,重點指導朗讀“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黃河的浪濤還要多”。
。5)齊讀第2節,讀出自己的體會。
。6)看著課件,師生合作讀1、2節,教師引讀比喻句,學生讀后面的句子。
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長橋、絲絳、險峻的黃河和干涸的溝壑,詩人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這與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那么,詩歌的哪一節描寫了詩人在農村的生活?
3、學習第3節。
(1)自讀第3節,思考:你讀了這節,讀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學生質疑。如:“為什么凡是前來的都有遠大的前程,不來的只得老死峽谷?”
(4)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第2句。
(5)討論:詩人為什么要寫他在農村的生活?
。6)交流。(這段農村生活也是詩人人生之路的起點。)教師隨機指導朗讀第1句。
。7)齊讀第3節。
4、學習第4節。
。1)默讀第4節,思考:這一節與前三節有什么關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節是對前三節的概括和總結,是前后照應的關系。)
。3)自讀,你體會到什么?
(4)交流。(教師根據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聯系前三節內容來談體會,使學生體會到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就如這鄉村大道一樣不會是平平坦坦、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險峻的,只有經過千辛萬苦、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帶著自己的體會飽含激情地朗讀第4節。
五、感情升華。
1、前面同學們質疑:課題為什么是“鄉村大道”?現在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課后反思:
1、從單元主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本單元的主題是“路”,學生對“路”的理解免不了是片面的、狹隘的,為了讓學生對“路”有更廣泛的了解,我首先以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導入,給學生造成懸念,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課題是教材的組成部分,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應先從課題開始。在板書課題時我分兩次寫,先寫“鄉村”,引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鄉村,再板書“大道”,引導學生看課題質疑,學生經過思考,提出了幾個有價值性的問題:課題為什么是“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么?……這就把課題和課文緊密聯系起來,把對題目的理解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另外,在理解課文時引導學生就難理解的句子質疑問難,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培養了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感悟。語文教學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語文課要體現“書聲瑯瑯、情意濃濃”!墩n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本課的教學就突出了這點,重在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自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涵,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只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鄉村大道》教案 篇2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收集詩人郭小川的資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當代著名詩人。河北豐寧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級師范及工學院補習班讀書,并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開始詩歌創作。他一生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的詩歌,被譽為“戰士詩人”。他的詩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摯,豪放自由,語句鏗鏘,所寫的詩歌樣式以“新辭賦體”著稱。他的著名詩作有《團泊洼的秋天》、《邊塞新歌》、《鄉村大道》、《三門峽》、《甘蔗林―青紗帳》、《將軍三步曲》等。他的詩歌創作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2、通過教學,讓學生結合詩人的經歷理解本詩,讀透字面背后的內容:經歷風雪,生活才有意義,才會美好。
教學重難點:感悟詩歌內容及內在聯系,懂得要經過千錘百煉才會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路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你們都走過什么樣的路,能說一說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2、學生交流。
3、小結:同學們走過很多不同的路,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暢通無阻,有的曲曲折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踏著這樣的路,走出家門走向小學,走向中學,走向廣闊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路的詩歌:《鄉村大道》。(板書課題)
4、學生交流本詩作者郭小川的個人資料,弄清詩人寫詩的背景。
。ń處熆筛鶕䦟嶋H情況作適當補充。)
[點評:此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上課時利用學生搜集到的資料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讓學生展示勞動成果,實現資源共享。]
二、初讀感知,讀通詩歌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醒學生讀好生字。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2)認清字形。重點指導“簸”、“匍匐”的寫法。
。3)學生獨立書寫,師巡視。同位互檢。
。4)同位檢查讀課文,要達到正確、流利。
。5)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鄉村大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點評:讓學生獨立讀書,掃清生字障礙,通過檢查生字的讀音,指導難寫的生字;學生相互檢查讀課文,生生互動,初步感悟詩歌。]
3、交流匯報。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理解重點語句。詩人都把鄉村大道比作了什么?鄉村大道有哪些特點?(全班交流。)
2、自己讀課文,小組內學習,解決不理解的詞語,集體解決問題。理解:無始無終、遙遠、天地之交等詞語。
3、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把鄉村大道比作什么?(橋和絲絳)
4、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指名讀,想一想。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又是什么樣的絲絳。
鄉村大道在作者眼中不是普通的一條路,它很長很遠,通向天邊,它美麗壯觀,貫穿了我們的祖國。然而,鄉村大道總是這樣美好的嗎?
5、自己讀詩歌,說說作者又把鄉村大道比做什么?(一條條險峻的黃河、一道道干涸的溝壑)
6、指導朗讀,說說自己體會出了什么?(作者認為,既長遠又險峻,這就是鄉村大道。)
7、理解詞語“顛簸、干涸、溝壑”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匍匐”、“侏儒”。
8、朗讀詩歌,談談對詩歌的體會。(鄉村大道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9、你能從中了解作者對鄉村大道的感情嗎?引導學生理解“不經過這樣的山山水水,黃金的世界怎會開拓!”“如果只會在花磚地上旋舞,那還算什么偉大的生活!”
10、指導朗讀,采取自由讀、默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
11、最后一小節與前三小節有什么聯系?
(最后一節是對前三節詩歌進行概括和總結,是照應關系。)
12、你懂得了什么?(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13、有感情朗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齊讀等。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熟讀成誦。
四、感受內容,拓展延伸
1、作者寫“鄉村大道”有什么特別的意思?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ā班l村大道”既指自己家鄉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點,抒發了詩人扎根生活、植根人民,永葆勞動人民本色的情懷。)
2、小結:學完了這篇課文,老師想起了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們人生路不光是平坦的大道,還有艱險的小路,希望同學們在今后遇到坎坷的時候,鼓起勇氣,不怕挫折,勇于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3、推薦文章,課外閱讀。
。1)《甘蔗林――青紗帳》;
。2)《鋼鐵是怎么樣煉成的》。
[點評:新課標對閱讀的要求明確提出加大閱讀量,此環節體現了落實課程標準,以教一篇帶多篇甚至一本,一方面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積累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