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與端午節(精選2篇)
屈原與端午節 篇1
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及古琴樂曲,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關聯,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與不屈的性格。
2.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時無窮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畫面所要表達的情感。
2、制作長命線。
三、教學準備:
光碟、彩線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一聽、看一看:
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觀看一段《屈原》的電影故事片段。(可請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故事)
。ǘ、講授新課
1.欣賞畫家的作品。傅抱石—國畫
屈原,我國戰國時期楚國人,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才華橫溢,被人陷害,長期被流放,看到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他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
在農歷的五月初五,他抱石投江進汩羅江。楚國的百姓十會悲痛,開始打撈尸體,但卻沒有見到蹤影,人們怕魚龍傷害到他就回家拿來雞蛋扔進江里,后來人們為了紀念紀念他,把每月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逢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喝雄黃酒,在江上劃龍船,以表示對他的懷念與崇敬。
2.交流討論
自己從畫中感受到了什么?
畫面是如何表現的?(構圖、色彩、線條等)
3.詩表演
。1)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們心中的印象,同時也加深對端午節的深刻理解。
。2)以小隊為單位配樂詩歌表演朗誦《滿江紅》,體驗詩歌所表達的愛國之情。
。ㄈ、課堂練習
做一做:
1.教師向學生介紹長命線。
2.教師為學生提供各色絲線,指導學生搓長命縷。
3.學生將作好的長命線互送同學,互相戴在手上,并說一句祝福的話,讓學生感受傳統的民間文化帶來得祝福與吉祥意義。
教師巡回啟發引導。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想象
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指導,張揚學生個性。
(四)、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還包含著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今天我教學的內容就可以通過教材中所寓含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等,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最終達到音樂教育的社會目標。我們作為音樂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份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發揮音樂教育的學科功能。音樂教育目的不是把學生們都培養成為音樂家,而是利用音樂所特有的形式、手段,把學生培養成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人,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達到的。我們只要在音樂教學時候,充份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德育因素,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使學生具有感受、表現、欣賞音樂的能力。今天就是一節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藝術課。今后在對教材的研究還要更細致,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教育意義。
屈原與端午節 篇2
第一課題《粽子情》
教學目標:
通過制作、欣賞繪畫等藝術活動,使學生了解粽子與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內涵
受和表現端午節熱鬧的氣氛及濃厚的親情。
教學重難點:
用毛線、硬紙板等材料制作一個漂亮的彩粽。
教具準備:
1.相關的端午節的錄像資料或vcd光盤。
2.相關的端午節的民俗文化的美術作品。
3.歌帶《包粽子》,漂亮的彩粽作品等。
學具準備:
各種顏色的毛線、硬紙板、剪刀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組織紀律,檢查學具。
2、引入新課:唱一唱:
放歌帶《包粽子》。
師:小朋友吃過粽子嗎?自己包郭粽子嗎?
3、看一看:
、、欣賞教材中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粽子圖片。
⑵、欣賞民間美術“香包”系列作品。
4、議一議:
你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有什么意義嗎?是為了紀念誰呢?
5、出示制作好的彩粽讓學生參考。
6、講解制作步驟:
⑴、用硬紙板折出寶石形。
、啤⒂貌噬按一定的方法纏繞。最后做出穗子。
7、放背景音樂,學生制作彩粽,老師巡回指導。
8、教師小結,展示彩粽: 1、靜息。
2、唱《包粽子》,回答教師的提問。
3、欣賞教材中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粽子圖片。
欣賞民間美術“香包”系列作品。
4、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5、學生聽作業要求和制作步驟。
6、欣賞制作彩粽。
課后小記:
第二課題 《敲鑼打鼓賽龍舟》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繪畫、表演等藝術活動,感受劃龍舟時的熱烈情景,培養欣賞間的相互合作精神。
2、用繪畫的方式畫一幅自己見過或想象的劃龍舟的畫面,表現劃龍舟的熱烈、團結的氣氛。
教學重難點:
用繪畫的方式畫一幅自己見過或想象的劃龍舟的畫面,表現劃龍舟的熱烈、團結的氣氛。
教具準備:
1.有關劃龍舟時熱烈場景的錄像或v c d光盤。
2.歌曲錄音帶。表現劃龍舟的圖片、范畫等。
學具準備:
水彩筆、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 組織紀律,檢查學具。
2、導入新課:唱一唱:
放歌帶《劃龍船》。
3、說一說:
師:小朋友見過劃龍舟嗎?談談劃龍舟的場面時這樣的?
4、看一看:
組織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劃龍舟的圖片和vcd視頻。進一步讓學生欣賞了解劃龍舟的合作團結精神。
5、講解構思、構圖要求:
出示參考圖學生參考。
6、提出作業要求:
畫一幅自己見過或想象的劃龍舟的畫面,表現劃龍舟的熱烈、團結的氣氛。
7、放背景音樂,學生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8、教師小結: 1、靜息。
2、唱《劃龍船》。
3、回答教師的提問。
4、欣賞圖片。
欣賞劃龍舟的繪畫作品和錄相。
5、認真聽老師講解構圖構思要求、
6、學生聽作業要求。
7、用彩筆畫一幅自己見過或想象的劃龍舟的畫面,表現劃龍舟的熱烈、團結的氣氛。
第二課時
1、 組織紀律,檢查學具。
2、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3、講解本節課的作業要求。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劃龍舟的創作。注意構圖的完整和色彩的搭配。
4、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小結,展示學生作品。
1、靜息。
2、回答老師的提問。
3、聽老師講解作業要求。
4、學生作業。
5、展示作品。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屈原與端午節》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及古琴樂曲,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關聯,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與不屈的性格。
2、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時無窮的。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教具準備:
1.有關屈原的故事或圖片資料。
2.龍舟的圖片資料。
3.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學具準備:
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織紀律,檢查學具。
2、聽一聽:
師: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同時也加深對端午節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業要求:
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5、老師示范制作一個大龍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樂,學生制作大龍船部件,老師巡回指導。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教師小結:展示學生完成的大龍船作品。
1、靜息。
2、聽一聽:
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學生認真聽老師布置作業要求。
5、跟老師學習折大龍船部件。
6、學生制作大龍船部件。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展示作品。
課后小記: