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李白》(精選2篇)
《走進李白》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李白部分詩的欣賞,進一步了解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作為炎黃子孫如何能不了解李白?因此特上一課“走進李白”。
2.走進李白的詩中去,解讀“集儒家、道家、俠士、書生、詩人于一生”的李白作為詩仙酒仙的風骨和李白作為常人凡人的情思。
教學方法
教師以故事串連,用詩歌作有詳有略的品讀、吟誦、賞讀;以主題為單元教學,第一課主題是“李白是仙”,第二主題是“李白是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李白是仙
一、由“仙”字引入
1.板書:仙。問:你們羨慕仙人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位仙人——李白
(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課題)
大幕出示:走進李白
二、由杜甫《飲中八仙》激起學生興趣
1.大幕出示《飲中八仙》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2.教師簡要講述詩中故事
3.誦詩
板書 李白是酒仙
4.過渡:李白僅僅是酒仙嗎?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詩歌。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1.激趣:望廬山瀑布,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這壯麗的美景吸引多少文人墨客。李白寫過《望廬山瀑布》之后,很多詩人自嘆不如,再也不敢寫廬山瀑布了。可唐朝還有一位詩人叫徐凝,他偏不服氣,也寫了一首《望廬山瀑布》。兩人同寫一處景色,誰寫的更好呢?我們先看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2.大幕出示:《望廬山瀑布》
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詩
2.質疑
3.解句
4.欣賞
引導學生把握“想象奇特”、“神來之筆”兩詞。
3.大幕出示徐凝的《望廬山瀑布》
出示徐凝《望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引導粗略解讀,并引導學生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進行比較。
4.大幕出示蘇東坡的《戲徐凝瀑布詩》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引導粗略解讀,并引導學生看蘇東坡是如何評價徐凝的詩的。
四、補充學習李白的其它幾首詩
大幕相繼出示《秋浦歌》、《夜宿山寺》,導讀。
1.《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板書: 極度夸張
2.《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板書: 想象浪漫
五、總結李白詩仙的特點
1.大幕出示李白的“青蓮居士”詩
講述李白另一則故事——
有一次,李白去湖州一家酒樓上獨自飲酒,酒醉之后,又一人高聲歌唱,引來不少看熱鬧的人。這時,湖州司馬經過此地,問道:“這酒樓高歌者是誰?”李白聽后,用詩答曰: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
湖州司馬何須問,金栗如來是后身。”
那種高傲和不屑一顧盡在詩中。
小結:為什么稱李白是詩仙,因為他的詩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極度的夸張,充滿了迷人的浪漫主義色彩。他能想人們不能想,言人們不敢說。他的詩不是寫出來的,他的詩是從心里流淌出來的,他的詩是高聲吟唱出來的!他就是詩仙!
板書:李白是詩仙!
第二課時:李白是人
一、導入
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領略了李白作為酒仙詩仙的風骨。有人要說,李白是謫仙人,不食人間煙火。李白真的不食人間煙火嗎?他沒有普通的喜怒哀樂嗎?我們再來學習一組李白的詩。
二、學習《靜夜思》
大幕出示《靜夜思》
1.詩——抓詩眼“思”
2.討論:1.“疑”?2.為什么說“遺是”而不說“就是”3.他在思故鄉的什么呢?
板書: 思鄉
3.師生吟唱《靜夜思》
三、學習《獨坐敬亭山》
大幕出示《獨坐敬亭山》
1.讀詩。
2.抓詩眼“獨”。
3.思考:從哪里看出詩人孤獨?
他為什么孤獨呢?(這個是機動問題)
4.吟誦。
板書:孤獨
四、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大幕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朗讀明意
品味悟情
五、總結李白作為普通人的特點
李白作為人間詩人,他思念家鄉的親人,他也十分孤獨,渴望被人了解,被人賞識,他看重朋友間的友情,為朋友的分別而依依不舍。李白的詩既有充滿浪漫主議色彩的夸張、想象,也充滿人情溫暖的敘述和描寫。
《走進李白》 篇2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偉大的詩人。在這詩歌的王國中,李白是那顆最璀璨的星星,對于李白,你知道多少?歲月悠悠,彈指一揮,觸摸那盛唐的塵土,在詩的世界里走進李白,走進那月色纏繞的低頭思故鄉;走進那影像疊重的對影成三人;走進那放浪江面的直掛云帆寄滄海的李白的心靈深處.叩響他的靈魂之門,感受他的心中丘壑!在浮華與金錢交織的霓虹燈的世界里,爾虞我詐之風吹得我們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錢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擲地之音讓我發現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長存.他揚帆出海,他凝望煙云廬山,他蕩舟湍流之處.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壯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剎那,鑲嵌在心的最深處.流水不羈,任意東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脫,發黑的葡萄才露出一點光澤,霜白的頭發才搖曳黑的光輝.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義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麗山水畫卷里,不讓污濁的泥淖玷污高潔的靈魂.也許他在物質上很窮,然而精神之上他卻超越了眾人,尋得一方凈土安放自己的心靈.在山與水的交映下,諦聽兩岸猿聲啼不住,想象朝辭白帝彩云間,放歌輕舟已過萬重山.水的靈動,帶走了心的疲勞;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十月六日、七日,我與我們學校的幾位老師,在教導主任李婷翠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昆明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名師教育教學研討會》,在學習期間,聆聽了專家們帶來的優質課,以及他們對教育教學教學理論更深層次的理解,受益匪淺,特別是孫雙金校長的情智教育理念讓我感觸頗深,隨著《走進李白》的聆聽,我也享受著“詩意語文”的無限魅力教育。孫老師首先由李白是詩仙、酒仙引出本課主題“李白是仙”;再由杜甫《飲中八仙》及詩中所蘊藏的故事,讓學生認識李白作為酒仙的一面;然后帶學生學習《望廬山瀑布》,并與唐朝徐凝《廬山瀑布》對比,并引入蘇東坡《戲徐凝瀑布詩》,從中體會李白詩的極度夸張和浪漫想象;接著又帶學生學習了《夜宿山寺》和《秋浦歌》;最后通過李白以詩答湖州司馬的故事,總結李白詩仙的特點。
對這節課,許多老師和專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確實,通過這節課我們可看到孫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深刻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厚的文化底蘊,勤奮鉆研的精神,詩意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但每每回味這節課,總有別樣的感覺揮之不去,那就是,《走進李白》是孫老師的,而不是學生的,也不是聽課老師的。
這節課是古詩欣賞課,目的是讓學生欣賞李白詩中非凡的夸張和超人的想象力,及由此顯示出的磅礴氣勢,從而體會李白詩的“仙風傲骨”。聽了課以后,我覺得孫老師是在帶著我們欣賞李白的詩,但更多的感覺是我們在欣賞、享受孫老師的研究成果,欣賞、享受孫老師本人
這個專題能否讓我們的學生來完成呢?我就不妨就嘗試一下,剛好,六年級第六單元教學內容為詩海拾貝,讓學生搜集是整理詩,讓我們學生來完成《走進李白》。第一步,布置學生利用互聯網或到書店、圖書館等尋找收集李白的詩;第二步,讓學生復習其中已經學過的李白的詩,引導學生學習未接觸過的但通過老師幫助能理解的詩;第三步,分組羅列李白的詩,一組集中反映李白詩的極度夸張和浪漫想象,一組集中反映李白詩的常人情感,讓學生進行比較,從中發現李白詩的特點,感知李白的性格特征;第四步,引導學生交流總結。課前我設計了預習生成單:1.、對于“詩仙”李白,你了解多少,查找資料,把想與同學交流的寫下來;2、李白的詩你最喜歡哪首,誦一誦,寫下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3、誦讀時你眼前浮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寫寫吧4、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5、李白的詩你還搜集了哪些,寫下來,和同學一起分享。并且,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制定的:a類 :通過教學,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李白,了解李白:b類: 通過對李白部分詩的朗誦,交流,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李白詩歌的特點;c類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讀古詩,了解中國古代博大精深地歷史文化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為學生感情朗讀打下基礎。為了讓學生理解李白的特點,我運用對比的形式讓學生去比較、去思索、去尋找、去發現。讓學生在平易、簡單的詩句中,或在最被人忽視的普通字詞中挖掘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領學生逐步地、穩步地走近李白。
在本節課的課堂中,學生的學應處在主體地位,課堂是屬于學生的精彩,在課堂中,我想教師應悄悄退到旁邊,,走到學生身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焦點,讓學生去自由的學習和表達,讓我們的課堂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更富有開放性、實踐性、探究性,讓我們的學生真正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教師啊,學生正是那含苞待放的花苞,他們需要我們的耐心、等待和鼓勵,在教學中,讓我們都成為那片映襯花苞的綠葉吧,課堂上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